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补阳还五汤对偏头痛患者血浆CGRP和ET的影响

张洪涛;张淑玲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 偏头痛,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血管内皮素
摘要: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偏头痛患者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72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西药组36例,口服尼莫地平20~40 mg,每日3次;急性发作期加服麦角胺咖啡因片1~2片/次.中药组36例,给予补阳还五汤,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服.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监测偏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严重程度、药物的不良反应、CGRP和ET的水平,并与36例正常人对照.结果:中药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西药组(P<0.05);两组偏头痛患者均较正常人ET明显增高(均P<0.01),CGRP明显降低(均P<0.01);西药组和中药组均可降低ET水平、偏头痛积分,提高CGRP水平(均P<0.01),但中药组比西药组作用更明显(均P<0.01).服用补阳还五汤未发生明显的不良的反应.结论:补阳还五汤能通过调节血管活性物质CGRP,ET水平,改善血管的异常舒缩状况,从而达到缓解偏头痛的作用.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补阳还五汤对偏头痛患者血浆CGRP和ET的影响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偏头痛患者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72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西药组36例,口服尼莫地平20~40 mg,每日3次;急性发作期加服麦角胺咖啡因片1~2片/次.中药组36例,给予补阳还五汤,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服.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监测偏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严重程度、药物的不良反应、CGRP和ET的水平,并与36例正常人对照.结果:中药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西药组(P<0.05);两组偏头痛患者均较正常人ET明显增高(均P<0.01),CGRP明显降低(均P<0.01);西药组和中药组均可降低ET水平、偏头痛积分,提高CGRP水平(均P<0.01),但中药组比西药组作用更明显(均P<0.01).服用补阳还五汤未发生明显的不良的反应.结论:补阳还五汤能通过调节血管活性物质CGRP,ET水平,改善血管的异常舒缩状况,从而达到缓解偏头痛的作用.

    作者:张洪涛;张淑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中药制剂治疗抑郁症的Meta分析

    目的:评价中药制剂治疗抑郁症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国内外有关中药制剂治疗抑郁症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符合入选标准的研究共8个,共计受试者1340例.总有效率方面:4个与氟西汀比较的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总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4,95% CI =0.74~1.46,P=0.84).2个与帕罗西汀比较的研究显示,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 =0.57,95% CI =0.16 ~2.08,P=0.40).1个与文拉法辛比较的研究显示,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 =0.57,95%CI =0.22 ~ 1.50,P=0.26).1个与麦普替林比较的研究显示,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 =0.23,95%CI =0.02~2.22,P=0.21).HAM-D评分方面:用药6周时HAM-D评分6个研究显示,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18,95% CI=-0.89~1.24,P=0.74).用药12周时HAM-D评分1个研究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75,95%CI=-0.56~2.06,P=0.26).中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均未见明显实验室检查异常.结论:中药制剂治疗抑郁症有效,但由于本系统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较低,尚需开展更多设计合理、执行严格,随访时间足够长的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验证其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武凯歌;王煜;黄熙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白牵牛的生药鉴别研究

    目的:研究白牵牛的植物形态和显微结构特征,为鉴定、开发利用和制定其质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植物形态和显微鉴别方法.结果:根具初生射线;茎皮层簇晶断续排列成环,厚角组织将皮层分隔成两部分,木质部导管多单个纵向排列;叶主脉维管束数个排列成环;粉末中可见大量黏液细胞,草酸钙晶体.结论:以上特征具有鉴别意义,可做为鉴别白牵牛的参考依据.

    作者:张可锋;李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贯叶金丝桃中金丝桃苷在比格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目的:建立beagle犬血浆样品中金丝桃苷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研究贯叶金丝桃提取物在beagle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采用Dikma C18(2)色谱柱(4.6mm×250mm,5μm),乙腈-0.1%磷酸(42:5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60nm,流速1.0mL·min-1,以普拉洛芬为内标,建立含量测定方法.选用6只健康beagle犬作为试验动物,口服贯叶金丝桃提取物胶囊后,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后0.5,1,2,3,4,5,6,8,12,24 h取血,通过HPLC测定金丝桃苷的含量,并采用Kinetica 4.4软件进行非房室模型拟合,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金丝桃苷线性范围为0.5 ~100mg·L-1,日间、日内精密度<5.9%,在冷冻放置、冻融以及室温放置的条件下准确度均在91.23%~100.32%,回收率为89.95%~95.32%.金丝桃苷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为Tmax=(2.17±0.41)h,Cmax=(13.88±1.26)mg·L-1,AUC0.24=(68.52±12.96)μg·h-1·mL-1,AUC0.(∞)=(96.69±30.94)μg·h-1·mL-1,MRT=(8.28±3.79)h.结论:建立了金丝桃苷beagle犬血药浓度的HPLC测定方法,操作方便,结果准确,可用于金丝桃苷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尹兴斌;曲昌海;张晓燕;张慧;冯丽君;曹飒丽;倪健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D101型大孔树脂纯化鸡骨草总黄酮的工艺优选

    目的:优选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纯化鸡骨草总黄酮的工艺条件.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紫外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以吸附率和洗脱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对大孔树脂动态吸附和解吸条件.结果:佳工艺条件为上样质量浓度3g·L-1,上样流速3BV·h-1,2BV 80%乙醇为洗脱剂,pH 6.0,洗脱流速3.5 BV·h-1.鸡骨草黄酮纯度由17.95%提高到52.80%.结论:D101型大孔树脂对鸡骨草黄酮类物质有较好的纯化效果,该优选的工艺简单可行.

    作者:廖春燕;杨欣绿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HPLC测定维药金锁昆都尔片中木香含量

    目的:建立维吾尔药金锁昆都尔片中木香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YMC-PackODS-A AA12S05-1506WT A-312(6.0 mm×150 mm,S-5μm,12 nm);流动相甲醇-水(65:3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25nm.结果:木香烃内酯在0.03 ~0.07 g·L-1呈良好线性关系(r =0.999 5),平均回收率为99.31%,RSD 0.62%;去氢木香内酯在0.06~0.14g·L-1呈良好线性关系(r=1),平均回收率为99.33%,RSD 0.70%.结论:该法专属性强、简便、准确性高、重复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张丽;陈菊;孙桂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血竭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目的:运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血竭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全面收集国内期刊公开发表的血竭或复方血竭制剂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试验资料,采用Cochrane手册偏倚风险评估表对文献进行评价,并应用GRADE系统对证据质量和等级推荐来分级,利用RevMan5.1.7.0软件对多个研究结果的总体效应进行Meta分析,并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6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共501例病例,GRADE系统的推荐分级为低等级,推荐强度为弱推荐.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独立试验间无明显的异质性,合并效应值RR=1.13,95% CI为[1.03,1.24],z=2.67,P<0.05,血竭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敏感性分析显示评价结果比较稳定;文献具有较好的安全性.结论:血竭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一定疗效.

    作者:辛丽敏;李楠;王雪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导痰汤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p53表达的影响

    目的:通过研究导痰汤干预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与p53的表达,分析导痰汤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传代培养1~3代用于实验.含药血清的制备为将导痰汤按照0.9g·kg-1·d-1剂量给SD大鼠ig 10d后,经腹主动脉采血,分离血清.实验共分7组:正常HUVEC为空白对照组,不含药血清处理HUVEC为空白血清对照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200 U·mL-1)预处理HUVEC为TNF-α诱导组,先采用5% (0.015 g·mL-1),10% (0.03 g·mL-1),20% (0.06g·mL-1)含药血清预处理HUVEC,再与TNF-α共培养为5%,10%,20%导痰汤组,使用p53特异性阻滞剂PFT-α(0.009g·mL-1)处理HUVEC为PFT-α阻滞组.通过PCR和Western blot等方法,观察导痰汤对TNF-α刺激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内皮细胞ICAM-1 mRNA的表达和p53表达的影响.结果:①TNF-α诱导组ICAM-1 mRNA和p53 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导痰汤对照组(P<0.01);使用导痰汤含药血清或PFT-α处理后,ICAM-1和p53 mRNA的表达显著下降(P<0.05);②TNF-α诱导组ICAM-与p53蛋白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导痰汤对照组(P<0.01).使用导痰汤含药血清或PFT-α处理后,ICAM-1与p53表达显著下降(P<0.05);③p53mRNA与ICAM-1mRNA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981,P <0.01);p53活性与ICAM-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854,P<0.01).结论:导痰汤可以通过调节p53表达而抑制TNF-α刺激所致的脐静脉内皮细胞ICAM-1 mRNA的表达,故能起到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作者:陈文强;王玉来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痰热清注射液对肺鳞状细胞癌患者放疗后淋巴细胞的影响

    目的:研究痰热清注射液对肺鳞状细胞癌患者放疗后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肺鳞癌放疗患者70例,其中35例为对照组,单纯进行放疗;35例为治疗组,放疗过程中联合注射痰热清注射液1次/d,20 mL/次.治疗前后对两组病人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观察两组患者外周血血常规指标的变化.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放射性食管炎及放射性肺炎的发病情况.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并通过银染色法检测患者淋巴细胞中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含量(AgNORs)的相对含量(I.S%).结果:放疗后,两组患者血常规指标均明显减低,但联合痰热清治疗组患者的Hb,WBC及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放疗后,痰热清组患者放射性食管炎及放射性肺炎的发病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放疗后,痰热清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各亚群比例及I.S%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结论:痰热清注射液对肺鳞癌放疗患者的淋巴细胞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并对放疗造成的免疫功能受损有明显改善作用.同时,痰热清注射液对放射性食管炎及放射性肺炎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作者:马鸣;刘丽华;杨兴肖;李曙光;单保恩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钩藤属部分不同种植物药材对正常大鼠血压的影响

    目的:观察钩藤属6个不同种药材乙醇提取物对正常大鼠血压的影响.方法:急性降压试验: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硝苯地平0.002 g·kg-1以及钩藤、大叶钩藤、侯钩藤、攀茎钩藤、倒挂金钩、北越钩藤乙醇提取物含生药68.4,34.2 g·kg-114组,大鼠十二指肠给药1次,记录给药前及给药后0.5,1.0,1.5,2.0,2.5,3.0h大鼠颈总动脉血压;慢性降压试验: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硝苯地平0.002 g·kg-1以及前述6种药材乙醇提取物34.2,17.1 g·kg-1组,灌胃,每天1次,连续11 d,给药前和给药后第7天和第11天测定大鼠尾动脉血压.以给药后自身血压下降达2.666 kPa以上,同时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者为药物降血压有效.结果:钩藤68.4,34.2 g·kg-1给药后0.5h颈总动脉血压下降达2.666 kPa以上,且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并维持3h以上.钩藤34.2g·kg-1给药后第7,11天,17.1 g·kg-1给药后第11天;大叶钩藤、侯钩藤34.2g·kg-1给药后第11天,大鼠尾动脉血压下降值达2.666 kPa以上,且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而攀茎钩藤、倒挂金钩、北越钩藤给药后大鼠颈总动脉、尾动脉血压下降值均未达到2.666 kPa.结论:钩藤、大叶钩藤、侯钩藤能够显著降低正常大鼠血压,攀茎钩藤、倒挂金钩、北越钩藤对正常大鼠血压没有显著影响.

    作者:何飞;苏华;韦桂宁;曾宪彪;周军;黄瑞松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双醋瑞因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中老年膝骨性关节炎

    目的:评价双醋瑞因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中老年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确诊为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B,C3组,A组为独活寄生汤组,B组为双醋瑞因组,C组为独活寄生汤联合双醋瑞因组,分别采用相应治疗.3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共观察、治疗3个疗程.以VAS评分、WOMAC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治疗前后变化作为临床疗效判定指标,并对综合疗效评分做出评价,观察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例数.结果:3个月治疗后,3组VAS评分,WOMAC评分,ESR,CRP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C组临床疗效指标改善情况要优于药物单用的B和C组(P<0.05),且综合疗效评价效果较好(P<0.01),且具有较低的不良反应率(7.5%).结论:双醋瑞因、独活寄生汤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有效药物,临床疗效良好,联合使用效果更为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张磊;孙德昱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葛根素对6-羟多巴胺致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组织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6-羟多巴胺(6-OHDA)致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黑质组织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帕金森病大鼠模型,随机分成5组:模型组、左旋多巴阳性组及葛根素低、中、高剂量组.ig给予葛根素20,40,80 mg· kg-1,阳性组给予左旋多巴40 mg· kg-1,连续灌胃30 d.检测黑质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进行黑质神经细胞常规染色观察,Western blot法检测黑质组织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环-磷酸腺苷(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蛋白表达.结果:葛根素能缓解帕金森模型大鼠病情.与模型组比较,葛根素有效增加帕金森病大鼠黑质组织中GSH-Px,SOD活性,同时降低MDA含量(P<0.01).下调黑质组织中iNOS蛋白水平,并上调CREB蛋白表达(P<0.01).结论:葛根素对6-羟基多巴胺所致PD大鼠黑质组织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过氧化应激作用以及调节内源性iNOS、CREB蛋白的表达有关.

    作者:黎荣;徐灵源;梁韬;张士军;李勇文;段小群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止泻合剂的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止泻合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对制剂中的主要药材进行定性鉴别,用HPLC测定芍药苷的含量.结果:用TCL鉴别止泻合剂中的秦皮、白芍、苍术、地锦草、木香等有效成分,方法简便易行、专属性强、重复性好,检出斑点清晰.芍药苷进样量在0.509~16.31 mg·L-1,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79%,RSD 1.7%(n=6).结论:所建立的TLC和HPLC方法简便,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止泻合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迅;周琴妹;吴旭彤;刘顺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药用植物中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和抗氧化活性的筛选

    目的:对24种药用植物醇提物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和抗氧化活性进行筛选研究.方法:70%乙醇回流提取植物粗提物;目标粗提物采用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依次萃取,得到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部位;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测定采用改良的Ellman法和薄层色谱(TLC)生物自显影法相结合的方法;抗氧化活性采用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进行评价.结果:结合改良Ellman法和TLC生物自显影法对24种植物的醇提物的抗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红毛七、金不换、飞龙掌血、白花映山红和八角枫5种植物粗提物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在终浓度为1g·L-1时,其抑制率分别为(88.72±1.47)%,(82.25±1.32)%,(77.71±1.61)%,(77.00±1.38)%,(75.22±1.28)%,其清除DPPH自由基IC50分别为153.75,74.95,50.00,10.87,24.40mg·L-1.在这5种植物粗提物不同萃取部位中,红毛七和金不换氯仿部位对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强,其IC50为33.97,38.79mg·L-1,其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为302.95,79.45 mg·L-1.结论:金不换和红毛七粗提物氯仿部位具有较强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和抗氧化活性,可进行进一步的追踪分离研究.

    作者:杨赟;刘敏;李建;张玉强;陆亮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巴豆生物碱部位HPLC特征指纹图谱研究

    目的:建立巴豆生物碱部位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方法:色谱柱Waters Symmetry C18(4.6mm×250mm,5μm),甲醇-0.2%乙酸水流动相系统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292 nm,温度28℃.结果:对10批巴豆药材进行了测定,建立了巴豆生物碱部位的指纹图谱,共有13个共有峰,指认了两种主要生物碱巴豆苷和木兰花碱.结论:该方法可为巴豆的研究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作者:金锋;任玉珍;陈彦琳;杜杰;周林;白宗利;梁焕;张振凌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复方阿胶浆治疗贫血的安全性观察

    目的:评价复方阿胶浆治疗贫血的临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贫血患者口服复方阿胶浆1200例,观察治疗1个月后所有患者的不良反应及白细胞分类、肝、肾功能的变化,并对所有服药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安全性监测,评价复方阿胶浆的安全性.结果:1200例服用复方阿胶浆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83%,以消化系统反应的发生率高,其他不良反应如头晕、恶心、呕吐、过敏反应发生率低,不良事件的持续时间短,全部好转或消失;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及分类、转氨酶、尿素氮变化不大,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阿胶浆治疗贫血具有良好的临床安全性.

    作者:徐瑞荣;刘洪利;胡钦勇;毕经旺;郭其森;司国民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半夏泻心汤加减配合拔罐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减配合拔罐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半夏泻心汤加减基本方治疗:姜半夏10g,干姜10 g,黄连5 g,黄芩10 g,制甘草10 g,南沙参15g,大枣10g.若脾气虚者酌加党参、黄芪、白术等;阴虚甚者酌加麦冬、生地黄、太子参等;咳甚者加前胡、浙贝母、杏仁、紫菀、款冬花、制枇杷叶;痰湿甚者酌加苍术、橘红等;腑气不通者酌加厚朴、枳实、大黄等;咳嗽日久,肺气易于耗散,可加五味子;呃逆、反酸者酌加锻瓦楞子、乌贼骨.配合拔罐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西药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 mg/次,2次/d;多潘立酮片10 mg/次,3次/d治疗.疗程10 d.结果:治疗组30例,治愈13例,显效9例,好转5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30例,治愈5例,显效8例,好转6例,总有效率为63.3%(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减配合拔罐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疗效显著,可以控制疾病发展,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黄少君;范良;王宝爱;卢保强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益气养血温阳方对泻药性便秘大鼠结肠Cajal间质细胞表达影响

    目的:通过研究益气养血温阳方对泻药性便秘大鼠结肠Cajal间质细胞含量的影响,阐明益气养血温阳方治疗泻药性便秘的机制.方法:大鼠按照200mg· kg-1·d-1大黄免煎剂灌胃,再按每日200mg·kg-1·d-1递增,至半数以上动物出现腹泻,如此反复用药3月,造成“泻药性便秘”动物模型.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福松1.65g·kg-1)组、模型组、益气养血温阳方低、中、高剂量(8.35,16.7,33.4g·kg-1)组.阳性对照组、模型组、益气养血温阳方低、中、高剂量组给予大黄建立便秘大鼠模型,阳性对照和益气养血温阳方低、中、高剂量组按剂量给予药物治疗2周,取大鼠结肠组织,采用RT-PCR方法检测结肠中Cajal间质细胞表达.结果:益气养血温阳方高剂量组结肠组织Cajal细胞mRNA相对表达量为0.365 08±0.047,中剂量组为0.370 97±0.040,与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中表达为0.298 55±0.046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益气养血温阳方通过改变Cajal间质细胞表达,促进结肠运动,起到治疗便秘的作用.

    作者:吴至久;王飞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气滞胃痛颗粒的高效液相特征图谱研究

    目的:建立气滞胃痛颗粒及其制剂中白芍、枳壳、甘草的高效液相特征图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HPLC-DAD法,以新橙皮苷为内参照物,采用依利特C18色谱柱(4.6mm×150mm,5μm),以乙腈(A)-水(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45min,10%→28%A;45~50 min,28%→95%A),流速1.0mL·min-1,柱温30℃.结果:气滞胃痛颗粒特征图谱中,共标记出10个与白芍、枳壳、甘草3种药材相对应的共有峰;对16个批次的气滞胃痛颗粒进行分析,相似度>0.90.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可为气滞胃痛颗粒的质量提供更为科学、准确的控制.

    作者:董媛;张赟华;刘莹莹;李忠琼;张雯洁;董兆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两头尖提取物抗猪血清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两头尖提取物对猪血清免疫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干预作用.方法:SD大鼠68只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组、模型组、两头尖提取物组(以下简称提取组)、两头尖原药组(以下简称原药组)、扶正化瘀组(以下简称扶正组).采用猪血清腹腔注射法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0.5mL/只,每周2次,连续注射15周.第15周模型成功后,开始灌胃给药,扶正组给予扶正化瘀胶囊(0.525g·kg-1),原药组给予两头尖煎液(0.7g·kg-1),提取物组给予两头尖提取物(0.071g·kg-1),模型组与空白组灌服等量生理盐水,日1次,疗程8周.大鼠于第23周末处死取材,分别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含量与肝组织中羟脯氨酸(Hyp)含量.HE染色与Masson法检测肝组织病理;免疫组化法(SABC法)测定肝组织中Ⅰ型胶原(col-Ⅰ)、Ⅲ型胶原(col-Ⅲ)表达.结果:提取组、原药组血清ALT,AST,Alb,HA,PCⅢ,CIV水平,肝组织Hyp含量分别为(79.77 ±14.68),(75.20±11.21),(168.22±19.46),(173.72±18.52)U·L-1,(27.40±1.78),(26.95±2.14)g·L-1,(52.36±5.12),(43.29±3.56),(51.63±6.41),(52.18±4.79),(14.92±2.26),(13.93±1.88)μg·L-1,(1.04±0.12),(1.15±0.06) mg·g-1.与模型组相比,提取组、原药组可显著降低血清ALT,AST,HA,PCⅢ,CIV水平与肝组织Hyp含量(P<0.05),升高血清Alb水平(P<0.05).与模型组相比,提取组、原药组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显著减轻.Ⅰ型胶原、Ⅲ型胶原表达面积和强度明显为弱,纤维间隔染色淡,无典型假小叶形成.显色指数结果显示,提取组、扶正组肝组织中col-Ⅰ,col-Ⅲ表达均明显减少.结论:采用猪血清免疫法可成功制备肝纤维化大鼠模型,两头尖原药及其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且提取物抗肝纤维化作用基本等同于两头尖原药,推测其作用机制为抑制ECM合成并促进ECM降解有关.

    作者:李孝波;郝瑞春;邓晓鹏;程生辉;郭继龙;梁锐;门九章 刊期: 2013年第02期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