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腰大池穿刺持续引流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师拥周

关键词:腰大池穿刺引流, 蛛网膜下腔出血, 创伤性, 脑脊液
摘要:目的 探讨腰大池穿刺引流在创伤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208例tSAH患者随机分为腰大池穿刺引流组110例和常规治疗组98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腰大池穿刺引流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腰大池穿刺引流.比较2组再出血率、脑积水发生率及脑梗死发生率.结果 腰大池穿刺引流组再出血率、脑积水发生率及脑梗死发生率均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tSAH治疗中应用腰大池穿刺引流,可有效减轻脑血管痉挛和缓解头痛症状,减少了再出血、脑积水及脑梗死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B型超声在胆囊结石诊断中的作用

    胆囊结石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胆道系疾病,终一般都需手术治疗,因此准确的诊断尤为重要.超声检查对诊断胆囊结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优于其他检查,诊断准确率高达95%[1],是诊断该病的首选方法.现对本院2008年6月-2009年6月间127例胆囊手术者的超声诊断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白翠兰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高频电波刀治疗宫颈糜烂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高频电波刀(LEEP)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宫颈糜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应用LEEP治疗,对照组用微波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轻度糜烂患者治愈率均为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重度糜烂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EP治疗宫颈糜烂手术简单安全、时间短、损伤小、出血少、治疗效果好,可作为治疗宫颈糜烂较好的方法.

    作者:王飞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118521例活产新生儿破伤风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新生儿破伤风患病状况,为制定防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对118 521例活产新生儿破伤风患病上报报表进行综合统计分析.结果 活产新生儿118 521例,患破伤风10例,患病率为0.08‰,其中经治疗无效死亡2例,病死率为20.00%.结论 新生儿破伤风患病尚未消除,应加强监测管理,加强宣传住院分娩的优点及国家补助相关政策,让住院分娩率达100%,终消除破伤风.

    作者:张春丽;张宁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多重药物过敏免疫状态分析

    目的 通过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多重药物过敏的临床特点分析,探讨引起其多重药物过敏的原因.方法 总结分析该院18例多重药物过敏的AIDS患者的临床表现、血细胞分类及诊治情况.结果 18例患者服药时间15~30d,以恶心、呕吐、腹痛、全身皮疹及肝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皮损表现为麻疹样型、多形红斑型、血管水肿型、紫癜型、荨麻疹型及痤疮样等.停药后给予抗过敏、抗炎及对症治疗,其中14例患者过敏症状减轻或消失,转院2例,死亡2例.结论 AIDS患者服药过程中,可发生多重过敏反应,为AIDS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应引起重视.

    作者:叶光荣;张伟;黄先翔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人性化管理模式在脑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人性化管理模式在脑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1年7月该院脑外科护士行人性化管理模式干预护理的临床资料.结果 干预护理后护理人员在工作环境、同事关系融洽、知识技能增加上的满意度均明显提高,护理纠纷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护理后患者对护士的护理态度、护理技能、护理环境的满意度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性化管理模式使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等得以长足改观,促进医患关系更为和谐,从而更好地护理患者,并可降低医疗纠纷.

    作者:于红娣;张韶琴;吴晓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儿童开放性胫腓骨干骨折32例治疗体会

    儿童开放性骨折常发生于胫腓骨干.长期以来在此种损伤的伤口处理与骨折固定方法的选择文献报道不多.我院2004-2010年共收治此类患者32例,现结合病例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刘强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护理体会

    目前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术后早期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常引起患者全身中毒症状,加上食管癌患者营养状况差,极易引起循环、呼吸衰竭[1].因此,积极妥善的护理对于食管癌术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现笔者总结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作者:吴佳秋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临床不合理用药分析及预防对策

    临床用药品种不断增多,临床医师在选择药物时,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合理用药现象.据WHO一份调查资料表明:全球每年约有近1/3的患者死于不合理用药,而非疾病本身.其中,用药品种多、不合理的首推抗生素.为了解掌握医院临床用药现状及存在问题、推动合理用药工作的发展、提高医院合理用药的水平,笔者总结出不合理用药的几大状况,同时进行分类,并找出相应预防对策.

    作者:林小凤;李静玲;林汉华;陈幸谊;何博雯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腰大池穿刺持续引流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腰大池穿刺引流在创伤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208例tSAH患者随机分为腰大池穿刺引流组110例和常规治疗组98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腰大池穿刺引流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腰大池穿刺引流.比较2组再出血率、脑积水发生率及脑梗死发生率.结果 腰大池穿刺引流组再出血率、脑积水发生率及脑梗死发生率均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tSAH治疗中应用腰大池穿刺引流,可有效减轻脑血管痉挛和缓解头痛症状,减少了再出血、脑积水及脑梗死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师拥周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进展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析

    进展性脑卒中(stroke in progression,SIP)是指发病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持续进展,临床常规处理难以逆转其病程,致残率、病死率均较高的一类难治性脑血管疾病.本文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SI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探讨与SIP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现报道如下.

    作者:石海成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3种固定方法治疗开放粉碎性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3种开放粉碎性胫腓骨骨折固定方法的疗效.方法 对98例胫腓骨中下段严重开放粉碎性骨折患者应用外固定架(外固定架组,42例)、加压接骨板(加压接骨板组,35例)及交锁髓内钉(交锁髓内钉组,21例)治疗.按Johner-Wruhs功能评价标准评定治疗结果.结果 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8.2个月.全部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3.5~9.5个月,平均6个月.3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主要并发症:感染2例,严重的踝关节活动受限1例,加压接骨板断裂1例.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髓内钉、外固定架断裂,无骨折畸形愈合.结论 该3种开放粉碎性胫腓骨骨折固定方法均有效,应正确掌握各种治疗方法的适应证,有利于提高胫腓骨骨折的治愈率.

    作者:杨振明;温生文;纪振钢;马宇飞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中药直肠静脉滴注辅治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药直肠静脉滴注辅治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三豆银翘散加减煎汤直肠静脉滴注.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3%高于对照组的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三豆银翘散直肠静脉滴注辅治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兆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我院2011年门诊处方点评结果分析

    目的 通过对处方进行点评结果分析,提高处方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该院2011年1-12月处方8517张进行点评分析.结果 8517张处方中不合理处方比率为9.92%,其中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7.11%,注射剂使用率为9.22%.结论 通过处方点评,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实施干预措施后,使不合格处方率下降,处方质量有所提高,对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起到一定的作用.

    作者:谭秋荣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癌症疼痛的个体化护理评估和治疗

    WHO报道,合理的止痛治疗可理想控制70%~90%患者的疼痛.在安全、无创及经济的情况下,个体化分析诊断和综合治疗可助于减轻或缓解患者的难治性癌症疼痛.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敏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改善初产妇产后性问题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改善初产妇产后性问题的效果.方法 将200例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行常规临床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为期3~6个月的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2组性生活质量评分、盆底肌功能状态及初产后再孕情况.结果 干预组阴道阻力、性欲、阴道润滑度、性高潮难易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盆底肌功能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初产后再孕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产后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初产后性欲,改善其盆底肌功能,提高夫妻生活质量,降低初产后再孕的情况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金凤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APN排班制度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目前,我国护理编制不合理,引起一系列的管理问题:如护士处于以完成治疗操作任务为中心,难以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影响患者满意度[1],护士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量的恶性循环工作环境,身心疲倦,影响了护理队伍的稳定[2].近年来APN排班制的呼声越来越响,我科于今年8月份实施APN排班.1个月后,护士长综合大家的意见对班制又予以调整,即改为早8∶ 00~晚21 ∶ 00和晚20∶ 00~早9∶ 00两班制.每种新方案的实行刚开始可能都会备受争议,但实践才是检验的标准.我院2008年改用APN连续排班,现将护理APN连续性排班及层级管理在护理工作中的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鲁敏霞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对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对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胆囊癌组)与24例胆囊腺瘤患者(胆囊腺癌组),观察病灶内的彩色多普勒信号的丰富程度,测定收缩期大流速(Vmax)和阻力指数(RI).测量病灶的大小,并分析胆囊癌组病灶大小与病灶内Vmax及RI的相关性.结果 胆囊癌组血流以Ⅲ级为主,胆囊腺癌组血流以0~Ⅰ级为主,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WD测得胆囊癌组病灶内动脉频谱,Vmax均值为(41.80±13.51)cm/s,如以35cm/s为诊断胆囊癌诊断界值,其敏感性为87.5%,特异性为92.3%.胆囊癌组Vmax及RI均大于胆囊腺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胆囊癌组病灶大小与病灶内Vmax及RI呈明显正相关(r=0.38,P<0.01;r=0.40,P<0.01).结论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对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袁华芳;蔡景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健康成年人血清肌酐生物参考区间调查验证分析

    目的 通过测定健康成年人群的血清肌酐值,建立本实验室血清肌酐的生物参考区间.方法 采用碱性苦味酸法对498例健康成年人进行血清肌酐测定,并按性别和年龄分组比较.结果 男性成年人肌酐值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60岁肌酐值高于其他成年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年龄18 ~60岁健康男性95%可信限的参考区间为67.1~119.1μmol/L;>60岁健康男性95%可信限的参考区间为72.0~127.8μmol/L;年龄18~60岁健康女性95%可信限的参考区间为54.4~88.2μmol/L,>60岁健康女性95 %可信限的参考区间为60.3~101.5μmol/L.结论 生物参考区间对疾病的预防、诊断、疗效及预后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应依据标本类型、检测方法和检测人群制定适合各实验室的生物参考区间.

    作者:汪华联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子宫肌瘤手术方式的选择与临床分析

    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的良性肿瘤,是导致全子宫切除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研究表明孕激素在子宫肌瘤发病中起重要作用[1].多发于中年以上妇女,子宫肌瘤多无症状,少数表现为阴道出血、腹部触及肿物及压迫症状等.如发生蒂扭转或其他情况时可引起疼痛,以多发性子宫肌瘤常见.部分患者可出现盆腔内压迫症状.常因月经量过多、经期延长、长期失血导致贫血.本病确切病因不明,现代西医学采取性激素或手术治疗,尚无其他理想疗法[2].本文旨在探讨子宫肌瘤常用手术方式的优、缺点,并寻求安全性大、优点更多的手术方式.现报道如下.

    作者:全珍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临床路径在小儿肺炎中的经济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临床路径在小儿肺炎治疗中的经济效果.方法 将200例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医疗模式,观察组按临床路径治疗.比较2组住院时间、药品费用、总费用及药品比.结果 2组药品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药品费用、总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临床路径应用于肺炎患儿的治疗中,缩短了住院天数,有效降低了药费及住院总费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萍;王俊兰 刊期: 2012年第10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