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刚;王利兵;郝丽君;郑建兴;王玲
目的:探讨小儿黄疸诊疗中经皮测胆仪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疑似黄疸患儿68例,采用经皮测总胆红素法进行测定,并与静脉血测总胆红素值进行比较。结果经皮测胆红素检查的灵敏度为90.0%(27/30),准确度为91.2%(62/68);2种方法诊疗测量值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测胆仪在小儿黄疸诊疗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杨会茹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探讨药物流产和手术流产对未婚非意愿妊娠女性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拟行人工流产的未婚非意愿妊娠女性320例随机分为药物流产组162例和手术流产组158例。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 SAS)与Zung抑郁自评量表( SDS)对2组患者流产前、后进行焦虑、抑郁状况评分。结果手术流产组焦虑、抑郁发生率均高于药物流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人工流产终止未婚非意愿妊娠的相当一部分女性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并且手术流产方式较药物流产方式更为严重。因此,患者心理状况也是临床医师选择流产方式的考虑因素之一,在流产前应做好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
作者:张艳娟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 R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RE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予雷贝拉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多潘立酮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高于对照组的8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联合多潘立酮能较快缓解RE的症状、减少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奋国;全美娟;雷晴峰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分析药学监护在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20例手术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患者均使用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进行局麻或全麻,在此基础上研究组由临床药师进行麻醉监控,观察2组中局麻手术患者的疼痛分级,全麻手术患者睁眼时间和问答切题用时,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组局麻手术患者疼痛同一等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睁眼时间和问答切题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低于对照组的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学监护在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中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魏雪;王丁;薛秀峰;赵运法;李志红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观察中西药联用治疗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41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69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尿蛋白定量、尿RBC数量和血肌酐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28%高于对照组的55.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尿蛋白定量、尿RBC数量和血肌酐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西药联用治疗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钟慧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探讨传统手法复位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用于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1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6%低于对照组的5.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显著,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四仕;杨利;张晓伟;杨留柱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对妇产科手术致泌尿道损伤的发生原因与处理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妇产科手术造成泌尿道损伤的31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患者中于术中发现8例,于术后5~9 d发现23例;经对症治疗,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经B型超声检查均未见输尿管梗阻现象。结论妇产科手术常会引起泌尿道损伤,其中输尿管损伤为常见,在术前应做好准备,严格按照相关规程展开手术操作,可促使泌尿道损伤发生率显著降低。
作者:邓文英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观测比较缺铁性贫血与地中海贫血血常规的变化。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1月收治缺铁性贫血患者56例和地中海贫血患者23例,另抽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对各组进行血常规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缺铁性贫血组PLT、WBC异常率高于健康组和地中海贫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铁性贫血组、地中海贫血组患者的MCV均较健康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铁性贫血组与地中海贫血组MCV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铁性贫血组患者RDW检测结果高于地中海贫血组和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中海贫血组与健康组RDW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检查可在缺铁性贫血初步筛查中发挥良好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常健;易乐春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CPAP)配合健康教育及早期康复训练对重症脑出血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380例重症脑出血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30例、对照组A130例和对照组B120例。试验组给予CPAP配合健康教育及早期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A给予CPAP及早期康复训练;对照组B给予健康教育及早期康复训练。治疗3月后评价所有患者功能恢复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和康复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A、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的治疗和康复效果略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AP配合健康教育及早期康复训练对重症脑出血术后功能恢复的效果较单纯CPAP及早期康复训练或健康教育及早期康复训练显著。
作者:吴丽君;郑鸿伟;王坤红;周顺林;周梦夏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观察奥拉西坦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奥拉西坦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Barthel指数、NIHSS评分、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2%高于对照组的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Barthel指数、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Barthel指数高于治疗前、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为5.9%低于对照组的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奥拉西坦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彦敏;邢淑芳;董新生;张彦芳;申翠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观察小切口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取小切口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手术治疗方式。对比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康复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康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感染、肠粘连、肠梗阻及肠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急性阑尾炎患者,在手术治疗的方式上,采取小切口式的手术治疗方法,具有着手术创伤少、手术实施时间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低等多方面的优势,在临床治疗急性阑尾炎患者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卫兴华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观察双胎妊娠与单胎妊娠孕产妇并发症和妊娠结局的差异。方法选择待产双胎妊娠孕产妇(双胎妊娠组)和单胎妊娠孕产妇(单胎妊娠组)各100例,比较2组孕产妇的并发症、产后出血量、低体质量儿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围生儿病死率,评价单胎妊娠与双胎妊娠并发症、妊娠结局差异。结果双胎妊娠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单胎妊娠组(P<0.05),产后出血量、低体质量儿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围生儿病死率明显高于单胎妊娠组(P<0.05)。结论双胎妊娠使孕产妇并发症增多,增加了新生儿预后不良的出现,加强对双胎妊娠的产前指导和监护,对双胎妊娠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魏景仙;申更存;霍强;赵继广;李存娟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分析风险管理在护理实习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3年7月风险管理实习护生工作情况为观察组。将2011年7月-2012年7月风险管理实习前本院护生工作情况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与投诉率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投诉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风险管理能有效减少护理风险事件与投诉,提高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时兆芳;李丽敏;时风英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介导血清肌钙蛋白( cTnT)、同型半胱氨酸( hcy)、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水平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佳剂量。方法将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给予所有患者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低分子肝素钠或氯吡格雷抗凝、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等基础治疗和护理,试验组给予瑞舒伐他汀20mg口服,每晚1次;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10mg口服,每晚1次。治疗3个月后,测定2组cTnT、hcy、hs-CRP水平,对患者疗效进行评估,探讨佳剂量。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TnT、hcy、hs-CRP水平降低大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20mg/次·天)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更为优越。
作者:李荷英;赵建波;孙少华;贾炜;朱金环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Hcy、D-二聚体、hs-CRP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月接诊的7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试验组,另外选取35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2组血浆Hcy、D-二聚体、hs-CRP水平,比较组间差异,另外将试验组分为斑块亚组和无斑块亚组,比较2亚组的血浆Hcy、D-二聚体、hs-CRP水平。结果试验组血浆Hcy、D-二聚体、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斑块亚组血浆Hcy、D-二聚体、hs-CRP水平明显高于无斑块亚组( P<0.05)。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浆Hcy、D-二聚体、hs-CRP水平具有正相关性(r=0.63,0.82,0.76,P<0.05)。结论血浆Hcy、D-二聚体、hs-CRP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三项指标检测在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盖红兵;张爱芬;李晨霞;邹春晓;赵霞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研究活血益气方治疗慢性肾脏衰竭的疗效。方法将66例肾脏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试验组患者使用活血益气方治疗,对照组使用尿毒清颗粒。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血肌酐、血红蛋白和尿素氮水平。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4.8%高于对照组的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肌酐、尿素氮低于治疗前,血红蛋白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益气方治疗慢性肾脏衰竭的疗效可观,明显改善肌酐、血红蛋白、尿素氮水平,对肾衰竭治疗质量的提高具有较大的意义。
作者:李连江;南风艳;任彦铭;郭会敏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与开腹全子宫切除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与对照组行开腹全子宫切除。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疼痛程度、肛门排气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疼痛率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未出现并发症,对照组出现6例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0.9%( 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葛玉珍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探讨血清肌钙蛋白I(cTnI)、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用于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室重构评定的临床价值。方法将该院就诊的79例心衰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生理指标全部正常的20例为对照组,基于胶体免疫层析法检测血清cTnI水平,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NT-proBNP水平,进行组间比较,将观察组患者进行心功能NYHA分级,比较各等级间血清cTnI、NT-proBNP水平,基于SPSS 20.0分析NYHA分级与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血清cTnI、NT-proBNP水平在对照组与观察组间呈明显差异(P<0.05),在NYHA分级各级间差异明显(P<0.05)。且二者水平均与心衰患者NYHA分级呈现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cTnI、NT-proBNP水平与心衰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呈现相关性,二者作为心衰患者心室重构的评定具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魏爱方;李桂敏;刘桂芳;王淑君;李文娟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观察“一对一”全程陪伴在高龄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高龄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产妇均使用常规助产方法,试验组产妇均配有相应的助产士,实行一对一全程陪护。对比2组产妇的出血量、产程时间、剖宫产率、疼痛评分和新生儿窒息Apgar评分。结果试验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疼痛评分、Apgar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一对一全程陪伴方式较传统助产模式而言,可有效减少高龄产妇的疼痛感、产程时间和出血量,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在高龄产妇的临床妊娠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作者:桂江华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探讨滴虫性阴道炎( BV)的发病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16例滴虫性阴道炎患者,数据处理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滴虫性阴道炎相关的因素有年龄、文化程度、吸烟、胎膜早破、盆腔炎、宫颈炎、霉菌性阴道炎病史、淋病史、避孕套使用、自行清理阴道内部、孕次、早产次数、阴道分娩次数、流产次数、产褥感染史。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有5个因素与滴虫性阴道炎发生危险相关,按OR值排序如下:自行清理阴道内部的习惯,霉菌性阴道炎病史,人工流产次数,避孕套使用,年龄越大BV的危险性越低。结论自行清理阴道内部的习惯、霉菌性阴道炎病史、人工流产次数、避孕套使用、年龄越大BV的危险性越低,与滴虫性阴道炎发病相关,提示滴虫性阴道炎发生是多因素导致的。
作者:张利;许爱华;张堃;霍顺璞;赵奕娜 刊期: 2014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