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秉豫;杨雷;徐国昌;黄显章;叶松山;曾小涛
目的:分析掌叶半夏脂溶性成分的化学成分.方法:对乙醇提取后氯仿萃取得到的脂溶性成分进行了GC-MS分析.HP-5MS色谱柱(0.25 mm×0.25 mm×30 m);程序升温,进样口温度280℃,进样量1.0μL,分流比10:1.结果:共分离鉴定出三氯乙酸1.86%,顺式-1,2-环己二醇3.56%,庚基氢过氧化物1.66%,Z型-2-十一碳烯5.54%,1-丁氧基-2-乙基己烯4.13%,吡咯并[1,2-A]吡嗪-1,4-二酮6.36%,棕榈酸23.32%,10-十一碳炔酸33.81%,环戊烷十一酸1.11%,2,5-哌嗪,3-苄基-6-异丙基2.95%,2-溴(正)壬烷1.04%,吡咯并[1,2-A]吡嗪-1,4-二酮,六氢-3(苯)5.73%,4-乙基四氢-2H-噻喃1.77%,1,2,2溴二十二烷1.26%,1,1-二氯-2,2,3,3-四甲基环丙烷2.31%,(Z,Z,Z)-6,9,12-十八三烯苯基甲基酯等19种成分.结论:进一步确定了掌叶半夏脂溶性部分的化学成分,为掌叶半夏的抗肿瘤作用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栾阳;张慧;康廷国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抑制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介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补阳还五汤给药剂量为14.9 g·kg-1·d-1,给药7d制备含药血清,取适量含药血清配制含药血清为5%,10%,20%3种培养基,取对数期细胞,按照分组将5%,10%,20%含药血清培养基预处理细胞1h后加入Hcy 2 mmol· L-1作用24 h,流式细胞技术测定细胞周期,Western-blotting(WB)测定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蛋白表达量,用荧光探针DCFH-DA试剂盒对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聚积量进行测定.结果:补阳还五汤能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细胞周期的进程,其中5%含药血清组细胞处在S+G2期为47.34% (P<0.05),10%含药血清组为38.81% (P<0.01),20%含药血清组为27.95% (P<0.01),下调细胞内PCNA的表达(P<0.01),测得补阳还五汤给药组细胞内ROS的荧光强度较Hcy组弱.结论:补阳还五汤能显著抑制Hcy介导的VSMC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细胞内ROS的聚积量.
作者:袁禄根;刘玉晖;游宇;佟阳;严雪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测定不同品种、不同产地溪黄草咖啡酸与迷迭香酸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Dikma Diamonsil (2)(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3%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柱温室温,检测波长329nm.结果:咖啡酸和迷迭香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454~0.9080μg(r=0.9996)和0.2192~4.3840 μg(r =0.9999),平均回收率(n=5)分别为97.33% (RSD 2.20%),103.32%(RSD 1.84%).不同品种、不同产地溪黄草药材中咖啡酸、迷迭香酸的含量差异较大,其中纤花变种的溪黄草两者的平均含量高.结论:该方法简单快捷,适合于溪黄草中酚酸成分的含量测定研究,为溪黄草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作者:朱德全;黄松;陈建南;谭玉莲;屈莹莹;庄妍劼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建立止泻合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对制剂中的主要药材进行定性鉴别,用HPLC测定芍药苷的含量.结果:用TCL鉴别止泻合剂中的秦皮、白芍、苍术、地锦草、木香等有效成分,方法简便易行、专属性强、重复性好,检出斑点清晰.芍药苷进样量在0.509~16.31 mg·L-1,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79%,RSD 1.7%(n=6).结论:所建立的TLC和HPLC方法简便,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止泻合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迅;周琴妹;吴旭彤;刘顺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纤维十二指肠镜联合利胆排石汤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纤维十二指肠镜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利胆排石汤治疗,手术前后1周内每日1剂,水煎服.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发热、黄疸、腹痛等为临床症状积分的改善情况及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淀粉酶(AMY)、总胆红素(TBil)水平.结果:黄疸、发热、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积分治疗后观察组分别为(0.75±0.12),(0.87±0.15),(0.81±0.18),(0.54±0.26)分,对照组分别为(1.57±0.22),(1.43 ±0.37),(1.47±0.24),(1.74±0.26)分,两组均明显好转(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TBil,AMY,ALT,AST治疗后观察组分别为(12.54 ±2.25) μmol·L-1,(48.43±18.87),(33.54±6.42),(33.34±4.25)U·L-1,对照组分别为(19.75±6.25) μmol·L-1,(84.53±13.57)U·L-1,(34.71±6.24)U·L-1,(33.94 ±5.16)U·L-1,两组均明显好转(P<0.05),TBil,AMY下降,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纤维十二指肠镜联合利胆排石汤治疗胆总管结石可改善临床症状及血清TBil,AMY水平.
作者:牛贵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评价复方阿胶浆治疗贫血的临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贫血患者口服复方阿胶浆1200例,观察治疗1个月后所有患者的不良反应及白细胞分类、肝、肾功能的变化,并对所有服药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安全性监测,评价复方阿胶浆的安全性.结果:1200例服用复方阿胶浆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83%,以消化系统反应的发生率高,其他不良反应如头晕、恶心、呕吐、过敏反应发生率低,不良事件的持续时间短,全部好转或消失;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及分类、转氨酶、尿素氮变化不大,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阿胶浆治疗贫血具有良好的临床安全性.
作者:徐瑞荣;刘洪利;胡钦勇;毕经旺;郭其森;司国民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考察复方姜黄微囊调脂、抗氧化及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的药理作用,与单独应用姜黄素微囊相比,评价复方姜黄微囊的综合效应.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和模型组,按比例制备高脂饲料,喂养1个月复制慢性食饵性大鼠高脂血症模型,后将模型组分为阳性对照(0.099g·kg-1)、复方姜黄微囊高(0.144+0.0072g·kg-1)、低剂量组(0.072+0.0036g·kg-1),以及姜黄素微囊高(0.144g·kg-1)和低剂量组(0.072g·kg-1),连续灌胃给药8周后,按试剂盒说明检测动物血清中脂质的含量,采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测定法测定丙二醛含量(MDA),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一氧化氮(NO)含量,及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内皮素-1(ET-1)含量等,运用方差分析和非参数检验处理数据.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复方姜黄微囊高、低剂量组均显著降低胆固醇[TC(3.91±0.72),(4.15±0.73) mmol·L-1]、甘油三酯[TG,(1.07±0.15),(1.09±0.16)mmol·L-1],ET-1[(4.05±0.42),(4.77±0.50) μmol·L-1]和MDA[(5.865 ±2.140),(6.250±1.158)μmol·L-1]的含量,升高NO[(20.14±1.97),(19.85±1.72) μmol· L-1]含量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279.240±20.838),(274.604±12.328) U·L-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41.31,39.07)U·L-1]的活性.与单用姜黄素微囊相比,复方姜黄微囊药理作用有显著提高.结论:复方姜黄微囊有明显调脂、抗氧化、改善内皮功能的作用,其综合效应明显优于单独应用姜黄素,可能成为物质基础清楚、疗效显著的新型调脂和抗AS的中药新药.
作者:曾晓会;崔景朝;陈玉兴;黄雪君;杜铁良;姚楠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通过研究导痰汤干预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与p53的表达,分析导痰汤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传代培养1~3代用于实验.含药血清的制备为将导痰汤按照0.9g·kg-1·d-1剂量给SD大鼠ig 10d后,经腹主动脉采血,分离血清.实验共分7组:正常HUVEC为空白对照组,不含药血清处理HUVEC为空白血清对照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200 U·mL-1)预处理HUVEC为TNF-α诱导组,先采用5% (0.015 g·mL-1),10% (0.03 g·mL-1),20% (0.06g·mL-1)含药血清预处理HUVEC,再与TNF-α共培养为5%,10%,20%导痰汤组,使用p53特异性阻滞剂PFT-α(0.009g·mL-1)处理HUVEC为PFT-α阻滞组.通过PCR和Western blot等方法,观察导痰汤对TNF-α刺激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内皮细胞ICAM-1 mRNA的表达和p53表达的影响.结果:①TNF-α诱导组ICAM-1 mRNA和p53 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导痰汤对照组(P<0.01);使用导痰汤含药血清或PFT-α处理后,ICAM-1和p53 mRNA的表达显著下降(P<0.05);②TNF-α诱导组ICAM-与p53蛋白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导痰汤对照组(P<0.01).使用导痰汤含药血清或PFT-α处理后,ICAM-1与p53表达显著下降(P<0.05);③p53mRNA与ICAM-1mRNA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981,P <0.01);p53活性与ICAM-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854,P<0.01).结论:导痰汤可以通过调节p53表达而抑制TNF-α刺激所致的脐静脉内皮细胞ICAM-1 mRNA的表达,故能起到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作者:陈文强;王玉来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优化核桃青皮中总鞣质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磷钼钨酸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鞣质含量.以总鞣质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提取方法及溶媒;选取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和料液比为考察因素,采用L9(34)正交设计试验优选核桃青皮中总鞣质的提取工艺.结果:佳提取工艺为加10倍量水回流提取3次,每次1h,鞣质提取率达26.65 mg·g-1.结论:建立的总鞣质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可行,优选的提取工艺可用于核桃青皮中总鞣质的工业化生产.
作者:姜金慧;霍金海;王伟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建立HPLC测定苍苓止泻口服液中绿原酸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XDB-C18,流动相为甲醇-0.5%冰醋酸溶液(20:8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27 nm,室温.结果:绿原酸浓度在0.021 84~0.436 8μg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97%,RSD 2.10% (n=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可用于苍苓止泻口服液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
作者:李翔;刘皈阳;马建丽;周亮;黄欣欣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建立巴豆生物碱部位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方法:色谱柱Waters Symmetry C18(4.6mm×250mm,5μm),甲醇-0.2%乙酸水流动相系统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292 nm,温度28℃.结果:对10批巴豆药材进行了测定,建立了巴豆生物碱部位的指纹图谱,共有13个共有峰,指认了两种主要生物碱巴豆苷和木兰花碱.结论:该方法可为巴豆的研究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作者:金锋;任玉珍;陈彦琳;杜杰;周林;白宗利;梁焕;张振凌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优选知母皂苷AⅢ的酶解工艺.方法:采用β-葡萄糖苷酶水解知母皂苷制备知母皂苷AⅢ,以知母皂苷AⅢ转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考察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H及酶用量对知母皂苷AⅢ酶解工艺的影响.结果:佳酶解工艺条件为温度55℃,pH 5.0乙酸-乙酸钠缓冲液,酶用量600 U·g-1,反应时间3h.结论:优选的酶解工艺简单可靠,反应条件温和,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作者:刘艳平;杨轶舜;张彤;丁越;张李赢;蔡贞贞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189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补阳还五汤组,每组63只,常规饲养l周后,采用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大鼠模型.补阳还五汤组动物于术后2h后开始给药,给药剂量为5 g·kg-1·d-1,每日ig 1次.各组又分为三个亚组即分别于给药后7,14,21 d3个时间点处死动物,观察各组不同时间点的脑梗死面积、神经功能评分及脑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各时间点补阳还五汤组脑梗死面积明显小于同时相模型组,其神经功能评分也均较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补阳还五汤组海马和皮质细胞形态明显改善,细胞排列较模型组整齐.结论:补阳还五汤促进脑缺血损伤后神经恢复和组织修复,具有脑保护作用.
作者:周赛男;蔺晓源;易健;郭乐;刘莉;郭纯;刘柏炎;蔡光先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减配合拔罐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半夏泻心汤加减基本方治疗:姜半夏10g,干姜10 g,黄连5 g,黄芩10 g,制甘草10 g,南沙参15g,大枣10g.若脾气虚者酌加党参、黄芪、白术等;阴虚甚者酌加麦冬、生地黄、太子参等;咳甚者加前胡、浙贝母、杏仁、紫菀、款冬花、制枇杷叶;痰湿甚者酌加苍术、橘红等;腑气不通者酌加厚朴、枳实、大黄等;咳嗽日久,肺气易于耗散,可加五味子;呃逆、反酸者酌加锻瓦楞子、乌贼骨.配合拔罐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西药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 mg/次,2次/d;多潘立酮片10 mg/次,3次/d治疗.疗程10 d.结果:治疗组30例,治愈13例,显效9例,好转5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30例,治愈5例,显效8例,好转6例,总有效率为63.3%(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减配合拔罐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疗效显著,可以控制疾病发展,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黄少君;范良;王宝爱;卢保强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以冠心平片为模型,研究中药半浸膏薄膜衣片的成型工艺.方法:单因素考察冠心平片的处方设计及制粒、压片的工艺条件;以包衣操作时间和包衣外观合格率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冠心平片的薄膜包衣工艺参数,并对半成品、成品进行吸湿性研究.结果:冠心平片的流化床制粒处方为干膏粉加1.5%~2%微粉硅胶混匀,以1.9~2.0倍量60%乙醇为湿润剂;工艺条件为雾化压力0.10~0.12 MPa,物料温度51~53℃,进风温度85~90℃,风机流量120~140M3·h-1,供液泵转速10~15~20~26 r·min-1.薄膜包衣佳工艺参数为包衣液质量浓度16%,主机转速6~8r·min-1,片床温度45~50℃.冠心平颗粒佳含水量7.0%~9.0%,压片机压力0.4~0.6 MPa.吸湿率随相对湿度变化的数学方程为逻辑斯蒂模型,操作环境的相对湿度应控制<62%.结论:优选的成型工艺稳定可行,可推广于冠心平片的大生产应用,为中药半浸膏薄膜衣片的大生产提供试验依据.
作者:张源;周琴妹;高洁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优选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纯化鸡骨草总黄酮的工艺条件.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紫外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以吸附率和洗脱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对大孔树脂动态吸附和解吸条件.结果:佳工艺条件为上样质量浓度3g·L-1,上样流速3BV·h-1,2BV 80%乙醇为洗脱剂,pH 6.0,洗脱流速3.5 BV·h-1.鸡骨草黄酮纯度由17.95%提高到52.80%.结论:D101型大孔树脂对鸡骨草黄酮类物质有较好的纯化效果,该优选的工艺简单可行.
作者:廖春燕;杨欣绿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对KCl诱导PC12细胞内Ca2+浓度及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mRNA水平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PC12细胞株(大鼠肾上腺嗜铬肿瘤细胞株),经10%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预保护48 h后,加入150 mmol·L-1KCl刺激后,应用细胞活性检测(MTT法)观察细胞活性和应用激光共聚焦等技术方法观察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对PC12细胞Ca2+浓度变化的影响,RT-PCR法检测各组PC12细胞CaMKⅡmRNA表达水平.结果:10%六味地黄丸血清[细胞吸光度(A)为(1.15±0.09)]能显著提升细胞存活率,与模型组[细胞吸光度(A)为(0.47±0.11)]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PC12细胞经10%六味地黄丸血清预保护48h后静息钙强度与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150 mmol·L-1 KCl刺激后,经10%六味地黄丸血清预保护48h的细胞内Ca2+平均荧光强度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同时细胞内CaMKⅡ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对KCl诱导PC12细胞内钙超载有抑制作用,且可提高细胞内CaMKⅡmRNA表达水平.
作者:王俊;陈文娜;刘慧慧;柳春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当归补血汤对与肿瘤共培养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分子表达的研究,探讨当归补血汤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Transwell建立与肿瘤共培养血管内皮细胞模型(以下简称共培养模型),在不同剂量当归补血汤的干预下,通过CCK-8法观察与肿瘤共培养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作用;通过ELISA法检测与肿瘤共培养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1,VEGFR2,sVEGFR1,sVEGFR2)的表达.结果:当归补血汤能够促进正常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与正常组比较,高、中、低剂量组均有差异性(P<0.01,P<0.01,P<0.05);抑制与肿瘤共培养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且与剂量呈正相关,与共培养模型组比较,各剂量组均有显著差异(P<0.01).当归补血汤各剂量组均能促进与肿瘤共培养血管内皮细胞VEGF的表达;抑制与肿瘤共培养血管内皮细胞VEGFR1,VEGFR2的表达,且与剂量呈正相关;促进与肿瘤共培养血管内皮细胞sVEGFR1,sVEGFR2的表达.结论:当归补血汤能够抑制与肿瘤共培养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VEGF与VEGFR和sVEGFR两种受体的结合有关.
作者:张三印;冯蓓;杨苗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揭示风芍六君子汤水煎液活性成分的化学物质基础,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对其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方法:按照传统煎煮方法提取,反复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D101大孔吸附树脂、ODS-C18进行分离,并通过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β-sitoster,1)、棕榈酸(palmitic acid,2)、isomultiflorenol(3)、正三十醇(triacontanol,4)、补骨脂素(psoralen,5)、白术内酯Ⅲ(atractylenolid Ⅲ,6)、对羟基苯甲醛(Phydroxybenzaldehyde,7)、没食子酸(gallic acid,8)、苯甲酸(benzoic acid,9)、蜜桔黄素(nobiletin,10)、甜橙素(sinensetin,11)、桔皮晶(tangeritin,12)、芍药新苷(lactiflorin,13).结论:13个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方中分离得到,没食子酸可能是该复方主要活性成分之一.
作者:贺钢民;彭腾;李柏群;邓赟;杨菁;袁海梅;黎豫川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白牵牛的植物形态和显微结构特征,为鉴定、开发利用和制定其质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植物形态和显微鉴别方法.结果:根具初生射线;茎皮层簇晶断续排列成环,厚角组织将皮层分隔成两部分,木质部导管多单个纵向排列;叶主脉维管束数个排列成环;粉末中可见大量黏液细胞,草酸钙晶体.结论:以上特征具有鉴别意义,可做为鉴别白牵牛的参考依据.
作者:张可锋;李明 刊期: 201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