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如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安全又无痛的分娩已成为每个产妇的渴望和要求。分娩产生的疼痛主要是由子宫收缩引起的,在分娩过程中胎头下降压迫盆底及扩张宫颈使产痛加剧。分娩疼痛引起的应激反应和其他产妇疼痛呻吟声的不良刺激,均会导致产妇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释放的增加,使宫缩抑制和子宫血管收缩,终出现产程的延长,酸碱平衡失调和胎儿宫内窘迫的不良后果。因此,分娩镇痛为广大妇女、儿童提供了安全可靠的保证。我院近年已开展100余例分娩镇痛,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志红;赵运法 刊期: 2014年第23期
来自中南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称作为 miR-331-3p 的小分子 RNA 通过靶向 PHLPP 促进了肝癌的增殖和转移。这一重要研究发现已被国际著名肝脏疾病杂志 Hepatology 接受并在线发布。
作者:药品资讯网 刊期: 2014年第23期
近年来,随着各种中成药的研发加快,加之其服用方便,便于携带,人们也很乐于接受并使用,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其滥用出现不良反应现象也越来越多,有些甚至会导致中毒等严重后果,现急需一些规范性的用药方案,在中成药制作过程中随着高科技的不断应用,种类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好,其携带方便、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小[1]而受到医患广泛推崇,使得销售比例逐年上升,但人们并不能完全正确地服用中成药而导致效果不明显甚至不良反应等出现,因此中成药能否合理使用将直接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
作者:牟如胜 刊期: 2014年第23期
急诊科是医院全天候接诊患者的一线科室,是医院的窗口单位,接诊患者多,病种杂,人际关系复杂,且患者就诊时间无规律,病情紧急,发展变化快,以及风险性高,工作强度大,工作任务繁重等特点,使其成为医患纠纷的高发地。我院急诊2008-2012年共接诊急救患者32955例,发生医疗纠纷35例,占接诊人数0.106%。其中医师因素占0.034%,护士因素占0.033%,患者因素0.011%,120工作人员因素0.003%,环境因素占0.025%,后果严重的为6起,医院直接经济损失89.5万元。
作者:王艳霞;张聪辉;崔占杰 刊期: 2014年第23期
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是一种完全植入于皮下可供长期留置在体内的静脉输液装置,适用于长期间断需要输液的患者,被认为是肿瘤患者静脉输液化疗的永久性通道,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医疗护理的安全性[1~2]。我科自2008年12月引进了输液港技术以来,在临床应用和护理过程中发现输液港存在各种并发症,如回抽无血、导管堵塞、纤维蛋白鞘形成、导管相关性感染、药液外渗等。现我科1例经静脉港输液患者出现静脉港座蝶翼针穿刺针眼处液体外渗病例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苏金娜;焦俊琴;王建新;王伟娜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中动静脉穿刺针的固定方法,提高透析护士对动静脉穿刺针的固定技术,减少患者在血液透析中的意外渗血事件。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 A、B、C 组各40例,在血液透析时分别运用 A、B、C 3种方案的固定方法对动静脉穿刺针进行固定,并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中 C 组透析时发生“滑针”率和拔针过程中发生“滑针”率为0,与 A 组、B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 方案即“Ω”固定胶布法既能预防穿刺针脱出致意外失血的事情发生,又能方便护士的操作。
作者:韩艳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调查医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并分析发生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医院2007-2013年度收集上报的138例抗菌药物 ADR 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8例 ADR 中,41~59岁患者占比高(28.26%),其次≤6岁儿童(23.91%),ADR 为一般反应的占92.03%,静脉滴注给药 ADR 的发生率高(94.20%),首次给药过程出现 ADR 的占42.03%;头孢菌素类的 ADR 发生率居于首位(39.87%)。结论抗菌药物致 ADR 与多种因素有关,医院应加强抗菌药使用管理,重视 ADR 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抗菌药 ADR 的发生。
作者:兰方宇;黄小秋 刊期: 2014年第23期
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食品安全监管担负着重要的作用,十八大以来中央积极采取推进食品监管的改革,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水平。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就满足了监管中对灵敏、方便、快捷与准确的需求,本文结合食品安全监管的特点,分析了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作用与意义,为现代化食品监管提供了思路,促进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改革,为食品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1]。
作者:汤玲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采用卡托普利与氢氯噻嗪联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卡托普利与氢氯噻嗪联用治疗,对照组给予氢氯噻嗪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仅1例轻微咳嗽,对照组口干、恶心、呕吐4例,均对症处理消失,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卡托普利联合氢氯噻嗪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可有效控制血压水平,且不良反应较少,使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改善,具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
作者:程智娟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腹部切口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优势。方法将2005年后采用 VSD 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 VSD 组,将采用开放换药的40例患者作为开放组,比较2组切口清洁时间、换药次数、切口愈合时间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在切口清洁时间、换药次数及切口愈合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VSD 治疗腹部切口多重耐药菌感染有效,可明显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和治疗时间,减少换药次数。
作者:王玉虎;姚敏;杨建环 刊期: 2014年第23期
脑梗死即脑部动脉系统中血栓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动脉管腔闭塞、狭窄,动脉供血区域出现局部脑组织坏死的一种情况,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讲话不清、半身麻木、偏瘫等等,以往被称之为脑血栓的形成。多见于﹥55岁的老年人,男性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1]。且该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都非常高,因此,怎样提高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成为临床医师近年来致力解决的问题。近些年来,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显示,脑梗死疾病期静脉溶栓治疗能够令缺血脑组织供血功能恢复,减少梗死的面积[2]。本次研究探讨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进行治疗的研究进展,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了归纳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殷翠平 刊期: 2014年第23期
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日益增加,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低下可引起许多严重并发症,尿路感染即是其中较常见的1种,若反复发作可转为慢性[1]。笔者对93例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邓丽萍;黄晓青;乐有为 刊期: 2014年第23期
建立客观、有效和可靠的护理技能培训与评估体系,是临床护理教学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目前,在护理教学实践过程中,普遍存在教学资源相对不足,无大量实际病例配合教学的问题,即使教学医院有合适的患者愿意配合,也存在病情的季节性、一过性和不可重复性等许多不可克服的困难,满足不了护理教学的需要。因此,为加强护理教学实践效果,在院校临床护理教学中采用学生标准化患者(SSP),已成为护理教学实践中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
作者:张少英;张立红;孟庆斌;甄海鹰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对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左室舒张末内径( 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心肌肌钙蛋白 I(cTnI)的影响,以评价该药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常规予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B 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2组治疗后 LVEDD、cTnI 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而 LVEF 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 P ﹤0.01),而且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与对照组同期比较 LVEDD、LVEF 改善更明显,cTnI 水平下降更明显,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3%高于对照组的8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能够降低 cTnI 水平,逆转左室重构、改善心功能,疗效明显。
作者:陈欣华;孙琪;梁建英;孟文格;刘金波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对妇科乳杆菌联合使用处方进行合理性分析,旨在使医师更安全、有效、合理、经济的使用药品。方法抽取医院门诊2012年6~8月使用乳杆菌活菌胶囊的处方共667例,进行归类分析。结果667例处方中单用乳杆菌活菌胶囊211例,联合其他药物使用456例。不合理处方177例,占26.5%,其中联合用药不合理115例,无适应证用药62例。结论乳杆菌活菌胶囊与外用洗剂(阴道冲洗)及口服抗菌药物联合使用不合理,应加强临床药物的合理使用。
作者:张浩;王兆斌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产褥感染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60例产褥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取西医的治疗方法。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产褥感染有很好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少,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马玉红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分析医院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随机抽取医院门诊2013年4~9月的处方共计7614份,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门诊处方中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数为3318份,占43.6%,抗菌药物单联处方占93.2%,两联应用的处方占6.8%,其中不合理处方占3.3%。其中口服用药占85%,注射用药占15%。结论医院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加强培训、宣传与管理,提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水平。
作者:廖长虹 刊期: 2014年第23期
D-二聚体具有广泛的应用和研究前景,并与多种消化系统疾病关系密切,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转归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就D-二聚体在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莫超越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观察 DHS 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6月-2012年7月采用 DHS 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66例,进行优良率的分析。结果66例患者中优38例(57.6%),良23例(34.8%),可3例(4.5%),差2例(3.1%),优良率92.4%。1例 DHS 术后松动,后经制动患肢而愈合,但留有不同程度的髋内翻畸形。结论 DHS 是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较好的内固定方法。
作者:朱勤庄 刊期: 2014年第23期
膀胱造瘘术是泌外常见的尿流改道方法,通常在耻骨上膀胱切开造口、尿流改道,有效解除了尿路梗阻,保护了肾脏功能维持了机体水电解质代谢和内环境的平衡,然而,长期留置膀胱造瘘管也带来了不少并发症,通过积极的治疗,这些并发症通常可以缓解,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晓彬;权永志;杨丽芳;高翠娟 刊期: 2014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