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常用抗菌药物的临床不合理应用的情况分析

黄良胜;许晓菲

关键词:抗菌药物, 常用, 不合理用药, 合理性分析
摘要:目的 分析常用抗菌药物的临床不合理应用情况.方法 对2011年2月-2013年2月该院各临床科室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住院病历50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常用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的首要表现形式为给药方法不当(22.0%),其他依次为剂量应用不当(18.0%)、无指征用药(14.0%)、选药不当(12.0%)等,少的表现形式为手术期用药不当和换药频繁(均为2%);临床各科不合理用药发生次数多的是骨科(18.0%),其他依次为普外科(14.0%)、肛肠科(12.0%)、呼吸内科(12.0%),妇产科发生次数少(10.0%).结论 住院患者具有较高的抗菌药物应用率,手术之后也需要较多地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因此,医院医护人员应切实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和规范化管理.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自拟补黄汤联合西药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所致不孕症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自拟补黄汤联合西医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所致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72例黄体功能不全所致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西医组106例和中西医结合组166例.单纯西医组仅予以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组予以自拟补黄汤联合西医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中西医结合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8.9%、88.0%,高于单纯西医组的30.2%、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所致不孕症疗效确切,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华;张淑芳;康幼雯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目前,我国临床上抗菌药物的应用极为广泛,其使用的合理性与患者的康复及医院的医疗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未掌握好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不但不会产生较好的治疗效果,而且还会给患者带来一些不必要的痛苦和经济损失.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临床药理概念为安全有效使用抗生素,即在安全的前提下确保有效,这就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

    作者:刘翠萍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糖尿病肾病口服降糖药物的合理选择

    糖尿病肾病(DN)或糖尿病(DM)合并慢性肾脏病变患者如何合理选用降糖药物是临床上常见的问题.目前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有胰岛素促泌剂、双胍类(BGs)、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a-GI)、噻唑烷二酮类(TZDs)、胰高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等,这些药物均不同程度经肾脏排泄或降解.因此,在选择降糖药物时,应了解其是否存在DN及其肾功能情况合理选择.

    作者:丁晓林;李作君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常用抗菌药物的临床不合理应用的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常用抗菌药物的临床不合理应用情况.方法 对2011年2月-2013年2月该院各临床科室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住院病历50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常用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的首要表现形式为给药方法不当(22.0%),其他依次为剂量应用不当(18.0%)、无指征用药(14.0%)、选药不当(12.0%)等,少的表现形式为手术期用药不当和换药频繁(均为2%);临床各科不合理用药发生次数多的是骨科(18.0%),其他依次为普外科(14.0%)、肛肠科(12.0%)、呼吸内科(12.0%),妇产科发生次数少(10.0%).结论 住院患者具有较高的抗菌药物应用率,手术之后也需要较多地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因此,医院医护人员应切实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和规范化管理.

    作者:黄良胜;许晓菲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结合雌激素片预防宫腔镜术后宫腔粘连78例疗效观察

    近年来宫腔镜下诊断和分离宫腔粘连已经成为诊治宫腔粘连的佳方式.但术后若不促进子宫内膜修复和月经重建,则可能形成新的粘连,选择一种理想的方案进行后期治疗显得非常重要.笔者采用结合雌激素片进行周期治疗,并随机分为不同剂量组,分析其治疗的效果并观察佳剂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素萍;袁超燕;杨年红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垂体后叶素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垂体后叶素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38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观察组术中宫体局部注射垂体后叶素6U,对照组术中宫体局部注射缩宫素20U.观察2组术中平均出血量和平均手术时间.结果 观察组平均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垂体后叶素用于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疗效确切.

    作者:赵薇;李良丽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西药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在西药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方法 将60例UAP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疗程均为30d,观察2组疗效和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ET)水平.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均明显下降,且试验组患者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NO较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显著升高(P<0.05),ET较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常规西药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UAP疗效更显著,其作用机制与调节NO/ET水平有关.

    作者:孔庆黎;何琴;李晋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5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治疗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0.5~1mg,每天2次雾化吸入.结果 治疗组喘息缓解时间、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可改善患儿肺功能、缓解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减少疾病恶化频率.

    作者:刘宏艳;李淑红;刘长新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2010-2011年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 了解该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回顾分析法,对该院2010-2011年抗菌药物年使用量前10名的药物进行排序、用药频度排序等,采用DDDs分析法进行估计分析.结果 以β-内酰胺类(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应用广,在抗菌药物中占绝对的主导地位.结论 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不合理现象依然存在,须加强抗菌药物应用规范、合理性的监管.

    作者:周蓓瀛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山茶油对鼻咽癌放射性皮炎的防治及护理

    目的 观察山茶油预防鼻咽癌放射性皮炎的疗效.方法 70 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放疗期间使用山茶油;对照组35例,按常规皮肤护理.比较2组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程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发生Ⅲ级皮炎皮肤反应3例,Ⅳ级皮肤反应1例;对照组患者Ⅲ级皮炎皮肤反应11例,Ⅳ级皮肤反应4例.观察组患者发生放射性皮炎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山茶油能提高皮肤的耐受能力,降低鼻咽癌患者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程度.

    作者:叶中慧;周婉芹;邱寿庆;唐锟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护理干预模式对口服肠溶阿司匹林患者所致胃肠黏膜损伤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模式对口服肠溶阿司匹林(ASA)所致胃肠黏膜损伤的影响.方法 3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50例,对照组按常规用药宣传教育;干预组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并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观察2组服药后出血胃肠道症状的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胃肠道症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护理干预模式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能明显减轻口服ASA对胃肠道黏膜的损伤.

    作者:李静;范传玲;崔梅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我院静脉药物调配中心药师的培训与考核体系

    静脉药物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是指在符合国际标准、依据药物特性设计的操作环境下,由受过专业培训的药护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全静脉营养、细胞毒性药物和抗生素等静脉药物的配置,为临床提供优质服务的医疗职能部门[1].PIVAS改变了原有的医师开医嘱、护士执行医嘱的病区给药模式,形成以患者为中心、药师对患者用药过程负责的全新工作模式,能有效避免由于医生的用药习惯或护士的药学知识相对薄弱等因素引起的医疗差错;PIVAS改变了医院药学以事后分析为主的传统工作模式,逐步实现由供应保障型向技术服务型的转变,也为药师开展临床药学工作提供了一个切入点.

    作者:钱晓萍;苏宇鸣;张茜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腹部术后肠梗阻诊治疗效分析

    肠梗阻为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肠梗阻中手术后肠梗阻占20%~63%[1].积极处理肠梗阻可减轻患者痛苦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笔者就我院自2002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205例腹部术后肠梗阻患者疗效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洪流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组合包装致不良反应1例

    患者,女,27岁,因发现右侧乳腺肿物1年半入院治疗,在局麻下行右侧乳腺肿物切除术后.患者T 36.2℃,P 68次/min,R 17次/min,BP 118/82mm Hg(1mm Hg=0.133kPa),遵医嘱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ml+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组合包装1盒(成都天台山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为: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国药准字H20052572;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国药准字H20059032)静脉滴注,滴入约5min,患者主诉腰痛、左下肢疼痛.患者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考虑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组合装反应,立即停止药物滴入,给予更换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及输血器,同时通知医师,遵医嘱给予地塞米松10mg静脉推注,并给予吸氧3L/min,测BP 114/72mm Hg,P 72次/min,R 18次/min,血氧饱和度99%,10min后患者上述症状缓解,停用所有药物,患者未再出现上述症状,病情稳定.

    作者:姜淑文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新型抗炎药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为特征的呼吸系统疾患,与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如吸烟)引起的肺部异常炎性反应有关.目前COPD是全球第4大致死原因,预计到2020年,将上升为第3位[1].抗炎治疗在COPD中具有重要作用,而现有的COPD抗炎药物不能有效阻止病情的进展,因此急需寻找新的抗炎治疗药物.随着对COPD病理机制的深入了解,已有一些新靶点的抗炎制剂开始进入COPD的治疗研究中.本文将对这些新型抗炎药物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李洁;龚国清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鲑鱼降钙素联合仙灵骨葆、骨化三醇对预防骨折内固定术后骨质疏松性骨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鲑鱼降钙素联合仙灵骨葆、骨化三醇对预防骨折内固定术后骨质疏松性骨痛的疗效.方法 将206例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9例、对照Ⅰ组69例和对照Ⅱ组68例,治疗组术后予以鼻喷鲑鱼降钙素,同时口服仙灵骨葆和骨化三醇治疗;对照Ⅰ组仅予以鼻喷鲑鱼降钙素治疗;对照Ⅱ组予以口服仙灵骨葆联合骨化三醇治疗.3组均以30d为1个疗程,连续使用3个疗程.评定3组骨痛性质及程度,测定血钙、血磷,记录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骨痛改善总有效率为92.8%,高于对照Ⅰ组的71.0%、对照Ⅱ组的6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血磷和血钙水平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鲑鱼降钙素联合仙灵骨葆、骨化三醇对预防骨折内固定术后骨质疏松性疼痛具有确切的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陆少锋;罗鹏刚;熊浩;赵冠耀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改良术治疗鼻中隔偏曲123例疗效观察

    鼻中隔偏曲在临床上比较普遍,是鼻科的常见病.传统的鼻中隔矫正术对鼻中隔高位偏曲及鼻中隔下端棘突较难彻底矫正,并且极容易分破鼻中隔偏曲部位黏膜.

    作者:冯国泰;冯兴潮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氯化钾与不同药物配伍对血管刺激性的观察

    氯化钾注射液是临床补液中常用的药物,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低血钾.钾离子是细胞内液的主要阳离子,对维持细胞内渗透压,心肌和神经肌肉的应激性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浓度为150~160mmol/L,血清中钾浓度仅为3.5~5.0mmol/L.常因摄入不足、丧失增加、钾离子向细胞内转移而引起低钾血症(血清钾低于3.5mmol/L), 临床常采用静脉补充氯化钾来纠正低血钾.但静脉输注含有氯化钾的溶液时,由于钾离子的刺激,患者常感穿刺部位和穿刺侧肢体疼痛,有的因疼痛难忍而停止输注,影响药物疗效和治疗.笔者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氯化钾与不同药物配伍对血管刺激性有强弱之分,选择一定的输液顺序也可以减轻氯化钾引起的疼痛.因此在临床上选择合适的药物与氯化钾配伍,选择合理的输液次序,可以缓解氯化钾输注引起的疼痛.

    作者:沈宏娇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糖尿病足病临床诊疗体会

    通过Lemaster等人总结大量关于糖尿病足病的文献显示,约15%糖尿病患者会发生糖尿病足溃疡[1],糖尿病居截肢原因首位.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截肢率为非糖尿病患者的40倍.2004年我国14所医院开展糖尿病足病患病情况的多中心研究,共收集634例糖尿病足病与周围血管病变患者,男性366例,女性268例;平均年龄(65.65±10.99)岁.

    作者:杜洪杰;孙向宁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胎盘前置状态引产个体化治疗35例效果观察

    孕28周后,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其边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低于胎先露部,称前置胎盘[1].若这种胎盘附着部位异常发生在孕28周之前,则称胎盘前置状态.胎盘前置状态是妊娠中期阴道出血常见的原因,其流血常反复发生,甚至可能一次出血即危及生命.当保胎失败或患者坚决放弃妊娠时,其处理较为棘手[2].为探讨不同胎盘前置状态引产患者采取个性化治疗的效果,选取我院2006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胎盘前置状态引产患者35例,回顾性分析其治疗方法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永碧 刊期: 2013年第26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