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白牵牛的生药鉴别研究

张可锋;李明

关键词:白牵牛, 植物形态, 显微鉴别, 质量标准
摘要:目的:研究白牵牛的植物形态和显微结构特征,为鉴定、开发利用和制定其质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植物形态和显微鉴别方法.结果:根具初生射线;茎皮层簇晶断续排列成环,厚角组织将皮层分隔成两部分,木质部导管多单个纵向排列;叶主脉维管束数个排列成环;粉末中可见大量黏液细胞,草酸钙晶体.结论:以上特征具有鉴别意义,可做为鉴别白牵牛的参考依据.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肝郁失眠证候大鼠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目的:建立并评价复合型老年肝郁失眠证候大鼠模型.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环境对照组,单因素模型组(睡眠剥夺组),复合型模型组,复合型模型+舒郁安神方35g·kg-1·d-1治疗组.采用D-半乳糖腹腔注射60mg·kg-1·d-1大鼠6周致亚急性衰老模型,然后采用夹尾刺激法致肝郁,每次刺激30min,1日2次,持续1周,后放入自制睡眠剥夺箱中进行快速眼动睡眠(REMS)剥夺48h,制作老年肝郁失眠证候大鼠复合型模型.观测大鼠体征、脑部自由基水平及血浆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血栓素B2(TXB2)含量.结果:与环境对照组、单因素模型组、舒郁安神方组比较,老年肝郁失眠证候复合型模型组大鼠丙二醛(MDA)、TXB2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6-keto-PGF1a含量及6-keto-PGF1a/TXB2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老年肝郁失眠证候大鼠模型具有临床证候病理特征,是可行、可靠的复合型动物模型.

    作者:游秋云;王平;田代志;张舜波;黄攀攀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D101型大孔树脂纯化鸡骨草总黄酮的工艺优选

    目的:优选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纯化鸡骨草总黄酮的工艺条件.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紫外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以吸附率和洗脱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对大孔树脂动态吸附和解吸条件.结果:佳工艺条件为上样质量浓度3g·L-1,上样流速3BV·h-1,2BV 80%乙醇为洗脱剂,pH 6.0,洗脱流速3.5 BV·h-1.鸡骨草黄酮纯度由17.95%提高到52.80%.结论:D101型大孔树脂对鸡骨草黄酮类物质有较好的纯化效果,该优选的工艺简单可行.

    作者:廖春燕;杨欣绿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葛根素对6-羟多巴胺致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组织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6-羟多巴胺(6-OHDA)致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黑质组织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帕金森病大鼠模型,随机分成5组:模型组、左旋多巴阳性组及葛根素低、中、高剂量组.ig给予葛根素20,40,80 mg· kg-1,阳性组给予左旋多巴40 mg· kg-1,连续灌胃30 d.检测黑质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进行黑质神经细胞常规染色观察,Western blot法检测黑质组织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环-磷酸腺苷(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蛋白表达.结果:葛根素能缓解帕金森模型大鼠病情.与模型组比较,葛根素有效增加帕金森病大鼠黑质组织中GSH-Px,SOD活性,同时降低MDA含量(P<0.01).下调黑质组织中iNOS蛋白水平,并上调CREB蛋白表达(P<0.01).结论:葛根素对6-羟基多巴胺所致PD大鼠黑质组织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过氧化应激作用以及调节内源性iNOS、CREB蛋白的表达有关.

    作者:黎荣;徐灵源;梁韬;张士军;李勇文;段小群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补阳还五汤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及细胞形态的影响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189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补阳还五汤组,每组63只,常规饲养l周后,采用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大鼠模型.补阳还五汤组动物于术后2h后开始给药,给药剂量为5 g·kg-1·d-1,每日ig 1次.各组又分为三个亚组即分别于给药后7,14,21 d3个时间点处死动物,观察各组不同时间点的脑梗死面积、神经功能评分及脑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各时间点补阳还五汤组脑梗死面积明显小于同时相模型组,其神经功能评分也均较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补阳还五汤组海马和皮质细胞形态明显改善,细胞排列较模型组整齐.结论:补阳还五汤促进脑缺血损伤后神经恢复和组织修复,具有脑保护作用.

    作者:周赛男;蔺晓源;易健;郭乐;刘莉;郭纯;刘柏炎;蔡光先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系列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损肝因素所致的,以肝实质细胞脂肪堆积为主要特征的一组代谢性疾病,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等,这类疾病与肥胖、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等代谢综合征的相关组分关系密切.查阅了近10年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NAFLD动物模型的建立进行了阐述.NAFLD动物模型主要分为营养、药物或毒物等环境因素诱发模型和基因敲除或基因突变等遗传因素诱发模型.由于目前NAFL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临床治疗上也缺乏有效措施,因此,建立高质量的动物模型对于该疾病的发病机制、药物治疗的研究有着重大意义.

    作者:郑全喜;王昆;刘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清热解毒口服液HPLC指纹图谱及4种主要成分的含量分析

    目的:研究清热解毒口服液的HPLC指纹图谱及测定其4种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以建立其有效地质量评价方法.方法:通过建立HPLC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方法,对市售的产品质量进行分析;色谱条件为Shim-Pack VP-ODS 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27nm.结果:得到色谱参数较好的HPLC指纹图谱,对10批次的市售清热解毒口服液指纹图谱进行了相似度评价,结果显示不同厂家的该制剂成分含量差异较大.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以作为清热解毒口服液的质量控制方法;市售的该品种的制剂有明显差异性.

    作者:吕萍;张娜娜;张振巍;陈永祥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复方姜黄微囊调脂及抗氧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考察复方姜黄微囊调脂、抗氧化及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的药理作用,与单独应用姜黄素微囊相比,评价复方姜黄微囊的综合效应.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和模型组,按比例制备高脂饲料,喂养1个月复制慢性食饵性大鼠高脂血症模型,后将模型组分为阳性对照(0.099g·kg-1)、复方姜黄微囊高(0.144+0.0072g·kg-1)、低剂量组(0.072+0.0036g·kg-1),以及姜黄素微囊高(0.144g·kg-1)和低剂量组(0.072g·kg-1),连续灌胃给药8周后,按试剂盒说明检测动物血清中脂质的含量,采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测定法测定丙二醛含量(MDA),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一氧化氮(NO)含量,及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内皮素-1(ET-1)含量等,运用方差分析和非参数检验处理数据.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复方姜黄微囊高、低剂量组均显著降低胆固醇[TC(3.91±0.72),(4.15±0.73) mmol·L-1]、甘油三酯[TG,(1.07±0.15),(1.09±0.16)mmol·L-1],ET-1[(4.05±0.42),(4.77±0.50) μmol·L-1]和MDA[(5.865 ±2.140),(6.250±1.158)μmol·L-1]的含量,升高NO[(20.14±1.97),(19.85±1.72) μmol· L-1]含量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279.240±20.838),(274.604±12.328) U·L-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41.31,39.07)U·L-1]的活性.与单用姜黄素微囊相比,复方姜黄微囊药理作用有显著提高.结论:复方姜黄微囊有明显调脂、抗氧化、改善内皮功能的作用,其综合效应明显优于单独应用姜黄素,可能成为物质基础清楚、疗效显著的新型调脂和抗AS的中药新药.

    作者:曾晓会;崔景朝;陈玉兴;黄雪君;杜铁良;姚楠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血竭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目的:运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血竭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全面收集国内期刊公开发表的血竭或复方血竭制剂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试验资料,采用Cochrane手册偏倚风险评估表对文献进行评价,并应用GRADE系统对证据质量和等级推荐来分级,利用RevMan5.1.7.0软件对多个研究结果的总体效应进行Meta分析,并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6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共501例病例,GRADE系统的推荐分级为低等级,推荐强度为弱推荐.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独立试验间无明显的异质性,合并效应值RR=1.13,95% CI为[1.03,1.24],z=2.67,P<0.05,血竭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敏感性分析显示评价结果比较稳定;文献具有较好的安全性.结论:血竭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一定疗效.

    作者:辛丽敏;李楠;王雪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昏迷患者74例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昏迷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173例昏迷患者,将患者按随机抽样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根据病情给予原发病治疗.对照组87例患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维持循环功能,纳洛酮促醒,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等).研究组86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复方中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苏醒时间以及测定昏迷观察量表(G-pcs).结果:对照组有效率75.86%,研究组有效率为88.37%,两者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苏醒时间(18.34±4.64)h比较,治疗组苏醒时间(11.56±2.67)h,两者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G-pcs)评分均升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患者(G-pcs)评分比较,研究组(G-pcs)评分均增加.两者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昏迷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宏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利胆排石汤联合纤维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40例

    目的:观察纤维十二指肠镜联合利胆排石汤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纤维十二指肠镜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利胆排石汤治疗,手术前后1周内每日1剂,水煎服.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发热、黄疸、腹痛等为临床症状积分的改善情况及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淀粉酶(AMY)、总胆红素(TBil)水平.结果:黄疸、发热、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积分治疗后观察组分别为(0.75±0.12),(0.87±0.15),(0.81±0.18),(0.54±0.26)分,对照组分别为(1.57±0.22),(1.43 ±0.37),(1.47±0.24),(1.74±0.26)分,两组均明显好转(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TBil,AMY,ALT,AST治疗后观察组分别为(12.54 ±2.25) μmol·L-1,(48.43±18.87),(33.54±6.42),(33.34±4.25)U·L-1,对照组分别为(19.75±6.25) μmol·L-1,(84.53±13.57)U·L-1,(34.71±6.24)U·L-1,(33.94 ±5.16)U·L-1,两组均明显好转(P<0.05),TBil,AMY下降,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纤维十二指肠镜联合利胆排石汤治疗胆总管结石可改善临床症状及血清TBil,AMY水平.

    作者:牛贵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平肺浸膏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杀伤作用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平肺浸膏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及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CCK-8比色法和磷脂酰丝氨酸外翻分析法分别检测平肺浸膏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的作用.平肺浸膏(1 g·mL-1)由中日友好医院药学部提供,实验前经定性滤纸粗滤,0.22μm滤膜过滤后分装.人肺腺癌A549细胞常规复苏、培养及传代,处于对数生长期开始用于实验.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生药终浓度1,5,10 g·L-1共4组.细胞以7×104/mL接种于96孔培养板,24 h细胞贴壁后加不同浓度平肺浸膏,对照组只换液不加药.分别于加药后24,48,72 h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将细胞以3×104/mL接种于6孔培养板,5h细胞贴壁后加不同浓度的平肺浸膏.药物作用17 h后收获细胞,应用磷脂酰丝氨酸外翻分析法,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平肺浸膏生药5,10 g·L-1在体外作用24 h以上表现出对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与常规对照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这种抑制作用随时间和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强.生药10 g·L-1可诱导早期细胞凋亡,与常规对照组相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复方平肺浸膏能够抑制人肺腺癌细胞A549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王玥姣;刘轩;朱世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不同来源和品种化橘红果实中肌醇含量比较

    目的:考察不同来源和品种化橘红中肌醇的含量,为化橘红质量标准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法进行测定,色谱柱Rezex RCM-Monosaccharide Ca2+ (8%)(Phenomenex,7.8mm×300 mm);流动相为去离子水,流速0.40 mL·min-1,飘移管温度80 ℃,喷雾管加热状态100%加热状态,雾化气体为空气,压力40 bar;柱温35℃.结果:肌醇在0.25~8.00g·L-1线性关系良好(r =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94%,RSD2.19%,样品中其他成分不干扰测定.结论:化橘红不同栽培品种中肌醇含量差别较大,以陆福品种含量高,在发育过程中可能呈上升趋势,广西市售化橘红与化州基地采收品含量无明显差别.

    作者:张旭倩;肖凤霞;邓少东;邓超明;邓韬;林励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挥发油环糊精包合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分析

    查阅近10年挥发油环糊精包合技术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环糊精包合技术在挥发油包合方面的应用研究日益广泛,包括挥发油环糊精包合中挥发油、环糊精及其衍生物、环糊精包合原理简介;挥发油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包合时对未被包合挥发油的处理及包合物干燥方法;挥发油环糊精包合物薄层色谱、显微镜法和电镜扫描、热分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X-射线衍射、红外分光光度、核磁共振、荧光光谱、圆二色谱法的验证;挥发油环糊精包合物的应用等.但在包合工艺研究、包合规律及质量检验标准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挥发油包合技术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作者:郝晶晶;李海亮;龚慕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复方阿胶浆治疗贫血的安全性观察

    目的:评价复方阿胶浆治疗贫血的临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贫血患者口服复方阿胶浆1200例,观察治疗1个月后所有患者的不良反应及白细胞分类、肝、肾功能的变化,并对所有服药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安全性监测,评价复方阿胶浆的安全性.结果:1200例服用复方阿胶浆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83%,以消化系统反应的发生率高,其他不良反应如头晕、恶心、呕吐、过敏反应发生率低,不良事件的持续时间短,全部好转或消失;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及分类、转氨酶、尿素氮变化不大,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阿胶浆治疗贫血具有良好的临床安全性.

    作者:徐瑞荣;刘洪利;胡钦勇;毕经旺;郭其森;司国民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酢浆草显微鉴别的专属性研究

    目的:探索酢浆草显微鉴别的专属性,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鉴别依据.方法:以红花酢浆草为对照,用常规的显微技术观察不同产地、不同海拔的酢浆草的组织构造和显微特征.结果:不同产地、不同海拔的鲜品酢浆草的横切面显微特征很相似,但与鲜品红花酢浆草的横切面显微特征差异较为明显;不同产地、不同海拔的酢浆草粉末显微特征无明显差异,与红花酢浆草的差异也不明显.结论:鲜品酢浆草的横切面显微鉴别特征专属性较强,可以作为鲜品酢浆草的显微鉴别依据,但将酢浆草粉末显微特征作为鉴别依据值得商榷.

    作者:吴林菁;聂明华;冯华;王祥培;汤容容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黄芪皂苷对大鼠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作用及对MyD88,TLR4受体的影响

    目的:观察黄芪皂苷对萎缩性胃炎(CAG)大鼠的治疗作用,以及对髓样分化因子(MyD88),Toll样受体4(TLR4)受体的影响.方法:采用综合法造模,建立大鼠萎缩性胃炎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用生理盐水、黄芪皂苷(14.93mg·kg-1)和硫糖铝(360mg·kg-1)ig.在ig的10周、15周时分别处死大鼠,取大鼠全胃,取材、切片,HE染色,固定切片后,显微镜下观察有无肠上皮化生、假性幽门腺化生、不典型增生的发生情况,检测不同组别大鼠各期的胃组织中的MyD88,TLR4的表达,比较各组间MyD88,TLR4表达的差异,并检测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研究黄芪皂苷对萎缩性胃炎大鼠的治疗作用.结果:黄芪皂苷对萎缩性胃炎大鼠具有治疗作用,黄芪皂苷治疗后,肠上皮化生、假性幽门腺化生、不典型增生的发生情况明显减少,同时MyD88,TLR4的表达较空白组、硫糖铝组明显降低,而SOD活性的表达以黄芪皂苷组较高,与空白组相近,其次为硫糖铝组.结论:黄芪皂苷可以阻止MyD88,TLR4受体的激活,提高SOD活性,对于萎缩性胃炎具有治疗作用.

    作者:张莲;周语平;刘光炜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柏子滋阴润肠汤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116例

    目的:探讨柏子滋阴润肠汤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CFC)的临床疗效及对结肠传输功能的影响.方法:116例CF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9例和对照组57例.治疗组采用柏子滋阴润肠汤加减,1剂/d,对照组采用麻仁润肠软胶囊,8粒/次,2次/d.疗程均为4周.观察排便困难、Bristol评分、排便时间、排便次数及腹胀等症状,并进行结肠传输试验.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排便困难等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及治疗后4周治疗组全结肠通过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22%,优于对照组的77.19% (P<0.05).治疗后两组复发率无显著差异.结论:柏子滋阴润肠汤治疗CFC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好,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张新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巴豆生物碱部位HPLC特征指纹图谱研究

    目的:建立巴豆生物碱部位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方法:色谱柱Waters Symmetry C18(4.6mm×250mm,5μm),甲醇-0.2%乙酸水流动相系统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292 nm,温度28℃.结果:对10批巴豆药材进行了测定,建立了巴豆生物碱部位的指纹图谱,共有13个共有峰,指认了两种主要生物碱巴豆苷和木兰花碱.结论:该方法可为巴豆的研究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作者:金锋;任玉珍;陈彦琳;杜杰;周林;白宗利;梁焕;张振凌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白牵牛的生药鉴别研究

    目的:研究白牵牛的植物形态和显微结构特征,为鉴定、开发利用和制定其质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植物形态和显微鉴别方法.结果:根具初生射线;茎皮层簇晶断续排列成环,厚角组织将皮层分隔成两部分,木质部导管多单个纵向排列;叶主脉维管束数个排列成环;粉末中可见大量黏液细胞,草酸钙晶体.结论:以上特征具有鉴别意义,可做为鉴别白牵牛的参考依据.

    作者:张可锋;李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药用植物中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和抗氧化活性的筛选

    目的:对24种药用植物醇提物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和抗氧化活性进行筛选研究.方法:70%乙醇回流提取植物粗提物;目标粗提物采用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依次萃取,得到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部位;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测定采用改良的Ellman法和薄层色谱(TLC)生物自显影法相结合的方法;抗氧化活性采用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进行评价.结果:结合改良Ellman法和TLC生物自显影法对24种植物的醇提物的抗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红毛七、金不换、飞龙掌血、白花映山红和八角枫5种植物粗提物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在终浓度为1g·L-1时,其抑制率分别为(88.72±1.47)%,(82.25±1.32)%,(77.71±1.61)%,(77.00±1.38)%,(75.22±1.28)%,其清除DPPH自由基IC50分别为153.75,74.95,50.00,10.87,24.40mg·L-1.在这5种植物粗提物不同萃取部位中,红毛七和金不换氯仿部位对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强,其IC50为33.97,38.79mg·L-1,其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为302.95,79.45 mg·L-1.结论:金不换和红毛七粗提物氯仿部位具有较强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和抗氧化活性,可进行进一步的追踪分离研究.

    作者:杨赟;刘敏;李建;张玉强;陆亮 刊期: 2013年第02期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