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药师参与制定心脏术后并发呼吸道感染患者治疗方案的典型病例分析

李健哲;梁秀群;唐云峡

关键词:临床药师, 心脏手术, 呼吸道感染, 治疗方案
摘要:近年来,我院坚持开展临床药学工作,临床药师走入临床,协助医师制定药物治疗方案.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是医院药学工作模式的转变,也是医院药师职责的转变.在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的过程中,笔者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地应用抗菌药物,并取得了一些经验,现将参与制定的心脏术后并发呼吸道感染患者治疗方案的3个典型病例介绍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慢性支气管炎156例临床分析

    小儿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支气管感染性疾病,一般患儿患病临床表现为持续性咳嗽、流鼻涕与异常咳痰,是小儿常见呼吸道疾病[1].小儿出现慢性支气管炎多是因为小儿抵抗力下降,受病毒入侵导致呼吸道感染,长期发作则表现为慢性支气管炎,严重的还可发展成为慢性肺心病.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笔者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接收诊治的156例小儿慢性支气管炎患儿,对所有患儿进行西医治疗,分析西医治疗的疗效,具体情况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左氧氟沙星片在治疗耐多药肺结核中发生的不良反应及相关因素

    目的 对左氧氟沙星片在耐多药肺结核治疗中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应用左氧氟沙星治疗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37例,分析其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及其相关因素.结果 不良反应主要累及消化系统、皮肤、血液系统、心血管以及神经系统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药物剂量的增大、用药时间的延长、患者年龄的增大、联合用药的增多而上升.结论 左氧氟沙星在耐多药肺结核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同多种因素有关,临床用药应给予关注.

    作者:王学泓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孕妇生殖道支原体感染155例临床分析

    为了解孕妇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状况,对155例孕妇生殖道支原体培养结果进行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孕妇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对象均为2012年3~12月在南宁市妇幼保健院就诊患者,年龄23~45岁,被检查者1周内均未进行任何用药及阴道冲洗.1.2 方法取宫颈分泌物作支原体培养,对155例孕妇生殖道支原体培养进行统计分析.

    作者:谢喜源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鲑鱼降钙素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鲑鱼降钙素联合钙剂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单纯口服钙尔奇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鲑鱼降钙素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鲑鱼降钙素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疗效显著.

    作者:黄其志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针刺辨证治疗面瘫35例疗效观察

    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又称口眼斜.本症多由风邪入中面部,痰浊阻滞经络所致,为中风的主要症状之一,可按中风辨证治疗.多由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入中面部经络,导致气血痹阻,面部经络功能失调,肌肉失于约束[1].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门诊及住院面瘫患者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龄19~70岁,中位年龄44.5岁;病程3~30d.

    作者:朱亮亮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护理

    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是造成孕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失血是导致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孕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但引起产妇出现休克的原因比较多,产妇出现休克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出血量大,还与产妇的出血速度有关[1].产妇一般是在快速、大量的情况下才会出现休克的情况.到目前为止我国处理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临床实践经验已经具有丰富的经验,但在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护理的研究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根据以上情况,我院对于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护理体会进行探讨,具体报道如下.

    作者:李燕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青年人冠状动脉硬化病因分析

    随着心血管介入技术的不断成熟,青年人心血管疾病检出率越来越高,尤其是冠状动脉硬化检出率不断增加,加之青年人对冠状动脉硬化重视程度低,易被忽视,导致就诊时间延长,造成误诊或漏诊.复习国内文献报道的青年(年龄18~45岁)冠状动脉造影者200例,结合我科近3年病例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王燕舞;李雅玲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中西医综合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60例临床分析

    神经性尿频是儿科的常见病又称白天尿频综合征,多发于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常影响小儿的身心健康,我院儿科门诊于2007-2009年共诊治60例,经心理及药物、中医针灸联合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60例均为门诊患儿,男35例,女25例;年龄3~12岁;病程1周~1年.其中28例曾使用1~2种抗菌药物治疗无效停药.

    作者:贾树行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临床药师参与制定心脏术后并发呼吸道感染患者治疗方案的典型病例分析

    近年来,我院坚持开展临床药学工作,临床药师走入临床,协助医师制定药物治疗方案.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是医院药学工作模式的转变,也是医院药师职责的转变.在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的过程中,笔者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地应用抗菌药物,并取得了一些经验,现将参与制定的心脏术后并发呼吸道感染患者治疗方案的3个典型病例介绍如下.

    作者:李健哲;梁秀群;唐云峡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神经外科ICU护士慎独精神的重要性和管理对策

    一个合格的神经外科ICU护士必须具备慎独精神,才能时时处处在无人监管时以患者的利益和社会利益为中心,保证神经外科ICU的护理质量,做一个全社会满意的护士.笔者根据自身在神经外科ICU工作的临床护理经验并结合伦理学原理,提出慎独精神在神经外科ICU工作的重要性并提出管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作者:迭风云;李文婷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植物蛋白肉所致食物中毒致病因素及防制对策

    本文通过对植物蛋白肉导致一起食物中毒致病因素检测,找出了此次食物中毒事件是由于食用酸败蛋白肉而致.鉴于目前国内还无<非发酵豆制品生产技术规范>[1]中酸价、过氧化值检测指标及标准,提出过氧化值是判定含油食品酸败一个重要指标,必须引起人们的重视,并提出了防制对策.植物蛋白肉是以大豆为原料经过磨粉等工业处理,构建出肌纤维机构,并加入调味品和有机黏合剂,制造出在口感上同动物肉类非常相似的食品,属于非发酵性豆制品.

    作者:王士平;张娟;徐文杰;黄长敏;徐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ICU患者动脉血气分析的采集与护理

    监护室患者病情复杂多变,而动脉血气分析是危重患者判断病情的主要检验项目之一.本科从2007年引进全自动血气分析仪,除能了解体内酸碱平衡、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还能正确的反应体内电解质平衡状况.以其快速、全面的检验结果已在危重患者的抢救治疗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采血前掌握相应的预防处理措施至关重要.通过80例ICU患者(男54例,女26例)动脉血气分析的采集,我们提出如下护理措施.

    作者:冯卫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十二指肠蛔虫误诊为结核性腹膜炎1例

    患者,女,17岁,学生,主因腹痛1周入院.5年前诊断为结核性腹膜炎.患者缘于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脐周腹痛,呈阵发性绞痛,不向其他部位放射.就诊于当地县医院,查血常规:WBC 28.33×109/L,N 0.87,腹部超声:腹腔、盆腔积液,血尿淀粉酶及立位腹平片未见异常,考虑为结核性腹膜炎,给予抗炎、抗结核等对症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为进一步诊治入院.查体:T 37.4℃,P 84次/min,R18次/min,BP 122/90mm Hg(1mm Hg=0.133kPa),痛苦面容,双肺呼吸音清,心律齐,腹软,全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未及,Murphy征阴性,叩诊呈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初步诊断:结核性腹膜炎,给予抗结核、抗感染及对症处理.

    作者:张军霞;于春燕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氨基糖苷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

    药物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的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氨基糖苷类药物主要作用于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合成异常蛋白,阻碍已合成蛋白的释放,使细菌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导致一些生理物质的外漏引起细菌死亡,为一静止期杀菌剂,且具有良好的抗生素后效应(PAE).从抗菌作用的特点来看,氨基糖苷类是一类较优良的抗菌药物,然而该类药物的治疗浓度范围比较窄,不良反应较常见,限制了它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为此,笔者简要介绍氨基糖苷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为临床提供参考,以防此类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陈江;周广青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专项治理前后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对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选择Ⅰ类切口手术患者200例,按照专项治理前后分组,治理前100例为A组,治理后100例为B组,比较2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B组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频次及使用强度均低于A组.B组术前用药时机合理率、药物选择合理率及预防用药时间(≤24h)构成比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菌药物专项治理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对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仍然存在很多不合理现象,需加强管理.

    作者:龙世琼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褪黑素的器官保护作用研究现状

    褪黑素(MLT),化学名为:N-乙酰-5-甲氧基色胺,因能使蛙皮肤褪色而命名.1958年由Lemer自牛的松果腺中第一次提取出来,其分布和生物学功能也逐步为人们所了解.MLT是一种分布广泛、功能复杂的的分子,它广泛的分布在各种器官当中.随着其受体家族成员不断被发现,目前认为其有可能存在于所有亚细胞结构当中.分泌并进入血液后的MLT主要与特异性MLT受体(MR)结合而发挥其生物学效应.MLT具有高度的脂溶性和部分水溶性,故而它能轻易的通过各种形态生理学屏障而发挥作用[1].

    作者:张燕;相成;李立新;马天;马志乾;张振平;赵蔚然;张献波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急救护理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80%以上发生在产后2h之内,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为产科常见的并发症,在我国居产妇死亡原因首位,产后出血的预后随失血量、失血速度及孕产妇体质不同而异[1].产后出血常因发病急、短时间内阴道大量出血可导致休克而危及生命,持续少量出血或隐性出血易被忽视而带来严重后果,可并发贫血、产褥感染,如失血严重、休克时间长可导致腺垂体功能减退,引起席恩综合征.因此,应特别重视产后出血的防治与护理,以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孕产妇的死亡率.

    作者:杨崇冬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丹参注射液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脂肪肝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丹参注射液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肝功能指标[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脂指标[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变化,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5.0%;治疗组治疗后ALT、AST、TC、TG水平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出现上腹部饱胀、反酸1例,均可耐受.结论 丹参注射液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脂肪肝疗效显著,对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肝脏脂肪变效果显著.

    作者:刘红菊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帕罗西汀与舍曲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目的 比较帕罗西汀与舍曲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56例按纳入顺序的单双号分为帕罗西汀组和舍曲林组各28例,在常规治疗及康复治疗基础上,分别加服帕罗西汀和舍曲林,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抑郁症状,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各个时间点2组HAMD评分及TE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舍曲林组患者头痛、口干便秘、体质量增加、嗜睡发生率低于帕罗西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罗西汀和舍曲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疗效肯定,但舍曲林更为安全,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春花;徐青元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罗格列酮联合格列齐特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联合格列齐特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将2型糖尿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采用罗格列酮+格列齐特治疗,对照组采用格列齐特治疗,治疗12周后比较2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12周后2组各项指标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FPG、2hPG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理想控制率、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格列酮联合格列齐特可有效控制血糖,降低胰岛素抵抗,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徐珏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