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方案治疗不同类型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吴旭

关键词:高血压, 替米沙坦, 给药方式, 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针对不同类型的高血压患者采用替米沙坦治疗的效果分析和探究。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成白天组和夜晚组各50例,白天组在早上8时许服用替米沙坦,而夜晚组在18时许服用替米沙坦,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白天组与夜晚组将非杓型血压转变为杓型血压且恢复昼夜节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过研究表明,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夜晚18时许服用替米沙坦,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有效的恢复昼夜节律,改善血压类型,提高了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水平和质量。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宫颈癌疫苗国内仍待上市不能治疗相关疾病

    疫苗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全球第一个用于癌症预防的疫苗--HPV 疫苗(宫颈癌疫苗)已经问世。据了解,目前 HPV 疫苗已在多个国家上市,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已将 HPV 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接种者需要在6个月内打完三针接种。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获准上市的用来预防由 HPV 6、11、16和18型引起的宫颈癌和生殖器官癌前病变的癌症疫苗。至于宫颈癌疫苗预防原理,默沙东医学部介绍,HPV 疫苗是重组的 HPV 病毒样颗粒抗原,它通过基因工程的技术制备而成,其表面构造、形状和大小(直径约55nm)均与感染性 HPV 病毒类似,但无病毒 DNA,从而保留了免疫原性而无感染性。机体通过注射 HPV 疫苗后,它们会诱发中和性抗体产生,当再次感染时可与 HPV 病毒颗粒结合而防止它们感染细胞,从而预防相关的疾病。

    作者:药品资讯网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2007-2013年度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相关因素调查

    目的:调查医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并分析发生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医院2007-2013年度收集上报的138例抗菌药物 ADR 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8例 ADR 中,41~59岁患者占比高(28.26%),其次≤6岁儿童(23.91%),ADR 为一般反应的占92.03%,静脉滴注给药 ADR 的发生率高(94.20%),首次给药过程出现 ADR 的占42.03%;头孢菌素类的 ADR 发生率居于首位(39.87%)。结论抗菌药物致 ADR 与多种因素有关,医院应加强抗菌药使用管理,重视 ADR 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抗菌药 ADR 的发生。

    作者:兰方宇;黄小秋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妇科千金片联合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妇科千金片联合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96例慢性宫颈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1例和对照组135例。治疗组给予妇科千金片联合微波治疗,对照组仅予妇科千金片治疗。治疗后评价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妇科千金片联合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炎性反应吸收和宫颈表面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姚保芬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探讨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1年3月-2012年12月收治下肢静脉曲张患者100例,并行聚桂醇泡沫硬化剂微创手术治疗,统计手术手术时间、硬化剂使用量、注射用时间、治疗转归情况。结果100例患者人均硬化剂使用量(2.90±1.63)ml、手术用时间(34.25±4.20) min、注射时间(7.08±1.17)min;手术均获成功,症状消失或显著减轻,术中3例出现血管硬结症状,术后4例接受续注射,1例浅静脉炎,均自行缓解,未见不良反应,术后3个月未严格遵照医嘱复发1例。结论聚桂醇泡沫硬化剂微创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并发症发生率低,但术后需适度减轻工作量,以防复发。

    作者:蒋雷津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维生素D补充剂应用现状

    维生素 D(VitD)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脂溶性维生素。研究发现其具有广泛的生理作用,VitD 缺乏与骨骼肌肉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以及心理疾病等多系统疾病的发生有关;但研究也发现 VitD 缺乏仍是目前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影响严重,因此合理补充VitD 显得尤为重要[1~2]。但各地应用 VitD 补充剂防治 VitD缺乏的不多,情况不容乐观。本文就 VitD 补充剂的应用现状做一个总结。

    作者:陈爱宏;何慧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鼻咽癌患者放疗致口腔并发症的药学服务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鼻咽癌患者放疗致口腔并发症的药学服务。方法通过临床药师参与多例鼻咽癌患者放疗致口腔并发症患者治疗,归纳总结药学服务。结果根据不同并发症,要进行个体化用药服务。结论临床药师对鼻咽癌患者放疗进行药学服务,可使患者减轻不适,增加治疗的依从性,确保治疗方案的正常进行。

    作者:陆路;严寓均;董乃清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甲硝唑栓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疗效观察

    滴虫性阴道炎是妇科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是由阴道毛滴虫引起的女性生殖道炎症,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呈黄色泡沫状,有腥臭味,与不孕、胎膜早破等不良围产结局的发生有关,还可以加速宫颈HPV 的传播,给许多患者带来躯体不适和精神负担[1]。若不彻底治疗,严重影响妇女的心身健康。选取我院门诊收治的滴虫性阴道炎患者51例,采用甲硝唑栓治疗,疗效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钱超敏;钱琼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不典型肺结核60例临床观察

    目的:对左氧氟沙星对不典型肺结核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医院收治不典型肺结核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肺结核治疗方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左氧氟沙星实施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不典型肺结核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痰菌检测结果转阴时间、肺部功能恢复正常时间、药物治疗方案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药物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药物治疗停止后肺结核病情复发比例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左氧氟沙星对不典型肺结核的治疗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刘晶晶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术与超声乳化术治疗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术与超声乳化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3年8月医院收治的白内障患者90例(108眼),随机分为A组45例(55眼)和B组45例(53眼),A组实施小切口囊外摘除术,B组实施超声乳化摘除术,比较2组的预后情况。结果2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时的视力恢复率、平均散光度、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种术式疗效相当,但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操作简单,便于开展,经济、安全、可靠。

    作者:陈巧梅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综合护理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对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将52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平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则采用综合护理措施,详细记录所有患者在接受护理过程中的临床症状。结果试验组患者咳嗽、咯痰等临床症状以及疾病发作频率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科学合理的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晚年生活质量,值得我们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新年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学生标准化患者在护理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建立客观、有效和可靠的护理技能培训与评估体系,是临床护理教学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目前,在护理教学实践过程中,普遍存在教学资源相对不足,无大量实际病例配合教学的问题,即使教学医院有合适的患者愿意配合,也存在病情的季节性、一过性和不可重复性等许多不可克服的困难,满足不了护理教学的需要。因此,为加强护理教学实践效果,在院校临床护理教学中采用学生标准化患者(SSP),已成为护理教学实践中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

    作者:张少英;张立红;孟庆斌;甄海鹰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奥美拉唑联合注射用血凝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联合注射用血凝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医院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6例,常规给予补液、抗休克、抗感染,必要时输血,在此基础上予奥美拉唑针40mg 静脉滴注,每天2次,并联用注射用血凝酶1KU 静脉推注,后予1KU 静脉滴注,每6小时1次,5d 为1个疗程,评价其疗效。结果86例中显效64例(74.42%)、有效17例(19.77%)、无效5例(5.81%)。总有效率94.19%;2例出现腹泻,1例出现头晕、乏力,停药后自行缓解,不需要对症治疗。结论注射用血凝酶与奥美拉唑联合用药缩短了止血时间,减少出血量,疗效确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王荣模;朱应华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分娩镇痛的麻醉体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安全又无痛的分娩已成为每个产妇的渴望和要求。分娩产生的疼痛主要是由子宫收缩引起的,在分娩过程中胎头下降压迫盆底及扩张宫颈使产痛加剧。分娩疼痛引起的应激反应和其他产妇疼痛呻吟声的不良刺激,均会导致产妇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释放的增加,使宫缩抑制和子宫血管收缩,终出现产程的延长,酸碱平衡失调和胎儿宫内窘迫的不良后果。因此,分娩镇痛为广大妇女、儿童提供了安全可靠的保证。我院近年已开展100余例分娩镇痛,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志红;赵运法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健康教育在城镇社区高血压病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讨论研究健康教育在城镇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管理中的效果与影响。方法将社区10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5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降血压药物治疗和日常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介入健康教育及相关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和自我管理的情况。结果干预组戒烟戒酒、遵嘱服药以及坚持运动人数均显著多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城镇社区中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其对疾病的认识,使其采取一定预防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遵医嘱服药、进行日常锻炼的自觉性,有利于疾病恢复,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周志荣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洋地黄对心电图的影响

    本文对156例患者使用洋地黄药物后进行心电图监测,分析总结数据,发现该药物对心电图的影响,并通过对心电图的观察,为临床诊断、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杨艳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上颌窦穿刺冲洗术患者290例护理体会

    鼻窦炎是鼻窦黏膜的化脓性炎症,严重者可累及骨质、周围组织和邻近器官,从而出现严重并发症,其中以上颌窦炎为常见,且以行上颌窦穿刺冲洗术作为一项基本诊疗手段[1]。回顾性分析我院五官科2010年1月-2013年12月上颌窦穿刺冲洗术治疗鼻窦炎290例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作者:龙翠云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护患沟通技巧对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护患沟通技巧对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意义。方法选取2011-2012年医院对护理人员实施护患沟通技巧培训前后20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比较培训前后护理人员对护患沟通技巧的掌握情况、患者满意度以及护患纠纷发生率。结果实施护患沟通技巧培训后,护理人员对护患沟通技巧掌握的合格率、满意度分别为95.0%、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83.0%;培训后护理纠纷的发生率为5.0%,较培训前的26.0%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护患沟通技巧可以显著提升整体护理质量,增进护患之间的了解和沟通,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护理纠纷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作者:卢廷红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口服葡萄糖联合妈咪爱用于新生儿期黄疸患儿快速降低黄疸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口服葡萄糖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妈咪爱)粒用于新生儿期黄疸患儿快速降低黄疸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3年2月医院门诊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的妈咪爱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服葡萄糖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的胆红素日均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下降至﹤171μmol/ L 的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口服葡萄糖联合妈咪爱用于新生儿期黄疸患儿快速降低黄疸的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黄世明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中成药的不合理使用

    近年来,随着各种中成药的研发加快,加之其服用方便,便于携带,人们也很乐于接受并使用,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其滥用出现不良反应现象也越来越多,有些甚至会导致中毒等严重后果,现急需一些规范性的用药方案,在中成药制作过程中随着高科技的不断应用,种类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好,其携带方便、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小[1]而受到医患广泛推崇,使得销售比例逐年上升,但人们并不能完全正确地服用中成药而导致效果不明显甚至不良反应等出现,因此中成药能否合理使用将直接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

    作者:牟如胜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远程缺血预适应治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再发脑梗死的影响

    目的:观察远程缺血预适应(IPC)治疗仪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脑梗死发生率的影响。方法4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14例,治疗组采用远程 IPC 治疗仪,同时按照2011年美国脑卒中和 TIA二级预防指南用药。对照组单纯按照2011年美国脑卒中和 TIA 二级预防指南用药。观察治疗前后脑卒中发病率。结果治疗组 TIA 再发率6.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57%;治疗组脑卒中发病率6.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4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远程 IPC 治疗仪对 TIA 患者脑梗死的发生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作者:杨永刚;钱玉中;赵会颖;张建平;李贵琴 刊期: 2014年第23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