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青龙;徐刚;叶荷平;章喜林;封勇;魏娜
目的:优选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纯化鸡骨草总黄酮的工艺条件.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紫外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以吸附率和洗脱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对大孔树脂动态吸附和解吸条件.结果:佳工艺条件为上样质量浓度3g·L-1,上样流速3BV·h-1,2BV 80%乙醇为洗脱剂,pH 6.0,洗脱流速3.5 BV·h-1.鸡骨草黄酮纯度由17.95%提高到52.80%.结论:D101型大孔树脂对鸡骨草黄酮类物质有较好的纯化效果,该优选的工艺简单可行.
作者:廖春燕;杨欣绿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参元片的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评估参元片用药安全性.方法:小鼠24 h内1次灌胃给药,测定药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连续观察14 d,记录动物外观、行为活动、精神状态、呼吸变化、中毒反应及死亡情况;存活小鼠每天记录体重及饲料量.参元片3个剂量组分别为生药6.48,12.96,32.40 g·kg-1,灌胃给予大鼠,连续给药6个月,停药恢复1个月,分阶段观察大鼠的一般行为、体重增长、食量消耗、血液学及血液生化学指征、尿常规检查、心电图、系统尸解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参元胶囊小鼠LD50为生药97.46 g·kg-1,相当于临床成人日用剂量(0.171 g·kg-1)的568倍.长期毒性实验中,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参元片低、中、高3个剂量组动物行为活动、进食量、心电图等检查均未见异常;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和尿液指标及未发现与供试品有关的异常改变,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参元片中剂量仅肝、肾系数高于对照组,恢复期时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无迟缓毒性;高剂量连续给药6个月,肝、肾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出现软便.结论:参元片低剂量为安全剂量;高剂量连续给药可能对肝、肾功能有一定的影响,建议临床研究予以注意.
作者:杨庆;李玉洁;陈颖;翁小刚;朱晓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罗汉果甜苷(mogroside,Mog)的保肝作用.方法:将72只小鼠随机分成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联苯双酯(BPD)组(0.6g·kg-1)、Mog高、中、低剂量组(1.5,0.75,0.38 g·kg-1).除正常组和模型组外,其余小鼠每日ig给药1次,共7d,末次给药1h后各给药组及模型组腹腔注射(ip)0.08% CCl41次(10mL·kg-1).造模后12h,采血测定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含量,并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另取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联苯双酯(BPD)组(0.1g·kg-1)、Mog高、中、低剂量组(0.8,0.4,0.2g·kg-1).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大鼠按2mL·kg-1(首次5mL·kg-1)皮下注射(sc)25% CCl4每周2次,连续8周,造成慢性肝损伤,观察罗汉果甜苷对大鼠血清ALT,AST活性,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羟脯氨酸(Hyp)含量,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观察罗汉果甜苷对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及对肝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结果:罗汉果甜苷对CCl4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可降低血清中ALT,AST活性,明显减轻肝组织病理变化程度;对CCl4所致大鼠慢性肝损伤,罗汉果甜苷可降低血清中ALT,AST活性;降低HA,PⅢNP,HyP含量;升高肝组织SOD,GSH-Px活性;降低肝组织MDA含量;抑制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并明显减轻肝组织病理变化程度.结论:罗汉果甜苷对CCl4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对CCl4所致大鼠慢性肝损伤有防治作用,并有一定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作者:肖刚;王勤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黔岭淫羊藿总黄酮类成分(YYH-C)对hFOB1.19人SV40转染成骨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培养基连续培养hFOB1.19人SV40转染成骨细胞,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碱性磷酸酶(ALP)分泌水平,观察50,25,12.5,6.25,3.13,1.56,0.78,0.39,0.20 mg·L-1 YYH-C与细胞培养72 h及连续多次给药与细胞培养1,4,7,10d时对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0.78 ~50 mg·L-1的YYC-C与细胞共培养72 h,能明显促进细胞增殖,对细胞的大增殖率达132.32%,0.78 mg·L-1剂量组尚能明显促进ALP的分泌;YYH-C连续给药1~4d对hFOB1.19人SV40转染成骨细胞未见明显的增殖作用和明显的促进细胞分泌ALP的作用;自给药7d开始,YYH-C不同质量浓度组显示出不同程度的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YYH-C 0.78~25.0 mg·L-1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随着质量浓度进一步的增大,对细胞的增殖作用不再增加,药效至少持续至给药10 d;12.5,25.0,50.0 mg·L-1在给药7d,25.0,50.0 mg·L-1在给药10 d均能明显促进细胞分泌ALP.结论:YYH-C能明显促进hFOB1.19人SV40转染成骨细胞的增殖,且能明显促进细胞分泌ALP,提示YYH-C对成骨细胞活性的促进作用可能是其防治骨质疏松症的途径之一.
作者:刘婷;曹春雨;郝然;回连强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两头尖提取物对猪血清免疫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干预作用.方法:SD大鼠68只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组、模型组、两头尖提取物组(以下简称提取组)、两头尖原药组(以下简称原药组)、扶正化瘀组(以下简称扶正组).采用猪血清腹腔注射法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0.5mL/只,每周2次,连续注射15周.第15周模型成功后,开始灌胃给药,扶正组给予扶正化瘀胶囊(0.525g·kg-1),原药组给予两头尖煎液(0.7g·kg-1),提取物组给予两头尖提取物(0.071g·kg-1),模型组与空白组灌服等量生理盐水,日1次,疗程8周.大鼠于第23周末处死取材,分别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含量与肝组织中羟脯氨酸(Hyp)含量.HE染色与Masson法检测肝组织病理;免疫组化法(SABC法)测定肝组织中Ⅰ型胶原(col-Ⅰ)、Ⅲ型胶原(col-Ⅲ)表达.结果:提取组、原药组血清ALT,AST,Alb,HA,PCⅢ,CIV水平,肝组织Hyp含量分别为(79.77 ±14.68),(75.20±11.21),(168.22±19.46),(173.72±18.52)U·L-1,(27.40±1.78),(26.95±2.14)g·L-1,(52.36±5.12),(43.29±3.56),(51.63±6.41),(52.18±4.79),(14.92±2.26),(13.93±1.88)μg·L-1,(1.04±0.12),(1.15±0.06) mg·g-1.与模型组相比,提取组、原药组可显著降低血清ALT,AST,HA,PCⅢ,CIV水平与肝组织Hyp含量(P<0.05),升高血清Alb水平(P<0.05).与模型组相比,提取组、原药组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显著减轻.Ⅰ型胶原、Ⅲ型胶原表达面积和强度明显为弱,纤维间隔染色淡,无典型假小叶形成.显色指数结果显示,提取组、扶正组肝组织中col-Ⅰ,col-Ⅲ表达均明显减少.结论:采用猪血清免疫法可成功制备肝纤维化大鼠模型,两头尖原药及其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且提取物抗肝纤维化作用基本等同于两头尖原药,推测其作用机制为抑制ECM合成并促进ECM降解有关.
作者:李孝波;郝瑞春;邓晓鹏;程生辉;郭继龙;梁锐;门九章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偏头痛患者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72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西药组36例,口服尼莫地平20~40 mg,每日3次;急性发作期加服麦角胺咖啡因片1~2片/次.中药组36例,给予补阳还五汤,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服.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监测偏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严重程度、药物的不良反应、CGRP和ET的水平,并与36例正常人对照.结果:中药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西药组(P<0.05);两组偏头痛患者均较正常人ET明显增高(均P<0.01),CGRP明显降低(均P<0.01);西药组和中药组均可降低ET水平、偏头痛积分,提高CGRP水平(均P<0.01),但中药组比西药组作用更明显(均P<0.01).服用补阳还五汤未发生明显的不良的反应.结论:补阳还五汤能通过调节血管活性物质CGRP,ET水平,改善血管的异常舒缩状况,从而达到缓解偏头痛的作用.
作者:张洪涛;张淑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建立气滞胃痛颗粒及其制剂中白芍、枳壳、甘草的高效液相特征图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HPLC-DAD法,以新橙皮苷为内参照物,采用依利特C18色谱柱(4.6mm×150mm,5μm),以乙腈(A)-水(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45min,10%→28%A;45~50 min,28%→95%A),流速1.0mL·min-1,柱温30℃.结果:气滞胃痛颗粒特征图谱中,共标记出10个与白芍、枳壳、甘草3种药材相对应的共有峰;对16个批次的气滞胃痛颗粒进行分析,相似度>0.90.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可为气滞胃痛颗粒的质量提供更为科学、准确的控制.
作者:董媛;张赟华;刘莹莹;李忠琼;张雯洁;董兆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揭示风芍六君子汤水煎液活性成分的化学物质基础,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对其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方法:按照传统煎煮方法提取,反复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D101大孔吸附树脂、ODS-C18进行分离,并通过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β-sitoster,1)、棕榈酸(palmitic acid,2)、isomultiflorenol(3)、正三十醇(triacontanol,4)、补骨脂素(psoralen,5)、白术内酯Ⅲ(atractylenolid Ⅲ,6)、对羟基苯甲醛(Phydroxybenzaldehyde,7)、没食子酸(gallic acid,8)、苯甲酸(benzoic acid,9)、蜜桔黄素(nobiletin,10)、甜橙素(sinensetin,11)、桔皮晶(tangeritin,12)、芍药新苷(lactiflorin,13).结论:13个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方中分离得到,没食子酸可能是该复方主要活性成分之一.
作者:贺钢民;彭腾;李柏群;邓赟;杨菁;袁海梅;黎豫川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测定葛根芩连汤中的14种药效组分,为建立其与临床疗效对应的质量标准提供技术和思路.方法:按照传统经方制备葛根芩连汤,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其药效组分进行测定.结果:葛根芩连汤中的14种药效组分,即葛根素、大豆苷、大豆苷元、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盐酸药根碱、盐酸表小檗碱、盐酸黄连碱、甘草酸铵、甘草苷的含量分别为1.6737%,0.1533%,0.0473%,0.4480%,0.0916%,0.0123%,0.0067%,0.0955%,0.0343%,0.0438%,0.0360%,0.0483%,0.1103%,0.1580%.结论:所采用的HPLC法快速、简便,所测得的葛根芩连汤中的药效组分可作为其质量控制的科学指标.
作者:毛莹;张贵君;刘晶晶;董文茜;张雅楠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索酢浆草显微鉴别的专属性,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鉴别依据.方法:以红花酢浆草为对照,用常规的显微技术观察不同产地、不同海拔的酢浆草的组织构造和显微特征.结果:不同产地、不同海拔的鲜品酢浆草的横切面显微特征很相似,但与鲜品红花酢浆草的横切面显微特征差异较为明显;不同产地、不同海拔的酢浆草粉末显微特征无明显差异,与红花酢浆草的差异也不明显.结论:鲜品酢浆草的横切面显微鉴别特征专属性较强,可以作为鲜品酢浆草的显微鉴别依据,但将酢浆草粉末显微特征作为鉴别依据值得商榷.
作者:吴林菁;聂明华;冯华;王祥培;汤容容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温经活血扶正法促进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剖宫产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缩宫素(20 U加入500 mL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1~3d)配以温经活血扶正法(加味生化汤口服,1剂/d,连续6d+艾灸6d)促宫缩治疗,对照组予缩宫素治疗1~3d,观察患者症状、体征,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结果:两组剖宫产术后1~7 d宫底下降高度、恶露量,恶露持续天数及术后30,42 d子宫体积和术后14 d宫腔积液体积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术后7d各项实验室指标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经活血扶正法可促进剖宫产术后血细胞的生成,改变剖宫产术后血液黏滞状态,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的复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张帆;吴成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通过系统收集含白头翁中药的方剂,为白头翁的应用及配伍提供参考.方法:用中医传统文献学与现代统计学相结合,建立含白头翁中药的方剂数据库,并利用该数据库分析白头翁中药的用药物点及配伍规律.结果:白头翁大多以口服剂型为主,用量上逐渐减少,常见的配伍药物以清热、止痛、化痰止咳、解毒镇静为主.结论:运用现代统计方法,能较好地将药物归类,并根据这一类药物作用趋势对临床治疗进行指导.
作者:吴德智;刘运锋;马正;朱卫丰;罗杰英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载的治疗胃痛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胃痛的方剂,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软件,录入方剂信息,采用软件集成的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胃痛方剂中常用的药物、组合规则、核心组合及发现新方.结果:对筛选出的92个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演化得到核心组合18个、新处方9个.结论:明确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胃痛方剂的用药规律.
作者:张颖;王文苹;季旭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通过研究益气养血温阳方对泻药性便秘大鼠结肠Cajal间质细胞含量的影响,阐明益气养血温阳方治疗泻药性便秘的机制.方法:大鼠按照200mg· kg-1·d-1大黄免煎剂灌胃,再按每日200mg·kg-1·d-1递增,至半数以上动物出现腹泻,如此反复用药3月,造成“泻药性便秘”动物模型.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福松1.65g·kg-1)组、模型组、益气养血温阳方低、中、高剂量(8.35,16.7,33.4g·kg-1)组.阳性对照组、模型组、益气养血温阳方低、中、高剂量组给予大黄建立便秘大鼠模型,阳性对照和益气养血温阳方低、中、高剂量组按剂量给予药物治疗2周,取大鼠结肠组织,采用RT-PCR方法检测结肠中Cajal间质细胞表达.结果:益气养血温阳方高剂量组结肠组织Cajal细胞mRNA相对表达量为0.365 08±0.047,中剂量组为0.370 97±0.040,与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中表达为0.298 55±0.046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益气养血温阳方通过改变Cajal间质细胞表达,促进结肠运动,起到治疗便秘的作用.
作者:吴至久;王飞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考察不同来源和品种化橘红中肌醇的含量,为化橘红质量标准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法进行测定,色谱柱Rezex RCM-Monosaccharide Ca2+ (8%)(Phenomenex,7.8mm×300 mm);流动相为去离子水,流速0.40 mL·min-1,飘移管温度80 ℃,喷雾管加热状态100%加热状态,雾化气体为空气,压力40 bar;柱温35℃.结果:肌醇在0.25~8.00g·L-1线性关系良好(r =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94%,RSD2.19%,样品中其他成分不干扰测定.结论:化橘红不同栽培品种中肌醇含量差别较大,以陆福品种含量高,在发育过程中可能呈上升趋势,广西市售化橘红与化州基地采收品含量无明显差别.
作者:张旭倩;肖凤霞;邓少东;邓超明;邓韬;林励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白牵牛的植物形态和显微结构特征,为鉴定、开发利用和制定其质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植物形态和显微鉴别方法.结果:根具初生射线;茎皮层簇晶断续排列成环,厚角组织将皮层分隔成两部分,木质部导管多单个纵向排列;叶主脉维管束数个排列成环;粉末中可见大量黏液细胞,草酸钙晶体.结论:以上特征具有鉴别意义,可做为鉴别白牵牛的参考依据.
作者:张可锋;李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减配合拔罐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半夏泻心汤加减基本方治疗:姜半夏10g,干姜10 g,黄连5 g,黄芩10 g,制甘草10 g,南沙参15g,大枣10g.若脾气虚者酌加党参、黄芪、白术等;阴虚甚者酌加麦冬、生地黄、太子参等;咳甚者加前胡、浙贝母、杏仁、紫菀、款冬花、制枇杷叶;痰湿甚者酌加苍术、橘红等;腑气不通者酌加厚朴、枳实、大黄等;咳嗽日久,肺气易于耗散,可加五味子;呃逆、反酸者酌加锻瓦楞子、乌贼骨.配合拔罐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西药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 mg/次,2次/d;多潘立酮片10 mg/次,3次/d治疗.疗程10 d.结果:治疗组30例,治愈13例,显效9例,好转5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30例,治愈5例,显效8例,好转6例,总有效率为63.3%(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减配合拔罐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疗效显著,可以控制疾病发展,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黄少君;范良;王宝爱;卢保强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丹参提取物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致心肌肥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抑制心肌肥大的作用机制.方法:乳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复制AngⅡ致心肌细胞肥大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10-6g·L-1 AngⅡ),缬沙坦(10-4,10-3,10-2g·L-1Val)对照组,丹参提取物10-4,10-3,10-2g·L-1组的丹参提取物.BI-2000医学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心肌细胞计数和直径测定,Bradford法测定心肌细胞蛋白质含量,反转录PCR(RT-PCR)法测定蛋白激酶D1 (PKD1) 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心肌细胞数量上变化不大,心肌细胞直径、总蛋白质含量及PKD1 mRNA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和模型组相比,Val对照组心肌细胞直径、总蛋白质含量及PKD1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丹参提取物中、高剂量组心肌细胞直径、总蛋白质含量及PKD1 mRNA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丹参提取物能显著抑制Ang 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可能与对PKD1 mRNA的表达调控密切相关.
作者:毛秉豫;杨雷;徐国昌;黄显章;叶松山;曾小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评价双醋瑞因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中老年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确诊为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B,C3组,A组为独活寄生汤组,B组为双醋瑞因组,C组为独活寄生汤联合双醋瑞因组,分别采用相应治疗.3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共观察、治疗3个疗程.以VAS评分、WOMAC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治疗前后变化作为临床疗效判定指标,并对综合疗效评分做出评价,观察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例数.结果:3个月治疗后,3组VAS评分,WOMAC评分,ESR,CRP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C组临床疗效指标改善情况要优于药物单用的B和C组(P<0.05),且综合疗效评价效果较好(P<0.01),且具有较低的不良反应率(7.5%).结论:双醋瑞因、独活寄生汤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有效药物,临床疗效良好,联合使用效果更为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张磊;孙德昱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基于发表的丹寿汤文献数据,采用模型化及模拟化进行再分析,提取更多信息,以期优化配伍方案.方法:原文丹寿汤以正交t值L12设计,1水平为“使用”,2水平为“未使用”,胚胎吸收率为药效指标.采用正交模拟法结合非线性混合模型结合,定量评价各组分在复方中相对重要程度和相互作用,模型评价采用4种视图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丹寿汤组方中,全方呈现药效相加作用;主要药效学组分重要程度依次为菟丝子(A)、丹参(E)、续断(B)(P<0.05).理论上不同配伍中,佳组分配伍为ABCEF,4种视图评价模型表明所建模型预测能力较好.结论:采用正交模拟法结合非线性混合模型定量分析复方配伍数据,可获大量组方定量设计信息.
作者:文世梅;曹阳;邵燕婷 刊期: 201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