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肛周尖锐湿疣的临床效果观察

郑伟

关键词:尖锐湿疣, 光化学疗法, 复发
摘要:目的: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 ALA-PDT)联合CO2激光治疗肛周尖锐湿疣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于我院门诊确诊的肛周尖锐湿疣患者12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观察组采用ALA-PDT联合CO2激光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CO2激光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后分别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痊愈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痊愈率(93.8%)高于对照组(54.7%),复发率(14.1%)低于对照组(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ALA-PDT联合CO2激光治疗肛周尖锐湿疣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复发率。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7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7例。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试验组给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评分和生活质量量表(ADL)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9%(73/87),高于对照组的71.3%(62/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P<0.05)。治疗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0±4)分,试验组为(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7,P<0.05)。治疗后对照组NIHSS评分为(7.9±3.0)分,试验组为(5.5±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32,P<0.05)。治疗后对照组 ADL评分低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4.19,P <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8%(12/87),试验组为4.6%(4/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1,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侯勇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2—2013年收治的130例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统计分析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用药时间及合理性。结果联合用药34例(26.2%),单一用药96例(73.8%);抗菌药物种类包括第2、3代头孢菌素、林可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及青霉素类;患者术后均使用抗菌药物;期间出现12例使用不合理用药情况。结论应加强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水平,以此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降低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发生率。

    作者:汪英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儿童普通型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儿童普通型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患儿均给予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单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37/40),高于对照组的77.5%(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给予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利巴韦林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作者:童三强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两种降压药物联合方案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两种降压药物联合方案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氨氯地平组(厄贝沙坦150mg/d+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d)和氢氯噻嗪组(厄贝沙坦150mg/d+氢氯噻嗪复方片剂12.5mg/d),每组40例。给药3个月后,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两组患者24h动态血压及各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氨氯地平组有1例患者未能完成研究,余均坚持服药并完成随访。血压控制方面,两组治疗后血压较治疗前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治疗后氢氯噻嗪组24h平均舒张压较氨氯地平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氨氯地平组肌酐、尿酸水平低于氢氯噻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厄贝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和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剂均能有效控制血压,舒张压较高者应优先选择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肌酐、尿酸较高者应优先选择厄贝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

    作者:陈寿东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新生儿脐带血血气分析对新生儿窒息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究脐带血血气分析对新生儿窒息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2013年产科分娩的新生儿伴窒息者31例,将其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分娩的正常新生儿31例,将其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的pH值、PO2和PCO2及观察组不同Apgar评分患儿pH值、PO2、PCO2。结果观察组pH值、PO2低于对照组,PCO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中Apgar评分为0~3分的患儿pH值及PO2均低于4~7分的患儿,PCO2高于4~7分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脐带血血气分析可以较迅速的了解新生儿缺血缺氧状态,对新生儿的预后判断意义重大。

    作者:富帅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及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效果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及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眼压及视力。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5%)高于对照组(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眼压低于对照组,视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超声乳化与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均能够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但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临床效果要优于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

    作者:李砚彬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T2加权成像联合弥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对膀胱憩室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T2加权成像( T2 W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 DWI)及动态增强扫描对膀胱憩室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疑似膀胱憩室癌患者,对其行包括 DWI的MRI检查和MRI平扫,并分析T2 WI联合DWI及动态增强扫描与术后病理分析结果的一致性及其对膀胱憩室癌的诊断价值。结果术后病理分析结果显示,膀胱憩室癌患者36例,非膀胱憩室癌患者4例;T2 WI+DWI+动态增强扫描分析结果显示,膀胱憩室癌患者34例,非膀胱憩室癌患者6例。T2 WI+DWI+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膀胱憩室癌的灵敏度、特异度、误诊率、漏诊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7%、75.0%、25.0%、83.3%、97.1%和50.0%。结论 T2 WI+DWI+动态增强扫描对膀胱憩室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蔡龙;钟祖春;刘小梅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疝气围术期中应用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疝气围术期中应用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小儿疝气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术后疼痛情况、并发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国际视觉模拟( VAS)评分分别为(4.5±1.2)分、(7.6±1.3)分,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无一例患儿出现严重并发症;对照组术后4例患儿发生尿潴留、牵拉痛以及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3.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7%、76.7%,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疝气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患儿疼痛,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朱雪霞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对预测腋窝淋巴结状态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术对预测腋窝淋巴结状态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本院收治的68例腋窝淋巴结阴性的原发性早期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采取注射亚甲蓝的方法定位腋窝前哨淋巴结并对其进行活检,同时行腋窝淋巴结清扫(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实施全部淋巴结连续切片病理检查。观察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对乳腺癌的预测情况。结果68例腋窝淋巴结阴性的原发性早期乳腺癌患者,共检出66例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97.1%,平均检出时间为(5.3±0.2) min。共检出前哨淋巴结127枚,腋窝淋巴结共560枚,均为阴性。66例前哨淋巴结病理结果显示,63例为阳性,3例阴性,准确率为95.5%(63/66)。结论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作为一种高效安全的检测技术,利于正确判断早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状态。

    作者:王海;唐朝阳;江拥军;申阳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优质护理在急性胰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究对结急性胰腺炎患者开展优质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1—2012年我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74例,按照入院的时间顺序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护理组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总有效率为94.6%(35/3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4%(2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护理组无一例死亡,对照组有2例死亡。结论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梁彩英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产前超声筛查在诊断胎儿肢体畸形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筛查在诊断胎儿肢体畸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440例孕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筛查胎儿肢体畸形并对筛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超声筛查发现胎儿肢体畸形31例,其中30例经引产或分娩后证实诊断准确,另有1例误诊,4例漏诊,12例伴有其他类型的畸形,同时孕周<18周、25~32周、>32周孕妇共漏诊4例,而18~24周孕妇无一例漏诊。结论产前超声筛查胎儿肢体畸形是产前检查的必要手段,可有效发现胎儿肢体畸形,有利于适时终止妊娠,减轻负担,同时应不断提高产前超声检查水平,以避免误诊和漏诊。

    作者:苏菊霞;武威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抗生素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抗生素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40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根据痰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抗生素治疗,对照组则采取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17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0%(19/20);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50.0%(10/20);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表现不是很典型,可合并多种基础疾病,临床采取合理治疗措施,可显著提高疾病治疗有效率。

    作者:陈燕燕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克拉霉素片治疗非淋球菌性尿道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克拉霉素片治疗非淋球菌性尿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非淋球菌性尿道炎患者82例,将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试验组采用克拉霉素片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病原体转阴率。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2%,高于对照组的56.1%(χ2=8.59,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5%,低于对照组的51.2%(χ2=7.26, P<0.05),病原体转阴率为80.5%,高于对照组的58.5%(χ2=5.63,P<0.05)。结论克拉霉素片治疗非淋球菌性尿道炎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作者:周润成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恶性淋巴瘤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及化疗后肝功能损害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恶性淋巴瘤患者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情况以及化疗后肝功能损害情况。方法选取2009年7月—2013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0例初诊恶性淋巴瘤患者,对各个年龄段、不同性别、分期与分型的乙型肝炎感染者进行评价,对比HBV感染者与非感染者在各个阶段的肝功能损害情况。结果70例恶性淋巴肿瘤患者中,共16例合并HBV感染(25.7%);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10岁以下及31~60岁患者感染率高;合并HBV感染者主要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Ⅱ、Ⅲ、Ⅳ期和Ⅰ期间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Ⅱ、Ⅲ、Ⅳ期间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63例NHL患者中,化疗期间肝功损害伴HBsAg阳性10例,占62.5(10/16);非HBV感染者共7例,占14.9%(7/47),其中,4例转氨酶升高大于参考值2倍,3例HBsAg阳性;其他无异常。两组患者的HBsAg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肝损伤患者在进行保肝、降酶等处理后,均继续化疗,未见死亡或其他情况发生。结论 NHL合并HBV的感染率较高,化疗后极易出现肝功能功损害的现象,尽早进行抗HBV治疗,有效控制HBV复制。

    作者:董颖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全面护理管理干预控制医院感染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全面护理管理干预控制医院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64例在住院期间控制感染时未实施全面护理管理干预的患者为对照组,2012—2013年收治的64例在住院期间控制感染时实施全面护理管理干预的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医院感染率、使用的头孢类抗生素剂量以及住院时间。结果对照组医院感染12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8.8%,观察组医院感染3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4.7%,观察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2,P<0.05)。对照组患者使用头孢类抗生素剂量为(18.2±1.2)g,观察组患者为(12.2±1.1)g,观察组患者使用的头孢类抗生素剂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P<0.05)。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9.5±3.5)d,观察组为(6.5±1.5)d,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08,P<0.05)。结论实施全面护理管理干预可降低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减少患者使用头孢类抗生素的剂量,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张彦平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甲硝唑与硫酸镁湿敷治疗产后会阴切口水肿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甲硝唑与硫酸镁湿敷治疗产后会阴切口水肿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2年12月在本院接受自然分娩后会阴切口水肿的农村产妇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用甲硝唑湿敷;对照组采用硫酸镁湿敷。比较两组产妇用药1周后会阴部疼痛感和水肿状况。结果观察组用药后会阴切口水肿状况、会阴部疼痛感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甲硝唑、硫酸镁湿敷治疗产后会阴切口水肿和疼痛感比较,甲硝唑的效果更佳。

    作者:朱海燕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丙泊酚联合碳酸利多卡因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麻醉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碳酸利多卡因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就诊于我院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给予丙泊酚联合碳酸利多卡因麻醉,对照组给予丙泊酚联合盐酸利多卡因麻醉。比较两组的宫口松弛程度、止痛效果、术中出血量、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宫口松弛总有效率为96%,高于对照组的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四级疼痛0例,三级疼痛0例,二级疼痛28例(28%),一级疼痛72例(72%);对照组患者四级疼痛2例(2%),三级疼痛29例(29%),二级疼痛65例(65%),一级疼痛4例(4%)。两组止痛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17.5±1.6)ml,对照组为(16.9±1.7)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恶心呕吐3例,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为3%,对照组术后发生恶心呕吐16例,其中4例患者轻度头昏,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为16%。两组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碳酸利多卡因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麻醉效果良好,具有镇痛效果好、易于松弛宫口、术后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的优点。

    作者:陈蕾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甘精胰岛素与门冬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与门冬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及低血糖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4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将患者采用抽签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门冬胰岛素治疗,观察者采用甘精胰岛素治疗,均于睡前皮下注射,比较治疗后3个月的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h血糖(2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波动情况以及低血糖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FBG、2h PBG、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 FBG、2h PBG、HbA1c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FBG、2h PBG、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胰岛素用量少于对照组,血糖标准差及极差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低血糖反应1例(3.3%),对照组低血糖反应7例(2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甘精胰岛素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效果好,胰岛素用量较少,低血糖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吴忠权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以产妇-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应用于产科护理的效果

    目的:探讨以产妇-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应用于产科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100例健康产妇,将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产科护理,试验组实施以产妇-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的母亲角色适应、母乳喂养技能、新生儿护理技能、护理满意度以及自然分娩率。结果试验组母亲角色适应、母乳喂养技能、新生儿护理技能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36、18.881、14.583、8.696,P <0.05)。对照组自然分娩32例,占64%(32/50);试验组自然分娩41例,占82%(41/50),两组自产妇然分娩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4,P<0.05)。结论在产科实施以产妇-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能显著提高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大限度地满足母婴实际需求。

    作者:王敏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围术期优质护理对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围术期优质护理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2013年收治的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58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围术期优质护理,并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4%)低于对照组(17.2%),护理满意度(96.5%)高于对照组(7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加强对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围术期优质护理,对减少患者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爱萍 刊期: 2014年第33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