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晓兰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维拉帕米治疗房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房性期前收缩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应用稳心颗粒联合维拉帕米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维拉帕米治疗,均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34/36),高于对照组的72.2%(2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5,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39),低于对照组的22.2%(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8,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维拉帕米治疗房性期前收缩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作者:雷龙生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3年8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采用Barthel指数评估两组患者入院时和干预4周、3个月、6个月的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足内翻、足下垂、肌力提高Ⅱ级以上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4周、3个月、6个月的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足内翻、足下垂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肌力提高Ⅱ级以上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促进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生命质量。
作者:曾军红;刘小明;罗良华 刊期: 2014年第33期
近年来,关于多药耐药性的研究越来越多,而关于多药耐药基因的研究已成为目前化疗药物耐药机制研究的重要方面,多药耐药基因、P-糖蛋白介导的卵巢癌耐药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近些年已开展了一系列关于激素类基因与卵巢癌耐药关系的实验研究。本文综述了激素类基因与卵巢癌耐药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君;刘恩令 刊期: 2014年第33期
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2014-11-14在日内瓦表示,由于供应不足及缺少临床数据支持,当前有前景的埃博拉试验性药物有限。世卫组织于11日至12日针对埃博拉病毒试验性干预手段召开技术咨询会议,来自临床、制药、药物监管等领域的专家重点对埃博拉试验性药物、康复期全血和血浆疗法等干预手段进行了讨论与评估。世卫组织14日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世卫组织及其合作伙伴已收到来自科学界的约120份埃博拉潜在药物建议,但其中诸多药物经测试后证明无法抵抗埃博拉病毒。针对部分埃博拉患者被转移至其他国家成功治愈的案例,世卫组织表示这些患者治愈率高的原因可能源自高标准的护理,初步数据无法证明其他干预手段的有效性。
作者:丁香园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法在中药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12月我院中药房发放药品处方5703张,其中,2013年11月发放2746张作为对照组;2013年12月发放2957张作为试验组。对照组未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试验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比较两组处方审核正确率、调配率正确率、复核差错率。结果试验组处方审核正确率、调配率正确率均高于对照组,复核差错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能规范中药房药管理,确保供药流程合理顺畅,从而有助于降低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
作者:沈云士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全面护理管理干预控制医院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64例在住院期间控制感染时未实施全面护理管理干预的患者为对照组,2012—2013年收治的64例在住院期间控制感染时实施全面护理管理干预的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医院感染率、使用的头孢类抗生素剂量以及住院时间。结果对照组医院感染12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8.8%,观察组医院感染3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4.7%,观察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2,P<0.05)。对照组患者使用头孢类抗生素剂量为(18.2±1.2)g,观察组患者为(12.2±1.1)g,观察组患者使用的头孢类抗生素剂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P<0.05)。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9.5±3.5)d,观察组为(6.5±1.5)d,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08,P<0.05)。结论实施全面护理管理干预可降低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减少患者使用头孢类抗生素的剂量,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张彦平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统计分析某三甲医院2011—2013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革兰阴性细菌耐药率,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为临床降低细菌耐药性和合理使用抗菌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1—2013年送检的病原菌培养结果、同期抗菌药物累计使用频度和细菌耐药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总用药频度( DDDs)逐年减少,从2011年的255456 DDDs下降到2013年的155024 DDDs,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呋辛及依替米星排名及用量占比无明显变化,头孢硫脒、头孢吡肟及氨曲南排名及用量占比明显减少。鲍曼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逐年上升,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类抗菌药呈逐渐耐药趋势,哌拉西林消耗量与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头孢吡肟消耗量与阴沟肠杆菌耐药率呈负相关;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消耗量对阴沟肠杆菌耐药率呈正相关。结论抗菌药物使用频度呈逐年下降趋势;部分细菌的耐药率与抗菌药物使用呈正相关,而部分则呈负相关。
作者:张冠军;叶云;张士勇;程军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比较单纯穿孔缝合术与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我院胃肠科门诊收治的78例胃十二指穿孔患者,依据患者病情、手术适应证等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行单纯穿孔修补术,对照组行胃大部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治疗效果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出现9例术后并发症,其中切口感染3例,术后发热6例;对照组出现15例术后并发症,其中切口感染9例,术后发热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复发4例,其中再次穿孔3例,复发率为10.0%;对照组复发8例,其中再次穿孔6例,复发率为21.1%;两组复发患者Visick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胃大部切除、单纯缝合修补术均是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有效的手段,应结合患者年龄、体质、穿孔特点等考虑,在手术过程中注意手术技巧,以提高手术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彭映华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比较甲泼尼龙与氢化可的松治疗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52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6例。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氢化可的松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甲泼尼龙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儿腹痛、便血、皮疹、关节疼痛等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3%(24/26),高于对照组的65.4%(17/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10例(38.5%)出现不良反应,其中呕吐2例(7.7%),呕血3例(11.6%),面色潮红、烦躁5例(19.2%);试验组有2例(7.7%)出现不良反应,表现为兴奋、失眠。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治疗中,甲泼尼龙的临床效果要优于氢化可的松,且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魏金贤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老年难治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老年难治性呼吸道感染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给予左氧氟沙星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46/48),高于对照组的81.8%(3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细菌清除率为80.4%(41/51),高于对照组的45.7%(2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老年难治性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用药安全性高。
作者:顾建新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比较两种降压药物联合方案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氨氯地平组(厄贝沙坦150mg/d+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d)和氢氯噻嗪组(厄贝沙坦150mg/d+氢氯噻嗪复方片剂12.5mg/d),每组40例。给药3个月后,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两组患者24h动态血压及各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氨氯地平组有1例患者未能完成研究,余均坚持服药并完成随访。血压控制方面,两组治疗后血压较治疗前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治疗后氢氯噻嗪组24h平均舒张压较氨氯地平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氨氯地平组肌酐、尿酸水平低于氢氯噻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厄贝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和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剂均能有效控制血压,舒张压较高者应优先选择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肌酐、尿酸较高者应优先选择厄贝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
作者:陈寿东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究髋关节置换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需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74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37例。护理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恢复行走时间短于对照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评分、治疗前后Charnley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等进行比较。结果护理组患者住院时间、恢复行走时间短于对照组,HAMD评分及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arris、Charnley髋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护理组Harris、Charnley髋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对髋关节置换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焦虑情绪。
作者:李海霞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26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患儿使用语言为主的沟通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用非语言性沟通方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及家属对护理技术的满意度及服务态度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及家属对护理技术的满意度及服务态度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儿科护理中,恰当、有效的非语言性沟通可显著改善护理人员同患儿的关系,促使患儿有效的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张春日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究系统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在类风湿关节炎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1月—2013年8月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8例,按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4例。对照组进行传统的常规护理,治疗组采用系统健康教育护理模式。采用视觉模拟( VAS)评分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关节疼痛程度。观察护理前后患者的心理情绪(紧张、抑郁),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评分。结果护理后治疗组VAS评分、心理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系统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护理中,有效地降低了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杏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小儿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应用综合护理联合健康指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43例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儿,给予综合护理联合健康指导,即为试验组。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43例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儿,未给予综合护理联合健康指导,即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6个月复发率以及患儿家属疾病知识掌握率和药物使用掌握率。结果试验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6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家属疾病知识掌握率及药物使用掌握率分别为93.0%(40/43)、90.7%(39/43),高于对照组的65.1%(28/43)、48.8%(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取综合护理联合健康指导能够有效改善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儿的病情,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哮喘复发率,提高患儿家属对疾病知识和药物使用的掌握率。
作者:何艳;尹亮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静脉采血过程中实施舒适护理干预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2—2013年门诊需静脉采血的患者318例,随机分成护理组和对照组,各159例。护理组采用舒适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对照组按照常规采血操作进行干预。分别对两组患者满意度以及采血后的不良事件即局部淤血、局部发红、血肿、回血障碍、出血疼痛、神经损伤等进行比较。结果护理组患者满意度为91.8%(146/159),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71.7%(114/1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局部淤血、局部发生血肿、回血障碍(不回血或回血慢)、出血疼痛、神经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静脉采血过程中采用舒适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能够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采血后不良事件发生率。
作者:司春红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筛查在诊断胎儿肢体畸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440例孕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筛查胎儿肢体畸形并对筛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超声筛查发现胎儿肢体畸形31例,其中30例经引产或分娩后证实诊断准确,另有1例误诊,4例漏诊,12例伴有其他类型的畸形,同时孕周<18周、25~32周、>32周孕妇共漏诊4例,而18~24周孕妇无一例漏诊。结论产前超声筛查胎儿肢体畸形是产前检查的必要手段,可有效发现胎儿肢体畸形,有利于适时终止妊娠,减轻负担,同时应不断提高产前超声检查水平,以避免误诊和漏诊。
作者:苏菊霞;武威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分析我院质子泵抑制剂的应用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记录,统计分析其应用情况。结果我院大部分科室都用到了质子泵抑制剂,共计使用1532例次,其中不合理用药情况共计60例次,主要包括用药时间过长、用药剂量过大、药物配伍问题等。结论我院质子泵抑制剂的应用整体上处于合理水平,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基因多态性、用药时间、患者情绪等;依然存在部分不合理应用情况,需要引起临床医师的注意,应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对药物的认识。
作者:单小红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王氏保赤丸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0月我科门诊治疗的8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将患儿按照治疗时间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治疗,试验组采用王氏保赤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患儿及家属满意率、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评分和消化系统症状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0%(38/40),对照组为82.5%(33/4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及家属满意率为95%(38/40),对照组为65%(26/40),两组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试验组 HAMD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试验组治疗后消化系统症状发生率为15.0%(6/40),低于对照组的35.0%(1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临床采用王氏保赤丸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较好,患儿治疗后消化系统症状发生率较低。
作者:廖毅敏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抗生素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40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根据痰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抗生素治疗,对照组则采取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17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0%(19/20);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50.0%(10/20);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表现不是很典型,可合并多种基础疾病,临床采取合理治疗措施,可显著提高疾病治疗有效率。
作者:陈燕燕 刊期: 2014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