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丽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辅治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8%高于对照组的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辅治小儿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永丽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真菌性皮肤病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尤其是足癣(俗称脚气)患病率有时可达50%~70%,在某些特殊环境时发病率更高,而由此引起的严重继发感染,常直接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质量.目前抗真菌治疗药物中,多以软膏和擦剂为主,常需每天多次使用,患者难以坚持正规使用,以致疗效不佳,病情迁延.
作者:张涛;冯小剑;沈龙;万里;张茜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3例.试验组予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对照组单纯口服甲氨蝶呤治疗.2组均4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安全性高、疗效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结嫦 刊期: 2013年第07期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是基层医院急诊科常见急重症病例,如抢救不及时,常危及生命[1].加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院前急救,可明显降低其病死率,改善预后.笔者总结我院急诊科2009年1月-2011年6月救治的105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院前急救体会,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玉凤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丙泊酚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60例自愿行人工流产术的早孕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0例.对照组给予丙泊酚诱导麻醉,术中持续输注丙泊酚维持麻醉;观察组术前2h于阴道后穹窿置入米索前列醇,手术及麻醉方法同对照组.观察2组镇痛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麻醉诱导量.结果 观察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联合米索前列腺用于人工流产术可减轻受术者的痛苦并缩短手术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力 刊期: 2013年第07期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一种癌症,在我国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10%,且每年以3%~4%的速度增长,发病日趋年轻化,成为女性发病率高的恶性肿瘤[1].目前手术是治疗乳腺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术后患者面对乳房缺失、患肢功能的受限及放化疗所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反应,存在着许多护理问题.
作者:李清敏;董春花;范维贞 刊期: 2013年第07期
麻醉学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后,麻醉监测依然未得到很好的解决.临床上,麻醉深浅不当常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生理、心理危害.麻醉过浅易致血液动力学波动和术中知晓发生;麻醉过深可能会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手术中麻醉深度的监测成为麻醉医师所关注的问题.笔者现将当前临床上常用的监测方式包括其应用原理、各自的优缺点及新出现的监测技术综述如下.
作者:张建荣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综合性护理在小儿过敏性紫癜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8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综合性护理措施.观察2组护理效果、住院时间及0.5年后复发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0.5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对过敏性紫癜患儿应用综合性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患儿的治愈率,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减少疾病复发率,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石晓娟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该院麻醉性镇痛药的应用情况.方法 统计2009-2011年麻醉性镇痛药的应用情况,以用药频度(DDDs)为指标,分析麻醉药品的应用情况.结果 麻醉性镇痛药应用多的为吗啡缓释片,年均增长率高的为舒芬太尼.DDDs高的为芬太尼注射液,其次为吗啡缓释片.结论 麻醉药品的使用基本合理,但也存在癌痛治疗过程中吗啡注射液的有创镇痛及哌替啶注射液的不合理应用,临床医师应不断提高用药质量,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林霏霏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血脂康胶囊治疗冠心病高脂血症的效果.方法 72例血脂异常患者入院后均给予血脂康胶囊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TC、TG、LDL-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HDL-C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 血脂康胶囊调节血脂疗效肯定,无明显不良作用,适用于冠心病的二级预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学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及对健康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也日益增强.伴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人们对医疗护理工作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多、联系紧密,引发护理纠纷的范围和概率也随之增大.现将我院护理工作中常见护理纠纷原因及防范措施总结如下.
作者:韦英娜 刊期: 2013年第07期
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护理工作的实践性较强,护理工作者工作时也存在危险,这种危险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中[1].尤其是呼吸内科护理工作者,接触更多的是呼吸道病原菌,使呼吸内科护理工作者较易被感染,同时各种消毒液体和器具的使用也是危害护理工作的重要因素[2].
作者:胡原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从周围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术,常用于肿瘤化疗患者的治疗中.PICC不仅可减少患者多次静脉穿刺的痛苦,更重要的是可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对局部组织的刺激,从而保证化疗全程的顺利进行.笔者探讨其应用及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作者:谷明霞 刊期: 2013年第07期
近年来,随着医学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数量日益增多,临床科室教学负担也越来越重.同时随着医学服务模式转变,强调以患者为中心,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尤其是儿科医师,为避免医疗纠纷,一味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
作者:王荣 刊期: 2013年第07期
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熟练掌握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每位儿科护士应具备的素质.1 临床资料门诊观察室输液患儿年龄≤5岁,以≤2岁患儿居多.
作者:郭金梅;阿茹汉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老年患者外科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及其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对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患者22例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及综合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和韦氏记忆量表(WMS)评分.结果 护理干预后22例患者的MMSE、WM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达正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老年患者外科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萍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治疗儿科支原体感染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48例儿科支原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红霉素组和阿奇霉素组各24例.2组均予相同的常规治疗,红霉素组予红霉素10mg·kg-1·d-1 静脉滴注,阿奇霉素组予阿奇霉素20~40mg·kg-1·d-1 静脉滴注.结果 红霉素组病情好转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阿奇霉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霉素组无病情反复者,而阿奇霉素组出现病情反复者8例(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针对儿科支原体感染,及早诊断并采用红霉素实施相关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希凤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普伐他汀逆转颈动脉斑块的效果.方法 将70例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给予普伐他汀治疗,对照组给予非诺贝特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颈动脉斑块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3个月、6个月、1年后观察组TC和TG较治疗前明显降低,HDL-C治疗6个月、1年较治疗前明显升高,LDL-C治疗1年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对照组治疗后3、6个月LDL-C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其余指标不同时间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TC和LDL-C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6个月和1年后,观察组各项血脂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普伐他汀在安全降低血脂水平的同时,对颈动脉斑块的逆转作用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勇 刊期: 2013年第07期
我院护理部在护理管理中应用了全面质量管理(TQC)的概念和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笔者就全面质量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运用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1 内容患者在医院中,除接受医师的治疗外,即进行相应的护理,护理对患者来说也至关重要.
作者:郭金玲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粘连性肠梗阻是指肠袢间相互粘连或粘连带压迫肠管所致的肠梗阻,是普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以腹部手术后所致的粘连性梗阻多见,约占70%~80%[1].部分患者需再次手术,手术次数越多,粘连越严重.因此必须严密观察患者病情,非手术治疗无效时积极行手术治疗解除梗阻.我科近年收治粘连性肠梗阻患者68例,由于治疗得当、护理细致,均恢复良好,未再次出现肠梗阻,现报道如下.
作者:蔡云凤 刊期: 2013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