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舒适护理在静脉采血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

司春红

关键词:护理, 静脉采血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采血过程中实施舒适护理干预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2—2013年门诊需静脉采血的患者318例,随机分成护理组和对照组,各159例。护理组采用舒适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对照组按照常规采血操作进行干预。分别对两组患者满意度以及采血后的不良事件即局部淤血、局部发红、血肿、回血障碍、出血疼痛、神经损伤等进行比较。结果护理组患者满意度为91.8%(146/159),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71.7%(114/1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局部淤血、局部发生血肿、回血障碍(不回血或回血慢)、出血疼痛、神经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静脉采血过程中采用舒适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能够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采血后不良事件发生率。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强脉冲光联合红光加心理疏导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强脉冲光联合红光加以心理疏导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96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联合组、强脉冲光组、红光组),每组32例。红光组单用红光治疗,强脉冲光组单用强脉冲光治疗,联合组在联合应用强脉冲光和红光进行治疗的同时予以心理疏导。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红光组和强脉冲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3组患者治疗前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的SAS、SDS评分低于红光组和强脉冲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期间,联合组有3例发生红斑水疱、水肿、暂时性色素沉着,症状均较轻微,未做处理,不影响治疗。结论强脉冲光联合红光加心理疏导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且不良反应小。

    作者:胡早扬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观察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4年1月收治的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27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咪康唑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药物起效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95.6%)高于对照组(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药物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

    作者:梁昱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的相关探讨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月我院发生药品不良反应患者100例,统计分析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段、引发的系统损害或者是组织损害、引发不良反应药品。结果各个年龄段患者均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使用药品时,使用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多,与其他药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累及器官多的为皮肤与附件损害,其次为消化系统、全身损害等。结论通过药学监护理念监护临床使用药品,减少不良反应,避免给患者带来伤害,提高药品使用的安全性。

    作者:丁涛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稳心颗粒联合维拉帕米治疗房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维拉帕米治疗房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房性期前收缩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应用稳心颗粒联合维拉帕米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维拉帕米治疗,均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34/36),高于对照组的72.2%(2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5,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39),低于对照组的22.2%(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8,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维拉帕米治疗房性期前收缩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作者:雷龙生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护理相关知识了解情况调查研究

    目的:调查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对护理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提高护理人员对住院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护理质量。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2例病毒性肝炎患者,采用自制病毒性肝炎护理相关知识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对问卷中反应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情况、对预防知识的了解情况以及对相关疾病护理知识的了解情况均较低。结论住院病毒性肝炎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不到位,导致疾病逐渐深入发展,在家庭及社会中广泛传播,升高了发病率。因此,在住院期间给予护理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梁玲;段距萍;何影;刘洪碧;余燕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替米沙坦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研究

    目的:分析替米沙坦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收治的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非洛地平治疗,试验组采用替米沙坦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与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18/20),高于对照组的60%(1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替米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小。

    作者:陈宇红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人性化护理对高龄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高龄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高龄脑梗死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应用于高龄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工作中,能够提供给患者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同时有助于提升医院内涵,为医院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作者:徐亚冬;张惠霞;王彬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产前超声筛查在诊断胎儿肢体畸形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筛查在诊断胎儿肢体畸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440例孕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筛查胎儿肢体畸形并对筛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超声筛查发现胎儿肢体畸形31例,其中30例经引产或分娩后证实诊断准确,另有1例误诊,4例漏诊,12例伴有其他类型的畸形,同时孕周<18周、25~32周、>32周孕妇共漏诊4例,而18~24周孕妇无一例漏诊。结论产前超声筛查胎儿肢体畸形是产前检查的必要手段,可有效发现胎儿肢体畸形,有利于适时终止妊娠,减轻负担,同时应不断提高产前超声检查水平,以避免误诊和漏诊。

    作者:苏菊霞;武威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单纯穿孔缝合术与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单纯穿孔缝合术与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我院胃肠科门诊收治的78例胃十二指穿孔患者,依据患者病情、手术适应证等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行单纯穿孔修补术,对照组行胃大部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治疗效果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出现9例术后并发症,其中切口感染3例,术后发热6例;对照组出现15例术后并发症,其中切口感染9例,术后发热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复发4例,其中再次穿孔3例,复发率为10.0%;对照组复发8例,其中再次穿孔6例,复发率为21.1%;两组复发患者Visick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胃大部切除、单纯缝合修补术均是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有效的手段,应结合患者年龄、体质、穿孔特点等考虑,在手术过程中注意手术技巧,以提高手术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彭映华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微信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微信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40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由管床护士利用透析时间进行床旁教育,赠送透析知识手册供其自行阅读。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由微信健康教育小组人员利用微信平台对患者及照顾者进行健康教育知识分享。分别于患者干预前、干预后2个月及6个月时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2个月、6个月干预组患者生存质量各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微信健康教育方式能够有效地帮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调整心理状态,使患者主动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中,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韩兆娣;张蕾;杨秀梅;杨恩萍;刘静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两种降压药物联合方案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两种降压药物联合方案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氨氯地平组(厄贝沙坦150mg/d+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d)和氢氯噻嗪组(厄贝沙坦150mg/d+氢氯噻嗪复方片剂12.5mg/d),每组40例。给药3个月后,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两组患者24h动态血压及各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氨氯地平组有1例患者未能完成研究,余均坚持服药并完成随访。血压控制方面,两组治疗后血压较治疗前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治疗后氢氯噻嗪组24h平均舒张压较氨氯地平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氨氯地平组肌酐、尿酸水平低于氢氯噻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厄贝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和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剂均能有效控制血压,舒张压较高者应优先选择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肌酐、尿酸较高者应优先选择厄贝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

    作者:陈寿东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注射用血栓通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究注射用血栓通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接受注射用血栓通治疗的180例住院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采用血栓通胶囊口服治疗的18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8(149/180),低于观察组的94.4%(170/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有3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恶心、呕吐2例,头晕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观察组有15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恶心、呕吐5例,面红2例,头胀3例,头晕3例,皮疹及荨麻疹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均为一般性过敏反应,经暂停用药及对症治疗后均消失,且均无后遗症发生。结论注射用血栓通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治疗过程中患者易出现轻微不良反应,应加强不良反应的监测并给予及时处理,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瞿建刚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治疗儿童重症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治疗儿童重症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重症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的患儿72例,将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利巴韦林治疗,研究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治疗;两组患儿均给药2周。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如退热时间、疱疹消退、精神症状缓解时间及痊愈时间。结果研究组患儿总有效率(91.7%)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儿退热时间、疱疹消退、精神症状缓解时间及痊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治疗儿童重症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疗效显著。

    作者:吴立成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牛黄解毒片在临床应用中的问题分析

    目的:探讨牛黄解毒片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到我院门诊开具牛黄解毒片小处方的患者42例,参照《中国药典》、药品说明书及相关文献对小处方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超量用药者16例(38.1%),不对症用药者18例(42.8%),不对症用药且超量用药者5例(11.9%),因患者主动要求用药而出现超量用药且不对症用药者4例(9.5%)。结论对牛黄解毒片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要引起重视,做好药量监控,且应尽量对症使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刘宝生;王少侠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补肾活血方对大鼠血管内皮细胞p16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对大鼠血管内皮细胞p16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中药组、黄芪组及0.9%氯化钠溶液组,每组8只,分别给予每组大鼠等量补肾活血方、黄芪、0.9%氯化钠溶液灌胃。提取含药血清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采用β-半乳糖苷酶(β-gal)染色鉴定细胞衰老;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变化,RT-PCR法检测p16基因的表达。结果中药组、黄芪组血清培养细胞与0.9%氯化钠溶液组比较, G0/G1期细胞比例均减少(P<0.05),且中药组G0/G1期细胞比例低于黄芪组(P<0.05)。中药组、黄芪组血清培养细胞p16基因表达较0.9%氯化钠溶液组下调( P<0.05),且中药组血清培养细胞p16基因的表达较黄芪组下调(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具有延缓大鼠血管内皮细胞衰老的作用,其分子作用机制可能为通过调控血管内皮细胞p16的表达而使细胞周期停滞于G1期。

    作者:张毅;蔡智刚;唐新征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右外侧小切口剖胸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近远期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右外侧小切口剖胸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近远期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7月—2011年7月收治的14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3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开胸矫治手术;观察组患儿采用右外侧小切口剖胸。比较两组患儿的近期效果及随访1年后的远期效果。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胸液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1年后发现,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右外侧小切口剖胸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较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痛苦小,术后并发症少,创口小,符合患儿及家属的审美,近远期效果好,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陈庆伟;丁树盛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甘精胰岛素与门冬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与门冬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及低血糖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4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将患者采用抽签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门冬胰岛素治疗,观察者采用甘精胰岛素治疗,均于睡前皮下注射,比较治疗后3个月的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h血糖(2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波动情况以及低血糖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FBG、2h PBG、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 FBG、2h PBG、HbA1c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FBG、2h PBG、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胰岛素用量少于对照组,血糖标准差及极差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低血糖反应1例(3.3%),对照组低血糖反应7例(2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甘精胰岛素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效果好,胰岛素用量较少,低血糖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吴忠权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泻白散的临床运用报道

    探讨泻白散的临床运用效果。选取便秘、盗汗、丘疹的典型病例,采用泻白散治疗,观察临床疗效。3例患者采用泻白散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且无复发,效果显著。

    作者:李勤;陆爱芳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模式在子宫肌瘤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模式在子宫肌瘤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6例子宫肌瘤患者为观察组,应用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模式进行护理,选取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54例子宫肌瘤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临床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6%(53/56),对照组为81.5%(44/54)。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0%(56/56),对照组为94.4%(50/54)。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子宫肌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过程中应用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模式,效果较显著,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从而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有效促进患者康复,并能有效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薛晓兰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心理护理和健康护理对真菌性阴道炎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和健康护理对真菌性阴道炎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4年2月我所收治的140例真菌阴道性炎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除行常规护理外,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的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分、护理满意度及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护理前 SAS 评分为(53.8±0.7)分,护理后为(52.3±0.9)分;干预组护理前 SAS 评分为(54.2±0.9)分,护理后为(32.6±0.4)分。护理后两组S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7.1%(61/70),干预组为94.3%(66/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真菌性阴道炎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护理可很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陈莉 刊期: 2014年第33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