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伟伟
药物应用于中期妊娠引产已广泛用于临床。米索前列醇(简称米索)能有效的软化松驰宫颈、减轻宫缩痛、缩短产程,而用药剂量、用药途径、用药时间等因素与孕周较短的中期妊娠引产的宫颈扩张的关系尚无定论。本文通过对中期妊娠药物引产口服与阴道应用米索前列醇对宫颈扩张的临床效果的观察,来选择佳有效剂量和理想的给药途径。
作者:杨艳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分析药品质量监督工作中常遇问题,探讨相关对策。方法2012年药检所采用传统药品质量监督工作模式,即不定期对该院药品进行质量抽查;2013年初,本所结合以往工作经验及该院实际情况,指派专人定期对该院药品进行抽查,并将所得结果公示及时告知患者。结果2013年该院药剂科人员对自身工作满意度、患者对医院药剂科药品质量监督工作满意度均显著优于2012年,药品质量事故显著减少,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医院药品质量进行有效监督,是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性的关键因素,应引起药检所及医院工作者高度重视。
作者:陈金和 刊期: 2014年第35期
中心静脉压(CVP)是反映右心房充盈压和血容量的客观指标,有助于调节补液速度和估计血容量,正常值为5~12 cm H2 O。CVP 的监测适用于各类重症休克及需抢救的危重患者;脱水、失血和血容量不足者;心力衰竭和低心排量综合症者;大量输血和换血疗法者;静脉输液给药和静脉高营养疗法,静脉高浓度氯化钾者;心血管及其他大而复杂的手术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魏群 刊期: 2014年第35期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是头皮针的更新换代产品,相比头皮针它存在诸多优点,被广泛使用在临床上,它操作简单、易学,在抢救危重患儿和日常输液时发挥重要作用。留置针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刺破血管,在患儿输液时不会因适当的活动影响静脉流通,根据病情又可随时用药,既保护了血管又减少了穿刺,节约了护士的劳动力,更减少患儿的穿刺痛苦,让患儿不再恐惧医院,也让护士工作起来感到轻松,有更多的时间护理患者,减少了护患矛盾,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静脉留置针的应用给广大患儿带来实惠,更受到儿科护理人员的喜爱。我科自2007年至今在临床上使用 BD 公司生产的第四代 Y 型 Intima-Ⅱ24G 静脉留置针,效果显著。
作者:陈咏梅 刊期: 2014年第35期
临床实习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护生理论知识向实际工作转化的过程,更是培养合格护理人员的关键步骤。在实习初期是否能顺利地适应临床实习,对整个实习过程有着很大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护生实习初期临床适应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
作者:张宏乐;吴兰芳;钱丽琴 刊期: 2014年第35期
患者,女,53岁,于2014年2月5日因“腰背部疼痛1月余,活动受限1周”就诊于某二甲医院骨科。患者6年前曾因“甲状腺腺瘤”在该院行手术治疗。入院后行腰胸椎 MRI 提示T6、9、L2椎体及 L2左侧椎板异常信号并 T6、9椎体压缩骨折,首先考虑转移瘤;行 ECT 提示左前第二、三、五、六肋骨、右前第三肋骨、第六、九胸椎及第二腰椎出现放射性核素聚集区;行胸片提示双肺纹理粗糙;行彩超提示右侧甲状腺内有一结节。因有手术指征,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并送检暗褐色组织一块,病理示:(椎体骨质穿刺)送检血凝块中见少许异型增生的细胞。诊断为:甲状腺癌伴多发性骨转移癌。因术后症状改善不明显,转至我院,行颈胸部CT 示:1.右侧甲状腺病变2.左肺炎症3.颈胸椎多发骨质异常,考虑转移瘤4.胸椎体成形术后改变;查血生化示:球蛋白67.9 g/ L,碱性磷酸酶正常,钙2.99mmol/ L,C 反应蛋白12mg/ L;血沉示:130mm/ h;免疫球蛋白示: IgG27.6g/ L;尿本周氏蛋白(+);骨髓示:多发性骨髓瘤;血清免疫固定电泳(标本送金域医学检验中心):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类型为IgG-λ型。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 IgG-λ型)。抗炎后予VAD 方案化疗2个周期,病情无明显好转,到上级医院继续治疗。
作者:孙伟伟 刊期: 2014年第35期
为维持患者术中生命体征的平稳,提高患者对手术操作的配合度,同时达到镇痛效果,常需要根据患者的机体情况以及手术方案选择合理的麻醉药物进行干预。在对患者进行麻醉处理的过程当中,麻醉药的给药途径包括雾化吸入、静脉滴注及肌内注射3种。我院近年来,外科技术迅速发展,手术种类与数目迅速增加,逾1/4的手术患者需采取全身麻醉方案进行处理。全身麻醉属临床常用麻醉方式。给药后患者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暂时性抑制,使患者神志消失,肌肉松弛,同时达到反射抑制的功效,符合以上特点的麻醉方式定义为全身麻醉[1]。全身麻醉除需要做好对麻醉药物以及麻醉操作的质量控制以外,还要求通过系统护理配合的方式,使患者接受麻醉更加的安全,耐受度更加有效,及时配合麻醉医师完成对患者的麻醉操作,同时降低麻醉期间各种不良反应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麻醉的效果。笔者总结我院2013年6~9月术中行全身麻醉患者385例的护理配合的工作经验,以供临床医师参考。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卫华 刊期: 2014年第35期
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临床表现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及早的治疗及有效护理可助患者及早康复。现就中风患者出院指导报道如下。
作者:马池蕾 刊期: 2014年第35期
静脉输液治疗给药直接、迅速,是疾病治疗和急救的一种基本给药手段。在儿科的临床工作中,静脉输液患儿多、病情变化快、流动性大,护理人员多只注重静脉给药过程,忽略了用药后静脉的保护,导致输液部位不同程度的皮下淤血,局部皮肤变青。不仅增加了再次注射时静脉选择的难度,且增加了患儿及家长的恐惧紧张心理,严重影响了护患关系,成为导致护患纠纷的重要因素之一。充分了解和分析皮下淤血、皮肤变青的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合理地使用、保护静脉,提高静脉的应用质量,对促进病儿康复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赵希俊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了解医院肾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以期为临床用药合理化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650例肾内科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并抽选出562例涉及抗菌药物应用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结果650例中,有562例涉及抗菌药物的应用(86.46%);共涉及102种抗菌药品;预防性及治疗性用药分别为51.96%、42.70%。结论医院肾内科在使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基本做到了合理用药,但仍具有改善空间。
作者:张黎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病毒性脑炎是儿科临床常见疾病,是由各种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1],为病毒直接侵犯脑膜、脑实质引起的颅内急性炎性反应。我院儿科自2010年12月-2013年12月共收治病毒性脑炎28例,在治疗过程中,护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将其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高明伟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大黄、芒硝及甘草导泻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加思密达、硫酸镁及甘露醇导泻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加大黄、芒硝及甘草导泻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大黄、芒硝及甘草联合应用于急性百草枯中毒,具有导泻、解毒、保护胃肠黏膜等作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国杰;郑义;宋彩霞;闫永霞;范冬梅;马玉兰 刊期: 2014年第35期
注射用鹿瓜多肽为鹿科动物梅花鹿的骨骼和葫芦科植物甜瓜的干燥成熟种子,经分别提取后制成的无菌冻干品,辅料为甘露醇,用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各种类型骨折、创伤修复及腰腿疼痛等。本例患者鼻骨骨折合并全身多处软组织损伤,选用鹿瓜多肽可促进创伤修复,用法用量均符合规定,首次使用鹿瓜多肽,1h 后出现畏寒、心慌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过敏反应的出现与用药有合理的时间相关性,在停药给予相关对症治疗后过敏症状消失,可以确定为鹿瓜多肽所致。
作者:王月红;沈洁;孔飞飞 刊期: 2014年第35期
中药房中药饮片一般有400种左右,常用饮片达百余种。查阅我院2011年之前中药饮片库存盘点及损耗报表,其损耗率平均在4%~8%。面对如此高的中药饮片损耗,经过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在2012、2013年使中药饮片损耗率稳定在0.5%~1%,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跃恒;魏艳芳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 O 型血孕妇 IgG 抗 A(B)效价测定状况。方法采用卡式 IgG 抗 A(B)效价检测544例O 型血 Rh(+)孕妇产前血清 IgG 抗 A(B)效价测定。结果总共检测孕妇544例,阳性检出281例,阳性率为51.65%,其中,妇—夫 O-A 组合223例,阳性120例,阳性率为53.81%;O-B 组合246例,阳性125例,阳性率为50.81%;O-AB 组合75例,阳性36例,阳性率为48.00%。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O 型血孕妇血清 IgG 抗 A(B)效价检测阳性率高,孕妇采用卡式 IgG 抗 A(B)效价检测对预防新生儿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病有临床意义。
作者:刘忠;邓国生 刊期: 2014年第35期
儿童由于多动的特性,常常出现摔倒而出现皮肤挫伤,且以四肢挫伤尤为多见,由于病情相对轻微,多于门诊治疗,如果治疗不当,极易出现创面愈合延迟,严重时甚至出现感染等并发症,愈合后遗留瘢痕,对患儿长大后四肢活动产生不利影响,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干预,减少挫伤深度加重或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变得尤为必要。为此我们门诊采用美宝疮疡贴联合外科换药的方法治疗儿童四肢皮肤挫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翠娟;权永志;赵军山;张新彦 刊期: 2014年第35期
宫颈癌是常见的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广泛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首选术式[1]。资料显示,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LEDVT)的发生率高达27.8%[2],若治疗不及时,则会造成患者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发生急性肺栓塞而危及生命。我院自2012年12月-2013年2月对22例宫颈癌根治术后 LEDVT 患者采用复方芒硝方联合静脉置管溶栓术治疗,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柴永红;韩瑞英;王安杰;郭志鹏 刊期: 2014年第35期
骨科创伤患者的病情往往危重、紧急,加之进入医院前没有医学处理,患者多处于剧烈疼痛与失血性休克状态,椎管内麻醉因搬动摆体位时,不仅会加重患者痛苦,而且会进一步加重循环功能失调,对于大多数出血量>1000ml 的患者,选择对循环干扰小的全麻药,实施气管内插管全麻较为安全。但是,气管内插管常引起呛咳、损伤,心血管系交感反应既插管应激反应及呼吸道并发症出现。为此,我们将喉罩全麻用于骨科创伤手术,并与气管内插管全麻进行比较,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魏成侠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甘露醇为常用的组织脱水剂,临床应用甘露醇引起的不良反应须引起医护人员及药师的关注,笔者就临床因甘露醇使用致急性肾损害病例1例及甘露醇相关不良反应文献做总结与复习,以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欢;王序杰;王慧丽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欣母沛)在治疗产后出血中所起的作用,为妇产科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2013年1月治疗的35例因宫缩乏力所致的产后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欣母沛治疗,首次深部肌内注射250μg,间隔15~90min 可重复使用。观察患者用药后子宫收缩、阴道流血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35例患者应用欣母沛治疗后,显效29例(82.9%),有效6例(17.1%);5例(14.3%)出现恶心、呕吐,2例(5.7%)出现面部潮红,1例(2.9%)出现头痛。结论欣母沛治疗产后出血效果理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冯素娟 刊期: 2014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