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我国临床药学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杨薇

关键词:临床药学, 发展现状, 未来趋势
摘要:在60年代,国内外的临床药学开始起步,经过30多年的发展,国内外医药界开始重视这门年轻的学科.在医院药学的发展与实践中,临床药学是其主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一综合性强的学科,主要研究的是如何合理用药.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复方丹参滴丸——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良药

    心绞痛是心肌急剧的暂时性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一种临床症状.其发生原因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管腔变狭小,使心肌的血液供应不足,造成心肌耗氧与供氧之间的平衡失调.尤其是冠心病患者,当心脏需要增加工作量的时候(如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时),易发生心绞痛.目前应用的抗冠心病、心绞痛类药物,其作用途径大多是通过减轻心脏的工作量,以降低心肌的耗氧量,或是扩张冠状动脉,促进侧支循环的形成,以增加心肌的供氧量,从而缓解心绞痛.

    作者:蔡雪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解剖型支持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92例体会

    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因创伤大后遗症多,一直是骨科领域研究的重点对象.胫骨平台骨折严重影响膝关节功能,因此准确的复位,对于预后十分重要.而手术治疗术中恢复关节面的完整连续性后,需要一种理想的内固定材料,而解剖支持型钢板与胫骨平台的生理解剖特点相符[1],术中不需再塑形即可紧贴骨面放置钢板,操作简便,为医师手术带来方便并节约了手术时间,且固定牢固,有效的避免了骨折块二次移位和关节面的再次塌陷,术后可以早期行膝关节功能锻炼,证明是一种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作者:王建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切除层间巩膜瓣的小梁切除术疗效观察

    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是一种新的滤过性手术方法,我们受其手术方式启发,于2010年8月-2012年8月我院采用切除层间巩膜瓣的小梁切除术,对110例(132只眼)青光眼进行治疗,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110例(132只眼),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44例(44只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44例(55只眼),开角型青光眼22例(33只眼).年龄45~75岁,中位年龄65岁.术前测压及视力:术前平均眼压(31.61±10.24)mm Hg(1mm Hg=0.133kPa),术前视力≤0.1者44只眼,0.2~0.5者55只眼,>0.5者33只眼.

    作者:蒋运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米非司酮在治疗子宫肌瘤中的应用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常见的良性肿瘤,也是人体常见的肿瘤,主要由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其间有少量的纤维结缔组织.30~50岁多见,35岁以上的妇女约20%有子宫肌瘤.子宫肌瘤能引起月经的改变,能引起腹痛、腰酸、下腹坠胀等症状,给患者带来很多不适和痛苦.少数肌瘤还可能发生肉瘤变,因此发现子宫肌瘤要及时、积极的治疗.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很多,可以手术治疗、介入治疗,也可以药物治疗.很多患者不愿手术或欲保留子宫,药物治疗能达到保留子宫的目的.

    作者:万福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价值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指因上呼吸道感染后而引起回、结肠区域肠系膜淋巴结的炎症,是引起小儿腹痛的常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观察腹痛患儿肠系膜淋巴结的超声声像图表现,以探讨其临床价值.1 仪器与方法使用PHILIPs 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患儿取仰卧位,处于安静状态,充分暴露腹部,以脐为中心进行多切面扫查,在排除其他肠道疾病后,重点为肠系膜淋巴结进行扫查,记录其数目、大小、形态以及内部回声、周边情况、内部血流等.同时,选取大淋巴结长轴径为长径(L),在其垂直断面上测量短轴径为短径(s),计算纵、横经比值(L/s).

    作者:刘铭生;丛阿妮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尿毒症并发急性左心衰竭伴严重低氧血症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连续性血液滤过(CVVH)治疗尿毒症并发急性左心衰竭伴严重低氧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8例尿毒症并发急性左心衰竭伴严重低氧血症患者均行床旁CVVH,比较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的变化.结果 2例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余26例患者治疗后血压、心率、呼吸及血氧饱和度检测值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VVH治疗尿毒症并发急性左心衰竭伴严重低氧血症疗效显著.

    作者:陆猛桂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我院ICU患者革兰阴性杆菌的流行趋势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该院ICU患者革兰阴性杆菌(G-杆菌)的流行趋势及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2008-2012年收住的ICU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监测,分析医院感染病原菌中G-杆菌的流行趋势及耐药性.结果 2008-2012年分离的G-杆菌中,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他几种常见革兰阴性耐药菌略有下降,并且主要G-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严重耐药和多重耐药.结论 该院ICU感染菌以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G-杆菌为主,其次是肺炎克雷伯杆菌和大肠埃希菌,且多重耐药程度较严重,应加强ICU常见G-杆菌的监测和交叉感染的预防,以免导致暴发流行.

    作者:李跃进;李蓓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奥沙拉嗪钠联合半夏泻心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奥沙拉嗪钠联合半夏泻心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仅予以奥沙拉嗪钠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半夏泻心汤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高于对照组的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沙拉嗪钠联合半夏泻心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国林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儿科合理用药原则及不合理用药

    儿童时期,是人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时期,儿童的各脏器功能及各大系统(如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中枢系统等)都未发育完善,与成人有着明显的差别;另外,儿童对药物的排泄速度及代谢均异于成人,与成人相比,儿童更加容易产生药物不良反应.因此,临床用药治疗中,医师必须熟悉各种儿童药物的作用、性质、剂量、用药注意事项及相关的合理用药原则,避免发生不合理用药现象[1].为了探讨儿科不合理用药现象及合理用药原则,本文特针对如何合理安全使用儿科药物进行分析,现综述如下.

    作者:陈艳;阳世贤;廖国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胎儿畸形与胎儿染色体异常核型关系的探讨

    为了解胎儿畸形与胎儿染色体核型关系,现对22例B型超声提示胎儿畸形、发育异常的胎儿行其染色体核型进一步检测,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B型超声提示胎儿畸形的孕妇,均为2012年1~10月在玉林市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孕妇,年龄20~34岁,孕周18~30周,患者来源于地级玉林市城郊,以及辖区陆川、博白、容县、北流和兴业等县市.

    作者:邓国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药制剂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24例分析

    目的 了解中药制剂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该院2011-2012年上报的24例中药制剂致ADR的原始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50岁以上患者占58.33%,静脉滴注给药引起的ADR占91.67%,皮肤及附件损害占87.50%.结论 应加强中药制剂ADR监测工作,促进合理用药,保证用药安全.

    作者:邱天林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头孢匹胺与乳酸左氧氟沙星存在配伍禁忌

    随着医学的发展,新的药物不断问世,不同种类药物的配伍使用在临床越来越多,而这些新药的配伍未及时列入<静脉药物配伍禁忌表>中,在临床输液时我们发现头孢匹胺与左氧氟沙星存在配伍禁忌,报道如下.

    作者:陈子仙;马春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HLA-G14bp基因多态性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14bp插入/缺失多态性及HLA-G蛋白在绒毛滋养层细胞的表达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42例URSA患者(URSA组)和56例正常早孕妇女(对照组)的绒毛组织HLA-G 14bp插入/缺失基因型,另从2组中各随机选取23例应用免疫组化法(SP)检测HLA-G蛋白在绒毛滋养层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 URSA组14bp插入的等位基因频率较对照组高(P<0 05);HLA-G蛋白在对照组绒毛外滋养层细胞呈强表达,在URSA组绒毛组织则呈弱表达(P<0.05).结论 HLA-G 14bp插入/缺失多态性影响绒毛组织HLA-G的表达,与URSA的发生有关.

    作者:王丽萍;孙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治疗社区老年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治疗社区老年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是否优于单独用药治疗.方法 选取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27例,以血压130/80mm Hg为界分为高血压组66例和血压正常组61例,并在高血压组和血压正常组内分别随机分为ACEI高血压组(22例)和ACEI血压正常组(21例)、ARB高血压组(22例)和ARB血压正常组(21例)、ACEI+ARB高血压组(22例)和ACEI+ARB血压正常组(19例),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分别观察血压、尿微量白蛋白(UAER)等情况,进行同期组间比较及组内治疗后比较.结果 高血压组内三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UAER较治疗前下降(P<0.05),各组间比较联合组UAER下降明显(P<0.05);血压正常组内三组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治疗后UAER较治疗前下降(P<0.05),各组间比较联合组UAER下降明显(P<0.05);联合用药的高血压组与血压正常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ACEI和ARB单用或联合用药均可有效降低尿微量白蛋白尿,ACEI和ARB临床疗效相当,而联合用药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独用药.

    作者:严薇;杜娟;仇一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院前急救的护理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急救事业的发展,急诊医学中的院前急救显得越来越重要.现将近年来我院急诊科院前急救的护理总结如下.1 院前急救的护理1.1 出诊前的准备工作 电话接听员接电话时要问清楚发病对方的病情、地点和联系电话,以便出诊时方便联系对方,根据病情准备所需要的急救设备和急救药品.并且在去的途中随时与患者家属联系,了解病情并安慰患者及家属.

    作者:周丹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第二产程异常及处理方法的研究

    目的 探讨第二产程延长的原因及导致新生儿窒息的高危因素.方法 对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0月所发生的第二产程延长病例11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导致第二产程延长的原因中胎位异常占52.5%,宫缩乏力占44.1%,脐带异常占28.8%,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骨盆正常情况下,新生儿体质量大、胎方位异常、产力异常、脐带过短或脐带绕颈数圈是造成第二产程异常的主要原因.胎儿窘迫、脐带异常以及阴道助产是第二产程延长后新生儿窒息的高危因素.

    作者:常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文拉法辛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 比较文拉法辛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文拉法辛组和帕罗西汀组各30例,治疗8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蒙哥马利抑郁量表(MADBS)评定疗效,并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价药物安全性.结果 文拉法辛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疗效相似,但前者起效更快,不良反应与帕罗西汀组亦无差异(P>0.05).结论文拉法辛是一种安全、有效、起效快的新一代抗抑郁药.

    作者:周玲;童蓉;黄建龙;张玲娣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2009-2012年贵港市新生儿G-6-PD缺陷症筛查分析

    目的 了解贵港市新生儿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症的筛查情况.方法 对2009-2012年贵港市新生儿G-6-PD缺陷症缺乏症筛查资料按年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新生儿G-6-PD共筛查41774例,筛查阳性3538例,阳性率为8.47%;其中2009年新生儿G-6-PD筛查阳性率为8.56%(483/5640),2010年为8.40%(587/6987),2011年为7.72%(940/12180),2012年为8.99%(1527/16967).结论 贵港市新生儿G-6-PD缺陷症阳性筛查较高,发现G-6-PD缺陷症患儿要及时告诉家属禁忌的食品和药品,可以避免急性溶血反应的发生,确保儿童健康成长.

    作者:罗榜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在剖宫产术中的处理

    子宫肌瘤是育龄妇女常见的良性肿瘤,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是产科较为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由于晚婚、高龄分娩人数的增多及剖宫产率的上升,其发现率也呈上升趋势,剖宫产时是否剔除肌瘤,一直有争议.2006年1月-2008年8月对我院妊娠合并子宫肌瘤26例在剖宫产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云红;王海雁;李华平;邱琼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门诊护士职业安全存在的问题及防护

    门诊是医疗单位的窗口,是医疗阵地的第一线,在患者未确诊前就必须做诊治处理,接触的病种多,护理人员在这个特殊的工作环境中,履行着救死扶伤的的职责,护理患者的同时,不可避免的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以及排泄物等,时刻面临着职业暴露的危险.因此,护理人员在执业过程中面临着职业暴露因素及危害机制,大限度地保护广大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玲;王燕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