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宏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靶控输注对心脏二尖瓣置换术麻醉恢复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要进行心脏二尖瓣置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患者麻醉主要输注舒芬太尼靶控,而对照组患者利用传统的麻醉方式,静脉注射芬太尼。对比分析2组手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同时对2组患者的代管咳嗽、手术后躁动及高血压、呕吐等并发症及拔管后患者在各个时间段的疼痛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咳嗽、高血压、呕吐和躁动情况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拔管后各时间段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同传统的注射芬太尼麻醉相比,利用舒芬太尼靶控输注对心脏二尖瓣置换手术麻醉效果更加显著,同时手术后并发症的几率更低,手术后起到更好的镇痛效果,可以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
作者:陈敏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妇产科手术的影响。方法将70例子宫切除术患者分为有剖宫产史患者(观察组)和无剖宫产史患者(对照组)各35例。比较2组术中、术后情况和腹腔粘连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切口感染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腹腔粘连情况重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剖宫产术后拥有较多的远期并发症,对再次妇产科手术的影响较大,临床上应严格控制剖宫产手术的适应证。
作者:张春华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研究在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工作中应用护理安全干预的有效性。方法将我院在2011年6月-2012年5月(实施护理安全干预前)进行消毒的器械和物品设为对照组,将2012年6月-2013年5月(实施护理安全干预后)进行消毒的器械和物品设为观察组,对比观察2组消毒物品的消毒质量、风险发生率以及临床科室人员对消毒物品供应及服务态度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消毒质量、护理风险发生率、临床科室人员对消毒物品供应及服务态度的满意度较干预前均有明显改善(P <0.05)。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工作中加强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可有效提高消毒质量以及科室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降低护理风险,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可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龙文静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45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45例非糖尿病心肌梗死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结果观察组年龄小于对照组,静息状态发病率、无痛型心肌梗死比例及病死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三支病变、弥漫性病变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着较早发病时间,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发病时常是无痛型,症状呈现多样化。
作者:张小丹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脓液的菌种分布和药物敏感性。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3年6月156例(156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脓液,分析其药物敏感性。结果156耳中出现致病菌生长者140耳,检出率89.7%(140/156),细菌148株(87.1%),真菌22株(12.9%),金黄色葡萄球菌16.5%(28/170)、表皮葡萄球菌16.5%(28/170)、铜绿假单胞菌16.5%/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2.9%。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美罗培南敏感性83.3%,表皮葡萄球菌100%、铜绿假单胞菌100%。结论导致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发生主要病原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药物敏感试验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对于如何合理应用药物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伟琳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胃脘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7%高于对照组的80.56%,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脘痛具有显著疗效,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付雅峰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腰硬联合麻醉镇静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行腰硬联合麻醉镇静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咪达唑仑麻醉,比较2组记录2组麻醉后30、60、90min 改良警觉/镇静观察法(AA/S)评分、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麻醉30、60min 时观察组患者 OA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麻醉90min 时 OAA/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麻醉前 MAP、HR 和 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麻醉术中30min、60min MAP、HR 及 sPO2相较对照组更加稳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联合用于腰硬膜联合麻醉镇静效果显著,术后患者康复情况较好,术中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薛军 刊期: 2014年第22期
20世纪80年代后,生存质量被重点运用在对特定肿瘤与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病结局的测评,并出现了大量疾病专业化相关测定量表[1]。生活质量量表为现代医学,尤其是急重症患者的康复治疗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笔者对生存质量量表在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电话随访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以使得生存质量量表更好地运用到出院患者生存质量的评定当中,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土芬;李业伟;陈凯琪;蒙云;李春梅 刊期: 2014年第22期
静脉留置针操作简单,安全方便,既解决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了静脉,又减轻了护士的护理工作量[1],封管是该技术成功应用的重要环节,如方法得当,可延长留置时间,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反之则可由于管道回血引起血栓形成而造成堵管,使留置时间缩短,增加患者痛苦和静脉用药治疗的成本[2]。临床多数以肝素正压封管,输液完毕,用注射器抽取肝素钠配制液3ml,关闭输液器开关,取掉注射器针头,接输液器针头,缓慢推注,推注封管液剩0.5~1.0ml 时,一边推封管液一边拔针头(推液速度大于拔针速度),关闭留置针小调节夹,完成封管[3]。但边推边退针操作比较繁琐,我科采用自创的肝素封管时注射器少量刺入肝素帽代替边推边退针,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红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采取不同麻醉和镇痛方法处理后对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9例行手术治疗的非心脏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硬麻组、局麻组各33例,采取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3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3、5d 的认知功能进行评定。比较3组 MMSE 评分变化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结果全麻组患者术后1d MMSE 评分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全麻组低于局麻组及硬麻组术后1d MMSE 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全麻组、硬麻组、局麻组3组发生 POCD 率依次为27.3%、9.1%、6.1%,全麻组 POCD 发生率高于硬麻组和局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患者在接受非心脏手术后易发生 POCD,但不同麻醉和镇痛方法对 POCD 发生情况的影响不同,其中全麻影响大,临床上可选择采取全麻联合硬麻方式实施麻醉,有助于减少麻醉药物剂量的使用,降低 POCD 的发生率。
作者:郑浩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了解服药时间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关系。方法将12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依据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波动规律调整服药时间,对照组采用传统服药时间。观察2组血压控制情况、再入院率及服药依从性变化。结果试验组降压率、服药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入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积极掌握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波动节律及药物分布时间规律,确保患者的平稳降压,提高其降压效果,降低心脑血管发生率。
作者:朱冬琴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生长抑素(Somatotatin,SST)又称作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somatotropin release-inhibiting factor,SRIF),是一种广泛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组织的环形多肽,在体内的存在形式主要是14肽(SST-14)和28肽(SST-28),能够有效的调节神经递质和多种激素的释放、抑制细胞生长,甚至可以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递质来发挥作用[1]。 SST 作为信号分子,可以与细胞膜上的生长抑素受体(Somatotatin receptors,SSTRs)结合,受体活化后信号通路转导,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生物学效应[2]。研究发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大脑皮质以及脑脊液中的 SST 水平均要低于正常人,而 SST 的缺失导致神经细胞出现选择性退化,直接引起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记忆功能低下[3]。
作者:王聪;孟付荣;何玲 刊期: 2014年第22期
老年性痴呆(AD)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也给整个社会造成较大的负担。所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对AD 进行预防及护理至关重要。笔者从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 AD 患者中随机选择50例,分析 AD 的预防及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作者:武红霞;郭红茹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头位难产的早期识别及处理方法。方法选取产科进行分娩的134例发生头位难产的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引起头位难产的关键因素是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宫缩乏力,产道异常,严重胎头位置异常等因素。134例头位难产产妇中选择剖宫产97例(72.39%),选择阴道分娩37例(27.61%);由于胎头位置的异常造成难产100例,其中选择剖宫产76例(76.00%),选择阴道分娩24例(24.00%)。结论头位难产的病例比较多,头位难产的原因也较复杂,进行识别有一定的困难,应尽早进行诊断和治疗,尽量避免对母儿造成伤害。
作者:王桂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综合干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 HIE 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均采用保温、低流量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患儿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早期综合干预,比较2组运动发育情况、预后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12、14个月大运动、语言、精细动作、适应能力和社交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脑瘫、癫痫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5/40)低于对照组的37.5%(1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HIE 的早期综合干预对治疗具有明显效果,能够促使神经功能尽快恢复,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郭俊超 刊期: 2014年第22期
骨关节炎是临床上常见的引起其关节疼痛的疾病。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抗无菌性炎性反应的作用,所以患者在早期关节炎治疗时,采用膝关节腔内注射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药物,该方法在缓解疼痛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同时避免了长期大剂量使用所产生的不良反应。然而随着应用的增多,医务工作者发现多次注射后患者的关节疼痛虽有改善,但软骨出现破坏加重的现象,然后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糖皮质激素可损伤关节软骨[1],这也引起了学者们对其损伤的深入探讨。笔者就目前国内外这一领域相关的研究做一概述。
作者:董爱军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碘普罗胺注射液是一种非离子型低渗性造影剂。可降低因高渗透压引起的不良反应;溶液呈中性,不会影响带电荷的蛋白质和细胞膜结构,也不干扰体内电解质的平衡;对红细胞、内皮细胞及体液影响小。适用于血管造影、脑和腹部 CT 扫描及尿道造影,因其性质稳定,使用简便,不良反应小于离子型碘造影剂,因而被广泛用于心血管造影。随着使用频率和使用量的增加,碘普罗胺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的病例也逐年增加。2012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共收到怀疑药品为碘普罗胺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事件报告709例,其中严重报告157例(22.14%)。其严重报告病例中严重过敏反应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喉水肿、过敏样反应和呼吸困难等[1]。现将碘普罗胺注射液近年引起的不良反应综述如下。
作者:陈柳珠;李观婷;谭毓治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对比观察早期和晚期行气管切开术对 ICU 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80例危急重症患者随机分为早期(4d 以内)气管切开组105例和晚期(10d 以上)气管切开组75例。比较2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及 ICU 住院时间。结果2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及 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实行机械通气的成年 ICU 患者中,早期气管切开与晚期气管切开,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作用方面,早期气管切开术无优势。对于需要机械通气支持拟行气管切开术的危重症患者,除非患者需要机械通气支持的疗程能被准确的预测,应尽量避免早期(4d 以内)气管切开术,建议机械通气10d 后再考虑行气管切开术。
作者:常伟伟;刘天瑜;刘彩云;王健;王晓晖;刘宇坦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对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该院心内科于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老年住院患者180例,对所有患者有无院内感染进行观察,回顾性分析发生院内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80例老年住院患者中出现院内感染32例(17.78%);经分析,侵袭性操作、抗生素应用种类≥2种、抗生素应用时间≥7d、有糖皮质激素应用均为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院内感染高危因素。结论在为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展开治疗与护理时,尽可能减少医源性高危因素是对院内感染加以预防的关键。
作者:葛永敏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观察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CRP)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近年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220例,根据患者所选术式分为 TCRP 组108例和传统组112例。 TCRP 组采用宫腔镜电切手术,传统组采用传统刮宫术进行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一次性成功率、月经改善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等。结果TCRP 组手术时间短于传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组,月经改善率高于传统组,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均低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 P <0.01)。结论TCRP 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具有创伤小、易操作、复发率和并发率低等优点,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晓虹 刊期: 2014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