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燕;王冲;朱月华;朱桂芳;刘美玲
Iressa(ZD1839)为一种新的靶向治疗的单克隆抗体,目前临床应用极少.我们用其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克为;王秀美;程永红;吕静 刊期: 2003年第03期
①目的观察慢性肾小球肾炎病人的免疫功能.②方法分别采用红细胞酵母菌SPA混合花环试验法、间接免疫SPA法、聚乙二醇沉淀法对正常对照组及慢性肾小球肾炎病人组(CGN组)红细胞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CIC)进行测定.③结果CGN组红细胞免疫功能及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异常,CIC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407~2.681,P<0.05).④结论慢性肾小球肾炎病人免疫功能降低.
作者:岳少姮 刊期: 2003年第03期
①目的观察脑血栓形成病人急性期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的变化,并探讨二者与脑血栓形成发生的关系.②方法以40例脑血栓形成病人为CTB组,23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分别用双抗夹心ELISA法及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oxLDL、PAI 1水平.③结果CTB组oxLDL、PAI-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5.386、2.048,P<0.01、0.05);CTB组oxLDL与PAI-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392,P<0.01).④结论oxLDL、PAI-1可能参与了脑血栓形成的发生;PAI-1可能是oxLDL与脑血栓形成的中间环节,直接导致了脑血栓形成的发生.
作者:李红云;王洪霞;李文健;赵秀鹤 刊期: 2003年第03期
①目的探讨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心绞痛的佳治疗方案.②方法将84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A、B、C、D组,分别采取硝酸异山梨酯20 mg每日1次、2次、3次、4次4种给药方式,比较每组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2周病情改善情况.③结果各组治疗1周末硝酸甘油用量、ST段下移改善情况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8.68~375.71,q=4.58~33.09,P<0.05);B、C、D组硝酸甘油用量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218.78,q=2 7.67~30.75,P<0.05).治疗2周C、D组硝酸甘油用量、ST段下移改善情况与1周比较有显著性差异(q=5.50~25.67,P<0.01、0.05).④结论硝酸异山梨酯20 mg每日2次给药方式为长期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较好方法.
作者:林燕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临床资料慢性咽炎病人37例,男15例,女22例;年龄27~70岁,平均48.5岁.咽部有不适、干燥、刺激感者12例;咽部有异物感或微痛者1 5例;咽部黏膜充血,呈暗红色,咽壁有少数肿大的淋巴滤泡、其周围有扩张的小血管并覆有黏液性分泌物者10例.
作者:姜惠卿;全香花;侯玉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①目的改进脑垂体的染色方法,更清晰地显示腺垂体内各种细胞的形态特点,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②方法应用改良染色液显示脑垂体的组织结构.③结果用传统的苏木精-伊红染色法,不易区分各种细胞,而采用混合染色液显示脑垂体组织结构效果好,既能观察脑垂体器官又能区分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和嫌色细胞.④结论混合染色法能够显示脑垂体组织结构,使各种细胞的形态特点清晰可辨,可为实验教学提供优良的切片标本.
作者:张玉江;展爱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病人,男,1 3岁.因发现心脏杂音3个月入院.病人无活动后发绀,无蹲踞史,体力较同龄儿童无差别.查体:心浊音界不大,心率76 min1,律齐,胸骨左缘第2、3、4肋间闻及5/6级全收缩期喷射性杂音,粗糙,传导广泛,扪及收缩期震颤.股动脉枪击音(+).
作者:常青;徐平;王福和;杨苏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在日常治疗室配药过程中,护士掰安瓿时,安瓿中的药液常飞溅到工作台或工作服上,在掰一些容量较大或者内压较大的安瓿,如门冬氨酸钾镁、维生素C等药物安瓿时,极容易割破手指,有时还会将安瓿颈整个捏碎,碎玻璃渣污染药品,严重影响病人的治疗.为此,我们制作了一种掰安瓿的小帮手,现介绍如下.
作者:高希花;刘爱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①目的通过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包裹制备PS-SOD脂质体,从而实现SOD向肺组织细胞的靶向转运.②方法采用旋转蒸发法将PS与SOD结合,制备PS-SOD脂质体,电镜负染法观察PS-SOD脂质体的形态,测量其大小.采用SOD试剂盒测定PS-SOD脂质体中和SOD溶液中的SOD活性.利用表面张力仪测定PS和PS-SOD脂质体中PS的表面张力.③结果PS-SOD脂质体在电镜下为圆形或类圆形小体,分散或聚集存在,其粒径为(0.463±0.223)μm,脂质体的包封率为40%,SOD的活性和PS的表面张力在脂质体制备前后均无明显改变.④结论利用PS和SOD成功制备了PS-SOD脂质体,可作为SOD进入肺组织细胞的有效载体.
作者:潘玉柱;刘颖;杜卫;邢泉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手的清洁与消毒是防止医院感染经济有效的措施之一.造成医院感染主要的传播途径是医务人员的手.研究表明,医务人员手上携带的细菌包括-过性暂居菌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
作者:刘晓燕;任丽娟;王志;李平;宋金明;王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①目的探讨造影剂注射流量与不良反应及肝实质强化(CT值)效果的关系.②方法将276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病人,按注射流量不同分为5组,3.5 mL/s组32例,3.0 mL/s组40例,2.5 mL/s组77例,2.0 mL/s组68例,1.5 mL/s组59例.再根据造影剂类型不同分为两组,使用离子型造影剂119例,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157例.观察各组CT增强扫描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③结果随造影剂注射流量的增加,肝实质CT值逐渐升高,5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3.01,q=2.91~4.01,P<0.05);离子型与非离子型造影剂组不良反应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4.25,P<0.05).④结论注射流量越大,肝实质强化效果越好;离子型造影剂较非离子型造影剂副作用多.
作者:崔琳;鲁灵;王爱凤 刊期: 2003年第03期
①目的了解肝康饮对实验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②方法应用四氯化碳诱导建立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模型,肝康饮组以肝康饮治疗,检测治疗后大鼠血清总蛋白(TP)、清蛋白(ALB)、碱性磷酸酶(AK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以及血清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前胶原Ⅲ型肽(PcⅢ)含量,光镜下行肝脏组织形态学观察,并与正常组和模型对照组进行比较.③结果肝康饮组血清TP、ALT、AST、AKP水平及HA、LN含量均较模型对照组降低,差异有显著性(F=5.53~90.45,q=5.88~17.62,P<0.01);血清ALB水平及PcⅢ含量均较模型对照组升高,差异有显著性(F=19.50、16.29,q=5.80、7.20,P<0.01).④结论肝康饮能减轻实验大鼠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纤维化程度,有防治四氯化碳诱发的肝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张荃方;张荣荪;赵峻;常宗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①目的观察心痛灵喷雾剂对心肌缺血大鼠的药理作用.②方法通过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大鼠心肌缺血模型,观察心痛灵喷雾剂对心肌缺血面积和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GOT)的影响;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制备大鼠心肌缺血模型,观察心痛灵喷雾剂对心电图改变的影响.③结果心痛灵喷雾剂可减少心肌缺血大鼠心肌梗死面积,降低血清CK、LDH、GOT活性,并减轻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引起的缺血性心电图改变(tp=1.223~13.890,P<0.05、0.01).④结论心痛灵喷雾剂具有抗心肌缺血的作用.
作者:韩建香;于金龙;全香花;王青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哌拉西林钠(PIPC)属酰脲基青霉素类抗生素,抗菌谱广,活性高,但是随着细菌耐药问题的日趋严重,PIPC在临床的应用受到限制[1,2].
作者:于国英;朱莉;李飞 刊期: 2003年第03期
①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β-淀粉样蛋白(β-AP)在梗死区的表达.②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后存活6 h、1 d、2 d、3 d、7 d、1 4 d不同时间β-AP的表达.③结果缺血再灌注后1 d,β-AP在梗死区及其周围表达开始增强,7 d时达高峰(F=92.63,q=5.21~25.87,P<0.01).④结论β-AP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区表达增多,提示β-AP在脑缺血损伤的病理改变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王乃东;王雁;邢昂;谭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①目的观察器质性心脏病并快速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病人静脉应用胺碘酮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②方法器质性心脏病合并快速阵发性房颤病人,首次剂量给予胺碘酮150~300mg静脉注射,以后0.6 mg/min持续静脉滴注,持续应用48 h,观察心律的变化.③结果41例转为窦性心律,治疗有效率为78.8%.副作用发生率为7.6%.④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并发于器质性心脏病的快速房颤是有效且较安全的方法.
作者:田建会;赵晖;戴莉玲;陈作元;辛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①目的探讨癫痫病人应用苯妥英钠(DPH)治疗的佳有效血药浓度.②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1 36例癫痫病人血清苯妥英钠浓度.③结果服药剂量与血药物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正相关(r=0.51,P<0.05);75例癫痫病人病情控制较好者平均血药浓度为50.2 μmol/L,发作得到控制佳有效浓度范围为30.0~60.0umol/L.④结论苯妥英钠剂量与疗效关系因人而异,必要时应进行严密的血药物浓度监测.
作者:刘忠强;孙玉萍;李强;孙道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肠造口是在病人腹壁上人为开口,并把一段肠管拉出腹腔,将开口缝于腹壁,用于排泄粪便的方法.肠造口与正常排泄途径不同,由于没有括约肌,粪便排泄失去控制,没有规律,所以术后需暂时或永久性使用造口袋,避免术后早期腹部切口因排泄物的污染而感染,同时也可保护造口周围皮肤免受排泄物刺激而溃烂.
作者:田云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我科肠外营养治疗中心为做好病人肠外营养支持工作,医院投资几十万元配备了营养液配置中心,有效地防止了病人的输液反应.现把具体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王淑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因素对人们健康的影响受到了普遍关注.做好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对其疾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现将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其护理方法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王晓林;鲁灵 刊期: 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