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玉红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合理治疗经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方法 选取2009年4月-2010年4月我院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片结合运动及饮食控制,对照组患者单用诺和灵30R治疗.比较观察组及对照组的治愈率、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60d后血糖有效控制率为85%,轻度低血糖发生率8%,患者用药依从性差;观察组患者结合运动及饮食控制,用药60d后血糖有效控制率为96%,肥胖占1%,无患者发生低血糖.结论 口服二甲双胍结合运动及饮食控制,促进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鲁发强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健康宣教的应用及护理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1年5月行MHD的患者166例,随机分为健康宣教组与对照组,各8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一般常识教育;健康宣教组制定全面的、系统的宣教计划,按照计划进行健康宣教.比较两组患者发生不良情况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健康宣教组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面的健康宣教能有效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有效减少疾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从而有效提高了患者生存期质量及血液透析中心的护理质量.
作者:谈蓉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 研究大剂量甲泼尼龙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在2010年1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60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采用抽签的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甲泼尼龙治疗,观察组给予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对两者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血糖增高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中血糖增高9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十分理想,有效地提高了治疗效果,缩短了患者的治疗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陈小敏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喉癌患者全喉切除术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8例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护理经验,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108例喉癌患者无1例发生严重的感染,1例发生咽瘘.结论 积极的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是保证患者健康的关键所在,能够显著提高整体治疗和护理效果,促进患者术后功能尽快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才会敏;刘秋红;薛骏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 了解某院手术室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某院2011年7-12月和2012年7-12月的麻醉药品的品种、规格、使用次数、使用频率和各科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该院共有4782例手术,2012年共有5215例手术,2012年的手术量比2011年增加了9%.2012年所用麻醉药比2011年同期增加了2种,即布桂嗪和瑞芬太尼.2011年所用麻醉药品主要以0.1mg芬太尼为主,占66.23%,2012年降至42.08%,吗啡注射液、哌替啶、氯胺酮的用量变化不大.该院开展的手术外科手术多,其次是骨科,第3位是妇科.外科手术中芬太尼和瑞芬太尼使用多,骨科手术中使用哌替啶多,妇科手术中使用芬太尼和哌替啶较多.结论 芬太尼仍是手术中常用的麻醉药品,瑞芬太尼呈逐年上升趋势,麻醉师根据药品的适应证、作用特点、安全性等为患者合理选用药品,麻醉药品使用基本合理.
作者:滕凌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GICU)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GICU于2010-2012年收治的患者1023例,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年内,每年GICU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ICU患者院内感染中,感染率高的是脑出血,其次是脑梗死、重型颅脑损伤.GICU患者院内感染发生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感染,其次为泌尿系统感染和血液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其次为鲍氏不动杆菌.结论 对院内感染因素进行详细调查并分析的基础上采取积极有效地预防控制措施,是提高GICU患者预后效果的重要保障.
作者:唐安艳;谢志军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在呼吸内科患者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12年10月-2013年2月收治的40例哮喘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依从率90%(18/20)高于对照组依从率70%(1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使护理更有针对性,能够显著提高呼吸内科患者治疗的依从性,缩短住院时间,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滕道梅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 对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更年期功血)的临床疗效及其不良反应进行观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住院诊治的更年期功血患者72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均分为观察组A、B两组和对照组C组,A、B两组服用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C组服用甲羟孕酮,观察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反应情况.结果 3组患者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A、B两组的治愈率分别为87.5%、83.3%,高于对照组41.7%(P<0.05).A、B两组患者服药时期间均发生闭经,且无异常出血发生.恶心症状:C组18例,B组10例,A组7例;呕吐症状:C组5例,B组1例,A组0例.3组都未出现皮肤色素沉着、肝功能异常、血糖异常等.结论 米非司酮在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方面具有效果好、服超低剂量不良反应小、疗效安全、复发率低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药物治疗方案.
作者:余昌洪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 对开腹及腹腔镜手术切除胆囊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及并发症进行讨论,以期对结石性胆囊炎的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发生结石性胆囊炎的9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0例.对照组通过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腹腔镜进行胆囊的切除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均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结石性胆囊炎的治疗疗效显著,该方法具备了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安全可靠的优点,临床应用前景相当乐观.
作者:徐建军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 观察肺癌切除术后胸腔渗液患者采用奥曲肽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66例肺癌术后胸腔渗液患者,按手术单、双位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患者采用常规胸腔闭式引流,研究组33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皮下注射,对两组患者胸腔积液量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胸腔渗液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5d,研究组胸腔渗液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7.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4.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病例.结论 肺癌切除术后胸腔渗液患者皮下注射奥曲肽有利于抑制激素病理性分泌,从而使积液迅速减少,而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庞永通;陈进;覃乃燊 刊期: 2013年第36期
总结343例顺产产妇的护理经验,包括产前教育,产时、产后和产妇一系列的有效沟通,了解产妇的心理状态,帮助产妇顺利完成分娩,安全出院.
作者:吴韶霞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 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CGN)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2年8月接受治疗的CGN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西医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加上中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肾功能变化情况并对两组患者综合疗效进行评价,终据此评定中西医结合治疗CGN的效果.结果 试验组的24h蛋白定量、血尿素氮(BUN)和肌酐(SC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CGN的效果明显,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刘文斌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面神经麻痹患者运用穴位针刺联合穴位敷贴的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1年8月-2012年7月在我院进行中医治疗的面神经麻痹患者83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单纯针刺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针刺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再采用穴位敷贴治疗,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高于对照组(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9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与穴位敷贴联合治疗方案对周围型面神经麻痹治疗效果显著,治疗中,实施有针对性护理措施,不仅确保了治疗的顺利进行,而且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中医面瘫的护理质量.
作者:夏丹娟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 通过对45例发生胃出血的患者采用西药进行治疗并观察其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横峰县中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45例胃出血患者,确定所有患者在服药前的具体症状,并对胃出血后可能会发生改变的相关指标进行详细检测,之后对所有患者采用西药进行治疗,分别在24h、48h、72h、96h、1周、3个月后重新检测相关指标,确定西药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西药治疗后,有2例患者在用药48h候后病情加重转为手术治疗,剩余43例均已停止出血,且用药后1周的治愈胃出血率高,无并发症出现.结论 西药在治疗胃出血时有明显疗效,能在抑制病情的同时促进胃黏膜创口快速愈合,达到有效治愈胃出血的目的,是安全保守的一种治疗方法.
作者:付方忠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 分析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患者急性发作期及迁延期的心理特点,并探讨对慢支患者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方法 对2011年6月-2012年11月来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78例慢支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结果 78例慢支患者均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咳嗽、咳痰等症状均明显改善,均痊愈出院,治疗期间均未出现并发症和院内感染.结论 护理人员采取的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的配合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史建梅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 分析吻合器痔环切术(PPH)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1月收治的环状混合痔患者17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87例.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PPH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结果 对照组痊愈35例(40.22%),好转26例(29.89%),无效26例(29.89%),总有效率为70.11%.治疗组痊愈53例(59.77%),好转26(29.89%),无效8(10.34%),总有效率为89.66%.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H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单纯外剥内扎术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明盛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卵巢癌的护理方法,并进行临床推广.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51例卵巢癌患者,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给予相应的护理方法.结果 患者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无患者因毒副作用而终止治疗,无治疗相关性死亡,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入院前有显著提高.结论 正确的护理方法能够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助于加速卵巢癌患者的康复进程,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周丽萌;曹春阳;杨曼娜 刊期: 2013年第36期
习惯性流产是指连续发生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自然流产,其病因复杂,目前比较明确的有遗传因素、解剖畸形、免疫因素、内分泌失调、环境因素等,有近50%的习惯性流产原因不明.现将近期国内外关于习惯性流产的相关因素整理如下.
作者:李洋远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急诊危重患者救护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对我院急诊科与2009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1266例急诊危重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66例急诊危重患者包括男851例,女415例,男女比约为2:1,年龄8~87岁,平均(51.4±11.8)岁,患者年龄以中高龄为主.急诊患者疾病类型排列前5名的分别为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各种外伤、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各种中毒事件等.1266例急诊危重患者中共发生死亡91例,总体死亡率为7.19%.结论 根据急诊危重患者的就诊特点与规律开展救护工作,对提高抢救成功率与降低死亡率均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谢志军;唐安艳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 通过对我院出院带药医嘱的调查,分析氯吡格雷的临床应用现状,为临床提供合理用药的参考.方法 收集2011-2012年全年病房药房出院带药医嘱,提取含氯吡格雷的处方,根据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2012年出院带药中,含氯吡格雷的处方共897张,患者主要来自综合内科,神经内科;处方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50~77岁,且多数患有高血压(67.21%)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66.75%),糖尿病(53.25%),高脂血症(36.59%),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患者占35.78%;处方中联合用药多的为他汀类、硝苯地平、美托洛尔、阿司匹林类;处方氯吡格雷与质子泵抑制剂(PPIs)联用时,如氯吡格雷与奥美拉唑合用.结论 使用氯吡格雷的患者多为患高血压和冠心病的老年男性,多联用3种以上药物,还有部分临床医师对氯吡格雷与奥美拉唑的药物相互作用不太了解.
作者:杨玲;袁瑶;李晓芳;周洋;徐可 刊期: 2013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