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护理体会

贾红霞

关键词: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前列腺增生, 护理措施
摘要:前列腺增生(BPH)是中老年男性的常见病,患者常伴有全身各器官功能衰退,机体代偿能力下降,合并某些慢性疾病,使手术风险增大,同时存在术后出血、潜在感染等诸多护理问题.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该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1].TURP是治疗BPH的手术方法之一,是世界医学界公认的治疗BPH效果确切且副损伤较小的手术方法,从20世纪80年代起一直被誉为治疗BPH的金标准.我科于2012年1-4月对76例BPH患者进行TURP手术治疗,术后针对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急诊重症监护室中毒患者临床救治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急诊重症监护室中毒患者的临床救治效果.方法 急诊重症监护室中毒患者45例,先清除患者体内未吸收的毒物,再给予药品和利尿治疗,并据患者情况予相关对症治疗及心理干预.观察患者的救治效果.结果 经救治后,45例患者中救治成功39例,救治成功率为86.67%;死亡6例,病死率为13.33%.结论 对中毒患者进行救治时,明确中毒物质,再据具体中毒物质选择正确的抢救方法并进行快速抢救,能有效提高中毒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从而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陈东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慢性心力衰竭与正常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81例CHF患者(按心功能分为心功能Ⅰ级组19例、心功能Ⅱ级组23例、心功能Ⅲ级组20例及心功能Ⅳ组19例)及29例心功能正常体检者(对照组)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及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T3)水平,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各级心功能组间除TSH水平外,其他甲状腺激素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级心功能组FT3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级心功能组TSH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Ⅲ级、Ⅳ级组T3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Ⅲ级组T4、FT4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Ⅰ级、Ⅱ级及Ⅲ级组rT3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中T3、FT3、T4随心功能减退而降低;rT3随着心衰程度的加重增高越明显,可作为判断心功能损害程度的指标.

    作者:古丽巴哈尔;逯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足月妊娠羊水过少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足月妊娠羊水过少的发病因素及其对母婴的危害.方法 选择该院住院分娩的足月妊娠羊水过少产妇6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羊水量正常的足月分娩产妇6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足月妊娠羊水过少与妊娠周数的关系,观察2组妊娠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围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羊水过少发生率随孕周的增加而上升;观察组妊娠并发症及围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足月妊娠羊水过少对母婴危害性较大,应做好产时监测,适时终止妊娠.

    作者:白丽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五官科患儿意外损伤原因及预防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提高及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我国儿童患感染性疾病、传染性疾病的病死率明显下降,而意外损伤的患病率及病死率却明显上升.意外伤害已成为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的主要原因之一[1].儿童意外损伤对家庭成员的精神打击是无法直接计算的.在我国独生子女的家庭模式中,失去1个孩子或儿童终身残伤给父母带来的心理打击是难以估计的.因此,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了家庭的幸福和睦,其预防不容忽视.现将我院五官科2010年2月-2012年3月收治的189例儿童意外损伤的原因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邓藕珠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蒲地蓝口服液联合炎琥宁注射液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蒲地蓝口服液联合炎琥宁注射液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蒲地蓝口服液联合炎琥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疗程均为5~7d.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蒲地蓝口服液联合炎琥宁注射液治疗疱疹性咽峡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永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急性阑尾炎切除术后回盲部扭转1例

    患儿,男,5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疼痛15h伴恶心、呕吐入院.该患儿于15h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部疼痛,呈持续性钝痛,阵发性加剧,伴恶心、呕吐,呕吐2次,呕吐物均为胃内容物,呈非喷射状,无血,无胆汁.在我院门诊对症治疗,腹痛未缓解,急来我科就诊.既往健康,否认肝炎、结核病史.

    作者:张爱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首乌合剂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探讨首乌合剂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制剂中的制首乌、枸杞子、续断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制剂中制首乌的有效成分二苯乙烯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各薄层定性鉴别色谱中,所鉴别的药材的薄层色谱特征明显,在与对照药材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而阴性无干扰.二苯乙烯苷进样量在0.0163~0.522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96%,RSD为1.61%.结论 TLC和HPLC可用于首乌合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尹学慧;张子浩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婴幼儿保健中实施辅食添加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婴幼儿保健中实施辅食添加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10例婴幼儿家长实施婴幼儿辅食添加健康教育,对比健康教育前后家长对婴幼儿断母乳时间、辅食添加时间、辅食添加种类、辅食添加方法、辅食添加意义等辅食添加知识的知晓率.结果 健康教育后家长对婴幼儿辅食添加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健康教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家长实施有计划的、系统的婴幼儿辅食添加健康教育可提高家长对科学喂养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促进婴幼儿体格发育,降低婴幼儿营养性疾病的发生,且有利于婴幼儿的智能发育,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门诊药房发放喹诺酮类药物开展的药学服务

    随着医院药学学科的发展和药学部门工作模式的转变,要求逐步提高医院药学服务的技术含量,而发药交代工作又是药学服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发药交待对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减少药品不良反应(ADR)及避免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等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徐春慧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黄芪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及肾脏损伤的影响

    目的 探讨黄芪改善2型糖尿病(T2DM)大鼠胰岛素抵抗(IR)的作用机制及对肾脏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黄芪组、二甲双胍组、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CON组)各10只.除CON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制备T2DM模型成功后,黄芪组和二甲双胍组分别给予二甲双胍和黄芪治疗,测定空腹血糖(FBG)、血清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瘦素(Lep)及一日摄取容许量(Adi)、尿白蛋白排泄率(UAE),取部分肾脏组织行病理、电镜观察肾脏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与CON组比较,黄芪组FBG、FINS水平升高,ISI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糖尿病组比较,黄芪组、二甲双胍组FBG、FINS、ISI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CON组比较,黄芪组、二甲双胍组及糖尿病组TC、TG水平均升高(P<0.05).与糖尿病组比较,二甲双胍组TC水平降低(P<0.05);黄芪组TC水平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黄芪组、二甲双胍组TG水平较糖尿病组降低(P<0.05).与CON组比较,黄芪组、二甲双胍组、糖尿病组TNF-α、Lep水平升高,Adi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糖尿病组比较,黄芪组TNF-α、Lep水平降低,Adi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二甲双胍组比较,黄芪组TNF-α、Lep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ON组比较,黄芪组、二甲双胍组及糖尿病组T2DM大鼠肾小球基底膜(GMB)厚度增加(P<0.01),黄芪组GBM厚度小于糖尿病组(P<0.01);与CON组系膜间隙面积比较,二甲双胍组及糖尿病组均有增加(P<0.01),黄芪组虽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黄芪组系膜间隙面积小于糖尿病组(P<0.05).结论 黄芪可改善T2DM的IR,其作用机制可能是,一方面降低血糖和胰岛素水平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另一方面降低血脂及调节脂肪因子水平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并对T2DM的肾脏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婧;刘长山;刘阳;王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上消化道大出血急救护理体会

    上消化道出血是急诊常见病,大出血者病情危重,处理不当可造成死亡,临床实践表明,及时有效的急救可明显改善预后[1].2003年以来我科收治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260例,取得较好效果,现将其急救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林丽妍;林丽云;董文琴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宫内孕合并异位妊娠的临床诊治分析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发病率约为1%,是孕产妇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以输卵管妊娠常见[1].宫内外同时妊娠(HP),是双卵双胎一个着床于宫内,另一个着床于子宫外并同时发育的一种特殊的多胎妊娠.20世纪50年代其发病率约为1/30 000次妊娠[2],20世纪80年代为1/10 000次妊娠.近年来,由于性传播性疾病的蔓延,盆腔炎、盆腔手术的增多和宫内节育器(IUD)的影响,以及促排卵治疗的应用和辅助生育技术的开展,HP发病率明显上升[3,4].宫内孕合并异位妊娠的发生极为罕见,症状亦不典型,一旦发生不仅危及孕妇生命,还可严重影响宫内妊娠的继续,如何正确诊断和处理非常关键.

    作者:方惠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YYX型一次性使用吸氧管用于先天性心脏病幼儿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YYX型一次性使用吸氧管用于先天性心脏病幼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3-8月重症监护室吸氧先天性心脏病幼儿371例,另选2012年3-8月重症监护室吸氧先天性心脏病幼儿299例,比较2011年与2012年幼儿下呼吸道细菌检出率.结果 2012年先天性心脏病幼儿的下呼吸道细菌检出率为9.7%明显低于2011年先天性心脏病幼儿的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YYX型一次性使用吸氧管可显著控制氧气湿化液的带菌状况,减少了氧疗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石银华;殷珊珊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泌尿外科患者感染52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该院泌尿外科患者出现感染的部位及原因.方法 统计该院泌尿外科1206例患者的信息,分析感染分布情况及感染原因.结果 1206例患者中感染52例,感染率为4.31%.感染部位主要为泌尿系统.医院感染很大程度上同患者接受的侵入性治疗操作有关,留置导尿管是引起患者感染的主要原因.此外,患者的年龄也是导致感染的重要因素.结论 总结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的防治,能有效降低泌尿外科患者感染的发病几率.

    作者:李志国;李向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乌司他丁在婴幼儿重症感染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 观察乌司他汀在婴幼儿重症感染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60例重症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入院后,2组均给予抗感染、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对症支持治疗及原发症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乌司他汀治疗.观察2组体温(T)、呼吸频率(RR)、心率(HR)、白细胞(WBC)及C-反应蛋白(CRP)等炎性反应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T、RR、HR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试验组治疗后WB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试验组治疗后R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d后2组血清CRP 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试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乌司他汀用于婴幼儿感染治疗,可有效调控炎性反应,在感染控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程云格;沈颖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宫腔镜检查在异常子宫出血期间应用的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宫腔镜检查在异常子宫出血(AUB)期间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将100例AUB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于异常子宫出血量较少时行宫腔镜检查;对照组于月经干净3~7d后行宫腔镜检查,观察2组术后0.5h出血量、并发症及术后1周感染情况.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宫腔镜检查,观察组同时行刮宫术15例(30.0%),对照组同时行刮宫术16例(3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0.5h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均未出现并发症,且术后1周均未发生感染.结论 严格无菌手术操作,在AUB出血未止时进行宫腔镜检查,不增加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且不增加术后感染几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曾丽华;陈志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全人护理理念在重症监护室优质护理活动中的实践

    目的 探讨全人护理理念在重症监护室优质护理活动中的实践情况.方法 优化护理质量管理运行机制,完善工作指引及服务流程,注重护理文化建设,提供个性化特色护理,将全人护理理念全面渗透于重症监护室的各工作环节,让优质护理贯穿诊疗全过程.观察该科应用全人护理理念的效果.结果 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从86.00%上升到97.00%,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从0.12%下降至0.04%.结论 全人护理理念与实践相结合,能有效地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和服务品质,保障护理安全.

    作者:曾霞;许叶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扩张型心肌病的治疗进展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肌病之一,以左心室增大或双心室增大伴收缩功能受损为特点,主要表现为收缩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栓塞并发症、胸痛等[1].迄今病因未明,可能与感染、自身免疫、遗传因素、代谢异常等有关.病程呈进行性发展,病死率较高,目前已成为临床上引起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主要对DCM的新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张春莹;王晨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心理干预对急诊头外伤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急诊头外伤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急诊头外伤患者随机分为A、B、C、D 4组各50例.A组不采取任何心理干预;B组只对家属进行心理干预;C组只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D组同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干预.通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主动配合治疗时间、焦虑缓解时间,比较4组患者采取心理干预的效果.结果 D组效果佳,A组效果差.B、C、D组主动配合治疗时间及焦虑情绪缓解时间均短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对急诊头外伤患者及家属实施心理干预能在短时间内使患者病情稳定,主动配合治疗,从而降低纠纷发生率,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勾振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医院药房差错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探讨

    目的 减少药房差错事故,提高药品调剂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年1月-2012年10月药房差错247份的原因并制定防范措施.结果抽查的321 630份处方中差错率为0.08%(247/321 630).差错原因构成比:医师因素占25.51%,药师因素占68.83%,其他因素占5.67%;2010年、2011年、2012年差错率分别为0.13%、0.09%、0.02%;采取防范措施后,2011年差错下降率为20.33%,2012年差错下降率为73.47%.结论 针对常见差错原因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防范措施,减少了差错的发生,提高了调剂质量,保证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作者:张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