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导师王耀光治疗血淋验案一则

高卉

关键词:中医, 清热利湿解毒, 血淋
摘要:患者,毛某,女,28岁,2013年11月16日,因排尿涩痛,加重2d,前来我院国医堂王耀光主任医师处就诊。主诉:排尿涩痛,加重2d。现主症:少腹拘急疼痛,排尿涩痛,欲出未尽,加重2d;可见肉眼血尿;在总医院诊为急性肾盂肾炎;纳可;寐安;大便调;舌红苔薄黄,脉弦数。王教授认为此系湿热下注膀胱,膀胱蕴热,热伤血络所致血淋,治当清热利湿,止血通淋。方如下:石韦30g,土贝母20g,萹蓄20g,秦皮20g,杜仲20g,川断10g,川牛膝20g,乌药10g,小茴香10g,细辛6g ,野菊花10g,马齿苋30g,桑枝30g,硼砂3g,六一散20g,车前草30g,生麦芽20g ,大枣4枚。14剂,分2次温服。并嘱其多饮水,清淡饮食,以观后效。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16例护理体会

    我国大中城市医院的人工髋关节置换病例比较多。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在县级的医疗机构也开始广泛普及。近4年我院共对16例患者进行了人工髋关节置换,为了确保术后的康复质量,我院为这些患者制定了一套系统化的术后护理措施,并取得较好的康复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礼华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长期导管隧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复发1例

    患者,女,46岁,肾移植8年后再行血液透析4年,血管通路为右侧颈内静脉长期置管。半年前于血液透析治疗回家后自觉导管隧道口处疼痛,无发热,体格检查:导管隧道口见红肿,按压之可见脓性分泌物。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示白细胞10.18×109/ L,血红蛋白85.1g/ L,中性粒细胞比率0.78;(2)长期导管抽出血液血培养:未培养出细菌;(3)导管隧道口分泌物培养+药敏试验:铜绿假单胞菌;头孢他啶、氨曲南、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等敏感。诊断为:1.长期导管隧道感染2.慢性肾衰竭( CKD-5期)。患者自诉有“头孢”过敏史,给予0.9%氯化钠溶液20ml +氨曲南2.0g 经长期导管推注,每天2次×10d,治疗第6天隧道口干燥无分泌物,无红肿,自觉症状良好。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6.46×109/ L,血红蛋白84.7g/ L,中性粒细胞比率0.69;第11天改口服左氧氟沙星0.5g,每天1次×5d。治疗结束半月后患者再次出现导管口疼痛伴寒战发热,体温高达41℃。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5.32×109/ L,血红蛋白88g/ L,中性粒细胞比率0.84;长期导管抽出血液血培养:未培养出细菌;导管隧道口分泌物培养+药敏试验:铜绿假单胞菌;氨曲南、阿米卡星等敏感。给予0.9%氯化钠溶液20ml +氨曲南2.0g 经长期导管推注及阿米卡星0.4g 肌内注射,每天2次×20d,治疗第10天血常规示白细胞7.28×109/ L,中性粒细胞比率0.62%;第14天隧道口干燥无分泌物,无红肿,无疼痛。同时血液透析结束时常规予以“百多邦”外用,观察半年患者未再出现导管隧道感染。

    作者:徐艳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新生儿创伤性颅脑损伤监护1例

    创伤性颅脑损伤包括头皮损伤、颅骨骨折、脑损伤。新生儿颅脑损伤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一种严重的脑损伤疾病。主要是因产伤引起。新生儿机体发育不成熟,其生理调节和适能力差,一旦受伤后病死率和致残率极高。早产发病率较高,预后较差。做好其病情观察及护理措施,对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有很大的作用[1]。现将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1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朱黎明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酒石酸布托啡诺行硬膜外阻滞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复合酒石酸布托啡诺硬膜外阻滞在剖宫产术中的药效。方法选取行剖宫产的产妇120例,随机分为 A、B、C 3组各40例;3组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依次予0.10%、0.15%、0.20%的罗派卡因复合0.04%的酒石酸布托啡诺行硬膜外自控镇痛,观察记录3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3组镇痛效果满意,B 组、C 组阻滞起效时间与痛觉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 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 组、C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B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 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B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0.15%的罗哌卡因复合0.04%的酒石酸布托啡诺在剖宫产术硬膜外阻滞中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文锋;谢海辉;吴婉华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老年人跌倒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住院患者逐年增加,跌倒是造成老年患者意外伤害的主要原因,跌倒除了导致老年人死亡外,还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日常活动及独立生活能力,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有研究表明,>65岁的老年人,至少有1/3每年发生1次跌倒;65~69岁女性跌倒发生率为30%,>80岁的女性跌倒发生率为31%。以跌倒的危险因素并进行干预,可以减少跌倒的发生。

    作者:曲小燕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检验科在控制医院感染的作用分析

    医院感染控制已经成为医疗管理的重要核心部分,医院感染管理成效也逐渐成为医院综合治疗评价的主要指标之一。检验科为医院核心科室,工作人员需要接触患者带病菌标本接触,如体液、血液、排泄物等,极易引发感染。因此,检验科在医院感染防控中占据重要地位。根据目前医院感染控制情况,检验科发挥自身作用,辅助医院感染控制。针对目前医院感染控制中所存在的问题,检验科采取有效的控制方法,控制医院感染,确保医患双方的安全,减少疾病感染发生率。

    作者:马春平;马骏杰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及阿莫西林联合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及阿莫西林联合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2014年1月医院收治的200例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仅采用奥美拉唑治疗,治疗组则采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及阿莫西林联合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及阿莫西林联合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祝斌华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肠外营养个体化计算软件的开发初探

    肠外营养是从静脉内供给营养作为手术前后及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笔者对肠外营养方案个体化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及其在改善临床营养监护中的作用进行综述。1背景介绍自1963年 Studley 证实患者术前体质量减轻与术后病死率直接相关以来,外科及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1、2]。营养不良是全身及胃肠免疫系统功能障碍,以及由于肠道屏障功能改变导致的消化和吸收能力降低的危险因素[3],肠外营养(PN)的出现使临床医师可以有效治疗营养不良,提高手术患者的预后[4],虽然 PN 作为营养支持是安全、有效的,但是也存在相关风险。PN 相关并发症可分为4类:机械性、感染性、代谢性和营养性并发症[5]。设计适当的 PN 方案以满足患者的营养代谢需求是医护人员一个重要的日常工作,这项工作不仅费时,而且需要临床知识和经验,并涉及一些相关并发症风险[5、6],随着科技发展,通过计算机设计开发肠外营养计算软件可以实现个体化的营养支持,减轻医师计算和设计 PN 方案的负担,体现临床药师的潜在价值。本文就上述问题,将描述成人患者 PN 方案个体化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及其在改善临床营养监护中的作用。

    作者:贺煜星;朱超;邵华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丙泊酚与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小儿扁桃体摘除术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丙泊酚与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小儿扁桃体摘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行扁桃体摘除术的患儿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使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对照组使用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比较2组患儿的麻醉效果。结果2组患儿麻醉效果满意,在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OAA/ S 评分以及术后恶心、呕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拔管后躁动及屏气发生率明显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的麻醉更稳定。

    作者:张威强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3种方法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疗效比较

    肱骨髁上骨折是肘部骨折常见的,也是儿童常见的骨折,以5~8岁为常见。而伸直型约占肱骨髁上骨折的95%[1]。自2002年以来作者共收治本类骨折184例,根据骨折类型和骨折情况,分别采用手法整复、鹰嘴牵引、手术治疗3种方法,均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段学会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儿科护理风险原因及防范措施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护服务质量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由于儿科患儿年龄小,自我保护能力、自我控制力以及治疗合作性较差,和成人科室相比,其护理纠纷率较高[1]。对儿科护理风险事件的种类、程度以及因素进行了解,能够有效保障患儿的医疗护理安全。笔者对我院儿科发生的护理纠纷的护理风险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有效防范对策,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卫霞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肾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医院肾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以期为临床用药合理化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650例肾内科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并抽选出562例涉及抗菌药物应用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结果650例中,有562例涉及抗菌药物的应用(86.46%);共涉及102种抗菌药品;预防性及治疗性用药分别为51.96%、42.70%。结论医院肾内科在使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基本做到了合理用药,但仍具有改善空间。

    作者:张黎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糖尿病的护理体会

    糖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目前超过15亿糖尿病患者,估计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4千万,居世界第二位。糖尿病已成为发达国家中继心血管病和肿瘤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1]。但要认真对待糖尿病在护理过程中加强饮食护理,运动护理,药物护理,自我监测,向患者宣传糖尿病相关知识和定期复查的重要性,向患者讲解低血糖发生时的症状及处理方法。对于血糖的长期控制,预防及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供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季秋兰;王淑丽;王永进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配制浓度对奥美拉唑滴注液稳定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配置浓度对奥美拉唑滴注液稳定性的影响。方法使用氯化钠、葡萄糖注射液对奥美拉唑静脉滴注进行不同浓度的配制,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pH 仪对不同浓度的奥美拉唑滴注液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奥美拉唑经0.9%氯化钠溶液、5%葡萄糖溶液稀释后,经8h 连续观察发现,不同组别滴注液的含量随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但并未出现显著的变化,不同组别滴注液的 pH 随浓度增大逐渐降低,并随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未发现有颜色上的变化发生。结论使用0.9%氯化钠溶液、5%葡萄糖溶液对奥美拉唑进行配制,浓度在0.08~0.8g/ L 范围内,时间在8h 内,含量、pH 值并未发生显著变化,稳定性较好。

    作者:杨炫露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奥沙西泮与地西泮治疗广泛性焦虑的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奥沙西泮与地西泮治疗广泛性焦虑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87例符合 CCMD-3诊断标准的广泛性焦虑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奥沙西泮和地西泮治疗6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临床疗效,副作用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 HAMA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奥沙西泮组肝功能异常出现率小于地西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奥沙西泮和地西泮治疗广泛性焦虑的疗效相似,氮奥沙西泮对肝功能的影响小,更为安全。

    作者:王培涓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复方芒硝方辅治宫颈癌根治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22例疗效观察

    宫颈癌是常见的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广泛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首选术式[1]。资料显示,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LEDVT)的发生率高达27.8%[2],若治疗不及时,则会造成患者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发生急性肺栓塞而危及生命。我院自2012年12月-2013年2月对22例宫颈癌根治术后 LEDVT 患者采用复方芒硝方联合静脉置管溶栓术治疗,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柴永红;韩瑞英;王安杰;郭志鹏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成都市18~40岁室内工作健康女性维生素D营养状况分析

    目的:了解成都市区18~40岁室内工作健康女性的维生素 D 营养状况。方法在2011年9月测定成都市区18~40岁室内工作健康女性135例血25羟维生素 D 水平,作为观察组;与同期及同年11月份首次测定血25羟维生素 D 的患者比较,对照组9月份50例、对照组11月份42例,分析其血25羟维生素 D 水平差异。结果健康女性组血25羟维生素 D 水平(14.92±6.23)ng/ ml 与对照组11月份(14.70±5.94)ng/ ml 持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远远低于同期对照组9月份水平(60.56±23.54)ng/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健康女性组维生素 D 充足比2.96%、不足比12.59%及缺乏比84.44%与对照组11月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缺乏和不足的比例为97.04%远高于对照组9月份的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室内工作健康女性维生素 D 缺乏严重,这将极大地影响其健康,需要引起重视。

    作者:苟晓琴;李勤;李世云;李强;郑振;熊萍;钱少平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经临床确诊的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12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3例,2组患者均行常规降糖治疗,研究组加服硝苯地平缓释片,对照组加服尼群地平治疗,比较2组降压和降糖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前血压及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血压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餐后血糖降糖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效果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洪鸽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药师干预对门诊处方合理用药指标及效果分析

    目的:通过对药师干预前后医院门诊处方进行统计,分析门诊合理用药情况,并对药师干预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2011年1~6月(干预前组)及2013年1~6月(干预后组)门诊处方依据卫生部处方合理用药评价标准予以评价并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后处方指标明显转好,不合理用药现象得到明显改善。结论药师干预对合理用药具有积极的影响,但仍存在一定问题,仍需进一步规范。

    作者:刘健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维拉帕米有望成为治疗1型糖尿病的新药

    研究人员近日宣布,维拉帕米这种治疗高血压、心脏病和偏头痛的常用药有望成为治疗1型糖尿病的新药。科学家们惊奇地发现在小鼠实验中,维拉帕米能够完全治愈1型糖尿病。

    作者:药品资讯网 刊期: 2014年第35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