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彦霞;郭会敏;任彦铭;任国星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80例支原体感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患儿采用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持续性红霉素静脉输注。观察2组临床疗效、住院天数、治疗花费以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住院天数、治疗花费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总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支原体感染肺炎的临床效果较佳,明显改善症状,降低不良反应率,缩短了治疗时间以及花费,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王霞;田丽霞;马宝红;高志光;白永霞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微量盐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将14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镇痛组和对照组各70例。镇痛组给予微量盐酸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麻醉,采用腰-硬膜外麻醉法镇痛,对照组不采用任何镇痛方式,按照常规产科检查处理。观察2组VAS评分、分娩方式、宫缩药物的使用率、产程时间、Apgar评分、出血量。结果镇痛前2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镇痛组镇痛后及第二、三产程VAS评分均低于镇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镇痛前后和第二、三产程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妇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组的宫缩药物使用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组的第一、二产程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妇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量盐酸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确切,可缩短产程,明显减轻产妇的疼痛,保证母婴平安。
作者:成林树;袁蕾;高素英;赵志英;赵月芝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分析会阴超声用于孕晚期宫颈评定的价值,从而对分娩应对措施作出指导。方法选用2013年9月-2014年1月该院待产的84例孕晚期初产妇,在其妊娠的37~42周,通过会阴超声来检查宫颈长度、内口宽度、羊膜囊嵌入宫颈管深度、先露高度、宫颈宽度等参数,同时调查其临产时间,从而了解宫颈形态与临产时间的关联。结果宫颈长度、宫颈内口宽度、羊膜囊嵌入宫颈管深度、先露高度与临产的时间有关( r=0.70,-038,-0.47,-0.31,P<0.05)。结论会阴超声用于孕晚期宫颈评定可以预测临产的时间,对于指导分娩时的应对措施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王梅玲;杨国新;王平华;郄丽霞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8(IL-8)及白细胞介素-13(IL-13)水平与滴虫性阴道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间该院诊治的生育年龄女性滴虫性阴道炎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做健康体检的无阴道炎的健康育龄女性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2组女性阴道中局部细胞因子IL-2、IL-8、IL-13的水平。结果经过检测阴道灌洗液中的细胞因子的浓度可知,滴虫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局部的细胞因子IL-2、IL-8、IL-13的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患者阴道局部IL-2、IL-13的水平升高,说明在阴道的抗滴虫感染中阴道局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发挥了重要作用;IL-8水平升高,说明在阴道的抗滴虫感染中阴道局部黏膜的先天免疫应答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唐爱琴;齐力;狄丽平;梁树业;田春燕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微创术与开放手术治疗前列腺癌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8月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102例,其中经腹腔途径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TLRP)42例作为TLRP组;经腹膜外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 ELRP)30例作为ELRP组,开放性手术治疗30例作为ORP组,观察3组术中输血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随访比较术后膀胱颈狭窄和尿失禁的发生率以及3个月后血清PSA值。结果 TLRP组和ELRP组的术中输血率低于ORP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ORP组,住院天数显著短于ORP组,且ELRP组优于TLRP组(P均<0.05)。 TLRP组和ELRP组术后尿失禁和膀胱颈狭窄的发生率低于ORP组,3个月后血清PSA值高于ORP组,且ELRP组优于TLRP组( P均<0.05)。结论腹腔镜下微创术治疗前列腺癌两种方式明显优于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小、疼痛小、拔管快和恢复快的优点,两者同样具有明显的优势,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
作者:孙燕兵;马一瀛;刘宗泽;徐海杰;张广良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多层螺旋CT(MSCT)容积数据高分辨重组(VHRCT)在小儿慢性肺间质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3月该院诊治的102例小儿慢性肺间质病变患者,对其进行VHRCT、HRCT扫描,比较VHRCT图像与HRCT扫描图像的质量,从而评价VHRCT在小儿慢性肺间质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经扫描,102例肺间质病变患者的VHRCT重组图像和直接HRCT扫描图像的一致性较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HRCT扫描辐射量为10.6mGy,扫描时间为60~100s,而VHRCT扫描辐射量为2.76mGy,扫描时间为10~12s,辐射剂量及扫描时间均大大降低,扫描质量及效率大大提升。结论 VHRCT与HRCT扫描图像在肺部疾病中具有相同的评价价值,且能够缩短扫描时间、降低辐射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宝军;李云秀;李燕北;刘树华;张福利 刊期: 2014年第28期
急性阑尾炎是普外科常见的腹部手术,临床主要表现为下腹疼痛,多伴有体温升高、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病情严重者常有肌紧张、反跳痛[1]。手术治疗是急性阑尾炎的主要治疗方法。阑尾炎手术虽然是一个常见的手术,但临床因围术期处理不当,导致严重并发症,且恢复慢[2]。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是指围术期综合性应用已经证实有效的各种措施以减少手术应激反应,降低手术并发症和病死率,促进患者尽快恢复[3]。笔者在我院急性阑尾炎手术中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治疗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古林;蔡红民;张福生;李春久;孟庆民;张海合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分析脑梗死与血清和脑脊液β-AP水平的相关性,为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体检正常的同龄人10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2组受试者血清及脑脊液中β-A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脑脊液β-A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清β-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脑脊液β-AP水平升高,脑脊液β-AP含量的检测可能作为急性脑梗死一个重要的诊断依据,对于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赵志强;孟玲洁;霍贵云;马玉兰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研究活血益气方治疗慢性肾脏衰竭的疗效。方法将66例肾脏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试验组患者使用活血益气方治疗,对照组使用尿毒清颗粒。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血肌酐、血红蛋白和尿素氮水平。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4.8%高于对照组的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肌酐、尿素氮低于治疗前,血红蛋白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益气方治疗慢性肾脏衰竭的疗效可观,明显改善肌酐、血红蛋白、尿素氮水平,对肾衰竭治疗质量的提高具有较大的意义。
作者:李连江;南风艳;任彦铭;郭会敏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探讨B型超声、普通CT及强化CT鉴别诊断大肠恶性肿瘤的准确度差异。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2月该院大肠癌恶性肿瘤待查患者110例,均行三项影像学检查即B型超声检查、普通CT检查、强化CT检查。所有患者终经大肠镜下病理组织提取及活检后确诊,根据终确诊结果例数计算3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B型超声检查、普通CT检查及强化CT检查灵敏度依次增高,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方法检查特异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型超声检查、普通CT检查及强化CT检查在大肠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差异性,具有较高灵敏度的强化CT可用于大肠恶性肿瘤确诊诊断, B型超声的特异度与CT检查相近,可作为筛查试验,用于大肠恶性肿瘤的除外诊断。
作者:刘福尧;刘建国;齐淑玲;石磊;郭金升 刊期: 2014年第28期
老年人呼吸系统生理功能减退,免疫力低下,且常伴有多种基础病,因病住院过程中,极易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 HAP)。为探讨老年HAP的临床特点,现将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老年科(原老干病房)41例老年H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作者:王金陵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对胎儿脐带NT-proBNP的影响。方法选取82例并发高血压的妊娠者为观察组,另选取于我院体检中心查体血压正常的100例妊娠者为正常组,调查入组者体质量指数(BMI)、年龄、是否早产、流产次数、家族高血压史,分析与妊娠者并发高血压的相关性,并于孕妇分娩后剪脐时取脐带血离心,制备血浆,经电化学发光法检测NT-proBNP水平,做组间对比。结果观察组BMI≥25kg/m2、年龄≥35岁、流产次≥2次、有家庭高血压史的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r=0.675、0.641、0.721、0.693,P均<0.05),但2组早产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014,P<0.05)。观察组胎儿脐带血清NT-proBNP水平为(503.8±34.9)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51.9±25.8)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的BMI、年龄、流产次数、家族高血压史为妊娠期高血压症发病的危险因素,而妊娠期并发高血压对胎儿脐带NT-proBNP水平有提升作用,因此临床可通过测定NT-proBNP水平,判定妊娠期并发高血压对胎儿心脏的损害情况。
作者:王淑丽;杨晓英;封志琴;崔晨迪;齐月梅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分析孕妇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甲胎蛋白(AFP)及游离雌三醇(uE3)水平与妊娠期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10月-2013年12月产科住院待产的产妇240例,其中有妊娠高血压80例,妊娠糖尿病60例,健康产妇100例。对所有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回顾性收集病史资料并检测血清β-hCG、AFP及uE3的水平,分别比较其与妊娠期高血压及糖尿病间的相关性。结果产妇血清AFP升高、β-hCG升高及uE3降低的产妇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病率均高于该三项指标正常的产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血清β-hCG升高较正常水平的产妇,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血清高水平AFP、高水平β-hCG及低水平uE3是导致妊娠并发症的危险因子。
作者:韩连菊;邵岚;张蕾;路艳辉;倪素娜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观察小切口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取小切口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手术治疗方式。对比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康复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康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感染、肠粘连、肠梗阻及肠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急性阑尾炎患者,在手术治疗的方式上,采取小切口式的手术治疗方法,具有着手术创伤少、手术实施时间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低等多方面的优势,在临床治疗急性阑尾炎患者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卫兴华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探讨血浆N末尾B型脑钠肽原( NT-proBNP)、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AECOPD)合并肺心病心力衰竭及治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5月该院接受治疗的AECOPD合并肺心病心力衰竭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组及体检正常的健康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患者治疗前血浆NT-proBNP、hs-CRP浓度、经治疗后处于稳定期的浓度及健康者的浓度,比较血浆NT-proBNP、hs-CRP的水平。结果研究组NT-proBNP、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NT-proBNP、hs-CRP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NT-proBNP、hs-CRP水平与AECOPD合并肺心病心力衰竭及治疗的相关性显著,可作为判断其严重程度及估计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吕侯强;谢轩;杨丛丽;肖宁;杨会芳 刊期: 2014年第28期
药物临床试验在国内开展日渐广泛,但受试者权益保护却未能引起足够重视。本文分析了知情同意书设计、知情同意实施过程及签署中存在的不足,通过加强GCP法规培训、营造沟通氛围、提高质量控制等途径大程度保障受试者的权益。
作者:陈志高;高恒;丁绍红;陈红芳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对妇产科手术致泌尿道损伤的发生原因与处理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妇产科手术造成泌尿道损伤的31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患者中于术中发现8例,于术后5~9 d发现23例;经对症治疗,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经B型超声检查均未见输尿管梗阻现象。结论妇产科手术常会引起泌尿道损伤,其中输尿管损伤为常见,在术前应做好准备,严格按照相关规程展开手术操作,可促使泌尿道损伤发生率显著降低。
作者:邓文英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常规气管插管与食管气管插管在诊前救治中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于该院进行紧急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200例,根据插管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食管气管插管,对照组采用常规气管插管,比较2组的插管准备时间、操作时间和一次插管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一次插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气管插管置管迅速,一次插管成功率高,是快速建立人工气道、恢复通气的有效方法,可提高诊前救治的成功率,值得在急救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凯伟;黄春燕;马秀英;李双伏;吕荣彩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探讨二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2D-DSA)、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及三维CT血管造影术(3D-CTA)三者分别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准确性上的差异。方法收集该院收治的可疑颅内动脉瘤待查患者105例,对所有患者分别进行2D-DSA、3D-DSA及3D-CTA三项检查,比较各项检查颅内动脉瘤确诊情况,根据诊断金标准统计各项检查灵敏度和特异度,并根据上述统计数据分析和评价各项检查临床意义和价值。结果3D-DSA的灵敏度、特异度高,误诊率低,3D-CTA次之,2D-DSA差。3D-DSA、3D-CTA与2D-DSA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3D-DSA与3D-CTA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D-DSA的诊断效果差,3D-DSA的诊断效果较3D-CTA好,但差异不显著,应视临床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检查方式。
作者:陈爱桂;王春财;贠红雨;王小春;赵振元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探究血清白介素1-β( IL-1β)、乳酸脱氢酶( LDH)及血清肌酸激酶( CK)水平与腰椎间盘突出的关系。方法选取104例腰间盘突出患者作为试验组,同时选取该院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法)和酶动力学法检测IL-1β、LDH和CK水平。结果试验组IL-1β、LDH、CK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体内IL-1β、LDH和CK水平均高于健康体检者,临床上可以尝试应用检测三者水平作为腰椎间盘突出诊断和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
作者:姜庆会;郭铁;张军佩;王东飚 刊期: 2014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