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华;潘光辉;沈守祥;孟祥凤;冯剑;王晓筱
目的:以循证医学系统评价方法Meta分析为依据客观评价中医灌肠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中国知网为主,检索国内各种,选择中医灌肠法与西医包醛氧淀粉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随机对照的试验研究.共纳入8篇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并进行M eta分析.结果:与西医包醛氧淀粉组相比,中医灌肠法在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在总体疗效,降低血肌酐、血尿素氮等方面优于西医治疗组.结论:灌肠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优于西医,但还需要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及多中心临床试验做进一步证实.
作者:郑海生;王荣;刘凯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构建结构化的方剂信息数据库,挖掘方剂中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进一步研究方剂的配伍规律.方法:运用基于正则表达式的信息抽取方法,以vs 2008编程实现自动抽取,并以SQL Sever 2005进行关联规则挖掘.结果:生成了结构化的方剂信息数据库,并初步抽取方剂信息81 305条;在小支持度为10%,小置信度为70%的条件下,得到高频药物9味,生成规则4条.结论:基于正则表达式的信息抽取方法使全面大规模研究方剂配伍规律成为可能,挖掘结果与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总体相符,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也依据.
作者:马金刚;胡志帅;曹慧;来建梅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镇肝熄风颗粒对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及血压、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具有高血压胰岛素抵抗的患者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西药结合组)和对照组(西药组).疗程为6个月,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估.测定血压、空腹血糖(FBG)、血浆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测定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游离脂肪酸(FFA)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血压降低(P<0.01),胰岛素抵抗有所改善(P <0.05);TG,TC,LDL-C,FFA水平降低、HDL-C水平升高(P<0.05).结论:镇肝熄风颗粒治疗胰岛素抵抗的高血压患者,有降低血压、稳定血糖和血脂、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纠正高胰岛素血症的作用.
作者:陈国华;潘光辉;沈守祥;孟祥凤;冯剑;王晓筱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分析两种南瓜(蜜本和超甜蜜本)肉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结合保留指数法,首次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化合物的相对百分含量来分析两种南瓜肉的挥发性成分.结果:从蜜本南瓜、超甜蜜本南瓜果肉中分别鉴定出29,23个化合物,分别占总峰面积的96.55%,94.04%,其中蜜本和超甜蜜本有23种共有成分.结论:蜜本南瓜果肉的挥发性成分以吡喃酮(16.66%)和β-紫罗兰酮(7.44%)含量高,超甜蜜本南瓜果肉挥发性成分中含量较高的是吡喃酮(14.87%)和棕榈酸(13.20%);蜜本和超甜蜜本南瓜果肉的挥发性成分具有差别.
作者:张伟;卢引;顾雪竹;李昌勤;康文艺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对已获得的药效学试验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验证平性活血药“双向适用”的药性特征.方法:采用Weka3.6.2软件进行贝叶斯分析,按数据预处理、属性选择、建立相关贝叶斯网络模型、分类预测的步骤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结果:在瘀热互结证中,3类药性中药组与模型组分类,AUC大小顺序为平性药>寒性药>热性药;在寒凝血瘀证中,3类药性中药组与模型组分类,AUC大小依次为热性药>平性药>寒性药.结论:对瘀热互结证,平性活血药与寒性活血药具有类似治疗效果;对寒凝血瘀证,平性活血药与热性活血药具有类似治疗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证明平性药具有“双向适用”的药性特征.
作者:郝二伟;邓家刚;杜正彩;包传红;芦晓燕;邓秀琼;唐志玲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通过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厚朴的提取工艺.方法:以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溶媒比为自变量,以浸膏得率、厚朴酚及和厚朴酚含量的总评“归一值”为因变量,通过对自变量各水平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及二项式拟合,采用响应面法优选提取工艺,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佳提取工艺为佳10倍量60%乙醇提取3次,每次95 min.结论: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选的厚朴提取工艺简便、合理可行,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可推广于大生产应用.
作者:刘颖新;刘利利;喻祖文;李飞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疗法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l-1)的影响,旨在初步揭示此方法对CRF的可能干预途径.方法:将慢性肾脏病(CKD4)期患者随机分为4组,1组为单纯西药组、2组为西药如中药组、3组为西药如中药加中药灌肠组、4组为西药加中药加中药灌肠加中药熏蒸组,治疗3个月,分别检测各组治疗前后血肌酐、尿素氮、t-PA和PAI-1水平变化.结果:中医综合疗法与单纯西药治疗比较,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浆PAI-1水平、改善肾功能及升高血浆t-PA水平(P<0.05).中医综合疗法3组相互比较,4组降低血清肌酐、尿素氮、升高血浆t-PA水平疗效较好(P<0.05),而降低血浆PAI-1水平3组疗法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可调节机体的纤溶系统,从而达到治疗CRF的目的.
作者:赵雯红;胡蜀宾;张国瑛;左建娇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研究醋制老瓜头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层萃取物抗炎、镇痛活性,明确活性部位.方法:将小鼠分为11组,分别为:阳性对照组、模型组、醋制老瓜头二氯甲烷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分别设低、中、高剂量组(按生药量计为400,800,1 600 mg·kg-1),给药3d后进行实验,以热板法、醋酸扭体法为镇痛实验模型,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小鼠炎性组织前列腺素E2(PGE2)含量为抗炎实验模型,进行活性测定.结果:镇痛实验,热板法模型中醋制老瓜头各萃取层与模型组比较能显著延长热板所致的小鼠舔后肢的时间,扭体法模型中,醋制老瓜头各萃取层能显著减少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的次数,并呈现一定的药物依赖性(P <0.05,P<0.01);抗炎实验,二甲苯致耳肿胀模型中醋制老瓜头各萃取层与模型组比较能不同程度地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角叉菜胶致鼠足肿胀模型中醋制老瓜头各萃取层能不同程度抑制角叉菜胶致鼠足肿胀,各萃取层能显著降低小鼠炎症组织中PGE2含量(P<0.05,P<0.01).结论:二氯甲烷层为醋制老瓜头镇痛、抗炎活性强部位,醋制降毒后仍有较强生物活性,表现为延长小鼠舔后肢的时间,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角叉菜胶致足肿胀并显著降低小鼠炎症组织中PGE2含量,其抗炎作用可能与PGE2相关.
作者:徐小龙;卢杰;余建强;吴秀丽;付雪艳;杨卫东;刘成;陈靖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建立鬼针草属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鉴别5种鬼针草药材.方法:采用Kromasil C18柱(4.6 mm×250 mm,5μm),以甲醇-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mL· min-1,检测波长290 nm,柱温30℃,进样量10 μL.结果:通过对10批鬼针草属药材的研究建立了鬼针草属药材的指纹图谱,利用HPLC指纹图谱相似性评价软件评价,应用主成分分析法、系统聚类分析法将药材分成5类,计算相似度.结论:该提取方法简单,具有很好的稳定性、重复性和可行性,可使大部分化学成分得到较好的分离,可为鬼针草属药材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和有效的鉴别方法.
作者:夏清;刘圆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研究黔产射干Bellamcanda chinensis块茎部分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得到射干块茎中的挥发油,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组分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得到的挥发油中分离鉴定了32个化学成分,已鉴定出的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3.87%.结论:射干的块茎部分挥发油化学成分包含有机酸、烷烃、萜类及衍生物等,主要成分为肉豆蔻酸乙酯(tetradecanoic acid,ethyl ester,17.38%)、豆蔻酸(tetradecanoic acid,14.63%)、棕榈酸乙酯(hexadecanoic acid,ethyl ester,11.80%)等,分析结果可为射干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并为提高射干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作者:杨胜杰;刘明川;梁娜;刘敏洁;薛伟;杨松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大黄素与乌头碱配伍对原代培养正常小鼠乳鼠结肠Cajal间质细胞(ICC)生物膜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解消化法原代结肠间质细胞培养技术,分别将浓度为1,0.3,0.08 mg·L-1的大黄素高、中、低剂量药效浓度与1 g·L-1乌头碱配伍作用于昆明种小鼠乳鼠结肠间质细胞30 min,测定其对细胞丙二醛(MDA)含量、酸性磷酸酶(ACP)活力的影响.结果:1g·L-1乌头碱单独作用30 min后,与正常组细胞相比,其MDA含量(0.313 ±0.019 nmol·mL-1和ACP(386.63 ± 57.89)U·g-1活力增加(P<0.01);大黄素高、中剂量药效浓度分别与乌头碱配伍作用后,相对于乌头碱单独作用组,细胞介质中MDA含量[(0.299±0.029),(0.280±0.024) nmol·mL-1]和细胞中ACP活力[(264.31 ±37.21),(312.23±46.86)U·g-1]有所降低(P<0.05),但仍高于正常组细胞.结论:大黄素与乌头碱配伍后能降低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损伤程度,且大黄素能减轻乌头碱对ICC溶酶体膜的损伤作用.
作者:胡海燕;彭成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优化藏药蔓菁中抗氧化活性多糖的提取、纯化工艺.方法:以粗多糖得率、总多糖质量分数和抗氧化活性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考察浸提次数、料液比及浸提时间对蔓菁多糖提取工艺的影响;以色素去除率和多糖损失率为综合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脱色温度、吸附时间、活性炭用量对脱色工艺的影响.结果:蔓菁多糖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30,于90℃水浴浸提3次,每次2h;佳脱色工艺为加3%活性炭于60℃吸附40 min.蔓菁多糖纯度达4.66%,其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6.71 g·L-1.结论:优选的提取、纯化工艺稳定可靠,所碍多糖的含量高、杂质少,适合于蔓菁多糖的工业化生产.
作者:杨永东;李聪颖;唐策;王张;范刚;张艺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通过R语言的荟萃分析方法,对益气养阴法的方剂治疗气阴两虚型肺癌患者,治疗前后体重变化进行数据分析,以期对益气养阴法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维普资源系统、中国知网搜索2002年至今有关益气养阴法治疗肺癌的相关研究文献,采用R-2.15.1软件对病例研究结果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检索到91篇文献,共有5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肺癌患者均为晚期,辨证为气阴两虚型,治疗组采用自拟益气养阴方合化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方案,结果表明治疗组对患者体重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益气养阴法治疗气阴两虚型晚期肺癌患者,能够增加体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金智慧;刘伟胜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加味知柏地黄汤治疗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伴有阴虚内热证的活动期SLE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治疗组52例.对照组予常规糖皮质激素治疗,单独使用糖皮质激素无效者给予环磷酰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服用加味知柏地黄汤,随辨证加减,1剂/d,疗程均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血清补体C3,C4和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水平及激素用量.结果:治疗后8,12周治疗组SLEDAI积分低于对照组(P <0.05,P<0.01);治疗后对照组C3及C4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变化不明显;两组治疗后CIC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每日强的松用量及使用总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采用加减知柏地黄汤配合常规西药治疗活动期SLE患者,疗效优于单用西药治疗,且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
作者:吴军伟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研究甘草酸与乌头碱配伍对神经细胞的作用.方法:利用细胞培养技术体外培养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运用MTT法测定甘草酸与乌头碱配伍对神经细胞存活率的影响,采用比色法测定甘草酸与乌头碱配伍对神经细胞内Na+,K+含量,钠-钾三磷酸腺苷酶(Na+,K+-ATPase)活力的影响.结果:1,2,4 g·L-1的甘草酸分别与2 g·L-1乌头碱配伍作用神经细胞30 min后,能不同程度拮抗乌头碱所致活细胞数降低,以及拮抗乌头碱所引起的神经细胞内Na+含量降低,K+含量和Na+,K+ A-TPase活力的升高.结论:甘草酸能降低乌头碱所致神经细胞毒性,拮抗乌头碱所引起的神经细胞内环境的紊乱,乌头碱与甘草酸以1∶2配伍为佳.
作者:吕佳韵;彭成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优选三七总皂苷透皮凝胶膏剂的制备工艺,并建立其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凝胶膏剂样品的初黏力、外观、涂布性等为综合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凝胶膏剂的成型工艺;采用HPLC测定三七总皂苷的含量.结果:优化的基质处方为部分聚合的聚丙烯酸钠4 g,羧甲基纤维素钠1g,高岭土3.5g,甘羟铝0.18g,甘油-丙二醇(2∶1)25 g,聚乙烯吡咯烷酮0.5g,聚维酮0.5g,聚乙烯醇0.25 g.HPLC测得三七皂苷R1在0.42 ~3.36 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人参皂苷Rg1在4.82 ~38.56 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4);人参皂苷Rb1在1.24~9.92 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结论:优选的凝胶膏剂制备工艺稳定可行;建立的HPLC操作简便、可靠,适用于该制剂的含量测定和质量控制.
作者:吴静澜;郭璐玫;龚艳;张永萍;肖时珍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比较异翅独尾草Eremurus anisopterus在开花期和休眠期的多糖含量.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异翅独尾草多糖,用苯酚-浓硫酸比色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异翅独尾草在开花期的多糖含量为3.98%,休眠期的多糖含量为5.10%.结论:异翅独尾草开花期比休眠期的多糖含量高1.12%,休眠期采收较为适宜.
作者:张丽;谭勇;田丽萍;王珊珊;王金辉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在青蒿琥纳米脂质体的干预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在HepG2中的表达,为肝癌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对数生长期HepG2细胞制成3×105/mL单细胞悬液,接种于35 cm2培养皿中培养24 h后给药,分别设生理盐水对照组、青蒿琥酯原料药组、青蒿琥酯纳米脂质体组(浓度均为μmol·L-1),药物作用24 h.采用RT-PCR法检测各处理组HepG2细胞中VEGF mRNA及VEGFR2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处理组HepG2细胞中VEGF及VEGFR2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青蒿琥酯纳米脂质体组VEGF及VEGFR2 mRNA相对表达量为0.22 ±0.02,0.09 ±0.02;对照组为0.55 ±0.03,0.53 ±0.02;青蒿琥酯纳米脂质体组VEGF,VEGFR2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33 ±0.06,0.25 ±0.06,对照组为0.95±0.03,0.78 ±0.03,(P<0.05).青蒿琥酯纳米脂质体组与原料药组的VEGF及VEGFR2 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均低于对照组,且纳米脂质体组表达量低于原料药组.结论:青蒿琥酯纳米脂质体能够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达到抗肿瘤作用,且作用强于青蒿琥酯原料药,有应用于肝癌治疗的潜在价值.
作者:赵春霞;沈雪松;金美华;黄丽芳;刘汉甫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建立舒胆通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舒胆通颗粒中栀子苷、大黄酸和延胡索乙素进行定性鉴别,并采用HPLC测定栀子苷含量.色谱柱:Agilent ZORBAX C18柱(4.6 mm×150mm,5μm);流动相乙腈-水(15∶85),检测波长238 nm,柱温30℃,流速1 mL· min-1,进样量10μL.结果:在薄层鉴别中能检出栀子苷、大黄酸和延胡索乙素,栀子苷在15.1 ~ 151.0 mg·L-1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0.45%,RSD 0.48%.结论:使用薄层色谱法对舒胆通颗粒中栀子苷、大黄酸和延胡索乙素进行定性鉴别,操作简便,重现性好,且阴性对照无干扰;栀子苷的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回收率,可作为舒胆通颗粒中栀子苷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吴静;陆红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匙羹藤叶石油醚浸泡物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石油醚浸泡匙羹藤叶,并用GC-MS法分离分析其成分及相对含量.结果:从匙羹藤叶的石油醚浸泡物分离出13个化学成分,鉴定了11个化学成分,占总质量的99.35%.结论:匙羹藤叶石油醚浸泡物主要的化学成分是正十六烷酸,2,6,10,15,19,23-六甲基-2,6,10,14,18,22-二十四烷六烯和十八烷,分别占总质量的23.28%,26.34%,21.35%,研究结果为匙羹藤叶化学成分的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丘琴;甄汉深;石琳;蒋兰兰 刊期: 2013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