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治疗及护理对策

李春燕

关键词:带状疱疹, 神经痛, 治疗, 护理
摘要:带状疱疹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疾病,好发于春秋季节,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炎症性、疱疹性、累及神经的一种皮肤病.一般是由于机体免疫力低下者感染所致,常见于老年和有基础疾病的人群.神经痛是带状疱疹常见的症状之一,表现为沿感觉神经支配区域出现局部阵发性或持续性的灼痛、刺痛、跳痛、刀割痛,严重者会影响患者休息、睡眠、精神状态等.如不能及时改善疼痛症状,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影响.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心理干预联合氟西汀治疗青少年抑郁症78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心理干预联合氟西汀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效果.方法 将78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给予心理干预联合氟西汀治疗;对照组给予氟西汀治疗.以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减分率判定临床疗效.对比2组临床疗效及1年内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9.5%高于对照组的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内复发率为2.6%低于对照组的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干预联合氟西汀治疗青少年抑郁症效果优于单用氟西汀治疗,且复发率低,是治疗青少年抑郁症较为理想的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雪冰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我院药品不良反应210例报告分析

    目的 分析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与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该院2009年-2011年210例药品ADR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系统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DR发生率与性别无关,>60岁的人群ADR发生率高[68例(32.38%)];给药方式以静脉滴注为主[177例(84.92%)];抗菌药物引起的ADR多[115例(54.76%)];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为常见[103例(49.05%)].结论 临床应加强ADR监测,谨慎、合理选择用药,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合理.

    作者:容健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胆汁反流性胃炎1例用药分析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是由于十二指肠内容物异常反流入胃,引起胃黏膜炎性反应的一种疾病[1].当胃肠功能紊乱,十二指肠出现逆蠕动,此时又存在幽门功能障碍时,可发生肠胃反流;若反流频率高,持续时间长,反流量大,即可引起胃黏膜损伤.鉴于该病症状、病理变化及治疗反应与其他胃切除后综合征有所不同,有学者将胆汁反流性胃炎从胃切除后并发症中分出,作为一种独立的病症[2].笔者参与了消化内科胆汁反流性胃炎1例的治疗过程,现报道如下.

    作者:余巍;纪华;左国营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三酸分散片的研制及质量评价

    真菌性皮肤病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尤其是足癣(俗称脚气)患病率有时可达50%~70%,在某些特殊环境时发病率更高,而由此引起的严重继发感染,常直接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质量.目前抗真菌治疗药物中,多以软膏和擦剂为主,常需每天多次使用,患者难以坚持正规使用,以致疗效不佳,病情迁延.

    作者:张涛;冯小剑;沈龙;万里;张茜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中西药联用治疗慢性肾盂肾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中西药联用治疗慢性肾盂肾炎(CPN)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8例C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进行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9%高于对照组的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药联用治疗CPN效果显著,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彭翠英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护理干预对乳腺癌围术期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乳腺癌围术期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据术前2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情况,分析患者的失眠原因,分别实施护理干预措施.用PSQI评价乳腺癌术前2d、手术当天、术后第1、3、7天、术后2周时、出院前1d的睡眠质量.结果 经护理干预后,患者术前2d、手术当天和术后第1、3、7天及术后2周时、出院前1d的睡眠情况均较护理干预前取得明显改善,且随时间的累积,患者的睡眠质量逐步改善.结论 通过对乳腺癌围术期失眠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有利于疾病的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温玲琴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柳州市壮族与汉族胎儿双顶径及枕额径比值分析

    目的 采用超声测量壮、汉族胎儿双顶径(BPD)及枕额径(OFD),为优生优育及民族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选取2007-2011年该院门诊和住院的正常单胎、无妊娠并发症的柳州市壮族孕妇100例作为观察组,并随机选取同期汉族孕妇10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2组胎儿BPD及OFD,计算两者比值(BO),预测胎儿头颅外形特征.结果 观察组胎儿平均BO值为(0.8079±0.0466)小于对照组胎儿的(0.8247±0.04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壮族胎儿头颅外形较汉族偏长圆,对研究人种学及壮族群体的起源与繁衍有否帮助,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计柳玉;马合群;潘丽;陈江鸿;陈静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辨证施护在糖尿病足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糖尿病足,糖尿病足是指因糖尿病血管病变和(或)神经病变和感染等因素,导致糖尿病患者足或下肢组织破坏的一种病变,临床表现为溃疡或坏疽.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徐文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泛昔洛韦片有关物质检查方法探讨

    目的 探讨泛昔洛韦片有关物质的检查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3种不同厂家泛昔洛韦片的杂质峰面积.结果 各种泛昔洛韦片中均有杂质存在.结论 应用HPLC法检测泛昔洛韦片中有关物质,不仅操作简便,能有效分离色谱峰,且峰形良好,无干扰,可用于泛昔洛韦片有关物质的检查.

    作者:吴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院前急救分析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是基层医院急诊科常见急重症病例,如抢救不及时,常危及生命[1].加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院前急救,可明显降低其病死率,改善预后.笔者总结我院急诊科2009年1月-2011年6月救治的105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院前急救体会,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玉凤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早期肠内营养在全胃切除术后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全胃切除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EN)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6例全胃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采用EN支持治疗,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2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并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胃切除术后患者早期予EN支持效果显著,且经济、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杜裕涛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米诺环素联合多黏菌素B对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目的 了解鲍曼不动杆菌(ABA)的产酶现状和耐药性及抗菌药物对ABA的体外抗菌活性,为临床治疗ABA提供合理用药的实验室依据.方法 从临床感染标本中分离出75株鲍曼不动杆菌,均来自呼吸道标本.常规培养分离细菌,应用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鉴定细菌.常规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法,低抑菌浓度(MIC)测定采用琼脂平板倍比稀释法和E-test浓度梯度法,按CLSI规定的标准进行.结果 75份标本中产金属β-内酰胺酶(MBLs)的菌株占96.00%,产诱导型AMPC酶的占29.33%,产质粒型AMPC酶的占41.33%.多黏菌素B(PLB)和米诺环素(MNO)对产MBLs ABA、产诱导型AMPC酶ABA和产质粒型AMPC酶ABA的抑菌率分别是97.22%、100.00%、100.00%和19.43%、4.55%、6.45%.PLB和MNO联合对ABA的协同作用为57.33%.结论 ABA的产酶率和耐药性越来越高,其引起的院内感染临床应高度重视.对多药耐药ABA导致的感染建议应用PLB或联合MNO(或替加环素)及舒巴坦治疗,以有效控制感染和防止耐药株在医院内感染的扩散.

    作者:徐修礼;刘家云;徐焰;程晓东;郝晓柯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后颅窝硬膜外血肿42例治疗体会

    后颅窝硬膜外血肿(PEEDH)较幕上血肿少见,但由于后颅窝容量较小,为脑脊液经第四脑室流入蛛网膜下腔的孔道所在,并有重要的生命中枢延髓位于其间,较易引起脑脊液循环受阻,颅内压急骤升高,小脑扁桃体下疝及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病情较为凶险,颅后窝血肿病死率高达15%~25%[1].2004年3月-2011年8月我院行开颅手术治疗PEEDH患者4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鸿章;王向东;任新亮;王向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10号线环扎结合交叉结扎联合分体式髌骨爪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临床观察

    髌骨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约占全部骨骼损伤的1.05%,粉碎性骨折约占所有髌骨骨折的1/3[1].如处理不当,易遗留创伤性关节炎及关节性粘连、僵硬等不良后果.2006年6月-2012年6月我科使用10号线环扎结合交叉结扎联合分体式髌骨爪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43例,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邹朝汉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基层医院血管损伤诊治策略探析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血管损伤的诊治策略.方法 对血管损伤患者10例的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0患者中,转院3例,术后治愈出院3例,因锐器或医源性损伤致失血性休克、终死亡3例,因血栓形成致截肢1例.结论 基层医院对四肢血管损伤的救治成功率不断提高,但对于颈部及腹盆腔大血管损伤的处理仍有一定困难,还需不断总结.

    作者:张宏伟;王彬华;李彬;钟晓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通心络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通心络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予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予通心络胶囊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心络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显著,安全可靠、方便、不良反应少.

    作者:刘康强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急诊抗生素不合理处方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该院急诊抗生素处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该院2011年度急诊处方12 035张,据药理学知识、国内外医学文献、相关公开出版医疗刊物及书籍对该院的抗生素不合理处方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共审核处方12 035张,其中抗生素处方3592张;抗生素不合理处方888张(24.72%),存在给药方案不当、重复用药、溶媒不当、药理拮抗及毒性相加方面的问题.结论 该院抗生素应用存在不合理情况,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范国臣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外伤性脾切除术后的护理探讨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脾切除术后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将40例外伤性脾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强舒适护理干预.观察2组伤口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比较2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2组均痊愈出院,未发生感染、压疮及血栓形成等并发症.观察组满意度为100%高于对照组的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伤性脾切除术后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舒适护理,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对患者康复有重要意义.

    作者:徐静茹;史国玉;杜亚玲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胃癌根治术后发生腹腔淋巴漏的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

    目的 分析胃癌根治术后发生腹腔淋巴漏的原因并探讨处理对策.方法 对行胃癌根治术的8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术后腹腔淋巴漏的发生率与胃癌分期及手术方式的关系,并总结处理对策.结果 进展期胃癌患者行根治术后腹腔淋巴漏的发生率高于早期胃癌患者;手术方式为第二站淋巴清扫(D2)+第三站淋巴清扫(D3)和D3患者术后腹腔淋巴漏的发生率高于实施第一站淋巴清扫(D1)、D2手术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发生腹腔淋巴漏的患者经禁食、肠内营养、抗感染、血浆白蛋白支持治疗及奥曲肽皮下注射等非手术治疗后均痊愈.结论 进展期胃癌及实施D2+D3、D3手术方式是发生腹腔淋巴漏的因素之一,对早期胃癌,甚至部分进展期胃癌患者淋巴清扫应以D2为主,以降低淋巴漏的发生率.

    作者:段立国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护理干预在降低剖宫产术后尿潴留应用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在降低剖宫产术后尿潴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方式;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方案.比较2组产妇尿潴留和导尿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尿潴留和导尿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对行剖宫产的产妇实施优良的综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剖宫产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促进产妇身体康复有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俊霞 刊期: 2013年第07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