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作平
目的:探讨基于甘露醇静脉输注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的治疗效果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该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50例,2组均予以基础治疗,治疗组根据动态颅内压监测情况对甘露醇的使用进行指导;对照组按照已有经验使用甘露醇。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甘露醇使用量、6个月后的预后效果。结果治疗组的甘露醇使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预后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甘露醇输注的动态颅内压监测能够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
作者:邹祥;郭丽霞;王坤红;谷英科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子宫癌手术疗效及术后血清指标变化对子宫癌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3年3月该院子宫癌经手术治疗患者226例,术后评估各患者手术疗效,检测术后血清白介素8( IL-8)、肿瘤坏死因子( TNF)、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CY)、睾酮( T)及催乳素( PRL)水平,密切随访并观察,以是否存在肿瘤复发转移灶为标准,81例患者存在转移或因此病故,为转移组,145例患者未发现转移病灶,为非转移组。探讨2组患者子宫癌手术疗效、术后血清各指标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转移组优良率及IL-8水平低于非转移组,而TNF、HCY、T及PRL水平均高于非转移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癌手术疗效及术后血清IL-8、TNF、HCY、T及PRL水平变化对子宫癌的预后存在影响关系。
作者:吴艳霞;苗蕊;李冬秀;王红娟;邢慧敏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探讨二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2D-DSA)、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及三维CT血管造影术(3D-CTA)三者分别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准确性上的差异。方法收集该院收治的可疑颅内动脉瘤待查患者105例,对所有患者分别进行2D-DSA、3D-DSA及3D-CTA三项检查,比较各项检查颅内动脉瘤确诊情况,根据诊断金标准统计各项检查灵敏度和特异度,并根据上述统计数据分析和评价各项检查临床意义和价值。结果3D-DSA的灵敏度、特异度高,误诊率低,3D-CTA次之,2D-DSA差。3D-DSA、3D-CTA与2D-DSA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3D-DSA与3D-CTA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D-DSA的诊断效果差,3D-DSA的诊断效果较3D-CTA好,但差异不显著,应视临床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检查方式。
作者:陈爱桂;王春财;贠红雨;王小春;赵振元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分析孕妇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甲胎蛋白(AFP)及游离雌三醇(uE3)水平与妊娠期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10月-2013年12月产科住院待产的产妇240例,其中有妊娠高血压80例,妊娠糖尿病60例,健康产妇100例。对所有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回顾性收集病史资料并检测血清β-hCG、AFP及uE3的水平,分别比较其与妊娠期高血压及糖尿病间的相关性。结果产妇血清AFP升高、β-hCG升高及uE3降低的产妇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病率均高于该三项指标正常的产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血清β-hCG升高较正常水平的产妇,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血清高水平AFP、高水平β-hCG及低水平uE3是导致妊娠并发症的危险因子。
作者:韩连菊;邵岚;张蕾;路艳辉;倪素娜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CPAP)配合健康教育及早期康复训练对重症脑出血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380例重症脑出血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30例、对照组A130例和对照组B120例。试验组给予CPAP配合健康教育及早期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A给予CPAP及早期康复训练;对照组B给予健康教育及早期康复训练。治疗3月后评价所有患者功能恢复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和康复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A、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的治疗和康复效果略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AP配合健康教育及早期康复训练对重症脑出血术后功能恢复的效果较单纯CPAP及早期康复训练或健康教育及早期康复训练显著。
作者:吴丽君;郑鸿伟;王坤红;周顺林;周梦夏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观察与评价超声造影与阴道彩色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卵巢肿瘤的价值。方法将97例诊断或者怀疑卵巢肿瘤在我院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7例和对照组50例。试验组患者采用超声造影引导下穿刺活检,对照组患者采用阴道彩色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比2组的穿刺次数、取材满意度、诊断准确率和术后并发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穿刺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取材满意度和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均无并发症出现。结论超声造影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卵巢肿瘤安全有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冯洁;王艳丽;杨桃云;王宪杰;李鹏彦;张万贺;杜永波;张凌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分析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联合喹硫平片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8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上喹硫平片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HAMD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9.4%高于对照组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2、4、6、8周2组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06%(18/34)高于对照组的41.18%(1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联合喹硫平片治疗抑郁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吕菊芳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中岩静脉保护的可行性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1年7月收治的三叉神经痛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患者40例为A组,手术开始即行乙状窦后紧邻天幕下探查。2011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三叉神经痛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患者40例为B组,手术开始按照于炎冰等采用的手术探查方向,即行乙状窦后紧邻听神经根上方探查,比较2组手术中岩神经保护情况。结果 A组有效率92.5%(37例);术后并发复视1例,随访期间好转。 B组有效率95.0%(38例);术后并发病侧听力障碍2例,随访期间好转。结论三叉神经痛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时,手术开始即选用紧邻听神经根上方探查,并结合神经内镜辅助进行观察,多数情况下不需处理岩静脉即可获得对三叉神经根区的良好显露,避免了岩静脉属支切断可能带来的严重并发症。
作者:钱涛;王坤鹏 刊期: 2014年第28期
急性阑尾炎是普外科常见的腹部手术,临床主要表现为下腹疼痛,多伴有体温升高、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病情严重者常有肌紧张、反跳痛[1]。手术治疗是急性阑尾炎的主要治疗方法。阑尾炎手术虽然是一个常见的手术,但临床因围术期处理不当,导致严重并发症,且恢复慢[2]。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是指围术期综合性应用已经证实有效的各种措施以减少手术应激反应,降低手术并发症和病死率,促进患者尽快恢复[3]。笔者在我院急性阑尾炎手术中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治疗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古林;蔡红民;张福生;李春久;孟庆民;张海合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观察中药益气养阴方改善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恶性肿瘤接受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除单纯化疗外未接受任何用于减轻化疗不良反应的药物治疗,而观察组于化疗前1d开始即服用中药益气养阴方。比较2组化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其严重程度。结果2组在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及脱发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观察组Ⅱ度以上(包括Ⅱ度)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及脱发的发生率则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益气养阴方有助于减轻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磊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观察脱氧核苷酸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脱氧核苷酸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治疗后LVEDD,心脏指数, LVEDV, LVESV有降低趋势,CO,SV有增加趋势,其中LVESV、CO、SV治疗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样,对照组治疗后LVEDD,心脏指数, LVEDV, LVESV也有降低趋势, CO,SV有也增加趋势,但只有LVESV治疗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LVESV、CO、SV指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脱氧核苷酸通过保护心肌细胞,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
作者:李国鹏;张鹏;夏优玲;朱晃;李则东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观察小剂量托瑞米芬联合消结安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为乳腺增生症患者选择佳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乳腺增生症患者20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给予小剂量托瑞米芬联合消结安胶囊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消结安胶囊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乳腺增生症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高于对照组的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托瑞米芬联合消结安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症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起效迅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艳;宋宁;梁志兵;时义彬;刘建超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损害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80例脑小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依据患者血管病危险因素给予控制血压、血糖以及拜阿司匹林抗栓治疗,未给予他汀类降低血脂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用阿托伐他汀钙。3个月后,观察治疗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及前后2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MoC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治疗后MoC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MMP-9、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减轻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程度,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血管炎性因子水平有关。
作者:赵玲;崔素敏;郭威;王东凌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104例采用腹腔镜进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采取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对照组采取瑞芬太尼麻醉。比较2组气腹后及拔管时的心率、舒张压( DBP)和收缩压( SBP),并比较2组唤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观察组气腹后及拔管时的心率、DBP和SBP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唤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对于保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麻醉效果明显且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苏晓娜;刘刚;张国辉;白丽华;郭伟冉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探讨血清肌钙蛋白I(cTnI)、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用于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室重构评定的临床价值。方法将该院就诊的79例心衰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生理指标全部正常的20例为对照组,基于胶体免疫层析法检测血清cTnI水平,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NT-proBNP水平,进行组间比较,将观察组患者进行心功能NYHA分级,比较各等级间血清cTnI、NT-proBNP水平,基于SPSS 20.0分析NYHA分级与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血清cTnI、NT-proBNP水平在对照组与观察组间呈明显差异(P<0.05),在NYHA分级各级间差异明显(P<0.05)。且二者水平均与心衰患者NYHA分级呈现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cTnI、NT-proBNP水平与心衰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呈现相关性,二者作为心衰患者心室重构的评定具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魏爱方;李桂敏;刘桂芳;王淑君;李文娟 刊期: 2014年第28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是骨科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近年来,随着脊柱外科手术技术和难度的不断提高,术后DVT和肺栓塞仍为脊柱外科手术后常见及较为危险的并发症之一[1]。脊柱外科患者多需长期卧床,部分还合并神经损伤,血栓风险进一步增加,而且目前对于脊柱外科患者发生DVT的认识仍然不足,使得脊柱手术成为DVT的危险因素之一。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病在脊柱手术围术期至关重要。但是目前仅少数学者针对脊柱手术后DVT的发生及预防作相关报道[2]。笔者对脊柱术后DVT的发生率、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旨在为脊柱外科手术患者DVT的预防提供更好的防治指导,提高此类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伟;李渊深;王振兴;张英民;薛伟;庞海艳;孔永霞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辅治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为治疗小儿肺炎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将66例肺炎患儿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克肟颗粒口服,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奇霉素颗粒口服,比较2组临床疗效、咳嗽消除用时、体温恢复用时、肺组织啰音消除用时、住院时长,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9%高于对照组的75.8%( P<0.05);试验组患儿的咳嗽消除用时、体温恢复用时、肺组织啰音消除用时、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 P<0.05);试验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阿奇霉素辅治小儿肺炎的疗效明显、改善症状用时少,显著缩短了治疗时间,减少了不良反应发生率,对小儿肺炎治疗意义较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惠;刘振旭;王风光;王扎根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80例支原体感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患儿采用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持续性红霉素静脉输注。观察2组临床疗效、住院天数、治疗花费以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住院天数、治疗花费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总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支原体感染肺炎的临床效果较佳,明显改善症状,降低不良反应率,缩短了治疗时间以及花费,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王霞;田丽霞;马宝红;高志光;白永霞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血清中的Delta like样配体4(DLL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探讨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研究组采用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对照组采用ELF方案化疗。所有患者均接受>2个疗程治疗(>6周)。结果2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DLL4和VE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DLL4和VEGF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周围神经毒性、肝肾功能受损、骨髓抑制及其他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卡培他滨和奥沙利铂联合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可观,其原因可能通过调节胃癌血清DLL4水平和VEGF水平表达,两指标可用于胃癌早期的诊断和治疗评价。
作者:王国玉;武如芳;洪燕;杜娟;潘永奎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常规气管插管与食管气管插管在诊前救治中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于该院进行紧急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200例,根据插管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食管气管插管,对照组采用常规气管插管,比较2组的插管准备时间、操作时间和一次插管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一次插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气管插管置管迅速,一次插管成功率高,是快速建立人工气道、恢复通气的有效方法,可提高诊前救治的成功率,值得在急救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凯伟;黄春燕;马秀英;李双伏;吕荣彩 刊期: 2014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