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辅治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

陈永丽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 小儿, 布地奈德, 雾化吸入
摘要: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辅治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8%高于对照组的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辅治小儿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常见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探析

    中药注射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中药注射剂提取先进技术的发展,使传统的中药给药方式得以突破.中药制剂的改造所带来的变化使中药注射剂成为医院中药使用的主流产品.近年来,随着医院临床医药学工作的开展和深化,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中药注射剂则含有较复杂的成分,不良反应的发生机会大大增加.

    作者:成西霞;李云霞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89锶治疗骨转移瘤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目的 临床观察89锶治疗骨转移瘤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7例骨转移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静脉注射核素二氯化锶(89SrCl2)注射液治疗,3个月后可重复;对照组予吗啡缓释片口服,连服3个月.3月后对比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各项指标[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后各项肝功能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对照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89锶治疗骨转移瘤,止痛效果持久且不损害肝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真武;傅博;黄江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我院临床用药中退药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退药发生的原因并提出对策.方法 该院门诊药房2011年1-12月门诊处方共计108 726张,退药处方107张(0.098%).对退药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对策.结果 该院退药原因主要为不良反应、治疗取消、患者拒用,产生不良反应的药品主要为抗菌药,退药剂型主要为注射剂和口服药.结论 医院应采取各种措施减少退药情况的发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倪晓宇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2009-2011年我院抗高血压药物用药分析

    目的 分析该院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该院2009-2011年各类抗高血压药的应用情况,就其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1年该院抗高血压药物的DDDs用药频度及销售金额保持持续增长,且销售金额的增长率大于用药频度的增长率,3年间DDDs和销售金额稳居第1、2位的分别为钙拮抗剂(CCB)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的DDDs和销售金额增长快.销售金额前10位的药品多数是中、长效药品,硝苯地平控释片销售金额3年连续位居第1位,各年度前10位抗高血压药销售金额占当年抗高血压药总销售金额的比例变化不大.结论 该院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应用整体结构较合理,高血压治疗药物的选择应考虑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和治疗费用,结合病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以达到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

    作者:池明建;陈坤全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护理干预对乳腺癌围术期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乳腺癌围术期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据术前2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情况,分析患者的失眠原因,分别实施护理干预措施.用PSQI评价乳腺癌术前2d、手术当天、术后第1、3、7天、术后2周时、出院前1d的睡眠质量.结果 经护理干预后,患者术前2d、手术当天和术后第1、3、7天及术后2周时、出院前1d的睡眠情况均较护理干预前取得明显改善,且随时间的累积,患者的睡眠质量逐步改善.结论 通过对乳腺癌围术期失眠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有利于疾病的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温玲琴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

    产后出血为分娩期常见并发症,严重者或抢救不及时,可因大量失血而危及产妇生命[1].产后出血是指娩出胎儿后24h内阴道出血量>500ml,其在产妇死亡原因中居首位[2].积极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抢救护理工作,对产妇顺利康复有重要意义[3].现将2011年3月-2012年6月在我院住院分娩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50例的临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牟桂英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早期肠内营养在全胃切除术后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全胃切除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EN)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6例全胃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采用EN支持治疗,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2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并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胃切除术后患者早期予EN支持效果显著,且经济、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杜裕涛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治疗及护理对策

    带状疱疹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疾病,好发于春秋季节,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炎症性、疱疹性、累及神经的一种皮肤病.一般是由于机体免疫力低下者感染所致,常见于老年和有基础疾病的人群.神经痛是带状疱疹常见的症状之一,表现为沿感觉神经支配区域出现局部阵发性或持续性的灼痛、刺痛、跳痛、刀割痛,严重者会影响患者休息、睡眠、精神状态等.如不能及时改善疼痛症状,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影响.

    作者:李春燕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单手回套针套法在保护血液透析室工作人员健康中的应用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及我国医疗政策的不断改革,血液透析中心越来越多.卫生部也加强了对血液净化技术的管理和规范,相继出台了一些管理规范,操作流程;行政管理部门也加强监管,使血液净化技术有了明显提高[1].血液透析室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丙型肝炎、乙型肝炎患者较多,血液污染、锐器伤等随时可能发生,应特别注意内瘘针的处置[2].笔者应用单手回套针套法对内瘘针进行了处置,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甜甜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我院药品不良反应210例报告分析

    目的 分析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与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该院2009年-2011年210例药品ADR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系统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DR发生率与性别无关,>60岁的人群ADR发生率高[68例(32.38%)];给药方式以静脉滴注为主[177例(84.92%)];抗菌药物引起的ADR多[115例(54.76%)];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为常见[103例(49.05%)].结论 临床应加强ADR监测,谨慎、合理选择用药,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合理.

    作者:容健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子宫肌瘤腹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体会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也是人体常见的肿瘤之一,多发于30~50岁育龄妇女,其中以40~50岁居多[1].当患者临床症状明显、肿瘤较大和经药物治疗无效、怀疑有恶变或不要求保留生育功能时可选用全子宫切除术进行治疗[1].全子宫切除术是治疗妇科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妇科常见的手术方式之一,居腹部手术的第三位[2].手术创伤会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心理、生理及社会方面的压力.细致有效的围术期护理可保证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

    作者:朱寿萍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护理干预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围术期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围术期护理干预对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96例TUV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给予围术期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术期护理干预用于TUVP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熊晓燕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胆汁反流性胃炎1例用药分析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是由于十二指肠内容物异常反流入胃,引起胃黏膜炎性反应的一种疾病[1].当胃肠功能紊乱,十二指肠出现逆蠕动,此时又存在幽门功能障碍时,可发生肠胃反流;若反流频率高,持续时间长,反流量大,即可引起胃黏膜损伤.鉴于该病症状、病理变化及治疗反应与其他胃切除后综合征有所不同,有学者将胆汁反流性胃炎从胃切除后并发症中分出,作为一种独立的病症[2].笔者参与了消化内科胆汁反流性胃炎1例的治疗过程,现报道如下.

    作者:余巍;纪华;左国营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三酸分散片的研制及质量评价

    真菌性皮肤病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尤其是足癣(俗称脚气)患病率有时可达50%~70%,在某些特殊环境时发病率更高,而由此引起的严重继发感染,常直接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质量.目前抗真菌治疗药物中,多以软膏和擦剂为主,常需每天多次使用,患者难以坚持正规使用,以致疗效不佳,病情迁延.

    作者:张涛;冯小剑;沈龙;万里;张茜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选择性术中胆道造影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选择性术中胆道造影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并有相对胆总管探查指征的结石性胆囊炎患者98例术中经胆囊管插管行胆道造影的结果.结果 98例患者中插管造影成功95例,阳性发现32例,其中胆总管下段结石20例均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加T管引流术;假阳性1例行腹腔镜胆道探查术后置T管引流.结论 选择性术中胆道造影操作简单,不增加患者痛苦,对降低LC术后胆道残余结石的发生率、降低胆道阴性探查率、明确胆道解剖及变异、避免或减少胆道损伤的发生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世刚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胃癌根治术后发生腹腔淋巴漏的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

    目的 分析胃癌根治术后发生腹腔淋巴漏的原因并探讨处理对策.方法 对行胃癌根治术的8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术后腹腔淋巴漏的发生率与胃癌分期及手术方式的关系,并总结处理对策.结果 进展期胃癌患者行根治术后腹腔淋巴漏的发生率高于早期胃癌患者;手术方式为第二站淋巴清扫(D2)+第三站淋巴清扫(D3)和D3患者术后腹腔淋巴漏的发生率高于实施第一站淋巴清扫(D1)、D2手术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发生腹腔淋巴漏的患者经禁食、肠内营养、抗感染、血浆白蛋白支持治疗及奥曲肽皮下注射等非手术治疗后均痊愈.结论 进展期胃癌及实施D2+D3、D3手术方式是发生腹腔淋巴漏的因素之一,对早期胃癌,甚至部分进展期胃癌患者淋巴清扫应以D2为主,以降低淋巴漏的发生率.

    作者:段立国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医院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运用

    我院护理部在护理管理中应用了全面质量管理(TQC)的概念和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笔者就全面质量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运用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1 内容患者在医院中,除接受医师的治疗外,即进行相应的护理,护理对患者来说也至关重要.

    作者:郭金玲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10号线环扎结合交叉结扎联合分体式髌骨爪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临床观察

    髌骨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约占全部骨骼损伤的1.05%,粉碎性骨折约占所有髌骨骨折的1/3[1].如处理不当,易遗留创伤性关节炎及关节性粘连、僵硬等不良后果.2006年6月-2012年6月我科使用10号线环扎结合交叉结扎联合分体式髌骨爪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43例,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邹朝汉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弱视的治疗体会

    弱视患者眼部多无明显器质性病变,或有器质性病变及屈光异常但其视力下降情况与其病变程度不相适应且矫正视力<0.9.弱视患者的治疗是一个漫长、单调、重复的过程,由于相关健康教育知识的缺乏,家长对该病的认识不足,加之许多患儿不愿治疗或放弃治疗,以致错过了佳治疗时机,导致终生视力低常及立体视觉形成障碍等.

    作者:邱丽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不典型带状疱疹误诊为泌尿系结石3例分析

    带状疱疹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症状典型时诊断并不困难,但因少数病例不出现疱疹,或出现疼痛后才有疱疹,增加了临床医师诊断的难度.而对既往有泌尿系结石、胆囊结石、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病史的老年患者,常因误诊旧病复发而漏诊带状疱疹,延误患者治疗,甚至诱发医患纠纷.近年来,我科收治不典型带状疱疹误诊为泌尿系结石患者3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君 刊期: 2013年第07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