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兴斌;曲昌海;张晓燕;张慧;冯丽君;曹飒丽;倪健
目的:优化牛蒡根总黄酮的超声提取工艺.方法:以总黄酮提取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粉碎粒度、提取次数、超声时间、温度及功率对牛蒡根总黄酮提取工艺的影响;选取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超声功率及粉碎粒度为考察因素,通过正交试验法优化牛蒡根总黄酮超声提取条件,并使用SPSS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时间、超声功率和粉碎粒度是影响牛蒡根总黄酮提取效果的主要因素.优选的提取工艺为牛蒡根粗粉加20倍量60%乙醇提取3次,每次40 min,超声功率60 W,温度60℃.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可推广于大生产应用.
作者:郝宁;管莹;李艳辉;鲁巍巍;李宏博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对人参提取物及给药后大鼠血浆进行成分的定性研究.方法:应用ABI 4000Q TRAP质谱,结合参考文献和对照品对人参提取物及入血成分进行定性研究.结果:从人参提取物中共分析鉴定了10个成分,其中根据已知对照品确定的4个化合物,推测未知的化合物6个.大鼠血浆中测定到7个化合物.结论:人参提取物中可能含有人参皂苷Rg1,Re,Rb1,Rd,Rc,Rb2,Rb3,Rf,Rg2,R0,大鼠血浆中没有测到Rf,Rg2,R0.
作者:苗凤茹;刘光宇;林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白牵牛的植物形态和显微结构特征,为鉴定、开发利用和制定其质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植物形态和显微鉴别方法.结果:根具初生射线;茎皮层簇晶断续排列成环,厚角组织将皮层分隔成两部分,木质部导管多单个纵向排列;叶主脉维管束数个排列成环;粉末中可见大量黏液细胞,草酸钙晶体.结论:以上特征具有鉴别意义,可做为鉴别白牵牛的参考依据.
作者:张可锋;李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含药血清对体外模拟骨坏死环境下的巨噬细胞的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进一步明确巨噬细胞在骨坏死修复中的机制.方法:普通级新西兰兔,雌雄各半,随机分为3组,每日ig 1g·mL-1的桃红四物汤药液,高剂量组15 g·kg-1、低剂量组7.5 g·kg-1,对照组15 mL· kg-1的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ig 2周.U937经佛波醇肉豆蔻酸乙酸酯(PMA)诱导后的巨噬细胞以5×105接种于6孔板中,以坏死骨微粒制备模型组,并予以30%的含药血清干预48 h后收集细胞,RT-PCR检测各组巨噬细胞TGF-β1和TNF-α mRNA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桃红四物汤低、高剂量含药血清组TGF-β1mRNA的转录水平较空白血清组均趋呈现增高的趋势,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低剂量为3.3667,高剂量为4.1867;TNF-αmRNA的转录水平较空白血清组则呈现减弱的趋势,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低剂量为1.6033,高剂量为1.3567.结论:桃红四物汤可以提高坏死骨微粒刺激下的巨噬细胞TGF-β1mRNA水平,降低TNF-α mRNA水平,影响巨噬细胞的功能是其促进坏死骨修复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易浪;方斌;陈鹏;何伟;陈津岩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参元片的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评估参元片用药安全性.方法:小鼠24 h内1次灌胃给药,测定药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连续观察14 d,记录动物外观、行为活动、精神状态、呼吸变化、中毒反应及死亡情况;存活小鼠每天记录体重及饲料量.参元片3个剂量组分别为生药6.48,12.96,32.40 g·kg-1,灌胃给予大鼠,连续给药6个月,停药恢复1个月,分阶段观察大鼠的一般行为、体重增长、食量消耗、血液学及血液生化学指征、尿常规检查、心电图、系统尸解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参元胶囊小鼠LD50为生药97.46 g·kg-1,相当于临床成人日用剂量(0.171 g·kg-1)的568倍.长期毒性实验中,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参元片低、中、高3个剂量组动物行为活动、进食量、心电图等检查均未见异常;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和尿液指标及未发现与供试品有关的异常改变,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参元片中剂量仅肝、肾系数高于对照组,恢复期时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无迟缓毒性;高剂量连续给药6个月,肝、肾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出现软便.结论:参元片低剂量为安全剂量;高剂量连续给药可能对肝、肾功能有一定的影响,建议临床研究予以注意.
作者:杨庆;李玉洁;陈颖;翁小刚;朱晓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建立培元通脑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培元通脑胶囊中何首乌、肉桂、赤芍及肉苁蓉进行定性鉴别;HPLC测定何首乌中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色谱条件: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15:85),流速1.0 mL·min-1.结果:TLC的斑点清晰、分离度较好,阴性无干扰;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在0.0645~0.805 9μg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4%,RSD 2.2%(n=6).结论:所建标准可用于培元通脑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海燕;宋汉敏;李振国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清热解毒口服液的HPLC指纹图谱及测定其4种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以建立其有效地质量评价方法.方法:通过建立HPLC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方法,对市售的产品质量进行分析;色谱条件为Shim-Pack VP-ODS 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27nm.结果:得到色谱参数较好的HPLC指纹图谱,对10批次的市售清热解毒口服液指纹图谱进行了相似度评价,结果显示不同厂家的该制剂成分含量差异较大.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以作为清热解毒口服液的质量控制方法;市售的该品种的制剂有明显差异性.
作者:吕萍;张娜娜;张振巍;陈永祥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纤维十二指肠镜联合利胆排石汤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纤维十二指肠镜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利胆排石汤治疗,手术前后1周内每日1剂,水煎服.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发热、黄疸、腹痛等为临床症状积分的改善情况及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淀粉酶(AMY)、总胆红素(TBil)水平.结果:黄疸、发热、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积分治疗后观察组分别为(0.75±0.12),(0.87±0.15),(0.81±0.18),(0.54±0.26)分,对照组分别为(1.57±0.22),(1.43 ±0.37),(1.47±0.24),(1.74±0.26)分,两组均明显好转(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TBil,AMY,ALT,AST治疗后观察组分别为(12.54 ±2.25) μmol·L-1,(48.43±18.87),(33.54±6.42),(33.34±4.25)U·L-1,对照组分别为(19.75±6.25) μmol·L-1,(84.53±13.57)U·L-1,(34.71±6.24)U·L-1,(33.94 ±5.16)U·L-1,两组均明显好转(P<0.05),TBil,AMY下降,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纤维十二指肠镜联合利胆排石汤治疗胆总管结石可改善临床症状及血清TBil,AMY水平.
作者:牛贵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主要致病菌艰难梭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按正常培养组(脑心浸液培养基培养)和加药培养组(脑心浸液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稀释梯度的参苓白术散水煎剂,加药体积分别为体积比为:10-1,10-2,10-3,10-4),应用连续采样和分光光度法,测定4株艰难梭菌((NC-1,NC-2,SH182,和SH186,其中2株为A+B+,2株为A-B+)的体外生长曲线.结果:加药(参苓白术散水煎剂)体积比为:10-1,10-2,10-3,10-4的培养基对艰难梭菌NC-1,以及加药体各为10-1的参苓白术散水煎剂对艰难梭菌NC-2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不同稀释度的加药培养基对4种不同的艰难梭菌均有一定的影响,艰难梭菌大生长细菌菌落均有一定程度的减少.结论:参苓白术散对AAD病主要致病菌艰难梭菌在体外具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舒青龙;徐刚;叶荷平;章喜林;封勇;魏娜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6-羟多巴胺(6-OHDA)致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黑质组织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帕金森病大鼠模型,随机分成5组:模型组、左旋多巴阳性组及葛根素低、中、高剂量组.ig给予葛根素20,40,80 mg· kg-1,阳性组给予左旋多巴40 mg· kg-1,连续灌胃30 d.检测黑质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进行黑质神经细胞常规染色观察,Western blot法检测黑质组织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环-磷酸腺苷(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蛋白表达.结果:葛根素能缓解帕金森模型大鼠病情.与模型组比较,葛根素有效增加帕金森病大鼠黑质组织中GSH-Px,SOD活性,同时降低MDA含量(P<0.01).下调黑质组织中iNOS蛋白水平,并上调CREB蛋白表达(P<0.01).结论:葛根素对6-羟基多巴胺所致PD大鼠黑质组织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过氧化应激作用以及调节内源性iNOS、CREB蛋白的表达有关.
作者:黎荣;徐灵源;梁韬;张士军;李勇文;段小群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黄芪皂苷对萎缩性胃炎(CAG)大鼠的治疗作用,以及对髓样分化因子(MyD88),Toll样受体4(TLR4)受体的影响.方法:采用综合法造模,建立大鼠萎缩性胃炎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用生理盐水、黄芪皂苷(14.93mg·kg-1)和硫糖铝(360mg·kg-1)ig.在ig的10周、15周时分别处死大鼠,取大鼠全胃,取材、切片,HE染色,固定切片后,显微镜下观察有无肠上皮化生、假性幽门腺化生、不典型增生的发生情况,检测不同组别大鼠各期的胃组织中的MyD88,TLR4的表达,比较各组间MyD88,TLR4表达的差异,并检测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研究黄芪皂苷对萎缩性胃炎大鼠的治疗作用.结果:黄芪皂苷对萎缩性胃炎大鼠具有治疗作用,黄芪皂苷治疗后,肠上皮化生、假性幽门腺化生、不典型增生的发生情况明显减少,同时MyD88,TLR4的表达较空白组、硫糖铝组明显降低,而SOD活性的表达以黄芪皂苷组较高,与空白组相近,其次为硫糖铝组.结论:黄芪皂苷可以阻止MyD88,TLR4受体的激活,提高SOD活性,对于萎缩性胃炎具有治疗作用.
作者:张莲;周语平;刘光炜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芷冰原位凝胶(ZB-ISG)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及消除过程.方法:选择新西兰大白兔为受试动物,以口服芷冰药液作为参比制剂,采用双周期两制剂交叉试验法,通过测定血清中欧前胡素的含量评价其体内的生物利用度.结果:芷冰药液和ZB-ISG的AUC分别为(610.89±36.09),(1150.77±64.61)μg·h·L-1,表明ZB-ISG在兔体内的吸收程度>芷冰药液;芷冰药液和ZB-ISG的Cmax分别为(62.7±7.71),(110.7±10.76) μg·L-1,芷冰药液和ZB-ISG的tmax分别为(3.35±0.36),(0.82±0.22)h,表明ZB-ISG经鼻腔给药欧前胡素的吸收量和吸收速率均>口服芷冰药液.结论:ZB-ISG相对于口服芷冰药液大大提高了欧前胡素的生物利用度.
作者:董芙蓉;朱红霞;刘莉;陈志良;刘强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建立血浆样品中丹酚酸A浓度的分析方法,并测定丹酚酸A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为进一步展开丹酚酸A的代谢和药动学研究及指导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超滤法和HPLC测定丹酚酸A在牛血清白蛋白(BSA),大鼠血浆,新西兰兔血浆和比格犬血浆中的蛋白结合率.结果:丹酚酸A在0.01~2.5 mg·L-1线性良好,标准曲线方程为Y =0.8073X+0.013 2(r =0.999 4).丹酚酸A与BSA,大鼠血浆,新西兰兔血浆和比格犬血浆在5.0,50.0,100.0 mg·L-1的含药血浆中其平均蛋白结合率分别为(99.79±0.02)%,(99.79±0.03)%,(99.73±0.06)%,(99.81±0.03)%.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和重复性好,操作简单,能够满足定量分析测试要求.丹酚酸A与血浆蛋白有很强的结合,且在已考察的血药浓度范围内其血浆蛋白结合率无明显浓度依赖性和种属差异性.
作者:陈豆;涂星;张英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和厚朴酚(HNK)联合青蒿素(ART)对人鼻咽癌细胞(CNE-2)细胞周期的调控作用,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CNE-2细胞经胸腺嘧啶核苷(TdR,终浓度为2 mmol·L-1)处理16h,2次PBS洗脱后用RMPI-1640培养基10h,再次加入终浓度为2 mmol·L-的TdR处理16h,PBS洗脱后收集细胞用于下一步的实验研究.HNK(7.5 mg·L-1),ART(7.5mg·L-1)单独及联合作用于已同步化的CNE-2细胞24h,同时设立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的改变;RT-PCR检测cyclin D1,cyclin E1,p27 mRNA表达.结果:CNE-2细胞经胸腺嘧啶核苷2次处理后,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G1,S,G2期细胞比例分别为(72.64±5.01)%,(24.60±4.35)%,(0.00)%,表明细胞处于G1/S交界处.HNK+ART组、HNK组、ART组的G1期细胞比例分别为(90.78±9.49)%,(67.86±1.59)%,(66.77±2.25)%,提示HNK+ART组较HNK组或ART组显著地将CNE-2细胞阻滞在G1期(P<0.05).RT-PCR检测显示HNK+ART组、HNK组、ART组的cyclin D1mRNA表达分别为(0.237±0.014),(0.328±0.002)及(0.368±0.007);cyclin E1mRNA的表达各组依次是(0.445±0.027),(0.572±0.005)及(0.542±0.006);p27mRNA的表达各组分别是(1.069±0.046),(0.543±0.022)及(0.388±0.004),与单药组比较,HNK+ART组显著下调cyclin D1,cyclin E1mRNA的表达(P<0.05),显著上调p27mRNA的表达(P<0.05).结论:HNK+ART应用以协同方式诱导CNE-2细胞阻滞于G1期,这可能与通过下调cyclin D1及cyckin E1的mRNA表达及上调p27 mRNA表达有关.
作者:王春玲;岳红;文晓东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温经活血扶正法促进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剖宫产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缩宫素(20 U加入500 mL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1~3d)配以温经活血扶正法(加味生化汤口服,1剂/d,连续6d+艾灸6d)促宫缩治疗,对照组予缩宫素治疗1~3d,观察患者症状、体征,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结果:两组剖宫产术后1~7 d宫底下降高度、恶露量,恶露持续天数及术后30,42 d子宫体积和术后14 d宫腔积液体积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术后7d各项实验室指标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经活血扶正法可促进剖宫产术后血细胞的生成,改变剖宫产术后血液黏滞状态,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的复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张帆;吴成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运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血竭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全面收集国内期刊公开发表的血竭或复方血竭制剂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试验资料,采用Cochrane手册偏倚风险评估表对文献进行评价,并应用GRADE系统对证据质量和等级推荐来分级,利用RevMan5.1.7.0软件对多个研究结果的总体效应进行Meta分析,并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6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共501例病例,GRADE系统的推荐分级为低等级,推荐强度为弱推荐.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独立试验间无明显的异质性,合并效应值RR=1.13,95% CI为[1.03,1.24],z=2.67,P<0.05,血竭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敏感性分析显示评价结果比较稳定;文献具有较好的安全性.结论:血竭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一定疗效.
作者:辛丽敏;李楠;王雪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建立用柱前衍生和高效毛细管电泳测定地龙中水解氨基酸含量的方法.方法:地龙药材经水煎煮后,先用盐酸水解处理地龙样品,再用Waters AccQ-Fluor衍生试剂对水解氨基酸进行柱前衍生,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方法测定地龙中氨基酸的含量.结果:在pH2浓度0.25mol·L-1的H3PO4-Na2HPO4电泳缓冲液,进样量为0.5psi×4s,分离电压20kV电泳条件下,在16min内14种常规氨基酸分离效果较好,氨基酸浓度15.625~250μmol·L-1线性关系良好,成功测定地龙水煎液中氨基酸的含量.结果显示地龙药材中Glu,Ile/Leu,Gly,Ala含量相对较高,His,Tyr含量较低,Asp未检测到.结论: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进行AQC衍生后地龙氨基酸的分析,操作简单、分析时间短,测定结果可靠,可适用于动物类中药材中氨基酸的快速检测.
作者:丁红梅;葛尔宁;许家栋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狼毒多糖(EFP-AW1)对S180荷瘤鼠免疫逃逸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狼毒多糖100 mg·kg-1组、环磷酰胺100 mg·kg-1组(CTX)、联合给药组(EFP-AW1+ CTX).分组给药10d后,通过噻唑蓝(MTT)、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流式细胞术(FCM)之方法,检测荷瘤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T淋巴细胞亚群(CD4+ T,CD8+ T)表达.结果:狼毒多糖可增加刀豆蛋白A(ConA)/脂多糖(LPS)诱导的荷瘤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P<0.05),降低血清中TGF-β1的分泌(P<0.05),增加CD8+T细胞百分含量(P<0.05).结论:ESP-AW1可通过增强荷瘤鼠抗肿瘤免疫应答功能,抑制肿瘤细胞在体内转移和复发.
作者:崔立然;徐浩;刘吉成;孙永旭;蒋丽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两头尖提取物对猪血清免疫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干预作用.方法:SD大鼠68只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组、模型组、两头尖提取物组(以下简称提取组)、两头尖原药组(以下简称原药组)、扶正化瘀组(以下简称扶正组).采用猪血清腹腔注射法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0.5mL/只,每周2次,连续注射15周.第15周模型成功后,开始灌胃给药,扶正组给予扶正化瘀胶囊(0.525g·kg-1),原药组给予两头尖煎液(0.7g·kg-1),提取物组给予两头尖提取物(0.071g·kg-1),模型组与空白组灌服等量生理盐水,日1次,疗程8周.大鼠于第23周末处死取材,分别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含量与肝组织中羟脯氨酸(Hyp)含量.HE染色与Masson法检测肝组织病理;免疫组化法(SABC法)测定肝组织中Ⅰ型胶原(col-Ⅰ)、Ⅲ型胶原(col-Ⅲ)表达.结果:提取组、原药组血清ALT,AST,Alb,HA,PCⅢ,CIV水平,肝组织Hyp含量分别为(79.77 ±14.68),(75.20±11.21),(168.22±19.46),(173.72±18.52)U·L-1,(27.40±1.78),(26.95±2.14)g·L-1,(52.36±5.12),(43.29±3.56),(51.63±6.41),(52.18±4.79),(14.92±2.26),(13.93±1.88)μg·L-1,(1.04±0.12),(1.15±0.06) mg·g-1.与模型组相比,提取组、原药组可显著降低血清ALT,AST,HA,PCⅢ,CIV水平与肝组织Hyp含量(P<0.05),升高血清Alb水平(P<0.05).与模型组相比,提取组、原药组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显著减轻.Ⅰ型胶原、Ⅲ型胶原表达面积和强度明显为弱,纤维间隔染色淡,无典型假小叶形成.显色指数结果显示,提取组、扶正组肝组织中col-Ⅰ,col-Ⅲ表达均明显减少.结论:采用猪血清免疫法可成功制备肝纤维化大鼠模型,两头尖原药及其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且提取物抗肝纤维化作用基本等同于两头尖原药,推测其作用机制为抑制ECM合成并促进ECM降解有关.
作者:李孝波;郝瑞春;邓晓鹏;程生辉;郭继龙;梁锐;门九章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测定不同品种、不同产地溪黄草咖啡酸与迷迭香酸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Dikma Diamonsil (2)(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3%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柱温室温,检测波长329nm.结果:咖啡酸和迷迭香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454~0.9080μg(r=0.9996)和0.2192~4.3840 μg(r =0.9999),平均回收率(n=5)分别为97.33% (RSD 2.20%),103.32%(RSD 1.84%).不同品种、不同产地溪黄草药材中咖啡酸、迷迭香酸的含量差异较大,其中纤花变种的溪黄草两者的平均含量高.结论:该方法简单快捷,适合于溪黄草中酚酸成分的含量测定研究,为溪黄草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作者:朱德全;黄松;陈建南;谭玉莲;屈莹莹;庄妍劼 刊期: 201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