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后稳定型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的早期临床疗效比较观察

郗长永;高石军;李彤;陆博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 后稳定型假体, 交叉韧带型假体, 膝关节最长前后向移位, AKS评分
摘要:目的 分析比较稳定型(PS型)与交叉韧带保留型(CR型)2种假体早期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2月-2012年7月109例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分为CR型假体组62例(A组)、PS型假体组47例(B组),术后3个月,应用KT-1000关节动度计在膝关节屈曲30°时进行膝关节大前后向位移的测量,并记录AKS评分.分析在膝关节大前后向位移及AKS评分等方面PS与CR型2种假体存在的差异.结果 TKA术后3个月A组膝关节大前后向位移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AK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KA术后3个月PS型假体组具有更好的膝关节前后向稳定性.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静脉注射有机磷农药中毒并软组织渗漏1例

    患者,男,36岁,个体经营者,离异,疑似静脉药瘾史.于2012年7月24日17时被家人发现躺在路边,口吐白沫,呼之不应,于次日1∶ 00送至我院急诊科就诊.急诊科查体:血压130/90mm Hg(1mm Hg=0.133kPa),浅昏迷状态,大汗淋漓,皮肤湿冷,双侧瞳孔直径1mm,光反射消失,口唇稍发绀,双肺可闻及广泛湿啰音,心率80次/min.

    作者:马为民;张欣;康军阳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糖尿病足病临床诊疗体会

    通过Lemaster等人总结大量关于糖尿病足病的文献显示,约15%糖尿病患者会发生糖尿病足溃疡[1],糖尿病居截肢原因首位.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截肢率为非糖尿病患者的40倍.2004年我国14所医院开展糖尿病足病患病情况的多中心研究,共收集634例糖尿病足病与周围血管病变患者,男性366例,女性268例;平均年龄(65.65±10.99)岁.

    作者:杜洪杰;孙向宁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肌内注射维生素D2预防婴幼儿佝偻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肌内注射维生素D2预防佝偻病的疗效.方法 200例佝偻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03例,对照组97例,治疗组给予肌内注射维生素D2及口服葡萄糖酸钙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维生素AD滴剂每天1粒及口服葡萄糖酸钙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15%高于对照组的8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肌内注射维生素D2预防婴幼儿佝偻病疗效确切.

    作者:陈霞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不同剂量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4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均给予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硼替佐米1.0~1.3mg·m-1·d-1,第1、4、8、11天;多柔比星20mg/d,第1~4天;地塞米松20~40mg/d,第1~4天;联合或不联合沙利度胺100mg每晚睡前服用;21d为1个疗程).根据硼替佐米应用剂量分为高剂量组(1.3mg·m-1·d-1)20例和低剂量组21例(1.0mg·m-1·d-1),患者分别接受1~6个疗程的治疗.结果 41例患者给予不同剂量硼替佐米化疗方案后,高剂量组总有效率为85.0%高于低剂量组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出现不良反应14例,低剂量组出现不良反应10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硼替佐米应用高剂量(1.3mg·m-1·d-1)时对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更好,虽有一定不良反应,但患者耐受良好.

    作者:宋通微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输液反应20例临床诊疗体会

    输液反应是临床上常见的不良反应,治疗不当会危及患者的生命,我院自2008年以来治疗输液反应2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海棠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断层甲床游离移植修复甲床缺损30例观察

    甲床损伤在手外伤中很常见,我镇手工冲床密集,大量冲床挤压所致的甲床损伤中甲床缺损较多,如何处理缺损,我科尝试多种方法.断层甲床游离移植修复30例患者,恢复满意,且手术方法简单、创伤较小,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胡建桥;杨亚杰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ICU的诊治

    重型颅脑损伤由于伤情严重,如抢救不及时或未正确处理,将致残甚至死亡.笔者通过对我科自2010年9月-2012年12月收治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的综合治疗方法以及对手术时机、伤情判断、手术操作等方面加以分析和讨论,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沈黎明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治

    随着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肥胖、糖尿病(DM)、高血压等代谢性疾病正暴发流行,其中慢性肾脏病(CKD)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流行病率,终将与美国、英国及其他发达国家一样,成为CKD的高发国家.

    作者:李作君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静脉麻醉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下腹部手术的患儿4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患儿入室前开放静脉通路,静脉注射氯胺酮2mg/kg,待患儿入睡后,监测心电图、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和呼吸,在超声引导下行TAP阻滞,观察组注入0.25%盐酸罗哌卡因1.5mg/kg,对照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术中根据手术需要追加氯胺酮.观察并记录2组患儿手术切皮前及切皮后1min的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体动反应、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切皮前、后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变化明显小于对照组,且体动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TAP阻滞穿刺引起的不良反应.结论 超声引导下行TAP阻滞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能有效提供镇痛效果,并能提供术后镇痛.

    作者:赵新民;宋正亮;唐秀晨;朱鸿喜;李自清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老年患者洗澡意外事件的护理干预探讨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洗澡意外事件发生中的护理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 本院老年病区自2012年7月起对老年患者洗澡发生意外实施了安全护理管理措施.选取实施安全管理措施前1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及实施安全管理措施后14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分析实施安全护理管理措施前、后老年病区中老年患者在洗澡时发生的意外事件及不良后果,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老年患者洗澡意外事件发生率为3.5%,低于对照组的7.6%;且洗澡意外事件致不良后果发生率为4.9%,低于对照组的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洗澡实施安全护理管理措施,可减少洗澡时意外事件的发生,降低不良后果.

    作者:曾会群;邱宁;胡显琼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青霉素诱发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1例

    患者,男,26岁.主因发热、咽痛、全身酸痛1d就诊,无咳嗽、咳痰及呕吐、腹泻等,查体:T 39℃,P 90次/min,R 22次/min,BP 110/80mm Hg(1mm Hg=0.133kPa).全身皮肤黏膜未见皮疹等,咽部充血,咽后壁可见滤泡,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表面可见白色化脓点.双肺听诊无干湿性啰音,心律齐.WBC 11.6×109/L,N 0.89.诊断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既往有支气管哮喘病史,无药物过敏史,青霉素皮试阴性,予以青霉素针剂800万U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在输入50ml液体时,患者突然出现喘憋、呼吸困难、大汗等症状.检查:T 110次/min,R 32次/min,血压正常,双肺听诊满布哮鸣音,心律齐.考虑青霉素诱发支气管哮喘,立即停用青霉素,给予沙丁胺醇气雾剂吸入,氨茶碱静脉滴注,地塞米松液10mg静脉推注及吸氧等对症支持治疗.30min后,患者上述症状渐缓解,生命体征平稳.后住院观察治疗未再发作.

    作者:程保青;孔凡敏;于正军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脐带真结3例临床分析及预防

    脐带真结是脐带异常中的一种,是导致胎儿宫内窘迫的重要原因之一,发生率为0.4%~1.1%[1],脐带真结多先为脐带缠绕胎体,后因胎儿运动时穿过脐带套环而形成,脐带真结一旦拉紧导致脐血流完全关闭时,可使胎儿迅速死亡,围生儿死亡率极高,但因缺乏典型的临床特征和超声图像,产前难以诊断.产前筛查出脐带真结的高危孕妇,严密监测宫内情况,对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 2002年12月-2013年3月10年我院产科共分娩+中期妊娠引产9262例,其中脐带真结3例(0.0324%).3例均为足月妊娠的育龄期妇女,孕期于我院及外院不定期产检及彩色B型超声均未发现明显异常,其中2例经阴道分娩,1例行剖宫产术,3例新生儿均为活产.

    作者:何惠琴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关于急诊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的探讨

    急诊危重患者病情复杂,变化快,经初步救治后,常需进一步检查及住院治疗.在患者转运交接过程中,易出现病情变化、信息交接不全或遗漏、双方职责不清等问题,导致不良后果.采用标准化操作流程,规范转运、交接,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保障医疗安全,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作者:赵云芳;崔新霞;付印;李芳芳;苏秀霞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眩晕43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6例眩晕患者,均符合本次临床观察纳入标准,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眩晕病常规治疗,包括倍他司汀静脉滴注、盐酸氟桂嗪口服等;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每天1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0%,高于对照组的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眩晕,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

    作者:李锦川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药物不良反应279例分析

    目的 了解江苏大学附属医院2011年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情况并进行分析,以期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 对该院2011年收集的279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引发ADR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ADR累及器官或系统等方面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279例ADR涉及的药物类别有15类97种,排序前3位的依次是抗感染药物106例(28.96%)、抗肿瘤用药81例(22.13%)、心血管系统用药29例(7.92%);静脉滴注更易引发ADR,共246例(81.46%);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其次为胃肠系统损害、肝胆系统损害.结论 应加强与重视医院ADR的监测和报告工作,提高上报意识,完善并提高ADR报告质量;重点加强严重的、新的ADR监测,降低漏报率;充分发挥临床药师用药监护的作用,以减少可以预见的ADR发生.

    作者:周林辉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结肠癌合并Ⅱ型糖尿病患者的术前护理

    近年来结肠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手术是治疗结肠癌的主要方法,合并Ⅱ型糖尿病的结肠癌患者会因糖尿病引发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失调等诸多并发症而使手术耐受性下降,手术风险增高.故术前护理对于结肠癌合并Ⅱ型糖尿病患者能否顺利手术尤为重要.笔者总结结肠癌合并Ⅱ型糖尿病患者的术前护理工作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杨雪莲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锌剂与叶酸治疗小儿腹泻52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锌剂联合叶酸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104例小儿腹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其中研究组采用锌剂联合叶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2%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锌剂联合叶酸治疗小儿腹泻的安全性高,有助于患儿病情的好转,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卢倩文;孙春旺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我院的药品采购管理

    药品采购管理是医院药品采供部的重要职责和职能.如何准确地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经济的药品,满足临床用药需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笔者现结合实际情况,将我院药品采购管理简述如下.

    作者:黄建蓉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吲达帕胺联合氯化钾缓释片治疗1级高血压临床分析

    原发性高血压病在我国人群中发病率逐年上升,随之而来的人群中心、脑、肾并发症不断增加.国外研究表明高血压是导致死亡的第1位危险因素,疾病负担的第3位因素,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幸福.平稳长期保持血压正常稳定是减少靶器官损害的基础.近年来,新的长效、高质量的降压药不断涌现.但对于那些低收入人群,药品的价格和患者收入之间的矛盾直接阻碍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为了提高这部分人群中患者的控制率,减少不良反应.笔者采用寿比山联合氯化钾缓释片治疗1级高血压,随访半年降压达标率达78.46%,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会忠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自体腹水直接回输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17例效果观察

    目的 评价自体腹水直接回输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临床疗效.方法 对17例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行腹水直接回输治疗,一般每次放出腹水总量3500~4000ml,直接回输量2500~3000ml,每周腹水回输2次直至腹水明显消退.结果 B型超声检查患者腹水均明显消退,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后体质量下降、腹围缩小、白蛋白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输时出现畏寒2例,出现头晕、心脏不适1例,调整输液速度后缓解.结论 自体腹水直接回输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方法简便,疗效确切,费用低廉,安全有效.

    作者:王新国 刊期: 2013年第26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