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腰大池穿刺持续引流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师拥周

关键词:腰大池穿刺引流, 蛛网膜下腔出血, 创伤性, 脑脊液
摘要:目的 探讨腰大池穿刺引流在创伤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208例tSAH患者随机分为腰大池穿刺引流组110例和常规治疗组98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腰大池穿刺引流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腰大池穿刺引流.比较2组再出血率、脑积水发生率及脑梗死发生率.结果 腰大池穿刺引流组再出血率、脑积水发生率及脑梗死发生率均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tSAH治疗中应用腰大池穿刺引流,可有效减轻脑血管痉挛和缓解头痛症状,减少了再出血、脑积水及脑梗死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枕颌带床边牵引治疗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的护理体会

    寰枢关节半脱位常见于小儿患者,临床表现为突发性斜颈、疼痛、活动受限,由于其易与肌性、骨性、视力障碍性和外伤性斜颈相混淆,往往易漏诊、误诊而延误治疗.早期正确诊疗预后良好,延误诊治可并发四肢瘫痪,甚至残留颈部强直和颅底宽畸形.2008年7月-2011年5月我科收治寰枢关节半脱位患儿78例,在中药热敷活血通络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枕颌带床边牵引治疗,效果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立嵩;梁春凤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异丙酚联合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异丙酚联合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50例待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孕妇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予异丙酚联合芬太尼麻醉,对照组予单纯应用异丙酚麻醉.比较2组镇痛效果、异丙酚用量、意识消失时间及苏醒时间.结果 观察组镇痛总有效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异丙酚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意识消失时间及苏醒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丙酚联合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麻醉效果确切且安全性高.

    作者:贺为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中西药结合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8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药结合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过敏性鼻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西药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30d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 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药结合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中药直肠静脉滴注辅治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药直肠静脉滴注辅治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三豆银翘散加减煎汤直肠静脉滴注.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3%高于对照组的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三豆银翘散直肠静脉滴注辅治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兆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临床不合理用药分析及预防对策

    临床用药品种不断增多,临床医师在选择药物时,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合理用药现象.据WHO一份调查资料表明:全球每年约有近1/3的患者死于不合理用药,而非疾病本身.其中,用药品种多、不合理的首推抗生素.为了解掌握医院临床用药现状及存在问题、推动合理用药工作的发展、提高医院合理用药的水平,笔者总结出不合理用药的几大状况,同时进行分类,并找出相应预防对策.

    作者:林小凤;李静玲;林汉华;陈幸谊;何博雯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急性阑尾炎早期的手术治疗分析

    急性阑尾炎是普外科常见病之一,诊治一般不难.但阑尾穿孔形成腹膜炎,特别是阑尾周围脓肿形成时,治疗意见尚存在分歧.我科2005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穿孔性阑尾炎30例,早期行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崔立国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纳洛酮在急性中毒中的应用

    纳洛酮是人工合成的阿片受体拮抗剂二氢吗啡酮的衍生物,能竞争性地阻断并取代阿片样物质与受体的结合.近年来,纳洛酮在救治急性中毒中应用广泛,不仅能治疗吗啡中毒,而且在酒精中毒、急性有机磷中毒、急性镇静催眠药中毒等急性中毒中起到拮抗阿片类毒品和内源性吗啡样物质对机体的毒性作用,从而提高疗效或改善中毒患者的全身症状.

    作者:陈玲园;葛英;葵恩兰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伐昔洛韦联合龙胆泻肝汤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伐昔洛韦联合龙胆泻肝汤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2组均给予伐昔洛韦片治疗,治疗组加用龙胆泻肝汤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皮疹消退及疼痛缓解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和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6%高于对照组的6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及总病程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VAS疼痛评分均降低,且治疗组下降值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伐昔洛韦联合龙胆泻肝汤治疗带状疱疹安全、有效.

    作者:应川蓬;冉宁晶;杨戈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开腹胆囊切除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目的 对比分析腹腔镜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将116例实施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62例和传统组54例.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传统组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比较2组术后感染、术后出血、胆汁瘘、阻塞性黄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腹腔镜组术后感染、术后出血、阻塞性黄疸发生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胆汁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蒋荣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用脐静脉瓣修补肝外胆管1例

    患者,女,40岁.术前诊断:原发性胆管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胆囊充血、水肿、壁增厚,胆总管增粗,直径1.5cm,胆总管和左肝内可触及形状、大小不一的结石.常规切除胆囊.切开胆总管探查,左、右肝管开口均狭窄,直径约0.3cm,胆管壁增厚.

    作者:徐振辕;齐生伟;贺占青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输尿管口囊肿的超声诊断

    为观察输尿管口囊肿的声像表现特征,本文总结B型超声诊断且经手术证实的输尿管口囊肿患者3例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3例输尿管口囊肿患者中男1例,女2例;年龄33~44岁;病程4个月~3年.主要症状为腰部胀痛.患者充盈膀胱,取仰卧位,在膀胱及输尿管区行B型超声扫查.

    作者:冯秋立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梅罗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梅罗综合征(MRS)又称为复发性唇面肿胀面瘫综合征,为罕见的原因不明的肉芽肿性疾病.1928年Melkersson首次报道了1例35岁女性存在面神经麻痹及唇、面部水肿,在1931年Rosenthal增加了皱裂舌作为MRS综合征的第三个症状.然而,据文献报道,仅有8%~25%患者在发病初期同时出现MRS经典的三联征(面神经麻痹、口面部水肿及皱裂舌).现报道1例典型的MRS患者,临床资料如下.

    作者:范卫明;王雪贞;唐友梅;周蓉;于洋;高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激素替代疗法治疗绝经期症状临床探讨分析

    目的 探讨激素替代治疗(HRT)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HRT治疗绝经期妇女51例,有子宫者应用尼尔雌醇2mg口服,每月2次,每3个月加用安宫黄体酮6mg口服,每天1次,连用10d;子宫切除术后者单用尼尔雌醇,每半年进行妇科、乳腺B型超声检查,每年进行血生化系列检查.结果 用药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上升(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下降(P<0.05).子宫出血例数以绝经初期为多,绝经时间越短子宫出血率越高.用药后子宫内膜厚度和乳腺增生程度无明显增加.结论 定期对接受HRT的妇女进行检查和评价,使HRT的应用更为安全有效.

    作者:张晓燕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下肢静脉血栓非手术治疗1例跟踪观察

    患者,男,82岁,离休干部.2006年8月行结肠镜检查时,发现结肠癌,于左下腹行结肠癌切除术.术中未发现淋巴转移,术后未进行放化疗.在围术期,患者先发生下壁心肌梗死,后出现左下肢静脉血栓.经治疗,左下肢肿胀一度完全消失.2007年5月患者左下肢再度出现肿胀,超声显示左下肢股浅静脉和腘静脉血栓形成伴部分再通,给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水肿基本消失.2007年6月21日患者不慎坠床发生颈髓损伤,面部软组织挫伤,暂停服阿司匹林,左下肢水肿再次出现并逐渐加重.2007年7月6日因颈髓外伤稳定,恢复使用阿司匹林,但左下肢水肿仍逐渐加重.此后又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效果均不显著.2008年1月始用华发林治疗,INR值维持在1.6~2.0之间,左下肢水肿仍无好转迹象.2010年4月患者左下肢水肿加重,出现足趾黑变,脚部皮肤有破溃、渗出.由于患者年数已高,身体状况不允许截肢治疗方案,家属仍选择非手术治疗.病情加重期间患者间断发热,于2010年5月5日出现恶性心律失常,抢救无效病故,去世时左下肢皮肤未进一步破溃.

    作者:刘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42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42例,患者均给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同时监测心率、呼吸及动脉血气分析[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O2)、pH]等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为83.3%.治疗后心率、呼吸及血气分析等指标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IPPV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COPD患者的血气指标、肺功能及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晓娟;邸墅;师华华;王健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改良小儿外耳道冲洗器的临床观察

    外耳道冲洗是耳科常用治疗方法之一,主要用于冲出外耳道已软化的耵聍栓塞,亦可用于冲出外耳道异物[1].笔者在临床实践工作中,发现由于小儿外耳道较狭窄,小儿在临床治疗中配合度又很低,因此采用传统的小儿外耳道冲洗器易导致冲洗不彻底,甚至引起小儿耳道损伤,达不到临床治疗的预期效果.我科自2003年开始采用一种质软的延长管导入注射器针梗,对传统的外耳道冲洗器进行了改良.使用改良的小儿外耳道冲洗器冲洗小儿耳道的耵聍、异物和分泌物,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方法简便实用,现报道如下.

    作者:袁轲;董顺琴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传统中药和现代中药的区别与联系

    中药作为我国的国粹,在我国医学史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我国的中医药学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药的发展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药也不再是简单的药材、膏、汤、丸、散等概念.现在大量的中成药出现在生活中,使中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中药的概念也发生了改变,现已将中药分为传统中药和现代中药(近现代中药、现代化中药、后现代中药).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出现,以后还会有更多中药相关的新概念涌现出来.全面、科学、准确地定义和把握中医药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对中医药现代化与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仅对中药的一些概念及传统中药和现代中药的区别与联系作一简要的概叙.现报道如下.

    作者:帅洪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问题启发式教学法在留置导尿术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问题启发式教学法在留置导尿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实习护生100名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名,分别给予问题启发式教学和常规教学,根据终技术操作的达标情况进行效果比较.结果 试验组达标率为92%高于对照组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问题启发式教学法在留置导尿术教学中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能充分激发护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任志刚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脑梗死抗凝治疗的观察和护理

    脑梗死是由于各种原因使脑血管闭塞或堵塞后,该血管供血区血液灌注不足而导致脑组织出现缺血性软化或坏死,是缺血性脑卒中的总称[1].其中包括脑血栓、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等.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溶栓、抗凝、介入、手术治疗等.抗凝治疗是治疗脑梗死的基本治疗方法,其治疗目的是预防形成新的血栓,杜绝栓子来源,促使血栓溶解[2].

    作者:王亚平;张勇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我院2011年门诊处方点评结果分析

    目的 通过对处方进行点评结果分析,提高处方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该院2011年1-12月处方8517张进行点评分析.结果 8517张处方中不合理处方比率为9.92%,其中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7.11%,注射剂使用率为9.22%.结论 通过处方点评,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实施干预措施后,使不合格处方率下降,处方质量有所提高,对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起到一定的作用.

    作者:谭秋荣 刊期: 2012年第10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