李红
目的:观察祛瘀消异汤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2012年来本院就诊的587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患者自愿选择服药种类,分单纯口服避孕药组、口服避孕药加祛瘀消异汤组、单纯口服祛瘀消异汤组。坚持服药半年,接受跟踪随访,比较3组疗效。结果资料完整者368例,单纯口服避孕药组与口服避孕药加祛瘀消异汤治疗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单纯口服避孕药组与单纯口服祛瘀消异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口服祛瘀消异汤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
作者:孔庆兰;林涛;迟玉丽;张香玲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流行特征,为临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2012年糖尿病患者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流行特征。结果5年来糖尿病患者院内感染发病率1.91%(264/13844),264例院内感染中,感染率45.4%(120/264),好发部位为呼吸道、泌尿道、导管等,主要分布于 ICU 病房(38.3%,46/120),常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54.8%,136/248)。大部分患者基础疾病为慢性呼吸道疾病,平均感染年龄63.3岁,男女致病率之比为1.5:1。结论控制糖尿病患者院内多重耐药菌的感染非常重要,需要监测重点科室、易感人群、好发部位,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作者:卢健聪;夏晓英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究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50例肺炎患儿,随机将患儿分为 A 组、B 组,各25例。在对两组患儿采取常规治疗的基础上,A 组采用红霉素治疗,B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A 组患儿的总有效率84%(21/25)低于 B 组的96%(2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 组发热、咳嗽、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 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
作者:王思长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脐静脉置管术(UVC)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0月-2014年1月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50例行 UVC 的早产儿作为研究组,选择2010年1月-2012年9月50例行 PIV 的早产儿为对照组,研究组行 UVC,对照组行常规周围静脉留置针(PIV)。对两组患儿的静脉治疗持续时间、置管期间新生儿体质量增加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静脉治疗持续时间、置管期间新生儿体质量增加情况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出现2例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4.0%;对照组出现13例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6.0%;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UVC 的静脉穿刺次数少,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低,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建议在 NICU 中推广。
作者:谢润华;潘健儿;赵永健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复发和死亡的首要原因是感染。侵袭性真菌感染是一组疾病的统称,包括隐球菌、组织胞浆菌、曲霉菌和念珠菌感染。目前关于 SLE 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情况的报道和研究几乎没有,SLE 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也未明确。针对这一情况,JP Vinicki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比较分析 SLE 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组和未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组,从而确定 SLE 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组的危险因素,研究结果在线发布在2013年7月的《狼疮》(Lupus)杂志上。研究结果显示,新型隐球菌是常见的病原体,是这一研究队列死亡的主要因素,且硫唑嘌呤是感染发生发展的惟一风险因素。
作者:丁香园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髋关节滑膜炎的临床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5月-2013年9月住院部收治的小儿髋关节滑膜炎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髋关节滑膜炎疾病具有临床疗效确切的优势,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可作为本病的临床基础治疗方案。
作者:黎娜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分析抗生素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的特点以及发生规律。方法选取本院2010-2013年收治的240例出现抗生素不良反应的病例为研究对象,统计各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发生频率以及临床表现,分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患者年龄、用药时间等的关系。结果临床上β-内酰胺类、氨基苷类、喹诺酮类以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发生的不良反应较多,患者临床上主要表现出恶心呕吐、皮疹、腹泻、发热等症状,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给药方式、时间以及患者年龄之间存在着较紧密的联系。结论临床应用抗生素时容易导致不良反应,在应用时要加强对患者的用药监测工作。
作者:李淑芳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0月于本院择期行剖宫产手术的42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麻醉前给予咪达唑仑0.15mg/ kg,肌肉注射,30min 后行麻醉。对照组在麻醉前给予安慰剂0.15mg/ kg,肌肉注射,30min 后行麻醉。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剖宫产手术麻醉前使用咪达唑仑可以有效起到镇静效果,且产生不同程度的遗忘。
作者:温焕月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济南 QL8000型微量元素分析仪测试结果的稳定性。方法随机抽取某一来本院就诊的患者静脉全血5ml 于肝素抗凝管中,混匀,按照济南 QL8000型微量元素分析仪样品处理方法制备50个(Zn、Fe、Ca、Mg)全血平行样以及50个(Pb、Cu)全血平行样,编号 A 组。按照质控品的配置要求分别配制50个(Zn、Fe、Ca、Mg)及(Pb、Cu)质控品样本,编号 B 组。测试 A、B 组中各个微量元素的数值并记录。结果 A、B 组间各微量元素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济南 QL8000型微量元素分析仪稳定性较好。
作者:张春霞;管华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究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的心电图和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1-2013年来本院门诊体检的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24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健康人2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12导联同步心电图扫描仪记录心电图,比较运动前后 ST - T 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中,ST 段抬高在胸导联的比例高,肢导联的比例低;心率低于60次/ min 的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发生率随着心率的增快而呈逐渐降低趋势,且常见于胸导联,另外还要根据患者的 T 心电图动态等进行综合鉴别诊断。
作者:张玲;戚璇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分析前交通破裂动脉瘤的显微手术及临床预后。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10月-2013年9月收治的前交通破裂动脉瘤患者54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早期(≤3d)进行显微手术者30例,晚期(﹥3d)进行显微手术者2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预后。结果早期手术组患者的恢复良好率、致残率、植物生存状态和病死率与晚期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均无严重术后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均较入院时增加,且早期手术组大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前交通破裂动脉瘤及早进行显微手术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预后,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精神状态及日常生活能力,应该得到临床重视。
作者:李冠军;陈亚静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静脉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谵妄(EA)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10月本科择期行骨科手术的108例患者,随机分为咪达唑仑静脉麻醉组(观察组)和丙泊酚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及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采用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 MMSE)评价认知功能。结果观察组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术后恶心呕吐(PONV)以及术后 EA 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咪达唑仑作为麻醉诱导用药可以减少丙泊酚的用量,可以减少对心血管的影响,可使老年骨科患者较快苏醒,且对于术后 EA 发生率影响不明显。
作者:高振意;虞雪融 刊期: 2014年第21期
欧洲药品管理局人用医药产品委员会(CHMP)已对批准阿哌沙班(百时美施贵宝/辉瑞)新适应证采纳了一项积极的意见,新增适应证包括用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以及预防这些病症在成人患者中的复发。对该推荐做出终决定之前,欧盟委员会已对该推荐进行了审查。
作者:丁香园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硬膜外镇痛(PCEA)联合肛门塞双氯芬酸钠栓剂在剖宫产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3年5月收治的200例产妇,将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采取 PCEA 方式;观察组10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双氯芬酸钠栓剂肛门塞药。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痛觉视觉模拟评分( VAS)、下床活动时间、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 VAS 在剖宫产术后1d 及术后2d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8h、出院前1d VAS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镇痛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CEA 联合肛门塞双氯芬酸钠栓剂镇痛应用于剖宫产术后具有显著的镇痛效果,产妇下床活动早、满意度高。
作者:彭伟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血清胆碱酯酶(ChE)及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3年10月收治的60例 AD 患者(观察组)及5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 ChE 及 AGEs 水平,采用简明智力检查量表(MMSE)评定两组受检者的认知功能,探讨 ChE和 AGEs 与 AD 患者认知功能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 ChE 及 MMSE 评分低于对照组,AGEs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中 AD 患者血清 AGEs 水平与 MMSE 评分呈负相关(r =-0.52,P ﹤0.05);而血清 ChE 水平与 MMSE 评分无相关性(P ﹥0.05)。结论 AD 患者血清 ChE 水平较健康者降低,可作为 AD 的一种辅助诊断指标;AD 患者血清 AGEs 水平升高,与患者的认知功能下降有关。
作者:郭军英;陈东伟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冠心病的心理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住院部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2例冠心病患者,根据其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各46例。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观察,并对其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抑郁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给予冠心病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杨华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2012年儿科门诊收治的40例热性惊厥复发患儿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40例热性惊厥随访期间未复发患儿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对可能影响复发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儿首次发病年龄、发病时体温、家族史、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营养不良、复杂型惊厥、脑电图异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儿性别、维生素 D缺乏症、母乳喂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反复热性惊厥可造成患儿惊厥性脑损伤,少数可转化为癫痫,严重影响患儿生活质量,根据患儿复发高危因素,采取积极措施进行预防,降低热性惊厥患儿复发率。
作者:伍红健;谭志伟;伍立明;张文勇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研究高龄患者消化道穿孔保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2月-2012年3月在本院就诊的高龄急性消化道穿孔患者3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保守及早期腹腔镜下置管腹腔灌洗引流方法治疗。结果25例治疗成功,死亡8例,5例自动放弃治疗后死亡。结论高龄患者消化道穿孔手术、常规保守治疗病死率较高。采用常规保守及早期腹腔镜下置管腹腔灌洗引流方法治疗疗效确切,且治疗成功率明显提高。
作者:黄波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缓解普外科手术后患者疼痛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到本院进行普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43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采取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24h 和72h,试验组轻度、中度、重度疼痛的人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普外科手术后患者疼痛进行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率,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姜鲜娥;侯开花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分析小儿惊厥的护理过程,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本院儿科2012年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50例惊厥患儿进行积极抢救、严密的病情观察以及细致的基础护理。结果50例患儿经过积极地救治和精心的护理,治愈47例(94.0%),好转2例(4.0%),无效1例(2.0%)。结论抢救和治疗处理恰当,护理措施科学严谨是保证惊厥患儿救治成功的关键。
作者:王文素 刊期: 2014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