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梅;尹婷;杨效华;吴海斌;姚金芳
目的:优选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纯化鸡骨草总黄酮的工艺条件.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紫外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以吸附率和洗脱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对大孔树脂动态吸附和解吸条件.结果:佳工艺条件为上样质量浓度3g·L-1,上样流速3BV·h-1,2BV 80%乙醇为洗脱剂,pH 6.0,洗脱流速3.5 BV·h-1.鸡骨草黄酮纯度由17.95%提高到52.80%.结论:D101型大孔树脂对鸡骨草黄酮类物质有较好的纯化效果,该优选的工艺简单可行.
作者:廖春燕;杨欣绿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筛选参芎化瘀胶囊对治疗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推荐使用剂量,为提高临床疗效奠定基础.方法: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11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参芎化瘀胶囊低、中、高剂量组(240,360,480mg·kg-1),改良的Pulsineli 4血管阻断(4-VO)法制作全脑缺血模型,术后24,48,72h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脑组织病理学形态的变化;72h后应用横木行走实验(BWT)和抓握力量测试评估并记录感觉运动整合功能水平;选择佳剂量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光镜下观察脑缺血后神经元内细胞形态明显受损伤,神经元密度减少,感觉运动整合功能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参芎化瘀胶囊组神经元密度以及感觉运动检测评分均高于模型组(P<0.05),上述变化在高剂量组为明显.选择高剂量组进行免疫组化检测VEGF,假手术组呈较低水平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表达明显增加(P<0.05),参芎化瘀胶囊用药干预组VEGF表达进一步增加(P<0.01).结论:参芎化瘀胶囊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治疗作用,推荐剂量是480mg·kg-1,其疗效机制可能与促进VEGF表达有关.
作者:牛静;李建民;赵雅宁;马荣丽;黄海玲;张爱国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评价中药制剂治疗抑郁症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国内外有关中药制剂治疗抑郁症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符合入选标准的研究共8个,共计受试者1340例.总有效率方面:4个与氟西汀比较的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总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4,95% CI =0.74~1.46,P=0.84).2个与帕罗西汀比较的研究显示,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 =0.57,95% CI =0.16 ~2.08,P=0.40).1个与文拉法辛比较的研究显示,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 =0.57,95%CI =0.22 ~ 1.50,P=0.26).1个与麦普替林比较的研究显示,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 =0.23,95%CI =0.02~2.22,P=0.21).HAM-D评分方面:用药6周时HAM-D评分6个研究显示,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18,95% CI=-0.89~1.24,P=0.74).用药12周时HAM-D评分1个研究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75,95%CI=-0.56~2.06,P=0.26).中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均未见明显实验室检查异常.结论:中药制剂治疗抑郁症有效,但由于本系统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较低,尚需开展更多设计合理、执行严格,随访时间足够长的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验证其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武凯歌;王煜;黄熙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载的治疗胃痛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胃痛的方剂,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软件,录入方剂信息,采用软件集成的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胃痛方剂中常用的药物、组合规则、核心组合及发现新方.结果:对筛选出的92个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演化得到核心组合18个、新处方9个.结论:明确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胃痛方剂的用药规律.
作者:张颖;王文苹;季旭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优选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益髓通经方中马钱子生物碱的工艺条件.方法:以马钱子碱和士的宁的含量为指标,HPLC进行含量测定,通过静态吸附和解吸试验筛选大孔吸附树脂型号,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大孔树脂吸附和洗脱条件,确定益髓通经方中马钱子生物碱的纯化工艺.结果:佳纯化工艺为采用X-5型大孔吸附树脂,上样液质量浓度0.1g·mL-1,上样速度1.0 mL· min-1,上样量4 BV,吸附时间2h,加1 BV水洗除杂,用6 BV 50%乙醇以2.0 mL·min-的速度进行洗脱.结论: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纯化马钱子提取物中生物碱是可行的,优选的纯化工艺简单、经济.
作者:金文淑;张炜煜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清热化瘀中药复方——清肝方对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大鼠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的影响,从mRNA水平探讨其抗ALF的机制.方法:采用D-氨基半乳糖(D-GalN)单次腹腔注射构建ALF大鼠模型,125只SD大鼠以是否接受造模和药物干预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复方甘草酸苷组和清肝方组,每组再以36,96 h2个时间点继续随机分为1,2两个亚组,共8组,其中亚组1用于造模后36h取血及肝组织标本,亚组2用于96h后观察大鼠的生存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法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全自动血凝分析法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常规HE染色作肝组织病理学观察.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HMGB1 mRNA的表达变化,以管家基因β-actin为对照,2-△△C(t)法计算目的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模型组、复方甘草酸苷组及清肝方组估计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64.6,71.9,83.3 h;log-rank检验提示清肝方组累积生存率高于模型组(P<0.05).空白组、清肝方组和复方甘草酸苷组肝组织HMGB1 RNA/β-actin值均显著降低(0.006±0.003,0.067±0.033,0.112±0.027vs 0.245±0.153,均P<0.01),清肝方组低于复方甘草酸苷组(P<0.01).与模型组相比,空白组、清肝方组和复方甘草酸苷组在血清ALT,AST,TBiL和血浆PT水平方面与模型组相比均明显下降(P<0.01),清肝方组低于复方甘草酸苷组(P<0.01).清肝方组和复方甘草酸苷组肝组织损害程度积分与模型组相比明显下降(1.84±0.13,2.85±0.20vs 3.56±0.24,均P<0.01),清热化瘀复方组低于复方甘草酸苷组(P<0.01).结论:清肝方可有效改善D-GalN诱导的大鼠的肝功能、凝血功能及肝脏病理,降低死亡率,其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与抑制HMBG1的表达有关.
作者:扈晓宇;张扬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平肺浸膏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及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CCK-8比色法和磷脂酰丝氨酸外翻分析法分别检测平肺浸膏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的作用.平肺浸膏(1 g·mL-1)由中日友好医院药学部提供,实验前经定性滤纸粗滤,0.22μm滤膜过滤后分装.人肺腺癌A549细胞常规复苏、培养及传代,处于对数生长期开始用于实验.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生药终浓度1,5,10 g·L-1共4组.细胞以7×104/mL接种于96孔培养板,24 h细胞贴壁后加不同浓度平肺浸膏,对照组只换液不加药.分别于加药后24,48,72 h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将细胞以3×104/mL接种于6孔培养板,5h细胞贴壁后加不同浓度的平肺浸膏.药物作用17 h后收获细胞,应用磷脂酰丝氨酸外翻分析法,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平肺浸膏生药5,10 g·L-1在体外作用24 h以上表现出对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与常规对照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这种抑制作用随时间和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强.生药10 g·L-1可诱导早期细胞凋亡,与常规对照组相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复方平肺浸膏能够抑制人肺腺癌细胞A549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王玥姣;刘轩;朱世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优选刺五加提取物缓释微球的制备工艺.方法:以载药量和包封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海藻酸钠质量分数、刺五加提取物与海藻酸钠的质量比、氯化钙质量分数和交联时间对制备工艺的影响.结果:佳制备工艺为海藻酸钠质量分数3.5%,剌五加提取物与海藻酸钠的质量比1:1,氯化钙质量分数4.0%,交联时间2h,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10.11%,21.74%.制备的刺五加提取物缓释微球呈黑褐色、外观形态较圆整,粒径约0.45 mm,12h累积释放率达96.12%.结论:优选的制备工艺简单易行.
作者:汪洋;焦海胜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芷冰原位凝胶(ZB-ISG)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及消除过程.方法:选择新西兰大白兔为受试动物,以口服芷冰药液作为参比制剂,采用双周期两制剂交叉试验法,通过测定血清中欧前胡素的含量评价其体内的生物利用度.结果:芷冰药液和ZB-ISG的AUC分别为(610.89±36.09),(1150.77±64.61)μg·h·L-1,表明ZB-ISG在兔体内的吸收程度>芷冰药液;芷冰药液和ZB-ISG的Cmax分别为(62.7±7.71),(110.7±10.76) μg·L-1,芷冰药液和ZB-ISG的tmax分别为(3.35±0.36),(0.82±0.22)h,表明ZB-ISG经鼻腔给药欧前胡素的吸收量和吸收速率均>口服芷冰药液.结论:ZB-ISG相对于口服芷冰药液大大提高了欧前胡素的生物利用度.
作者:董芙蓉;朱红霞;刘莉;陈志良;刘强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白牵牛的植物形态和显微结构特征,为鉴定、开发利用和制定其质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植物形态和显微鉴别方法.结果:根具初生射线;茎皮层簇晶断续排列成环,厚角组织将皮层分隔成两部分,木质部导管多单个纵向排列;叶主脉维管束数个排列成环;粉末中可见大量黏液细胞,草酸钙晶体.结论:以上特征具有鉴别意义,可做为鉴别白牵牛的参考依据.
作者:张可锋;李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制备熊果酸脂质体,优化熊果酸脂质体的处方工艺,并研究其理化性质及体外释放特性.方法:采用摇瓶法考察熊果酸在不同pH介质中的油水分配系数;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熊果酸脂质体,以包封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选熊果酸脂质体的处方工艺.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激光粒度测定仪测定其粒径和zeta电位,动态透析法考察其体外释放的特性.结果:熊果酸油水分配系数1gPο/w随pH增大而降低,且均>0.5,说明熊果酸具有较好的亲脂性.优选的处方工艺为载药量6 mg,磷脂-胆固醇2:1,PBS摩尔浓度0.01 mol·L-1,超声时间3 min.制备的熊果酸脂质体透射电镜下呈球形或椭圆球形,平均粒径(223.7±68.4)nm,zeta电位-20.63 mv,包封率(89.85±1.66)%,48 h体外累计释放率>80%,体外释放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结论:制备的熊果酸脂质体包封率高,体外释放性能良好,具有缓释特性.
作者:齐娜;刘广;廖迎;黄凤香;张薇;徐勤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建立止泻合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对制剂中的主要药材进行定性鉴别,用HPLC测定芍药苷的含量.结果:用TCL鉴别止泻合剂中的秦皮、白芍、苍术、地锦草、木香等有效成分,方法简便易行、专属性强、重复性好,检出斑点清晰.芍药苷进样量在0.509~16.31 mg·L-1,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79%,RSD 1.7%(n=6).结论:所建立的TLC和HPLC方法简便,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止泻合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迅;周琴妹;吴旭彤;刘顺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罗汉果甜苷(mogroside,Mog)的保肝作用.方法:将72只小鼠随机分成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联苯双酯(BPD)组(0.6g·kg-1)、Mog高、中、低剂量组(1.5,0.75,0.38 g·kg-1).除正常组和模型组外,其余小鼠每日ig给药1次,共7d,末次给药1h后各给药组及模型组腹腔注射(ip)0.08% CCl41次(10mL·kg-1).造模后12h,采血测定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含量,并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另取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联苯双酯(BPD)组(0.1g·kg-1)、Mog高、中、低剂量组(0.8,0.4,0.2g·kg-1).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大鼠按2mL·kg-1(首次5mL·kg-1)皮下注射(sc)25% CCl4每周2次,连续8周,造成慢性肝损伤,观察罗汉果甜苷对大鼠血清ALT,AST活性,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羟脯氨酸(Hyp)含量,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观察罗汉果甜苷对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及对肝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结果:罗汉果甜苷对CCl4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可降低血清中ALT,AST活性,明显减轻肝组织病理变化程度;对CCl4所致大鼠慢性肝损伤,罗汉果甜苷可降低血清中ALT,AST活性;降低HA,PⅢNP,HyP含量;升高肝组织SOD,GSH-Px活性;降低肝组织MDA含量;抑制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并明显减轻肝组织病理变化程度.结论:罗汉果甜苷对CCl4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对CCl4所致大鼠慢性肝损伤有防治作用,并有一定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作者:肖刚;王勤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抑制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介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补阳还五汤给药剂量为14.9 g·kg-1·d-1,给药7d制备含药血清,取适量含药血清配制含药血清为5%,10%,20%3种培养基,取对数期细胞,按照分组将5%,10%,20%含药血清培养基预处理细胞1h后加入Hcy 2 mmol· L-1作用24 h,流式细胞技术测定细胞周期,Western-blotting(WB)测定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蛋白表达量,用荧光探针DCFH-DA试剂盒对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聚积量进行测定.结果:补阳还五汤能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细胞周期的进程,其中5%含药血清组细胞处在S+G2期为47.34% (P<0.05),10%含药血清组为38.81% (P<0.01),20%含药血清组为27.95% (P<0.01),下调细胞内PCNA的表达(P<0.01),测得补阳还五汤给药组细胞内ROS的荧光强度较Hcy组弱.结论:补阳还五汤能显著抑制Hcy介导的VSMC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细胞内ROS的聚积量.
作者:袁禄根;刘玉晖;游宇;佟阳;严雪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两头尖提取物对猪血清免疫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干预作用.方法:SD大鼠68只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组、模型组、两头尖提取物组(以下简称提取组)、两头尖原药组(以下简称原药组)、扶正化瘀组(以下简称扶正组).采用猪血清腹腔注射法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0.5mL/只,每周2次,连续注射15周.第15周模型成功后,开始灌胃给药,扶正组给予扶正化瘀胶囊(0.525g·kg-1),原药组给予两头尖煎液(0.7g·kg-1),提取物组给予两头尖提取物(0.071g·kg-1),模型组与空白组灌服等量生理盐水,日1次,疗程8周.大鼠于第23周末处死取材,分别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含量与肝组织中羟脯氨酸(Hyp)含量.HE染色与Masson法检测肝组织病理;免疫组化法(SABC法)测定肝组织中Ⅰ型胶原(col-Ⅰ)、Ⅲ型胶原(col-Ⅲ)表达.结果:提取组、原药组血清ALT,AST,Alb,HA,PCⅢ,CIV水平,肝组织Hyp含量分别为(79.77 ±14.68),(75.20±11.21),(168.22±19.46),(173.72±18.52)U·L-1,(27.40±1.78),(26.95±2.14)g·L-1,(52.36±5.12),(43.29±3.56),(51.63±6.41),(52.18±4.79),(14.92±2.26),(13.93±1.88)μg·L-1,(1.04±0.12),(1.15±0.06) mg·g-1.与模型组相比,提取组、原药组可显著降低血清ALT,AST,HA,PCⅢ,CIV水平与肝组织Hyp含量(P<0.05),升高血清Alb水平(P<0.05).与模型组相比,提取组、原药组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显著减轻.Ⅰ型胶原、Ⅲ型胶原表达面积和强度明显为弱,纤维间隔染色淡,无典型假小叶形成.显色指数结果显示,提取组、扶正组肝组织中col-Ⅰ,col-Ⅲ表达均明显减少.结论:采用猪血清免疫法可成功制备肝纤维化大鼠模型,两头尖原药及其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且提取物抗肝纤维化作用基本等同于两头尖原药,推测其作用机制为抑制ECM合成并促进ECM降解有关.
作者:李孝波;郝瑞春;邓晓鹏;程生辉;郭继龙;梁锐;门九章 刊期: 2013年第02期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系列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损肝因素所致的,以肝实质细胞脂肪堆积为主要特征的一组代谢性疾病,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等,这类疾病与肥胖、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等代谢综合征的相关组分关系密切.查阅了近10年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NAFLD动物模型的建立进行了阐述.NAFLD动物模型主要分为营养、药物或毒物等环境因素诱发模型和基因敲除或基因突变等遗传因素诱发模型.由于目前NAFL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临床治疗上也缺乏有效措施,因此,建立高质量的动物模型对于该疾病的发病机制、药物治疗的研究有着重大意义.
作者:郑全喜;王昆;刘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建立秦艽花的液质联用指纹图谱检测方法,为终实现秦艽花真伪品的鉴别提供参考.方法:以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18(2.1mm×50 mm,1.8 μm)为分析用色谱柱,0.1%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正离子模式下,分析11批秦艽花药材,并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进行了相似度计算.结果:建立了秦艽花液质联用指纹图谱的共有模式,标定了指纹图谱中的23个共有峰,11批药材的相似度均>0.90,并用HPLC-ESI-Q-TOF-MS技术对7个共有峰进行了指认.结论:方法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为提高秦艽花的质量标准提供了依据.
作者:胡一晨;吉琅;廖晴;曹纪亮;万丽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通过系统收集含白头翁中药的方剂,为白头翁的应用及配伍提供参考.方法:用中医传统文献学与现代统计学相结合,建立含白头翁中药的方剂数据库,并利用该数据库分析白头翁中药的用药物点及配伍规律.结果:白头翁大多以口服剂型为主,用量上逐渐减少,常见的配伍药物以清热、止痛、化痰止咳、解毒镇静为主.结论:运用现代统计方法,能较好地将药物归类,并根据这一类药物作用趋势对临床治疗进行指导.
作者:吴德智;刘运锋;马正;朱卫丰;罗杰英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建立培元通脑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培元通脑胶囊中何首乌、肉桂、赤芍及肉苁蓉进行定性鉴别;HPLC测定何首乌中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色谱条件: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15:85),流速1.0 mL·min-1.结果:TLC的斑点清晰、分离度较好,阴性无干扰;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在0.0645~0.805 9μg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4%,RSD 2.2%(n=6).结论:所建标准可用于培元通脑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海燕;宋汉敏;李振国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黄芪皂苷对萎缩性胃炎(CAG)大鼠的治疗作用,以及对髓样分化因子(MyD88),Toll样受体4(TLR4)受体的影响.方法:采用综合法造模,建立大鼠萎缩性胃炎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用生理盐水、黄芪皂苷(14.93mg·kg-1)和硫糖铝(360mg·kg-1)ig.在ig的10周、15周时分别处死大鼠,取大鼠全胃,取材、切片,HE染色,固定切片后,显微镜下观察有无肠上皮化生、假性幽门腺化生、不典型增生的发生情况,检测不同组别大鼠各期的胃组织中的MyD88,TLR4的表达,比较各组间MyD88,TLR4表达的差异,并检测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研究黄芪皂苷对萎缩性胃炎大鼠的治疗作用.结果:黄芪皂苷对萎缩性胃炎大鼠具有治疗作用,黄芪皂苷治疗后,肠上皮化生、假性幽门腺化生、不典型增生的发生情况明显减少,同时MyD88,TLR4的表达较空白组、硫糖铝组明显降低,而SOD活性的表达以黄芪皂苷组较高,与空白组相近,其次为硫糖铝组.结论:黄芪皂苷可以阻止MyD88,TLR4受体的激活,提高SOD活性,对于萎缩性胃炎具有治疗作用.
作者:张莲;周语平;刘光炜 刊期: 201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