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
目的:分析口腔厌氧菌感染的菌群分布及奥硝唑治疗效果。方法对本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的60例口腔厌氧菌感染患者进行分析,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药物治疗方法;试验组采取奥硝唑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观察口腔厌氧菌感染的菌群分布状态。结果在两组患者中,试验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于口腔厌氧菌感染患者采用奥硝唑治疗,较常规治疗具有更好疗效,不仅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还可以使得患者的病情明显好转,消灭菌群。
作者:朱小琴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冠心病的心理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住院部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2例冠心病患者,根据其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各46例。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观察,并对其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抑郁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给予冠心病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杨华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比较三种清洗液清洗血型微板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12月本院采集到的374例无溶血的患者血液样本,将其分为三组,分别用科华、万泰、摩尔清洗液对其血型微板清洗后测其血型测定正确率。结果第一组共125份,其中检验正确91份,错误34份,正确率为72.8%;第二组123份,其中检测正确92份,错误31份,正确率为74.8%;第三组126份,其中检测正确118份,错误8份,正确率为93.7%。第一组与第二组的正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第三组分别于第一组、第二组的正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用科华清洗液和万泰清洗液洗涤的血型微板,其测出的血型正确率与用摩尔清洗液洗涤的血型微板测出的血型正确率有着显著差异,摩尔清洗液的正确率要高于其余两种清洗液。
作者:李永拴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康复新联合雷贝拉唑及伊托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4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康复新联合雷贝拉唑及伊托必利综合治疗,对照组应用雷贝拉唑联合伊托必利治疗,疗程均为8周。治疗结束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19/20),高于对照组的80.0%(1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康复新联合雷贝拉唑及伊托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郭未平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研究分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2年11月本院收治的56例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采取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三角肌注射,对照组采取宫体注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变化情况和第三产程时间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术后2h 平均出血量低于对照组,第三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是预防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出血的良好药物,采用术中静脉加管滴注的方式能够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第三产程,不良反应少。
作者:王梅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对地佐辛在神经外科患者术后镇痛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3年3-10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Ⅱ级择期神经外科全麻手术患者50例,随机将其分为 A 组和 B 组,每组25例,A 组患者在术前采用地佐辛肌肉注射镇痛,B 组采用地佐辛静脉注射镇痛,对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手术镇痛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术后 A 组患者的苏醒时间短于 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视觉模拟(VAS)评分比较中,在注射0h、2h 时,两组 ASA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4h、6h 时ASA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 B 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肌肉注射地佐辛用于神经外科患者术后镇痛中,镇痛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患者苏醒迅速、平稳,能够维持较长时间的药效。
作者:曹海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分析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在急诊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实施治疗的68例急诊剖宫产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观察组患者实施腰硬联合阻滞麻醉,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评定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新生儿娩出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在急诊剖宫产中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史庆绮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对三叉神经痛诊断的意义。方法2013年本院共收治三叉神经痛患者34例,对其进行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的检查,并与健侧做对比,分析其特点。结果34例患者患侧与健侧各波潜伏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可以作为三叉神经痛辅助诊断的客观指标。
作者:李俊庆;李景义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用药过程中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心内科收治的符合 WHO 高血压诊断标准的高血压患者126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一般的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戒酒等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安全用药护理,患者出院后3个月,两组患者分别从用药前后患者的血压控制、遵医行为(坚持服药、定期复查、饮食调整、戒烟戒酒)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压控制情况及遵医行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用药治疗过程中进行健康指导及安全用药护理干预,能够较好地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显著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对保健意识的提高。
作者:吕海英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的观察与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所有患者采取氨基酸等营养支持治疗;插胃管留置,从胃管内注入多潘立酮等药物,促进胃肠蠕动;温盐水洗胃,促进胃功能恢复;纠正低蛋白血症,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措施。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采取精细护理,包括饮食护理、肠内营养护理、监测血糖和电解质、促进胃动力恢复、心理护理等方面。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后,均康复出院。观察组胃瘫持续时间为13~31d,平均(21.4±4.5)d。对照组患者胃瘫持续时间为17~42d,平均(27.3±5.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需要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李桂秀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小剂量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治疗,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高于对照组的80.0%(2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可明显提高疗效。
作者:赵保良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呼吸机在救治重症胸外伤患者时的效果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在2011年2月-2013年6月收治的100例重症胸外伤患者,其中72例患者采取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治疗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设为观察组,其余28例患者因未能及时采取呼吸机治疗,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率以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治愈67例,治愈率为93.06%(67/72),病死率为6.94%(5/72);对照组治愈18例,治愈率为64.29%(18/28),病死率为36.71%(10/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重症胸外伤患者尽早采取呼吸机辅助治疗及相应的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作者:赵庆民;田琳琳;刘珊;王伟;郭庆雨;孙长安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下的特点,总结鉴别良、恶性结节的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3年3月于本院进行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超声检查的患者150例,根据检查结果结合手术后比例切片结果进行分析,其中良性淋巴结肿大患者85例为良性组,恶性淋巴结肿大患者65例为恶性组。结果两组患者 L/ S 值、皮质厚度、回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且良性结节髓质结构清楚、血流不丰富、淋巴结中心性成像患者数均高于恶性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比二维 B 超更加灵敏,对淋巴结内血流及增生坏死观察更为准确,对鉴别良、恶性腋窝淋巴结肿大具有重大的意义,能为判断腋窝淋巴结的性质提供方法和依据。
作者:郭蕾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清开灵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重症颅脑外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2013年收治的113例急性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用药方案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吸氧、脱水、降颅内压等常规对症处理,同时给予静推纳洛酮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加用清开灵注射液静脉滴注,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情况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预后良好率(82.46%)高于对照组患者(66.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清开灵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重症颅脑外伤疗效确切,有利于患者后期康复。
作者:刘斌;曾瑞亮;钟慧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2013年神经内科收治的5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资料,按照患者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应用奥拉西坦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高压氧治疗,10d 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应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和简易治疗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智力障碍进行评价,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ADL 评分和 MMSE 评分均改善,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能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智力障碍。
作者:吴琼;方梅琼;梁凤娟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究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50例肺炎患儿,随机将患儿分为 A 组、B 组,各25例。在对两组患儿采取常规治疗的基础上,A 组采用红霉素治疗,B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A 组患儿的总有效率84%(21/25)低于 B 组的96%(2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 组发热、咳嗽、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 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
作者:王思长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脐静脉置管术(UVC)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0月-2014年1月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50例行 UVC 的早产儿作为研究组,选择2010年1月-2012年9月50例行 PIV 的早产儿为对照组,研究组行 UVC,对照组行常规周围静脉留置针(PIV)。对两组患儿的静脉治疗持续时间、置管期间新生儿体质量增加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静脉治疗持续时间、置管期间新生儿体质量增加情况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出现2例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4.0%;对照组出现13例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6.0%;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UVC 的静脉穿刺次数少,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低,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建议在 NICU 中推广。
作者:谢润华;潘健儿;赵永健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究阿立哌唑和奥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首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64例),观察组采用阿立哌唑治疗,对照组采用奥氮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PANSS)评分以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差异。结果治疗1周、2周、4周、8周后,两组患者的 PANS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依次为95.83%(69/72)、95.31%(61/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94%(23/72),低于观察组的32.81%(21/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立哌唑及奥氮平均是治疗首发神经分裂的有效治疗药物,临床不良反应轻微且有效率较高。
作者:刘健华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分析妇产科临床护理中应用情志护理的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78例妇产科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情志护理,后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应用情志护理,可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高护理水平。
作者:吴菊珍;黄小桃;张海莲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对胫腓骨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OFCS)患者进行早期观察及相关护理措施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2月-2013年11月收治的胫腓骨骨折患者403例,其中12例并发 OFCS 作为研究对象,对疼痛、患肢肿胀、生命体征等方面进行早期观察,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患者临床效果及预后。以视觉模拟评分(VA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观察疗效结果12例并发 OFCS 患者的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患肢经治疗及护理后基本恢复正常,未出现截肢及肢体坏死情况,患者经护理后疼痛感及焦虑/抑郁程度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胫腓骨骨折合并 OFCS 患者进行早期观察,能够根据病情予以实施相应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有效控制患者病情,获得良好的预后效果。
作者:伍娉娉;黄淑兰 刊期: 2014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