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月芬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孕期的重视,孕期保健和预防工作越来越被人们关注.例如孕期营养,孕期并发症如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甲亢及甲减、妊娠期糖尿病等,其中静脉曲张的发现也越来越多.
作者:郑瑞利;高丽彩;李秀娟;赵金荣;李金凤 刊期: 2013年第17期
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g而自然终止,连续发生3次或者3次以上者称为习惯性流产.每次流产多发生于相同的妊娠月份,主要症状为停经后出现阴道出血和腹痛.习惯性流产属于不育症范畴,直接影响不育夫妇,特别是无活产史的不育夫妇的生育质量问题.为明确病因,探寻有效的防治方法,以降低习惯性流产的发病率.现对本院收治的66例习惯性流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周月芬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化癥回生丹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 将9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丹参片治疗,治疗组给予化癥回生丹治疗.治疗3个月后,检测2组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并比较斑块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斑块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66.7%,且治疗后IMT、斑块面积小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 化癥回生丹具有降脂、稳定及消退斑块的作用,可有效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王永红;秦芳芳;闫建军;李国翔;李昆城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中药足浴辅治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为中药足浴在糖尿病足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80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予以中药足浴治疗,对照组予以温水足浴治疗.比较2组治疗15、30、45d时的临床疗效.结果 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2组疼痛感觉、患肢冷感、皮肤温度、皮肤颜色逐渐改善,且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足浴可促进足部血液循环,通血活络,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淑芬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金蝉止痒胶囊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口服金蝉止痒胶囊6粒,每天3次,地氯雷他定8.8mg,每天1次;对照组60例,口服地氯雷他定8.8mg,每天1次,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蝉止痒胶囊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优于单纯用地氯雷他定.
作者:李宗华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感染用药情况及合理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12月行剖宫产术的17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A组(85例)剖宫产术前、术后用头孢呋辛钠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B组(85例)剖宫产术后持续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对比2组的临床情况及抗生素用量.结果 2组的发热率、切口感染率、产褥病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平均退热时间、头孢呋辛钠的平均用量显著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术前预防性使用头孢呋辛钠针单方静脉注射能够有效预防感染,明显缩短术后退热时间,同时大大减少抗生素用药量.
作者:陈雪芬 刊期: 2013年第17期
双黄连注射液是从金银花、黄芩、连翘3味中药提取制成的纯中药制剂,功能为清热解毒、清宣风热,具有抗菌抗病毒的作用,疗效好,临床常用于病毒及细菌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扁桃腺炎、咽炎、肺炎等.随着临床上广泛使用,其不良反应的报道也日渐增多.笔者对双黄连注射剂引起不良反应的有关文献报道进行了分析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韦光华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病毒性乙型肝炎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是世界性医学难题,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Ag感染,是全球范围内第9名的死因.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我国1~59岁一般人群HBsAg携带率为7.18%[1、2],据此推算我国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超过9000万,其中慢性乙肝患者约2000万人[3].慢性乙型肝炎是进展为肝硬化、肝癌重要的预测因子,因而抗病毒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的主要措施[4].
作者:刘克祥 刊期: 2013年第17期
我院2011-2012年共收治小儿肛瘘58例,均采用一次根治术的方法治疗,疗效确切,现结合有关资料,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58例患儿,男57例,女1例;年龄<30d 20例,1~3个月18例,3个月~1岁8例,1~5岁7例,>5岁5例;脓肿位于截石位3、9点53例.
作者:梁平书;韩二明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检测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浆AVP和尿液AQP2含量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9月该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100例,分为腹水组60例,无腹水组40例,观察2组患者的血浆AVP水平和24h尿液AQP2水平测定值.结果 肝硬化腹水组患者血浆AVP水平和尿液AQP2含量明显高于无腹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腹水患者存在血浆AVP和肾脏AQP2含量的增加,而且血浆AVP的含量影响肾脏AQP2的表达.
作者:王建华 刊期: 2013年第17期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 是一组病因未明的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而又缺乏明显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的症候群[1],致病因素包括饮食、感染、精神、心理、社会和环境等[2].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胃肠激素和精神心理因素在肠易激综合征病理生理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作者:韩宝娟;冯丽英 刊期: 2013年第17期
近年来,老年原发性肺癌的发病率为11.8%,并呈上升趋势,并且肺癌发现时多为晚期,错过了手术的时机,多采用化疗来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存质量[1].另外,由于老年患者往往合并有多种基础疾病,用药更为复杂.笔者通过对1例肺癌合并高血压、便秘的患者开展药学监护,协助临床医师全面评估患者用药情况,促进用药的安全、合理、有效,并探讨临床药师在临床工作中如何参与药物治疗并开展药学监护工作.
作者:单娇娇;史美祺;汤依群;赵杰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 了解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引发ADR相关因素,为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上报的215例ADR报告,分别按患者基本情况、给药途径、联合用药情况、药物分布、临床表现等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5例ADR报告共涉及78种药物,抗菌药物导致ADR高(55.13%);静脉滴注引起ADR占78.60%;临床表现为皮肤及附件的损害(52.56%)为主;严重的ADR有22例(10.23%).结论 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合理用药是减少ADR的主要措施,同时医师、护士、药师应加强ADR监测工作,避免ADR的发生.
作者:韦宁;覃净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丹参酮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Tp-ec、QTd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06例ACS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4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参酮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Tp-ec、QTd及心功能的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Tp-ec、QTd及心功能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试验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注射液可明显改善ACS患者的Tp-ec、QTd及心功能.
作者:张由建 刊期: 2013年第17期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更有所提高,非典型心肌梗死若得不到及时、正确有效的诊治,将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急性心肌梗死典型症状有持续性心前区或胸骨后压榨样剧烈疼痛,时间超过30min,伴出汗、恶心及呕吐.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特征为坏死型Q波或QS波,损伤型ST段上升或单向曲线,缺血型T波倒置.而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往往临床表现不典型,上腹部、下颌、背部疼痛以及心力衰竭、休克均可为首发症状.为此,笔者对不典型心肌梗死的临床误诊原因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作者:靖勇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某院骨科手术抗菌药物围手术期临床应用情况与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方法 抽取2009年3~9月外科手术患者270例作为对照组,另抽取2010年1~12月相似病种患者260例作为干预组,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比较2组手术感染率、平均住院天数、药费以及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结果 该院实施合理用药方案后,降低了患者的药费,特别是抗菌药物费用,提高了术前预防用药的合理性,但对住院时间和手术切口感染率无影响,具有有效性和可行性.结论 该院抗菌药物应用率偏高,各类手术预防用药指征不明确,用药目的 和针对性不强,但通过干预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作者:奉涛;蒋劲松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 了解2012年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学论文发表状况.方法 对2012年发表的医学论文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2012年71篇医学论文刊载于34个学术期刊上,发表数量较多的前位4个学术期刊为<中国医药指南>8篇,<微创医学>5篇,<广西医学>5篇,<吉林医学>5篇,学科数量较多者为心血管系统疾病19篇,有56个作者参与,前3位多产作者为蒋翎11篇、徐尚誉11篇、唐胜惠5篇.结论 2012年发表论文较多,学术期刊及作者分布广.
作者:陈成华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东莨菪碱辅治小儿迁延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迁延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仅常规给予抗菌、抗病毒、止咳化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东茛菪碱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平均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2.5%、90.0%,高于对照组的30.0%、72.5%;平均住院时间为(7.9±2.0)d,短于对照组的(10.6±2.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颜面潮红、口干舌燥10例,躁动、心率稍快3例,停药后症状均自行缓解.结论 东莨菪碱辅治小儿迁延性肺炎疗效确切,可缩短疗程,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
作者:梁桂华 刊期: 2013年第17期
在血小板聚集过程中,无论是以何种诱导剂激活血小板,血小板膜表面终都将暴露出GPⅡb/Ⅲa受体,在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ⅤⅢ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受体和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使血小板聚集成团[1,2].RGD序列(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Arg-Gly-Asp)是具有生物活性的短肽序列之一,在与GPⅡb/Ⅲa作用时高度保守,是识别配体所必需的序列.因此在RGD序列封闭了GPⅡb/Ⅲa上的RGD结合位点后,能够有效地抑制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ⅤⅢ与GPⅡb/Ⅲa的结合作用,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和血栓靶向作用.本文就RGD序列在靶向溶栓药物方面的研究做如下综述.
作者:王鑫;谭树华 刊期: 2013年第17期
中药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是其中的有效化学成分,中药中植物药占90%,是几千年来我国传统中药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中药成分十分复杂且很多贵重有效成分含量很低,目前认为纤维素、叶绿素、树胶、鞣质及无机盐等为无效成分,有效成分有生物碱、黄酮体、有机酸、氨基酸、萜类、蒽醌、香豆素等.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纯化是中药开发中的关键工序,有利于降低原药物毒性,提高药物疗效;改进剂型,控制生产质量;扩大中草药资源;进行化学合成或结构改造;探索中草药治病的原理;对促进中药新药研究及中药现代化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近几年将酶、微波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等工程技术应用于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和纯化,可以提高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效率,并取得了显著效益.结合文献报道[1,2]本文对近年来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
作者:陈肖肖 刊期: 2013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