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科显微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肿瘤的入路选用与临床分析

宋天喜;刘风先;郑子钊;焦广端;赵英娟

关键词:外科显微手术, 鞍结节脑膜肿瘤, 入路选用, 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综合鞍结节脑膜肿瘤的位置以及体积大小因素,分析临床外科显微手术的入路选用。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4月-2013年10月在该院接受外科显微手术的52例鞍结节脑膜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入路方式不同:采用经额外侧入路18例,经眶上锁孔入路13例,经纵裂入路8例,经额底入路7例,经翼点入路6例,分析各种入路的方法与特点。结果按Simpson分级标准,达Ⅰ级切除者7例,达Ⅱ级切除者40例,Ⅲ级切除者5例,肿瘤全切除率为90.4%(47/52)。垂体柄保存完好47例,嗅神经得到保护39例。本组患者中,32例视力障碍的患者中术后较术前视力提高17例,较术前无明显变化14例,加重1例,视力改善率53.1%(17/32)。内皮型脑膜癌26例(50.0%),混合型脑膜癌20例(38.5%),纤维型脑膜癌2例(3.8%),砂粒体型脑膜瘤2例(3.8%),合体细胞1例(1.9%),血管瘤型1例(1.9%)。下丘脑功能紊乱2例,不同程度尿崩症5例,伴有低钠、低氯血症1例,术后颅内迟发出血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经额外侧入路手术方式具有更宽的手术视野和空间,术后改善情况比较显著。针对患者肿瘤位置和体积大小,视力减弱等病情,结合手术切口短的原则正确选择相应手术路径,再加上联合娴熟的外科显微手术技术,是保证鞍结节脑膜肿瘤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二甲双胍分别联合艾塞那肽及沙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 HbA1 c达标率比较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分别联合艾塞那肽与沙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 T2DM)的疗效及对血清HbA1c水平的影响。方法将该院收治的T2 DM患者118例随机分为艾塞那肽组和沙格列汀组各59例。艾塞那肽组给予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沙格列汀组给予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糖化血红蛋白( HbA1 c )、空腹血糖(FBG)、餐后2h 血糖(2hPG)、血压及体质量等指标的变化,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HbA1c、FBG、2hPG、收缩压、舒张压、体质量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且艾塞那肽组的HbA1c、FBG、2hPG、收缩压及体质量下降幅度明显高于沙格列汀组(P<0.05)。结论艾塞那肽与沙格列汀分别联合二甲双胍均可有效降低HbA1c的水平并控制T2DM患者血糖,但艾塞那肽更能有效改善HbA1c及血糖水平,更有利于控制血压和体质量。

    作者:郑玉卿;于永波;李要京;侯晓明;李强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中药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中药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2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在疾病治疗中不仅疗效显著,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中药的合理应用需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保证用药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作者:燕军玲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阿托伐他汀对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影响及机制分析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损害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80例脑小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依据患者血管病危险因素给予控制血压、血糖以及拜阿司匹林抗栓治疗,未给予他汀类降低血脂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用阿托伐他汀钙。3个月后,观察治疗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及前后2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MoC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治疗后MoC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MMP-9、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减轻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程度,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血管炎性因子水平有关。

    作者:赵玲;崔素敏;郭威;王东凌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声学造影与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肝脏良恶性肿瘤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声学造影( CEUS)与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于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将在该院行常规超声检查而发现存在肝脏局部病变的117例患者随机分为CEUS组58例(98灶)和穿刺活检组59例(86灶),分别行CEUS检查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并对所有患者进行病理检查,比较CEUS检查与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在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中的诊断价值。结果2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CEUS检查与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在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中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差异不显著,在临床上应得到推广应用。

    作者:何金良;季洪阁;杨蕊;于水昌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不确定度测量对临床常规生化检验的影响

    目的:探讨临床常规生化检验受不确定度的影响。方法按照测量不确定度要求的执行规范,并参照相关文件的要求来研究实验室常规生化检验中不确定度的测量。按照测量不确定度的流程,探讨不确定度分量的由来,计算批内变异度、批间变异度以及偏倚变异度,终计算出扩展不确定度(U%)。结果通过计算,各测量指标的不确定度为:总蛋白(TP)为3.06,碱性磷酸酶(ALP)为8.21,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为11.74,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为12.99,r-谷氨酰环化转移酶(GCT)为14.00,尿酸(UA)为13.76,白蛋白(Alb)为7.34,三酰甘油(TG)为7.41,肌酐(Cr)为9.25,尿素氮(BUN)为8.69,Na+为7.18,K+为3.51。结论对不确定度进行测量能够反映出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分散性,对提高临床检验的质量及效率提供了有效依据,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实际意义。

    作者:曲淑君;张继东;田志松;尹加庆;王淑玲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会阴超声在孕晚期宫颈条件评估及临产时间预测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会阴超声用于孕晚期宫颈评定的价值,从而对分娩应对措施作出指导。方法选用2013年9月-2014年1月该院待产的84例孕晚期初产妇,在其妊娠的37~42周,通过会阴超声来检查宫颈长度、内口宽度、羊膜囊嵌入宫颈管深度、先露高度、宫颈宽度等参数,同时调查其临产时间,从而了解宫颈形态与临产时间的关联。结果宫颈长度、宫颈内口宽度、羊膜囊嵌入宫颈管深度、先露高度与临产的时间有关( r=0.70,-038,-0.47,-0.31,P<0.05)。结论会阴超声用于孕晚期宫颈评定可以预测临产的时间,对于指导分娩时的应对措施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王梅玲;杨国新;王平华;郄丽霞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脊柱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研究进展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是骨科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近年来,随着脊柱外科手术技术和难度的不断提高,术后DVT和肺栓塞仍为脊柱外科手术后常见及较为危险的并发症之一[1]。脊柱外科患者多需长期卧床,部分还合并神经损伤,血栓风险进一步增加,而且目前对于脊柱外科患者发生DVT的认识仍然不足,使得脊柱手术成为DVT的危险因素之一。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病在脊柱手术围术期至关重要。但是目前仅少数学者针对脊柱手术后DVT的发生及预防作相关报道[2]。笔者对脊柱术后DVT的发生率、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旨在为脊柱外科手术患者DVT的预防提供更好的防治指导,提高此类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伟;李渊深;王振兴;张英民;薛伟;庞海艳;孔永霞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双胎妊娠与单胎妊娠的并发症及妊娠结局比较

    目的:观察双胎妊娠与单胎妊娠孕产妇并发症和妊娠结局的差异。方法选择待产双胎妊娠孕产妇(双胎妊娠组)和单胎妊娠孕产妇(单胎妊娠组)各100例,比较2组孕产妇的并发症、产后出血量、低体质量儿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围生儿病死率,评价单胎妊娠与双胎妊娠并发症、妊娠结局差异。结果双胎妊娠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单胎妊娠组(P<0.05),产后出血量、低体质量儿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围生儿病死率明显高于单胎妊娠组(P<0.05)。结论双胎妊娠使孕产妇并发症增多,增加了新生儿预后不良的出现,加强对双胎妊娠的产前指导和监护,对双胎妊娠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魏景仙;申更存;霍强;赵继广;李存娟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B 型超声、普通 CT及强化 CT鉴别诊断大肠恶性肿瘤的准确度差异

    目的:探讨B型超声、普通CT及强化CT鉴别诊断大肠恶性肿瘤的准确度差异。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2月该院大肠癌恶性肿瘤待查患者110例,均行三项影像学检查即B型超声检查、普通CT检查、强化CT检查。所有患者终经大肠镜下病理组织提取及活检后确诊,根据终确诊结果例数计算3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B型超声检查、普通CT检查及强化CT检查灵敏度依次增高,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方法检查特异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型超声检查、普通CT检查及强化CT检查在大肠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差异性,具有较高灵敏度的强化CT可用于大肠恶性肿瘤确诊诊断, B型超声的特异度与CT检查相近,可作为筛查试验,用于大肠恶性肿瘤的除外诊断。

    作者:刘福尧;刘建国;齐淑玲;石磊;郭金升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80例支原体感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患儿采用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持续性红霉素静脉输注。观察2组临床疗效、住院天数、治疗花费以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住院天数、治疗花费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总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支原体感染肺炎的临床效果较佳,明显改善症状,降低不良反应率,缩短了治疗时间以及花费,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王霞;田丽霞;马宝红;高志光;白永霞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免疫 T细胞亚群水平及血清因子水平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免疫 T细胞亚群水平及血清白介素-2( IL-2)、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干扰素-γ( IFN-γ)、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 sFas)与再生障碍性贫血( A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100例AA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的10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2组人群的免疫T细胞亚群水平及血清IL-2、TNF-α、IFN-γ、sFas的水平。结果观察组CD3+、CD4+、CD4+/CD8+及sFas 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IL-2、TNF-α、IFN-γ及CD8+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中急性患者 CD3+、CD4+、CD4+/CD8+及 sFas 低于慢性患者( P<0.05),血清IL-2、TNF-α、IFN-γ及CD8+高于慢性患者(P<0.05)。结论免疫T细胞亚群水平及血清IL-2、TNF-α、IFN-γ、sFas与AA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能反映出一定的疾病严重程度。

    作者:王友君;孙宇;李文静;陈永平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阿司匹林与硫酸镁治疗脑梗死的效果及对血清 hs-CRP及IL-6水平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与硫酸镁治疗脑梗死的效果及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 )及白介素-6(IL-6)水平影响。方法将17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5例。在常规治疗、护理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试验组患者硫酸镁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NDS评分以及血清hs-CRP、IL-6水平变化。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1.76%高于对照组的6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N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D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hs-CRP、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hs-CRP、IL-6水平均下降,且试验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硫酸镁治疗脑梗死的效果优于阿司匹林,对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及IL-6的降低效果较阿司匹林显著。

    作者:周兆宾;王黎;刘文进;李小奕;王宗明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胰岛素泵联合诺和锐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0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联合诺和锐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DKA)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5例DKA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分别采用胰岛素泵联合诺和锐和普通胰岛素治疗,比较2组纠正酸中毒时间、尿酮体转阴时间、尿酮体转阴后药物用量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纠正酸中毒和尿酮体转阴所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尿酮体转阴后药物用量试验组也少于对照组,且试验组夜间低血糖和午餐前低血糖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胰岛素泵联合诺和锐治疗DKA的治疗时间短,症状改善早,发生低血糖的不良反应少,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赵云芳;苗阳;付印;赵茹云;胡增祥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0.15%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麻醉用于无痛分娩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0.15%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麻醉用于无痛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6例妊娠期孕妇随机分为试验组56例和对照组50例。试验组予0.15%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对照组给予常规分娩指导和治疗。观察2组孕妇产程时长、催产素使用数、产后出血量、产妇分娩疼痛程度评分( VAS)及新生儿Apgar评分和分娩方式。结果试验组产程时长短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而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催产素使用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自然顺产率高于对照组,器械助产、负压吸引、剖宫产率及其他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0.15%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麻醉用于无痛分娩具有分娩时长短、出血量少、VAS评分低、自然顺产率和新生儿Apgar评分高的优点,且催产素使用量无明显增长。

    作者:郭培英;王继红;杨芳;安娜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微量盐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膜外麻醉用于产妇分娩镇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微量盐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将14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镇痛组和对照组各70例。镇痛组给予微量盐酸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麻醉,采用腰-硬膜外麻醉法镇痛,对照组不采用任何镇痛方式,按照常规产科检查处理。观察2组VAS评分、分娩方式、宫缩药物的使用率、产程时间、Apgar评分、出血量。结果镇痛前2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镇痛组镇痛后及第二、三产程VAS评分均低于镇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镇痛前后和第二、三产程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妇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组的宫缩药物使用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组的第一、二产程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妇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量盐酸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确切,可缩短产程,明显减轻产妇的疼痛,保证母婴平安。

    作者:成林树;袁蕾;高素英;赵志英;赵月芝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启东市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情况分析

    本文从启东全面实施推进基本药物制度情况分析中,逐步探索出一套适合基层医院基本药物制度运行的方案,从而有效减轻群众看病贵。

    作者:袁松辉;施春梅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传统手法复位外固定用于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差异探讨

    目的:探讨传统手法复位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用于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1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6%低于对照组的5.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显著,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四仕;杨利;张晓伟;杨留柱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

    目的:对比观察养血清脑颗粒与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2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3例。观察组给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丁苯酞治疗。观察2组同型半胱氨酸、听觉诱发电位P300检测结果。结果治疗前2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4、8、12周,2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P300检测潜伏期和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潜伏期均降低,波幅均增加,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脑血管性痴呆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志鹏;高菊芳;董赛晓;张瑞科;王彦莉;李换素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乌司他丁用于腹腔镜下结肠癌手术对细胞免疫及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用于腹腔镜下结肠癌手术时对细胞免疫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进行腹腔镜下结肠癌切除术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在麻醉前及术后5天予以乌司他丁20万U+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对照组则予以等量的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分别在麻醉前和术后第1、3、5天早晨6∶00抽取2组患者的外周静脉血,用于检测和分析细胞免疫功能和肾功能,具体指标包括:CD3+、CD4+、CD8+、CD4+/CD8+、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结果术后第1、3、5天,2组CD4+、CD4+/CD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CD3+、CD4+、CD4+/CD8+比值均呈现出术后第1天下降,而后逐渐上升的现象;2组在术后第1、3天血中的BUN、Scr均较术前有显著的上升(P<0.05),但在术后第5天血中BUN、Scr又恢复到了术前水平。结论乌司他丁可明显地改善腹腔镜结肠癌手术患者术后的细胞免疫功能,且对术后早期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高全生;赵智勇;张娜;张满凤;李向利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及其效果

    目的:总结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及其效果。方法将82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常规组各41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临床护理干预,比较2组顺产率、新生儿体质量及Apgar评分。结果护理组顺产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患者的新生儿体质量、新生儿Apgar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综合临床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顺产率、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产妇及新生儿生存质量,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春红 刊期: 2014年第28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