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孝波;郝瑞春;邓晓鹏;程生辉;郭继龙;梁锐;门九章
目的:建立血浆样品中丹酚酸A浓度的分析方法,并测定丹酚酸A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为进一步展开丹酚酸A的代谢和药动学研究及指导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超滤法和HPLC测定丹酚酸A在牛血清白蛋白(BSA),大鼠血浆,新西兰兔血浆和比格犬血浆中的蛋白结合率.结果:丹酚酸A在0.01~2.5 mg·L-1线性良好,标准曲线方程为Y =0.8073X+0.013 2(r =0.999 4).丹酚酸A与BSA,大鼠血浆,新西兰兔血浆和比格犬血浆在5.0,50.0,100.0 mg·L-1的含药血浆中其平均蛋白结合率分别为(99.79±0.02)%,(99.79±0.03)%,(99.73±0.06)%,(99.81±0.03)%.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和重复性好,操作简单,能够满足定量分析测试要求.丹酚酸A与血浆蛋白有很强的结合,且在已考察的血药浓度范围内其血浆蛋白结合率无明显浓度依赖性和种属差异性.
作者:陈豆;涂星;张英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和厚朴酚(HNK)联合青蒿素(ART)对人鼻咽癌细胞(CNE-2)细胞周期的调控作用,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CNE-2细胞经胸腺嘧啶核苷(TdR,终浓度为2 mmol·L-1)处理16h,2次PBS洗脱后用RMPI-1640培养基10h,再次加入终浓度为2 mmol·L-的TdR处理16h,PBS洗脱后收集细胞用于下一步的实验研究.HNK(7.5 mg·L-1),ART(7.5mg·L-1)单独及联合作用于已同步化的CNE-2细胞24h,同时设立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的改变;RT-PCR检测cyclin D1,cyclin E1,p27 mRNA表达.结果:CNE-2细胞经胸腺嘧啶核苷2次处理后,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G1,S,G2期细胞比例分别为(72.64±5.01)%,(24.60±4.35)%,(0.00)%,表明细胞处于G1/S交界处.HNK+ART组、HNK组、ART组的G1期细胞比例分别为(90.78±9.49)%,(67.86±1.59)%,(66.77±2.25)%,提示HNK+ART组较HNK组或ART组显著地将CNE-2细胞阻滞在G1期(P<0.05).RT-PCR检测显示HNK+ART组、HNK组、ART组的cyclin D1mRNA表达分别为(0.237±0.014),(0.328±0.002)及(0.368±0.007);cyclin E1mRNA的表达各组依次是(0.445±0.027),(0.572±0.005)及(0.542±0.006);p27mRNA的表达各组分别是(1.069±0.046),(0.543±0.022)及(0.388±0.004),与单药组比较,HNK+ART组显著下调cyclin D1,cyclin E1mRNA的表达(P<0.05),显著上调p27mRNA的表达(P<0.05).结论:HNK+ART应用以协同方式诱导CNE-2细胞阻滞于G1期,这可能与通过下调cyclin D1及cyckin E1的mRNA表达及上调p27 mRNA表达有关.
作者:王春玲;岳红;文晓东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建立维吾尔药金锁昆都尔片中木香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YMC-PackODS-A AA12S05-1506WT A-312(6.0 mm×150 mm,S-5μm,12 nm);流动相甲醇-水(65:3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25nm.结果:木香烃内酯在0.03 ~0.07 g·L-1呈良好线性关系(r =0.999 5),平均回收率为99.31%,RSD 0.62%;去氢木香内酯在0.06~0.14g·L-1呈良好线性关系(r=1),平均回收率为99.33%,RSD 0.70%.结论:该法专属性强、简便、准确性高、重复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张丽;陈菊;孙桂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优化牛蒡根总黄酮的超声提取工艺.方法:以总黄酮提取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粉碎粒度、提取次数、超声时间、温度及功率对牛蒡根总黄酮提取工艺的影响;选取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超声功率及粉碎粒度为考察因素,通过正交试验法优化牛蒡根总黄酮超声提取条件,并使用SPSS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时间、超声功率和粉碎粒度是影响牛蒡根总黄酮提取效果的主要因素.优选的提取工艺为牛蒡根粗粉加20倍量60%乙醇提取3次,每次40 min,超声功率60 W,温度60℃.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可推广于大生产应用.
作者:郝宁;管莹;李艳辉;鲁巍巍;李宏博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揭示风芍六君子汤水煎液活性成分的化学物质基础,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对其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方法:按照传统煎煮方法提取,反复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D101大孔吸附树脂、ODS-C18进行分离,并通过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β-sitoster,1)、棕榈酸(palmitic acid,2)、isomultiflorenol(3)、正三十醇(triacontanol,4)、补骨脂素(psoralen,5)、白术内酯Ⅲ(atractylenolid Ⅲ,6)、对羟基苯甲醛(Phydroxybenzaldehyde,7)、没食子酸(gallic acid,8)、苯甲酸(benzoic acid,9)、蜜桔黄素(nobiletin,10)、甜橙素(sinensetin,11)、桔皮晶(tangeritin,12)、芍药新苷(lactiflorin,13).结论:13个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方中分离得到,没食子酸可能是该复方主要活性成分之一.
作者:贺钢民;彭腾;李柏群;邓赟;杨菁;袁海梅;黎豫川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柏子滋阴润肠汤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CFC)的临床疗效及对结肠传输功能的影响.方法:116例CF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9例和对照组57例.治疗组采用柏子滋阴润肠汤加减,1剂/d,对照组采用麻仁润肠软胶囊,8粒/次,2次/d.疗程均为4周.观察排便困难、Bristol评分、排便时间、排便次数及腹胀等症状,并进行结肠传输试验.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排便困难等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及治疗后4周治疗组全结肠通过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22%,优于对照组的77.19% (P<0.05).治疗后两组复发率无显著差异.结论:柏子滋阴润肠汤治疗CFC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好,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张新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主要致病菌艰难梭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按正常培养组(脑心浸液培养基培养)和加药培养组(脑心浸液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稀释梯度的参苓白术散水煎剂,加药体积分别为体积比为:10-1,10-2,10-3,10-4),应用连续采样和分光光度法,测定4株艰难梭菌((NC-1,NC-2,SH182,和SH186,其中2株为A+B+,2株为A-B+)的体外生长曲线.结果:加药(参苓白术散水煎剂)体积比为:10-1,10-2,10-3,10-4的培养基对艰难梭菌NC-1,以及加药体各为10-1的参苓白术散水煎剂对艰难梭菌NC-2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不同稀释度的加药培养基对4种不同的艰难梭菌均有一定的影响,艰难梭菌大生长细菌菌落均有一定程度的减少.结论:参苓白术散对AAD病主要致病菌艰难梭菌在体外具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舒青龙;徐刚;叶荷平;章喜林;封勇;魏娜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清热化瘀中药复方——清肝方对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大鼠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的影响,从mRNA水平探讨其抗ALF的机制.方法:采用D-氨基半乳糖(D-GalN)单次腹腔注射构建ALF大鼠模型,125只SD大鼠以是否接受造模和药物干预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复方甘草酸苷组和清肝方组,每组再以36,96 h2个时间点继续随机分为1,2两个亚组,共8组,其中亚组1用于造模后36h取血及肝组织标本,亚组2用于96h后观察大鼠的生存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法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全自动血凝分析法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常规HE染色作肝组织病理学观察.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HMGB1 mRNA的表达变化,以管家基因β-actin为对照,2-△△C(t)法计算目的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模型组、复方甘草酸苷组及清肝方组估计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64.6,71.9,83.3 h;log-rank检验提示清肝方组累积生存率高于模型组(P<0.05).空白组、清肝方组和复方甘草酸苷组肝组织HMGB1 RNA/β-actin值均显著降低(0.006±0.003,0.067±0.033,0.112±0.027vs 0.245±0.153,均P<0.01),清肝方组低于复方甘草酸苷组(P<0.01).与模型组相比,空白组、清肝方组和复方甘草酸苷组在血清ALT,AST,TBiL和血浆PT水平方面与模型组相比均明显下降(P<0.01),清肝方组低于复方甘草酸苷组(P<0.01).清肝方组和复方甘草酸苷组肝组织损害程度积分与模型组相比明显下降(1.84±0.13,2.85±0.20vs 3.56±0.24,均P<0.01),清热化瘀复方组低于复方甘草酸苷组(P<0.01).结论:清肝方可有效改善D-GalN诱导的大鼠的肝功能、凝血功能及肝脏病理,降低死亡率,其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与抑制HMBG1的表达有关.
作者:扈晓宇;张扬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狼毒多糖(EFP-AW1)对S180荷瘤鼠免疫逃逸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狼毒多糖100 mg·kg-1组、环磷酰胺100 mg·kg-1组(CTX)、联合给药组(EFP-AW1+ CTX).分组给药10d后,通过噻唑蓝(MTT)、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流式细胞术(FCM)之方法,检测荷瘤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T淋巴细胞亚群(CD4+ T,CD8+ T)表达.结果:狼毒多糖可增加刀豆蛋白A(ConA)/脂多糖(LPS)诱导的荷瘤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P<0.05),降低血清中TGF-β1的分泌(P<0.05),增加CD8+T细胞百分含量(P<0.05).结论:ESP-AW1可通过增强荷瘤鼠抗肿瘤免疫应答功能,抑制肿瘤细胞在体内转移和复发.
作者:崔立然;徐浩;刘吉成;孙永旭;蒋丽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评价中药理肺益肾方治疗慢阻肺缓解期的疗效.方法:选择Ⅲ级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中药理肺益肾方汤药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和口服氨茶碱剂量治疗,治疗疗程3个月.结果:理肺益肾方组与西药组均能显著改善症状、提高肺功能,组间比较无差异,理肺益肾方组肺感染和感冒次数较激素组显著减少,P<0.01.结论:理肺益肾方能有效治疗慢阻肺缓解期,且用药安全.
作者:张晓梅;尹婷;杨效华;吴海斌;姚金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建立川黄柏、关黄柏中6种有效成分含量的同时测定方法.方法:以HPLC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4.6mm×250 mm,5μm),乙腈-水(1‰乙酸,2mmol醋酸铵)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0nm,柱温25℃,流速1mL·min-1.结果:绿原酸、黄柏碱、木兰花碱、药根碱、巴马汀和小檗碱分别在20.00~320.00,18.75~130.00,25.00 ~ 200.00,5.00~100.00,20.00~ 200.00,0.09~1.80mg·L-1峰面积和质量浓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0),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1%,99.4%,97.5%,97.3%,104.0%,98.5%,RSD分别为0.5%,0.6%,0.8%,1.0%,1.4%,0.9%.结论:含量测定方法简便、稳定、重复性好,为黄柏药材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了依据.
作者:廉莲;万国盛;贾伟利;高慧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颜正华教授治疗胸痹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颜正华教授治疗胸痹的病案,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颜正华教授治疗胸痹的用药经验.结果:对筛选出的122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34个核心组合和7首新处方.结论:颜正华教授治疗胸痹经验丰富,多用活血理气、养心安神之品.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于挖掘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作者:吴嘉瑞;张冰;杨冰;陈丹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建立秦艽花的液质联用指纹图谱检测方法,为终实现秦艽花真伪品的鉴别提供参考.方法:以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18(2.1mm×50 mm,1.8 μm)为分析用色谱柱,0.1%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正离子模式下,分析11批秦艽花药材,并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进行了相似度计算.结果:建立了秦艽花液质联用指纹图谱的共有模式,标定了指纹图谱中的23个共有峰,11批药材的相似度均>0.90,并用HPLC-ESI-Q-TOF-MS技术对7个共有峰进行了指认.结论:方法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为提高秦艽花的质量标准提供了依据.
作者:胡一晨;吉琅;廖晴;曹纪亮;万丽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比较研究不同产地雄黄及其炮制品中主成分As2S2及可溶性砷盐As2O3的含量差异.方法:采用2010年版《中国药典》雄黄项下的滴定法测定不同产地雄黄及其炮制品中As2S2的含量,采用AFS-230E型原子荧光光度计检测上述样品中可溶性砷盐As2O3含量.结果:不同产地的雄黄及其炮制品中As2S2,As2O3含量存在显著差异.雄黄炮制后,炮制品中As2S2含量均提高,As2O3含量均明显降低.除吉林和江苏2个产地的的雄黄及其炮制品中As2S2含量<90.0%,其余样品均符合药典规定;且雄黄炮制品中As2O3含量均能控制在1.7mg·g-1以下.结论:研究结果可为指导雄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李化;赵明惠;梁爱华;李春英;王金华;薛宝云;杨滨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甘肃产藏药五脉绿绒蒿总黄酮对小鼠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取小鼠55只,按性别体重随机分为5组;各组分别灌胃五脉绿绒蒿总黄酮(0.300,0.150,0.075g·kg-1)以及对照液20mL·kg-1;末次给药1h后,模型对照组及各给药组腹腔注射四氯化碳(CCl4)15mg·kg-1、扑热息痛(AP) 150mg·kg-1或硫代乙酰胺(TAA) 500mg·kg-1,16h后采集标本,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与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结果:0.150~0.300g·kg-1的甘肃产藏药五脉绿绒蒿总黄酮能降低CCl4,TAA或AP诱发肝损伤小鼠的血清ALT和AST(P<0.01),提高CCl4或TAA诱发肝损伤小鼠肝组织SOD与GSH-Px的活性(P <0.05,P<0.01),降低CCl4或AP诱发肝损伤小鼠肝组织MDA的含量(P<0.01);同时在0.075 ~0.300g·kg-1,甘肃产藏药五脉绿绒蒿总黄酮的肝损伤保护作用显示出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甘肃产藏药五脉绿绒蒿总黄酮对CC14,AP,TAA造成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志旺;王瑞琼;郭玫;邵晶;任远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芷冰原位凝胶(ZB-ISG)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及消除过程.方法:选择新西兰大白兔为受试动物,以口服芷冰药液作为参比制剂,采用双周期两制剂交叉试验法,通过测定血清中欧前胡素的含量评价其体内的生物利用度.结果:芷冰药液和ZB-ISG的AUC分别为(610.89±36.09),(1150.77±64.61)μg·h·L-1,表明ZB-ISG在兔体内的吸收程度>芷冰药液;芷冰药液和ZB-ISG的Cmax分别为(62.7±7.71),(110.7±10.76) μg·L-1,芷冰药液和ZB-ISG的tmax分别为(3.35±0.36),(0.82±0.22)h,表明ZB-ISG经鼻腔给药欧前胡素的吸收量和吸收速率均>口服芷冰药液.结论:ZB-ISG相对于口服芷冰药液大大提高了欧前胡素的生物利用度.
作者:董芙蓉;朱红霞;刘莉;陈志良;刘强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葛根芩连微丸中葛根素、甘草苷、黄芩苷、盐酸小檗碱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RP-HPLC方法,色谱柱为Kromasil-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选用甲醇-磷酸盐缓冲液系统,梯度系统,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75 nm.结果:4个成分的方法学考察均合格,阴性供试品无干扰.结论:该方法方便、准确、专属性强,可作为葛根芩连微丸质量控制的进一步补充.
作者:宋亚芳;苏春梅;杨红;谭桂莲;毛娜;龚慕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系列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损肝因素所致的,以肝实质细胞脂肪堆积为主要特征的一组代谢性疾病,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等,这类疾病与肥胖、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等代谢综合征的相关组分关系密切.查阅了近10年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NAFLD动物模型的建立进行了阐述.NAFLD动物模型主要分为营养、药物或毒物等环境因素诱发模型和基因敲除或基因突变等遗传因素诱发模型.由于目前NAFL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临床治疗上也缺乏有效措施,因此,建立高质量的动物模型对于该疾病的发病机制、药物治疗的研究有着重大意义.
作者:郑全喜;王昆;刘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对人参提取物及给药后大鼠血浆进行成分的定性研究.方法:应用ABI 4000Q TRAP质谱,结合参考文献和对照品对人参提取物及入血成分进行定性研究.结果:从人参提取物中共分析鉴定了10个成分,其中根据已知对照品确定的4个化合物,推测未知的化合物6个.大鼠血浆中测定到7个化合物.结论:人参提取物中可能含有人参皂苷Rg1,Re,Rb1,Rd,Rc,Rb2,Rb3,Rf,Rg2,R0,大鼠血浆中没有测到Rf,Rg2,R0.
作者:苗凤茹;刘光宇;林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当归补血汤对与肿瘤共培养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分子表达的研究,探讨当归补血汤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Transwell建立与肿瘤共培养血管内皮细胞模型(以下简称共培养模型),在不同剂量当归补血汤的干预下,通过CCK-8法观察与肿瘤共培养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作用;通过ELISA法检测与肿瘤共培养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1,VEGFR2,sVEGFR1,sVEGFR2)的表达.结果:当归补血汤能够促进正常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与正常组比较,高、中、低剂量组均有差异性(P<0.01,P<0.01,P<0.05);抑制与肿瘤共培养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且与剂量呈正相关,与共培养模型组比较,各剂量组均有显著差异(P<0.01).当归补血汤各剂量组均能促进与肿瘤共培养血管内皮细胞VEGF的表达;抑制与肿瘤共培养血管内皮细胞VEGFR1,VEGFR2的表达,且与剂量呈正相关;促进与肿瘤共培养血管内皮细胞sVEGFR1,sVEGFR2的表达.结论:当归补血汤能够抑制与肿瘤共培养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VEGF与VEGFR和sVEGFR两种受体的结合有关.
作者:张三印;冯蓓;杨苗 刊期: 201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