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刘芹

关键词:贝那普利, 氨氯地平, 高血压, 原发性, 联合用药
摘要:目的 观察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40例、贝那普利组33例和氨氯地平组30例.联合用药组予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贝那普利组仅予贝那普利片治疗,氨氯地平组仅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血压变化情况.结果 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贝那普利组和氨氯地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舒张压、收缩压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用药组舒张压、收缩压均低于贝那普利组和氨氯地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明显优于两者单独使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常见的心血管急症之一,而静脉溶栓治疗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安全、有效地解除冠状动脉阻塞的方法,其效果已得到广泛认可.我院于2008年3月-2012年3月采用静脉溶栓治疗AMI患者35例,经有效护理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文世英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原发性结外淋巴瘤误诊分析

    原发性结外淋巴瘤 (PENL)是指原发于淋巴结外的淋巴组织或非淋巴组织的恶性淋巴瘤.与结性淋巴瘤相比,PENL有许多特点,如发病率高、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误诊等.我院收治PENL患者231例,笔者分析其误诊情况,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艳;周吉成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亲情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中的应用及体会

    随着医学的发展及心理护理模式的形成,人们对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亲情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已广泛开展.所谓亲情优质护理服务,即是在提供临床护理服务活动中,增加精神的、文化的、情感的服务.手术患者是住院患者中一组特殊群体,手术作为危险信号的刺激,常导致个体生理和心理产生强烈反应,多数患者由于恐惧手术而产生焦虑、紧张情绪,有时会影响手术的正常进行.我院将亲情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手术室中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闫玲;王慧芳;王亚娟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大承气汤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大承气汤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大承气汤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病死率、重症化率和转手术率.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病死率、重症化率和转手术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大承气汤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安全可靠,可提高临床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富祥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白血病初诊患者血常规综合指标的分析

    白血病患者初诊主要是根据血常规综合指标及骨髓象分析进行诊断,由于初患白血病者病情轻重不一,检查过程中,如未对血常规中白细胞散点图和警示信息及异常结果进行全面分析,极易导致漏诊和误诊.其主要原因是未能重视血涂片检查和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技术,以及血液分析仪对细胞的识别不够全面,无法对血液中的全部细胞进行识别,不能对异常原因进行分析.在目前的医学研究报道中,与血常规检测相关的白细胞散点图、警示信息还较少见[1],故有必要重新认识血常规检查的特点和注意事项,对提高白血病初诊患者的检查质量至关重要.本文旨在探讨分析白血病初诊患者的血常规综合指标,具体报道如下.

    作者:刘岚;赵慧萍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米索前列醇预防二次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米索前列醇预防二次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5例行二次剖宫产术的患者按入院单双号顺序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缩宫素预防出血,观察组给予米索前列醇治疗.观察2组患者产后2、24h出血量、产后出血率及药物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产后2、24h内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米索前列醇能有效地预防二次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给药简单,安全性高,适合各时期的妊娠子宫收缩,适合在各级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王喜红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老年带状疱疹90例临床分析

    带状疱疹一般是由水痘带状病毒引起,该病毒可沿一侧周围神经支配皮肤且呈现出带状分布的特点,皮疹处可见成群分布的密集水疱.在我国的老年带状疱疹患者中,由合并急性神经炎所致的神经痛表现的症状甚为明显.我国带状疱疹具有易感染、发病率高等特性.患者症状较明显,程度较严重,且疼痛难忍,病愈后仍可存在较长时间的疼痛,对我国广大老年患者造成了极大的困扰[1,2].本文选取我院2009-2012年老年带疱疹患者90例,对其进行防治及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静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苯巴比妥、阿托品肌内注射致固定型药疹1例护理体会

    苯巴比妥为镇静催眠药,阿托品为抗胆碱药,有解除平滑肌痉挛、抑制腺体分泌等作用.术前肌内注射苯巴比妥、阿托品分别具有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及减少腺体分泌的作用,通常作为术前30min的基础麻醉药[1].苯巴比妥、阿托品可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炎、红斑等,严重者可出现皮肤大疱、剥脱性皮炎、甚至呼吸循环衰竭[2].我院于2012年9月收治环状混合痔1例,术前肌内注射苯巴比妥、阿托品致固定型药疹,经积极治疗与护理患者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李晓蓉;张春花;赵秀娟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计划生育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对策

    计划生育手术室是妇幼保健院的一个重要技术部门,承担着妇产科各类小手术,工作量大、手术风险系数高,是安全隐患存在的高危科室,易导致术后继发感染、出血、晕厥、捽伤、呕吐窒息及其他意外等安全隐患.一旦发生失误,轻者造成患者的痛苦和经济损伤,重者可致残、致死.通过对近年来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与防范,降低了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王珍华;王亚霞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协调医护关系构建和谐科室

    医疗和护理是2个不同的学科,有着各自独立的体系,但在临床医疗过程中密不可分,在治疗疾病整个过程中,两者缺一不可.在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的今天,协调医护关系,构建和谐科室,对医院的发展、疾病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王孟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我院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分析

    目的 了解该院不合理用药的状况,以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查该院2011年1-12月门诊处方12 000张,对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 000张处方中不合理用药处方306张,占抽查处方总数的2.55%.主要不合理原因为药物配伍不合理62张(20.26%),其次为用法用量不合理56张(18 30%).结论 该院门诊用药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定问题,同时临床医师与药师需共同加强药学知识的学习,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容健华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剖宫产术后自控镇痛对母乳喂养的影响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自控镇痛对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将110例剖宫产产妇据术后镇痛方式随机分为自控组65例和非自控组45例.自控组术后予镇痛泵镇痛,非自控组予常规药物镇痛.观察2组术后镇痛效果及术后母乳喂养情况.结果 自控组镇痛总有效率为95.38%高于非自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控组术后24h内开始泌乳时间短于非自控组,24h泌乳次数多于非自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控镇痛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好,安全性高,并可有效促进母乳喂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永霞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手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手术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后经病理证实的GIST患者4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完整切除患者(包括联合脏器切除患者)术后随访期间发生腹腔脏器复发、转移7例,死亡1例;带瘤生存4例,其中2例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后病灶得到控制,肿瘤未进一步增大,其中带瘤生存时间长为13个月.姑息性手术患者2例均死亡.结论 手术切除是GIST治疗的首选,术前转移、Fletcher分级和是否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与疾病的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任锐;黄君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肺癌患者62例心理护理体会

    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肺癌患者一旦得知患肺癌后即面临巨大的心理负担,其心理反应会对疾病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心理因素是影响肺癌患者治疗的重要因素,医护人员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心理护理在肺癌患者治疗过程中至关重要,护士应通过多种途径给患者及家属提供心理护理,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收治肺癌患者62例,现将心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张怀芹;牛腾腾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头孢类药物致双硫仑样反应98例分析

    近年来,随着头孢菌素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日渐增多.其中,双硫仑样反应又称戒酒硫样反应,是急诊科常见的一种急症[1].我科2009年1月-2011年5月,收治因使用头孢类药物致双硫仑样反应98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玉凤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六味地黄汤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 分析六味地黄汤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基础药方为六味地黄汤,据各科具体症状随症加减,并进行疗效判定.结果 六味地黄汤加减应用于儿科、内科、妇科、五官科等科,临床症状均减轻或消失.结论 六味地黄汤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并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平强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与护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冠心病作为重大疾病已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在现实生活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突然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所致.AMI是一种常见的急症,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因此对AMI患者进行急救治疗与护理是挽救生命的关键.我科2011年10月-2012年11月救治AMI患者99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任亚丽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医院门诊药房药学服务探讨

    目的 探讨医院门诊药房药学服务情况.方法 调查医院2012年3-6月200例门诊药物咨询资料.结果 患者咨询内容主要为药物的用法用量(37%)、不良反应(21%)和相互作用(13%).结论 实施咨询服务确保患者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发生,有助于加强医师、患者、药师间的沟通,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作者:张静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恶性胸腔积液局部治疗临床分析

    恶性胸腔积液(MPE)是晚期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目前临床上治疗MPE的方法较多,但总体疗效有限[1],现将胸腔内灌注给药治疗MPE的现状及进展报道如下.1 单纯胸腔穿刺和置管引流1.1 胸腔穿刺抽液 单纯胸腔穿刺抽液操作简便、症状缓解快,可暂时缓解症状,但液体可迅速重聚,反复穿刺增加穿刺风险及患者的痛苦,增加气胸、胸膜反应、肺水肿、胸腔感染的机会,且胸水不易引流干净,仅适合于原发肿瘤尚未确诊或病情危重难以行置管引流的患者.

    作者:曾贵林;杨雪梅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痰标本中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

    目的 分析该院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药敏状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分离培养病原菌,分纯后用CRYSTAL微生物全自动鉴定仪进行菌株鉴定.采用生物梅里埃公司药敏卡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中共检出634株病原菌,其中常见致病菌为:肺炎克雷伯菌(21.6%)、铜绿假单胞菌(12.3%)、白假丝酵母菌(11.2%)、鲍曼不动杆菌(7.7%)、大肠埃希菌(4.7%)、产酸克雷伯菌(4.7%)、阴沟肠杆菌(3.0%).药敏结果显示:肺炎克雷伯菌对万古霉素、亚胺培南和头孢泊肟有高度的敏感性;革兰阴性杆菌对氧氟沙星、亚胺培南、头孢噻肟的敏感度较高;真菌感染呈上升趋势,对两性霉素B和制霉菌素高度敏感.结论 痰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对临床用药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周锦绣;张建礼;张翠萍;裴春敏 刊期: 2013年第13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