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食管异物误诊1例

霍贵云

关键词:食管异物, 误诊, 原因分析
摘要:患者,女,17岁,智障,语言表达障碍,进食后即吐10余天,加重2d,于2010年7月27日在我科就诊.患者于10d内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呕吐,可进少许流质饮食.无发热、头痛及胃病史,曾在当地卫生院口服止吐药物及静脉滴注保护胃黏膜药物治疗,症状未见明显好转.近2d来,患者症状加重,食后即吐,遂到我科就诊.家属诉患者不进食物时无不适感.体格检查:患者咽部黏膜轻度充血,咽后壁有增生的淋巴滤泡,扁桃体无肿大,双肺听诊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无异常,考虑:上消化道疾病,食管异物?鉴于患者智障,做胃镜难以合作,遂行胸部X线拍片示:约在食管的第2狭窄处见一呈啤酒瓶盖型物嵌顿.追问病史,家属诉曾见患者手拿瓶盖玩耍,未见吞入口中,当时也未引起重视,后诊断为食管异物.于2007年7月28日在局麻下在行电子胃镜异物取出术,术中距门齿26cm处有一异物,斜跨于食管腔.嵌顿处黏膜充血糜烂,异物顺利取出,取出异物为一啤酒瓶盖,完整.异物取出后留观2d,静脉滴注消炎及保护胃黏膜药物,进食通畅,出院.出院后继续口服药物.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股动脉切开球囊导管取栓术护理配合

    下肢动脉栓塞是由于心脏或近侧动脉壁脱落的血栓或斑块随着血液流动造成动脉管腔堵塞,导致肢体组织缺血的急性病变,栓塞可发生在动脉的任何部位,但好发于动脉分叉处,此处也是血栓形成的好发部位,据统计,腹主动脉以下动脉栓塞发生率占85%以上[1].

    作者:李秀敏;李美蓉;徐晓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复方血栓通治疗结膜下出血临床观察

    结膜下出血是眼科门诊的常见病及多发病,由很多因素造成的结膜下毛细血管破裂所引起.由于球结膜下组织疏松,出血后易积聚成片状.按常规治疗,一般需7~16d.近年来,笔者根据中医理论,使用复方血栓通治疗球结膜下出血患者26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红霞;马钢;张勐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环孢素A联合司坦唑醇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环孢素A(CsA)联合司坦唑醇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的临床疗效.方法 42例CA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18例,治疗组应用CsA联合司坦唑醇治疗,对照组单用司坦唑醇治疗.持续治疗6个月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起效时间、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高于对照组的61.1%,治疗组平均起效时间52.4d短于对照组的74.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均轻微、可逆.结论 CsA联合司坦唑醇对CAA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无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梁云霞;陆丽娜;崔晓萍;曲如玫;牛俊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依达拉奉联合β-七叶皂甙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β-七叶皂甙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联合β-七叶皂甙钠治疗.分别对2组治疗前、治疗14d后功能缺损及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β-七叶皂甙钠治疗急性脑梗死能保护脑细胞,有效改善脑神经功能缺损,且可改善预后.

    作者:龙自华;董发昌;杨保忠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莫西沙星治疗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莫西沙星治疗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60例C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莫西沙星治疗,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高于对照组的70.0%;治疗组细菌清除率为96.2%高于对照组的8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莫西沙星用于成人CAP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梁远贵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特比萘芬治疗手足癣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特比萘芬制剂治疗手足癣的临床疗效.方法 10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患者外用特比萘芬软膏,对照组外用达克宁软膏,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真菌清除率.结果 观察组痊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71.7%、98.1%,高于对照组的43.4%、7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真菌清除率为98%,对照组为67%,停药2周后观察组有效率及真菌清除率上升至100%,而对照组无变化.结论 特比萘芬治疗手足癣疗效良好,真菌清除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志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残角子宫妊娠破裂1例

    患者,女,22岁,G1P0,因停经3个月,下腹剧痛5h,于2009年6月8日入院.末次月经2009年3月8日,5月30日出现下腹坠痛,6月7日腹痛加重,伴恶心、呕吐,腹痛持续性加重.查体:心率116次/min,血压60/45mm Hg,呼吸28次/min.腹部膨隆,不能平卧,全腹压痛及反跳痛.妇科检查:子宫增大约3个月大小,形状不规则,触痛.腹穿抽出不凝血5ml.拟诊:腹腔出血,子宫破裂,失血性休克.立即剖腹探查,术中见一死男婴,头臀径14cm,游离于腹腔内.子宫位于左侧,孕50d大小,右侧为残角子宫破裂,胎盘组织嵌于破口中,残角子宫与左侧子宫右侧壁相连,两侧宫腔不通.腹腔内出血2000ml.行残角子宫输卵管切除术.诊断:残角子宫妊娠破裂,失血性休克.

    作者:籍霞;贾晓娟;胡晓丽;郑瑞利;马文巧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雷尼替丁治疗,治疗组给予泮托拉唑治疗.胃溃疡用药8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用药6周.观察2组症状缓解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0.0%、93.3%高于对照组的26.7%、7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轻微,无需特殊治疗.结论 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能有效抑制胃酸分泌,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蔡建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分析

    近年来,各种原因如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病率上升,城市孕妇营养要求较高,巨大儿,>35岁的高龄产妇增多等,导致剖宫产率不断上升,以上为剖宫产相对指征,此外还有社会因素、医院因素等.

    作者:薛琴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急性左心功能衰竭的护理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我国已逐渐进入老龄社会,因此心力衰竭患者的数量也在逐年上升.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是心内科的急危重疾病之一,病情凶险、变化快,需要及时高效的抢救治疗,才能迅速缓解病情[1].因此,对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采取科学有效的急救措施及精心护理是非常必要的.现将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1月28例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护理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柳晨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药物流产后宫内残留物的诊断

    阴道超声能直观地显示子宫及宫腔,为妇产科疾病诊断既简便又实用的技术.部分药物流产后残留不全的病例,有宫腔积血和异常组织的存在,其宫腔的回声与正常者有明显改变.彩色多普勒超声能观察到子宫内异常血流情况,通过多个病例观察探讨特征性超声改变.

    作者:石琼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妇科门诊手术的体会

    如何减轻妇科门诊手术患者的带来恐惧、紧张、疼痛及不良反应,是目前临床妇产科医师所面临的问题.现将我院2008年8月-2009年8月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妇科门诊小手术的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马文巧;杨俊红;籍霞;张立敬;杨淑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静脉丙种球蛋白预防早产儿感染的临床探讨

    目的 探讨应用丙种球蛋白(IVIG)在预防早产儿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将早产儿63例分为IVIG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IVIG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IVIG静脉注射.观察比较2组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院内感染情况.结果 2组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天数及院内感染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早产儿使用IVIG预防感染无明显疗效,常规预防使用并不可取,建议对早产儿使用应严格掌握指征.

    作者:蒋惠芬;王淮燕;张琳;梅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疏血通治疗脑梗死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比较疏血通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疏血通治疗,对照组给予血塞通治疗.观察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高于对照组的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轻微不良反应3例,治疗组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小葵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医院病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病案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图表、影像、符号切片等资料的总和.它是患者的医疗档案,包括患者本人或他人对病情的描述、医务人员对患者的检查结果及对病情的分析、诊疗过程和转归情况等内容[1].具体来说,医院病案在以下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医院病案管理工作是实施医院管理,评价医院工作质量、效率,进行工作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也是卫生部门监督、指导医院工作的重要依据.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病案的类型和数量日益增多,内容越来越丰富,在当前医院改革中的信息咨询和决策指导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近几年,病案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医院的重视,但笔者也发现在当前医院病案管理中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重视.

    作者:邓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手术中发生低体温的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

    临床上将中心温度34~36℃称为轻度低体温,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为50%~70%.低体温可影响凝血功能、心肌收缩力、麻醉药代谢,增加手术切口感染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现将其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苏秀霞;李芳芳;赵兵;窦志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药学监护分析

    药学监护是近年来国内外医院药学领域的热门话题,是医院实施医疗防治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21世纪药剂科工作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现代医院药学将从药品供应管理向药学监护转化.随着社会发展,健康就更需要药学监护,药学监护也是中国药师的唯一出路.

    作者:田瑞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直视微创胆囊切开取石术70例临床分析

    胆囊结石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传统治疗方法是胆囊切除术,手术方式多样[1、2],随着近年来对胆囊功能认识的进一步提高,国内外学者对保留胆囊的呼声越来越高.我科运用腹腔镜设备,结合小切口特点对胆囊结石患者70例行直视微创胆囊切开取石术,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建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120例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某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情况,为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与科学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该院2011年1~5月份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120份,评价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合理性.结果 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存在无指征用药、药物选择不正确、预防用药时机不当、预防用药疗程过长等问题.结论 应遵循相关指导原则,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规范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的使用.

    作者:平慧;汪宇;姚岚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对门诊处方缺陷中医疗争议隐患的思考

    处方是与病历同等重要且必须规范书写和保存的文字资料,其证据资格、证据能力不亚于病历文书.但是,笔者在对门诊处方的统计资料中发现有错项、漏项、涂改等诸多缺陷,现以实案为例,分析处方缺陷中蕴含法律隐患的危害性,以呼吁相关人员对缺陷处方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谢虹 刊期: 2012年第05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