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综合护理在微量泵输入硝普钠治疗高血压急性心力衰竭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谢晋霞

关键词:心力衰竭, 高血压, 硝普钠, 护理
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在微量泵输入硝普钠治疗高血压急性心力衰竭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11月到我院治疗的高血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56例,分成对照组(28例)和试验组(2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采取综合护理,治疗结束后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试验组患者有效25例(89.2%),无效3例(10.7%);对照组患者有效13例(46.4%),无效15例(53.5%),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P<0.05)。结论对于采取微量泵输入硝普钠治疗高血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其治疗过程中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与开腹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6月本院接诊的76例子宫肌瘤患者,将其中行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34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其余42例行开腹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尿管置留时间、起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各项指标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8%(3/34),对照组为31.0%(13/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出血量少、恢复快,且护理较为简单,可有效节省护理时间,简化护理工作。

    作者:陈蓉;陈远秀;杨冬梅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妇产科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妇产科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妇产科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观察组采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1/60),低于对照组的10.0%(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妇科感染疗效可靠,并能较好地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周磊清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右美托咪啶预防瑞芬太尼全麻术后躁动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啶预防瑞芬太尼全麻术后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72例行全麻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患者均采取相同的术前用药、麻醉方式,在手术结束前0.5h时,观察组泵入右美托咪啶,对照组泵入0.9%氯化钠溶液,比较两组患者的躁动程度及身体舒适度评分( BCS)。结果观察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为(5.1±2.7) min、呼之睁眼时间为(10.3±2.1) min、拔管时间为(12.6±2.6)min;对照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为(5.2±2.3)min、呼之睁眼时间为(10.9±3.1)min、拔管时间为(12.9±2.9)min;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组患者躁动0级24例(66.7%),1级3例(8.3%),2级4例(11.1%),3级5例(13.9%),躁动率为33.3%;观察组患者躁动0级33(91.6%),1级1例(2.8%),2级1例(2.8%),3级1例(2.8%),躁动率为8.4%;两组躁动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BCS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有利于预防瑞芬太尼全麻术后患者的躁动,减少不良反应,增强患者身体舒适程度。

    作者:毛辉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消化科收治的酒精性肝病住院患者11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6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肝功能变化情况,肝功能指标包括ALT、AST、总胆红素( TBil)及γ-谷氨酰转肽酶(GGT)。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3%(49/56),高于对照组的69.6%(39/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LT、AST、TBil及GGT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 ALT、AST、TBil及GG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酒精性肝病可显著改善肝功能,疗效显著。

    作者:章丽;张开玉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引发药疹的药物及特点分析

    目的:了解药疹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药物与药疹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132例药疹患者的住院患者。对患者的性别、年龄、既往药物过敏史、原患疾病、致敏药物、给药途径、潜伏期、治疗效果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致敏药物明确的98例中,主要致敏药物为抗菌药物类(59例)、解热镇痛药(16例)、中药制剂(13例)、抗痛风药(6例)、抗癫痫药(2例)、消化系统药(2例)。结论抗菌药物和解热镇痛药是引起药疹的常见药物。

    作者:朱姝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腹腔镜手术配合中常见问题及护理措施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配合中常见问题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2月在我院行腹腔镜治疗的患者4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观察组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腹腔镜手术过程中发生的常见问题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气腹失败、呼吸性酸中毒、腔镜视野模糊及皮下气肿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临床腹腔镜手术配合中存在一些常见问题,但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大大降低问题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陈银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78例冠心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优质护理组,每组39例。常规护理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优质护理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优质护理组患者住院时间、复发次数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常规护理组护理满意度低于优质护理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有效提高冠心病患者治疗效果,降低复发次数,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梅海慧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婴幼儿喘息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婴幼儿喘息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2月-2014年1月收治的喘息患儿200例,将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即沙丁醇胺、布地奈德、溴化异丙托溴胺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儿咳糖浆。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结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0/100),高于对照组的80%(80/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及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在婴幼儿喘息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推广应用。

    作者:周盛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社区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的辛伐他汀治疗社区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月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60例高脂血症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采用大剂量的辛伐他汀(20mg/d),对照组采用小计量的辛伐他汀(10mg/d),均为晚饭后2h服用,治疗8周。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及血脂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1/30),低于对照组的10.0%(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大剂量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效果优于小剂量辛伐他汀,且不良反应较小。

    作者:付宝鼎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应用于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内分泌科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36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护理,而试验组患者给予全程健康教育护理。通过观察患者护理后血糖水平变化情况和有效率、对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和对护理满意度来判定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血糖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且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75.0%(51/68)〕、糖尿病知识掌握率〔76.5%(52/68)〕和对护理的满意度〔85.3%(58/68)〕均高于对照组〔57.4%(39/68)、58.8%(40/68)、64.7%(44/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应用于糖尿病护理管理中可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改善情况,同时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杨成萍;李乃娟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用于胃癌术后患者辅助化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用于胃癌术后患者辅助化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胃癌术后化疗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及5-氟尿嘧啶化疗方案,观察组采用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化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2年无复发生存期( RFS)、总生存期( OS)和毒副作用。结果治疗后1、2年,两组患者RFS、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手足综合征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用于胃癌术后患者辅助化疗的效果显著,毒副作用少。

    作者:王鑫;吉亚君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脑电图与经颅多普勒对脑梗死的早期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脑电图( DEG)以及经颅多普勒( TCD)扫描在脑梗死的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对所有患者的DEG、TCD检查结果进行观察,并按病灶大小进行分组分析。结果 DEG检查中,大灶组中重度异常比例〔85.7%(24/28)〕高于中灶组〔50.0%(9/18)〕与小灶组〔7.1%(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而中灶组中重度异常比例高于小灶组( P<0.05)。其中在中灶组中多为中度异常,并以广泛慢波型多见,小灶组中多为正常脑电图表现。TCD检查中,大灶组多表现为血管狭窄或流速降低,异常率为96.4%(27/28),血流正常只占3.6%(1/28);中灶组异常率为77.7%(14/18),小灶组异常率为42.9%(6/14),其中大灶组异常率高,小灶组异常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DEG和TCD均可用于脑梗死的早期诊断,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作者:曾淑娟;张燕良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我院2013年处方(医嘱)点评分析

    目的:点评分析我院门急诊处方和病区医嘱,以提高我院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门急诊处方和特殊药品三个月所有处方总计10930张,病区出院病历551份,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规范标准进行点评、统计、分析。结果不合理处方398张(份),占检查处方的3.47%,不合理处方主要包括处方不规范、适应证不适宜、用法用量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药物配伍禁忌、超说明书用药、其他等7个方面。其中用法用量不适宜处方185张,占46.5%。结论我院2013年处方的突出问题在用法用量上,需进一步加强处方(医嘱)合理用药的管理,不断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李丽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异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目的:分析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异位的原因,并对其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3年10月197例来我院行PICC置管术出现异位的31例患者的异位原因,并根据存在的原因采取对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异位主要与患者年龄、置管静脉、体位、体外测量方法有关( r ×0.995、0.996、0.992、0.990,P ×0.001、0.004、0.004、0.018),针对异位原因对患者相应的护理后,总有效率为90.3%(28/31)。结论对PICC置管术后导管异位患者异位原因分析及相应护理后,可明显减轻患者痛苦,使PICC置管术在临床上充分发挥使用价值,为患者提供大的治疗实惠。

    作者:张秀丽;张春艳;战丽丽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评价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2013年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药品不良反应( ADR)报告,探讨药品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以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3年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458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 ADR多发生于60岁以上的患者(35.2%);静脉滴注和静脉推注给药途径引发的ADR多(80.4%),其次为口服给药(13.5%);引发ADR的药品种类以抗感染药物为主(24.9%),其中抗感染药物中以头孢菌素类为主(36.0%);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多为皮肤及其附件(32.3%);绝大部分ADR经过相关处理后能够完全治愈或者好转(分别占56.1%和42.8%)。结论医院需要进一步加强抗感染药物及抗肿瘤药ADR的监测,注意观察中老年患者用药过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

    作者:王冬晓;蒙光义;韦银;王缉义;朱玉清;刘福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08-2012年我院风湿科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4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运用纯中医综合疗法即针灸、艾灸、汤剂等进行辨证施治,对照组采用纯西医疗法。两个月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后,分别从显效率、总有效率,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沉、C反应蛋白、Schober试验、指地距、枕墙距、胸廓扩张度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为55%(11/20),总有效率为95%(19/20),对照组显效率为40%(8/20),总有效率为70%(14/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血沉、C反应蛋白、Schober试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指地距、枕墙距、胸廓扩张度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运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显著,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常素国;冯巧荣;李树鱼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阿立哌唑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应用阿立哌唑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4例女性精神分裂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培酮治疗,患者起始剂量为1mg/d,根据患者服用后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调整服用剂量,但大剂量不超过6mg/d;试验组患者给予阿立哌唑治疗,患者的起始剂量为5mg/d,根据患者服用后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调整服用剂量,但大剂量不超过30mg/d。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经治疗后痊愈者28例,显效者9例,好转者4例,无效者1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8.8%(41/52);而对照组经治疗后痊愈者8例,显效者9例,好转者12例,无效者2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55.8%(29/52)。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9,P<0.05)。试验组治疗前阳性症状评分为(27.1±5.0)分,阴性症状评分为(21.8±5.5)分,一般病理评分为(37.4±7.2)分,总评分为(87.1±19.2)分;治疗后阳性症状评分为(12.2±5.2)分,阴性症状评分为(12.2±5.1)分,一般病理评分为(21.0±6.4)分,总评分为(41.6±13.7)分;试验组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15.06,9.21,12.30,13.90,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阳性症状评分为(27.3±5.0)分,阴性症状评分为(22.8±5.7)分,一般病理评分为(38.8±7.2)分,总评分为(85.3±18.3)分;治疗后阳性症状评分为(16.0±4.9)分,阴性症状评分为(15.9±4.7)分,一般病理评分为(26.9±7.0)分,总评分为(54.4±15.0)分;对照组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11.63,6.82,8.54,9.41,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0.23,0.99,1.00,0.49,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后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3.91,3.86,4.53,4.54,P<0.05)。试验组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总例数为6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5%;而对照组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总例数为1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8%;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 P<0.05)。结论阿立哌唑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王春彦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剖宫产术后镇痛对母乳喂养的影响观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镇痛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到我院进行剖宫产的产妇32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试验组采取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泵镇痛,对照组采取杜冷丁镇痛,比较两组产妇的哺乳情况和术后伤口疼痛情况。结果两组产妇术后6h疼痛,24h疼痛,48h疼痛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结束后,在试验组产妇中,24h内泌乳开始的产妇有11例,未开始产妇5例,对照组中,24h内泌乳开始的产妇有6例,未开始产妇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P<0.05);在试验组产妇中,24h内产妇正常开奶15例,未开始产妇1例,对照组中,24h产妇正常开奶7例,未开始产妇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P<0.05)。结论对剖宫产术后的产妇进行硬膜外自控镇痛泵镇痛,可以有效减轻产妇乳腺切口的疼痛,提高产妇的母乳喂养效果。

    作者:闫慧英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门诊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使用及常见问题探讨

    目的:探讨医院门诊患者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使用情况、常见问题及其预防对策,以提高中药注射剂的治疗水平。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门诊开出的300张中药注射剂处方,对其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有94张(31.3%),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超剂量给药31张(32.9%)、适应证不符24张(25.5%)、不合理联合用药22张(23.4%)、溶媒选择不当17张(18.1%)。其中,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20例,14例为不合理用药时出现的,占不合理用药病例数的14.9%(14/94);6例为合理用药时出现的,占合理用药病例数的2.9%(6/206),不合理用药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合理用药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使用需要引起重视并进一步规范,医务人员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降低患者用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刘莲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甲氨蝶呤及米非司酮联合中药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甲氨蝶呤及米非司酮联合中药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3月于我院就诊治疗的112例异位妊娠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甲氨蝶呤及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β-HCG、包块直径、阴道出血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5%(58/62),高于对照组的80.0%(4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β-HCG、包块直径、阴道流血停止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服药后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甲氨蝶呤及米非司酮联合中药保守治疗异位妊娠临床疗效确切,可以较快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且用药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许结乔 刊期: 2014年第30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