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超声波穴位刺激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 hs-CRP、Cys-C和 Hcy水平的影响

赵文圣;杜国亮;李永涛;李淼;吴超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 益气活血通络汤, 超声波穴位刺激, 血清
摘要:目的:观察与评价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超声波穴位刺激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血清胱抑素C( Cys-C)和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10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血清hs-CRP、Cys-C和Hcy的水平的差异。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采用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超声波穴位刺激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Cys-C和Hcy的水平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清hs-CRP、Cys-C、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hs-CRP、Cys-C、Hcy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超声波穴位刺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清hs-CRP、Cys-C和Hcy的水平,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症状。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岩静脉保护的可行性探讨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中岩静脉保护的可行性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1年7月收治的三叉神经痛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患者40例为A组,手术开始即行乙状窦后紧邻天幕下探查。2011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三叉神经痛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患者40例为B组,手术开始按照于炎冰等采用的手术探查方向,即行乙状窦后紧邻听神经根上方探查,比较2组手术中岩神经保护情况。结果 A组有效率92.5%(37例);术后并发复视1例,随访期间好转。 B组有效率95.0%(38例);术后并发病侧听力障碍2例,随访期间好转。结论三叉神经痛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时,手术开始即选用紧邻听神经根上方探查,并结合神经内镜辅助进行观察,多数情况下不需处理岩静脉即可获得对三叉神经根区的良好显露,避免了岩静脉属支切断可能带来的严重并发症。

    作者:钱涛;王坤鹏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外科显微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肿瘤的入路选用与临床分析

    目的:综合鞍结节脑膜肿瘤的位置以及体积大小因素,分析临床外科显微手术的入路选用。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4月-2013年10月在该院接受外科显微手术的52例鞍结节脑膜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入路方式不同:采用经额外侧入路18例,经眶上锁孔入路13例,经纵裂入路8例,经额底入路7例,经翼点入路6例,分析各种入路的方法与特点。结果按Simpson分级标准,达Ⅰ级切除者7例,达Ⅱ级切除者40例,Ⅲ级切除者5例,肿瘤全切除率为90.4%(47/52)。垂体柄保存完好47例,嗅神经得到保护39例。本组患者中,32例视力障碍的患者中术后较术前视力提高17例,较术前无明显变化14例,加重1例,视力改善率53.1%(17/32)。内皮型脑膜癌26例(50.0%),混合型脑膜癌20例(38.5%),纤维型脑膜癌2例(3.8%),砂粒体型脑膜瘤2例(3.8%),合体细胞1例(1.9%),血管瘤型1例(1.9%)。下丘脑功能紊乱2例,不同程度尿崩症5例,伴有低钠、低氯血症1例,术后颅内迟发出血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经额外侧入路手术方式具有更宽的手术视野和空间,术后改善情况比较显著。针对患者肿瘤位置和体积大小,视力减弱等病情,结合手术切口短的原则正确选择相应手术路径,再加上联合娴熟的外科显微手术技术,是保证鞍结节脑膜肿瘤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宋天喜;刘风先;郑子钊;焦广端;赵英娟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肝胆手术患者年龄及手术部位发生胆漏的观察

    目的:探讨肝胆手术并发胆漏与手术部位和年龄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肝胆手术患者2000例中术后并发胆漏的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胆漏发生的原因。结果46例胆漏患者手术部位不同,其中胆囊切除术20例,肝叶切除术3例,开腹胆囊切除+胆管探查术7例,胆总管探查及切开取石术T管引流14例,肝移植2例,胆漏的发生率与手术部位之间无相关性(P<0.05)。年龄>45岁的患者胆漏的发生率为1.23%(13/1056)显著高于年龄<45岁患者3.50%(33/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肝胆手术的患者,年龄越小尤其是小于45岁时可以降低胆漏的发生率;手术前做好充分的检查,了解病变程度和解剖位置以及调整到佳的身体状态;手术中和手术后反复检查容易出现胆漏的手术部位的处理和密切的观察病情变化可以预防胆漏的发生。

    作者:刘晓刚;王利兵;郝丽君;郑建兴;王玲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阿托伐他汀对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影响及机制分析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损害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80例脑小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依据患者血管病危险因素给予控制血压、血糖以及拜阿司匹林抗栓治疗,未给予他汀类降低血脂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用阿托伐他汀钙。3个月后,观察治疗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及前后2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MoC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治疗后MoC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MMP-9、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减轻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程度,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血管炎性因子水平有关。

    作者:赵玲;崔素敏;郭威;王东凌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B 型超声、普通 CT及强化 CT鉴别诊断大肠恶性肿瘤的准确度差异

    目的:探讨B型超声、普通CT及强化CT鉴别诊断大肠恶性肿瘤的准确度差异。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2月该院大肠癌恶性肿瘤待查患者110例,均行三项影像学检查即B型超声检查、普通CT检查、强化CT检查。所有患者终经大肠镜下病理组织提取及活检后确诊,根据终确诊结果例数计算3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B型超声检查、普通CT检查及强化CT检查灵敏度依次增高,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方法检查特异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型超声检查、普通CT检查及强化CT检查在大肠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差异性,具有较高灵敏度的强化CT可用于大肠恶性肿瘤确诊诊断, B型超声的特异度与CT检查相近,可作为筛查试验,用于大肠恶性肿瘤的除外诊断。

    作者:刘福尧;刘建国;齐淑玲;石磊;郭金升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血清及脑脊液β-AP变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脑梗死与血清和脑脊液β-AP水平的相关性,为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体检正常的同龄人10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2组受试者血清及脑脊液中β-A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脑脊液β-A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清β-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脑脊液β-AP水平升高,脑脊液β-AP含量的检测可能作为急性脑梗死一个重要的诊断依据,对于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赵志强;孟玲洁;霍贵云;马玉兰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一对一”全程陪伴在高龄产妇分娩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一对一”全程陪伴在高龄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高龄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产妇均使用常规助产方法,试验组产妇均配有相应的助产士,实行一对一全程陪护。对比2组产妇的出血量、产程时间、剖宫产率、疼痛评分和新生儿窒息Apgar评分。结果试验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疼痛评分、Apgar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一对一全程陪伴方式较传统助产模式而言,可有效减少高龄产妇的疼痛感、产程时间和出血量,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在高龄产妇的临床妊娠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作者:桂江华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对比观察

    目的:对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检验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血常规检查受试者500例,分别采取其末梢血和静脉血常规检测,并对两种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静脉血WBC、PLT水平低于末梢血,Hb、RBC和Hct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梢血抗凝后10min、30min血小板、白细胞水平均高于0min(即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梢血抗凝后10min和30min血小板、白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静脉血检测0min、10min和30min血小板、白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检测中,末梢血与静脉血标本的检验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临床应依据具体情况下采取合适的血液标本,以提高临床检验准确性,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加可靠的参考依据。

    作者:梁柏泉;黄燕莉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胃癌组织 COX-2的表达水平对腹腔镜切除术后预后影响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环氧合酶-2( COX-2)的表达水平对腹腔镜切除术后预后影响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2月于该院就诊并经腹腔镜手术切除病理确诊胃癌的患者104例。根据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SP法)检测切除胃癌组织标本中COX-2的表达水平将所有患者分为试验组65例和对照组39例,试验组COX-2表达水平阳性,对照组COX-2表达水平阴性,通过手术治疗有效结果分析和术后转移程度比较探讨COX-2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7.69%低于对照组的97.44%,试验组患者术后出现肿瘤转移率为80.00%高于对照组的53.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组织COX-2表达水平对腹腔镜切除术后预后影响存在相关性,COX-2表达阳性患者具有较低的手术治疗效果和更为高发的转移程度。

    作者:秦占川;安俊江;眭彩玲;刘玉玲;王素婷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医院 ICU患者下呼吸道绿脓杆菌感染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针对医院重症监护病房( ICU)患者分析下呼吸道中绿脓杆菌感染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感染患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于该院ICU住院治疗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238例,对其深部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进一步将获得的绿脓杆菌做药敏结果分析。结果绿脓杆菌对18种常见抗生素药敏结果为:对磺胺类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高,达到96.37%(186/193);其次为氯霉素53.37%(103/193)。对哌拉西林的敏感率高,为93.26%(180/193);其次为环丙沙星89.12%(172/193)、左氧氟沙星87.05%(168/193)、阿米卡星86.53%(167/193)。结论下呼吸道感染绿脓杆菌的耐药性较大,对于ICU患者应合理利用抗菌药物,以延缓耐药菌的变异。

    作者:刘晓荣;翟俊伟;张晓群;王素玲;李梅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益气养阴方改善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不良反应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益气养阴方改善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恶性肿瘤接受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除单纯化疗外未接受任何用于减轻化疗不良反应的药物治疗,而观察组于化疗前1d开始即服用中药益气养阴方。比较2组化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其严重程度。结果2组在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及脱发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观察组Ⅱ度以上(包括Ⅱ度)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及脱发的发生率则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益气养阴方有助于减轻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磊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血清 IL-6、TNF-α、IL-10水平与成人重度烧伤并发脓毒症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血清中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0(IL-10)的水平与成人重度烧伤并发脓毒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2例重度烧伤并发脓毒症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的健康献血者62例作为对照组。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组IL-6、TNF-α、IL-10的水平。结果观察组第1、7、14天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IL-6、TNF-α在治疗后第1、7、14天水平无变化。2组治疗后第1、7、14天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2组IL-10第1、7、14天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烧伤并发脓毒症患者的血清中IL-6和TNF-α的水平与烧伤程度呈正相关,其活性维持在高水平的原因可能与脓毒症有密切的关系,严重影响预后;而IL-10的水平则与烧伤程度无关。

    作者:薛欣;刘彦表;和晓培;郝俊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微量盐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膜外麻醉用于产妇分娩镇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微量盐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将14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镇痛组和对照组各70例。镇痛组给予微量盐酸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麻醉,采用腰-硬膜外麻醉法镇痛,对照组不采用任何镇痛方式,按照常规产科检查处理。观察2组VAS评分、分娩方式、宫缩药物的使用率、产程时间、Apgar评分、出血量。结果镇痛前2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镇痛组镇痛后及第二、三产程VAS评分均低于镇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镇痛前后和第二、三产程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妇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组的宫缩药物使用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组的第一、二产程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妇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量盐酸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确切,可缩短产程,明显减轻产妇的疼痛,保证母婴平安。

    作者:成林树;袁蕾;高素英;赵志英;赵月芝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阿奇霉素辅治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观察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辅治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为治疗小儿肺炎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将66例肺炎患儿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克肟颗粒口服,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奇霉素颗粒口服,比较2组临床疗效、咳嗽消除用时、体温恢复用时、肺组织啰音消除用时、住院时长,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9%高于对照组的75.8%( P<0.05);试验组患儿的咳嗽消除用时、体温恢复用时、肺组织啰音消除用时、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 P<0.05);试验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阿奇霉素辅治小儿肺炎的疗效明显、改善症状用时少,显著缩短了治疗时间,减少了不良反应发生率,对小儿肺炎治疗意义较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惠;刘振旭;王风光;王扎根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脊柱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研究进展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是骨科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近年来,随着脊柱外科手术技术和难度的不断提高,术后DVT和肺栓塞仍为脊柱外科手术后常见及较为危险的并发症之一[1]。脊柱外科患者多需长期卧床,部分还合并神经损伤,血栓风险进一步增加,而且目前对于脊柱外科患者发生DVT的认识仍然不足,使得脊柱手术成为DVT的危险因素之一。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病在脊柱手术围术期至关重要。但是目前仅少数学者针对脊柱手术后DVT的发生及预防作相关报道[2]。笔者对脊柱术后DVT的发生率、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旨在为脊柱外科手术患者DVT的预防提供更好的防治指导,提高此类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伟;李渊深;王振兴;张英民;薛伟;庞海艳;孔永霞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启东市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情况分析

    本文从启东全面实施推进基本药物制度情况分析中,逐步探索出一套适合基层医院基本药物制度运行的方案,从而有效减轻群众看病贵。

    作者:袁松辉;施春梅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双胎妊娠与单胎妊娠的并发症及妊娠结局比较

    目的:观察双胎妊娠与单胎妊娠孕产妇并发症和妊娠结局的差异。方法选择待产双胎妊娠孕产妇(双胎妊娠组)和单胎妊娠孕产妇(单胎妊娠组)各100例,比较2组孕产妇的并发症、产后出血量、低体质量儿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围生儿病死率,评价单胎妊娠与双胎妊娠并发症、妊娠结局差异。结果双胎妊娠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单胎妊娠组(P<0.05),产后出血量、低体质量儿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围生儿病死率明显高于单胎妊娠组(P<0.05)。结论双胎妊娠使孕产妇并发症增多,增加了新生儿预后不良的出现,加强对双胎妊娠的产前指导和监护,对双胎妊娠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魏景仙;申更存;霍强;赵继广;李存娟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弹丸”式注射肾上腺素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弹丸”式外周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将48例心跳骤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2例。观察组采用“弹丸”式注射肾上腺素,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注射肾上腺素。比较2组治疗后心跳、呼吸、血压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心跳、呼吸、血压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浅表“弹丸”式注射肾上腺素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胡丽娟;邓艳;陈小红;余翔;吴春发;丁义斌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药学监护在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分析药学监护在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20例手术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患者均使用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进行局麻或全麻,在此基础上研究组由临床药师进行麻醉监控,观察2组中局麻手术患者的疼痛分级,全麻手术患者睁眼时间和问答切题用时,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组局麻手术患者疼痛同一等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睁眼时间和问答切题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低于对照组的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学监护在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中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魏雪;王丁;薛秀峰;赵运法;李志红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经皮测总胆红素法在小儿黄疸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小儿黄疸诊疗中经皮测胆仪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疑似黄疸患儿68例,采用经皮测总胆红素法进行测定,并与静脉血测总胆红素值进行比较。结果经皮测胆红素检查的灵敏度为90.0%(27/30),准确度为91.2%(62/68);2种方法诊疗测量值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测胆仪在小儿黄疸诊疗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杨会茹 刊期: 2014年第28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