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参麦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损伤的疗效分析

索瑞峰

关键词:参麦注射液, 舒血宁注射液, 心肌梗死, 急性, 再灌注损伤
摘要:目的 观察参麦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42例、B组30例及C组30例.C组运用尿激酶等西医常规治疗,B组加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A组加用参麦及舒血宁注射液,观察3组患者临床症状、心肌酶谱及ST段的改变、心律失常发生率及血管再通情况.结果 3组心肌酶峰值提前率、ST段回降率及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胸痛缓解率高于C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C组,且A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麦联合舒血宁注射液能有效防治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心律失常,并明显缓解临床症状.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产后出血的病因分析及预防

    产后出血为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其发病率为2%~3%[1].因此,了解产后出血的病因,掌握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对确保母婴安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红英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应用价值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约占女性总癌症的7%,在我国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20%~30%,近年在世界范围内,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宫腔镜应用于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已被国内外众多的临床研究证实,尤其对于早期子宫内膜癌结合直视下的定位活检,能够克服影像学检查和盲目刮宫对子宫内膜病变诊断的局限性.子宫内膜的病理学检查是子宫内膜癌的确诊依据,宫腔镜检查及宫腔镜下取内膜活检,正在逐渐替代盲目的诊断性刮宫,成为诊断子宫内膜癌的重要手段.

    作者:杨淑芳;马文巧;杨俊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120例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某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情况,为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与科学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该院2011年1~5月份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120份,评价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合理性.结果 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存在无指征用药、药物选择不正确、预防用药时机不当、预防用药疗程过长等问题.结论 应遵循相关指导原则,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规范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的使用.

    作者:平慧;汪宇;姚岚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并发症护理体会

    脑动脉瘤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开颅手术和微创介入栓塞治疗.近年来,由于介入神经放射学的发展及导管技术、栓塞材料等不断改进,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成功率高的特点,脑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逐渐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但是术后并发症并不可忽视.现将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李玉佩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我院眼科药品说明书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 为改进和完善眼科药品说明书提供建议.方法 收集该院门诊药房共27种眼科药品说明书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说明书中药物过量、药代动力学、药物相互作用等若干重要项目未完全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用药疗程及药品开封后的贮藏方法与使用期限未完全符合标准;说明书字体大小与印制尚无统一标准.结论 眼科药品说明书尚存在一些不规范问题需不断完善,以便患者和医务工作者获得更详细、准确的药品知识,促进安全、合理用药.

    作者:吴园园;叶肖栗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地屈孕酮联合参茸保胎丸治疗绒毛膜下血肿30例疗效观察

    早孕先兆流产患者经B型超声发现绒毛膜下血肿时,临床可表现为持续或间断的阴道出血,出血量不等.随着超声检查的普及与应用,发现绒毛膜下血肿患者比例增高,有文献报道[1]绒毛膜下血肿的出现显著提高了先兆流产患者的自然流产发生率.笔者采用地屈孕酮联合参茸保胎丸治疗绒毛膜下血肿3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淑荣;王荣英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带气囊导尿管在鼻腔后部、鼻咽部出血的治疗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急症,处理不当或不及时可造成严重后果.40%~52%出血发生在鼻腔前部,而40岁以上中老年人出血多发生在鼻腔后部[1].我科2005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鼻出血患者187例,其中鼻腔后部、鼻咽部出血78例,均采用带气囊导尿管填塞止血,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温丽慧;李冠环;黄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Ⅰ期吻合配合围手术期处理治疗尿道球部断裂诊治体会

    尿道球部断裂是泌尿外科常见急症,多由会阴骑跨伤引起,临床表现主要为:会阴部淤血肿胀,尿道外口滴血,不能自行排尿,会阴部触痛明显等.我院2010-2011年经会阴入路Ⅰ期行尿道断裂端的断端吻合(即Ⅰ期吻合)配合围手术期处理治疗尿道球部断裂患者1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宁;高霞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健康教育处方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与效果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处方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糖尿病患者12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处方.比较2组出院时健康教育知识知晓情况和血糖控制情况.结果 2组出院时健康教育知识知晓情况和血糖控制情况均优于入院时(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健康教育处方可提高糖尿病患者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有利于血糖的控制,对糖尿病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陈雪芹;王俊霞;刘瑞玲;李丽霞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针对专业特色进行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教学之体会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属于形态学范畴,其主要任务是探讨和阐明人体各器官、组织的形态特点、位置毗邻及功能意义等[1],是医学各专业必须的入门基础课.针对中职专业的层次和各专业知识结构需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教学方案.突出实用性,减少盲目性,既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课打好基础,又为社会培养急需的高素质实用型专业人才.现结合我校的专业设置情况,针对不同专业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大胆有益的尝试,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崔颜宏;吕会茹;秦万生;李姣锋;张宏亮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同型半胱氨酸与高血压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 5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高血压组,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血浆Hcy水平的差异,并分析其与高血压的关系.结果 高血压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为(16.6±7.8)μmol/L,其中>10μmol/L 36例(72%);对照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为(9.6±4.5)μmol/L,其中>10μmol/L 3例(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高血压呈正相关.

    作者:杨炳强;吴甲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笔者对86例高血压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取得了满意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科自2009年8月-2010年12月共收治高血压患者86例,男48例,女38例,年龄50~94岁.其原因与家族史、性格因素、环境因素、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

    作者:王荣;张秀花;吴淑英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糖尿病患者正确使用胰岛素技巧

    胰岛素治疗总目标是:控制血糖,缓解症状,减少和避免发生低血糖,阻止或缓解糖尿病并发症,特别是慢性并发症[1].随着胰岛素制剂的不断开发并应用于临床,注射工具的不断完善,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依从性大大增加.但其使用方法存在误区,使得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通过对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情况观察发现,影响治疗效果的主要问题多在以下环节:注射部位的选择,注射技术及胰岛素的贮藏.对此加以探讨,旨在使糖尿病患者正确掌握胰岛素使用技巧,以更好地降低血糖.

    作者:邢筱洁;李燕;张若青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先天性空肠隔膜症消化道造影1例

    患儿,女,月龄10个月,出生后出现反复呕吐,进食后加重,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体质量逐日下降.入院诊断:先天性幽门肥厚梗阻;十二指肠隔膜症.X线消化道造影表现:患儿入院后插入胃管,经胃管内注入稀硫酸钡造影,胃内形态显示正常,十二指肠近段肠管示明显扩张.患儿左侧卧位后见少量钡剂自顶部流入其后空肠内,此后空肠管显示正常,X线诊断考虑先天性肠隔膜症不能排除.手术结果:术中发现空肠上段有一明显狭窄处,切开此狭窄处可见一隔膜,隔膜中间见一裂孔,通过裂孔使膈膜两端肠腔相通.近端肠腔内充满大量黏稠消化液及食物,远端肠管萎缩,行隔膜段肠切除术吻合,术后患儿恢复良好,术后诊断:先天性空肠隔膜症.

    作者:马运鹏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医疗注意义务的构成内容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下称<侵权责任法>)第57条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未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1].这里的诊疗义务,即为<侵权责任法>上的注意义务的概念.医疗过失是医师在实施医疗行为的过程中违反其应尽的注意义务而引起医疗损害发生的主观心理状态.作为法律义务的注意义务是整个医疗过失的核心,也是判断医疗过失是否成立的前提.因此,医务工作者有必要对医疗注意义务的概念、产生根源及内容作出阐释,从而为客观、公正地认定是否构成医疗过失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冀占领;孙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药学监护分析

    药学监护是近年来国内外医院药学领域的热门话题,是医院实施医疗防治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21世纪药剂科工作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现代医院药学将从药品供应管理向药学监护转化.随着社会发展,健康就更需要药学监护,药学监护也是中国药师的唯一出路.

    作者:田瑞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氢化泼尼松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

    患者,男,23岁,体健,一般情况可,过敏史不详.因右眼角膜异物,于2011年12月7日来院就诊.9∶ 00给予氢化泼尼松2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中静脉滴注,2min后出现胸闷、气促、面色苍白、头晕,测BP 80/40mm Hg(1mm Hg=0.133kPa),P 60次/min.立即通知医师,遵医嘱停用氢化泼尼松,更换为生理盐水250ml继续补液.30min后患者症状缓解,测BP 110/70mm Hg,P 74次/min.

    作者:汪宇;陆志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动态心电图检出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远期预后

    目的 探讨24h动态心电图(DCG)检出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远期预后.方法 对701例体检者进行24h DCG检查,并随访36个月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和死亡(CD)发生情况.结果根据24h DCG检查结果,将有心肌缺血发作患者108例(15.4%)作为心肌缺血组,其中完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99例(91.7%);其他593例作为无心肌缺血组.无心肌缺血组第6、12、36个月随访时AMI和CD发生率低于心肌缺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心肌缺血时间<60min的患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为9.3%,无心肌缺血组发生率为3.7%,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心肌缺血时间≥60min的患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为33.3%,显著高于无心肌缺血组的3.7%,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24h DCG检出的老年人心肌缺血(主要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是常见的且有重要的预后意义,尤其是总心肌缺血时间≥60min者.

    作者:欧秀美;张亚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干预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常见、凶险的并发症之一,常发生大出血甚至出血性休克,易反复发作,引发肝昏迷和腹水,病死率高[1].全面做好护理配合及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极大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现将护理干预介绍如下.

    作者:周发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伴高尿酸血症的高血压患者选用降压药物策略

    尿酸(UA)是嘌呤在体内代谢的终产物.正常情况下,血尿酸(SUA)水平为398.7μmol/L,男性SUA>420μmol/L、女性SUA>357μmol/L即可诊断为高尿酸血症.我国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正逐年增加,高尿酸血症可以继发痛风、尿酸性肾病和尿路结石等,并常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伴发.据石春来等[1]调查,高血压组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为90.9%,高血压组男性患者SUA水平明显高于女性.因此,伴发高尿酸血症的高血压患者如何选择降压药物进行治疗值得临床医师重视.

    作者:丁生辉;雷招宝 刊期: 2012年第05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