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陈肖肖

关键词:中草药, 有效成分, 提取技术
摘要:中药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是其中的有效化学成分,中药中植物药占90%,是几千年来我国传统中药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中药成分十分复杂且很多贵重有效成分含量很低,目前认为纤维素、叶绿素、树胶、鞣质及无机盐等为无效成分,有效成分有生物碱、黄酮体、有机酸、氨基酸、萜类、蒽醌、香豆素等.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纯化是中药开发中的关键工序,有利于降低原药物毒性,提高药物疗效;改进剂型,控制生产质量;扩大中草药资源;进行化学合成或结构改造;探索中草药治病的原理;对促进中药新药研究及中药现代化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近几年将酶、微波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等工程技术应用于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和纯化,可以提高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效率,并取得了显著效益.结合文献报道[1,2]本文对近年来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静脉麻醉在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

    目的 分析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前应用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拟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检查前5min给予咪达唑仑、舒芬太尼,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2组患者意识状态、脉搏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以及术后随访术中知晓率.结果 观察组置管即刻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力波动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应激反应及耐受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遗忘情况:观察组32例患者不能完全回忆术中过程(66.7%),16例对术中情况无记忆(33.3%);对照组均能清晰记忆检查过程,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前应用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在临床检查中可以推广应用.

    作者:周宏伟;曾红;范忠惠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中医综合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6例疗效观察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lapse,LDP) 是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致髓核突出,突入椎管,压迫硬膜囊或脊神经根,引起腰痛、股神经或坐骨神经痛为主的一组综合症候群[1].据统计,其发病率占腰腿疼痛患者总数的15%.近年来随着医学诊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先进仪器的广泛应用,该病的诊断率得到显著提高.在众多的治疗方法中,传统的中医药治疗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笔者自2009-2012年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6例并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安章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基于CISS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发病机制与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基于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型标准,观察大动脉粥样硬化(LAA)脑梗死各亚型在住院病例中的分布特点,探讨各亚型危险因素的具体特点.方法 收集2012年7~12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设定严格的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将符合入选条件的脑梗死患者按照CISS分型标准,筛选出颅内外LAA脑梗死进入本研究,并进一步分为4个不同发病机制亚型:载体动脉(斑块或血栓)阻塞穿支动脉、动脉-动脉栓塞、低灌注/栓子清除下降及混合机制.记录各亚型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及颈部动脉低回声斑块等危险因素.对各亚型在住院病例中的分布进行描述性研究,比较4个不同亚型之间各危险因素的分布差异.结果 在入选的LAA脑梗死患者中,载体动脉(斑块或血栓)阻塞穿支动脉病变型多见(43例,43.4%),其他依次为动脉-动脉栓塞型(37例,37.4%)、混合机制型(18例,18.2%)、低灌注/栓子清除下降型(1例,1.0%);高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及低回声斑块在颅内外LAA脑梗死各亚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内外LAA脑梗死发病机制以载体动脉(斑块或血栓)阻塞穿支动脉多见,常见危险因素及低回声斑块在各机制分布无差异.

    作者:周林涛;钟池;许晓伟;王晓琳;邢国平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吗替麦考酚酯分散片的研制

    目的 研制吗替麦考酚酯(MMF)分散片.方法 以崩解时限、硬度、分散均匀性、颗粒流动性和可压性为考察指标,筛选出合适的辅料;用正交设计的方法确定各辅料的用量;通过综合分析确定生产工艺.结果 以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为崩解剂、5%聚维酮-K30(5%PVP)30%乙醇溶液为黏合剂、微粉硅胶为助流剂,采用湿法制粒工艺制备的分散片符合质量要求.结论 通过处方优化、工艺优化制备的MMF分散片崩解迅速、溶出度高、工艺简单易控,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作者:付前霞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乳腺钼靶对乳腺癌诊断的重要性及乳腺癌X线表现的特点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乳腺癌发病呈上升趋势,而且趋于年轻化.在乳腺方面,乳腺钼靶X线摄片检查是目前惟一被证实为可降低乳腺癌病死率的检查手段.同时,对于乳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有重要意义.回顾性总结乳腺癌钼靶X线的特征性表现,有助于提高诊断医师对乳腺癌的X线特征性表现的认识,旨在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李萍;张昊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客家新生儿41221例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筛查分析

    目的 了解玉林市客家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情况.方法 对2012年玉林市博白县和陆川县41221例客家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筛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1221例客家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筛查,初筛阳性180例,初筛阳性率为0.44%,其中博白县筛查25904例,初筛阳性93例,初筛阳性率为0.36%;陆川县筛查15317例,初筛阳性87例,初筛阳性率为0.57%.结论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筛查为早发现、早治疗提供有效医学信息,提高人口素质.

    作者:叶泽忠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2012年我院内科系统住院患者357例抗高血压药应用分析

    目的 了解该院住院患者抗高血压药应用情况,并对此进行分析评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2012年该院内科系统出院的高血压患者病历357份,对其使用口服抗高血压药的类别、品种、金额、用药频度、联合用药以及合理性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该院常用抗高血压药按使用频度排前5位的分别是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单品种使用频度高的是硝苯地平缓释片Ⅱ;联合用药占比为59.4%,以二联、三联为主.结论 该院住院患者抗高血压药的应用情况基本合理,但在联合用药方面仍有优化空间.

    作者:兰方宇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左氧氟沙星联合标准化疗方案治疗肺结核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左氧氟沙星联合标准化疗方案治疗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2例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单纯予以标准化疗方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左氧氟沙星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痰结核杆菌转阴率和病灶吸收率分别为92.9%、90.5%,高于对照组的72.5%、6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4%,对照组为22.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氧氟沙星联合标准化疗方案治疗肺结核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永乐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中药对肠道黏膜免疫系统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随着对中草药中有效成分和药效学研究的深入,发现皂苷、多糖、生物碱、有机酸等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如增加免疫、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心肌纤维化、抗衰老、抗菌、抗癌、抗氧化应激、抗炎、保护心脑血管损伤等功效.当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中药(如皂苷、多糖等)可调节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具体表现为增强免疫细胞活化,调节淋巴细胞比例,激活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及抗原呈递功能,促进细胞凋亡等.

    作者:马岩;李运曼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化癥回生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化癥回生丹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 将9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丹参片治疗,治疗组给予化癥回生丹治疗.治疗3个月后,检测2组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并比较斑块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斑块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66.7%,且治疗后IMT、斑块面积小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 化癥回生丹具有降脂、稳定及消退斑块的作用,可有效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王永红;秦芳芳;闫建军;李国翔;李昆城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保乳手术在早期乳腺癌28例中的临床应用

    乳腺癌是临床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而且正趋于年轻化,外科手术是根治乳腺癌的重要手段[1].保乳手术是指原发癌灶的局部切除联合腋窝淋巴结清扫和术后辅助放疗、化疗,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早期乳腺癌患者选择保乳手术进行治疗.2002年6月-2012年6月,我院共收治早期乳腺癌患者28例,均行保乳手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尹乃崇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疗效,为CVA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将134例CVA患儿根据有无选用孟鲁司特钠治疗分为治疗组71例和对照组63例.对照组仅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孟鲁司特钠治疗.记录2组患儿的咳嗽缓解时间及咳嗽消失时间,随访2个月观察有无复发.结果 2组咳嗽明显好转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咳嗽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复发率为2.8%(2/71),低于对照组的12.7%(8/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CVA患儿治疗中,孟鲁司特钠在咳嗽症状消失及复发方面具有明确疗效,不失为一种理想的用药选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谢志虹;孔卫乾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具有双重抑制作用的抗组胺药物研究进展

    组胺是自体活性物质之一,在体内由L-组氨酸在组氨酸脱羧酶的作用下脱羧而成,组织中的组胺是以无活性的结合型存在于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的颗粒中,皮肤、支气管黏膜、肠黏膜和神经系统中含量较多.机体受到理化刺激或发生过敏反应时,可引起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脱颗粒,导致组胺释放,组胺与受体结合产生多种生物效应 [1].

    作者:宗杨;周金培;张惠斌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西洛他唑胶囊的含量

    目的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西洛他唑胶囊剂的含量.方法 选用XTerra RP18(4.6mm×250mm,5μm)为色谱柱,甲醇-水(0.68:0.32)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57nm,柱温为30℃.结果 西洛他唑的浓度在19.92~99.6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n=5),平均回收率为100.60%(n=6),相对标准偏差为0.65%(n=6).结论 本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西洛他唑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徐剑;惠慧;姬怀雪;邵珠民;王宇阳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多巴胺D1受体激动剂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作用及其靶点通路研究进展

    DA受体根据其不同信号转导机制分为:D1样受体和D2样受体.D1样受体与Gs 蛋白偶联,受刺激后能提高腺苷酸环化酶(AC)活性,升高细胞内环磷腺苷(cAMP)水平,这类受体包括D1和D5 2种亚型; D2样受体与Gi 蛋白偶联,受刺激后能降低AC的活性,降低细胞内cAMP水平,包括D2、D3、D4受体.D1受体是体内分布广泛的、受关注的多巴胺受体亚型之一,而且D1受体与阿尔茨海默症、药物依赖、帕金森病、精神分裂等中枢系统疾病关系密切.本文就 D1受体的分布、信号传导及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连燕霞;何玲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紫杉醇引起的过敏性休克

    患者诊断为左卵巢交界性肠型黏液性肿瘤术后,采用紫杉醇联合卡铂静脉化疗,输注紫杉醇10min后出现过敏性休克,停止输注药物,给予补充血容量、升血压、抗过敏治疗后,症状缓解,更换化疗方案为环磷酰胺联合顺铂.

    作者:熊晓东;于芝颖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凶险性前置胎盘2例

    例1.女,28岁.主因第3胎孕9个月余,阴道出血2h于2012-11-18入院.末次月经2012-03-24,预产期2013-12-31.患者孕期未行正规产前检查.孕7个月B型超声提示完全性前置胎盘,曾住院治疗2次.2008年孕足月行剖宫产术.产科情况:宫高38cm,腹围118cm,未触及宫缩,胎位头位,高浮,胎心140次/min,阴道见血液流出,月经量.

    作者:张爱群;逯彩虹;王海波;李秀娟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布加综合征误诊为肝硬化2例

    布加综合征(BCS)是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肝静脉和邻近的下腔静脉狭窄闭塞,肝静脉和下腔静脉血液回流障碍,产生肝肿大及疼痛、腹水、肝脏功能障碍等一系列临床表现,临床易误诊为肝硬化,我院2012年收治2例,现将资料总结如下.

    作者:景德莲;武京学;卢文彩;刘文杰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自膨式覆膜食管支架治疗的临床应用

    晚期食管癌、食管癌放疗后食管狭窄及食管-气管瘘使患者进食困难,甚至无法进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影响患者的生存愿望.对于不能手术或者不愿接受手术的患者而言,采用自膨式覆膜食管支架食管内置入治疗食管癌性狭窄,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解除狭窄立竿见影等优点,在临床上已被广泛应用[1、2].我院自2008年至今于透视下行自膨式覆膜食管支架置入治疗食管癌性狭窄35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谢思新;张翔;吴文强;柴锐;黎逢娣;梁卓林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β1-肾上腺素受体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G-蛋白偶联受体(GPCRs)是一类功能全面且为庞大的跨膜受体家族.β-肾上腺素受体(β-adrenoceptor,β-AR)是经典的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的成员,其生物学效应由经典的Gs-cAMP-PKA信号通路介导.人们对β-肾上腺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对心力衰竭、心血管、心肌自律性和传导功能等的作用.

    作者:苏冉;何玲 刊期: 2013年第17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