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胺碘酮在慢性肾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方少华;喻红;钟文旗

关键词:肾功能衰竭, 胺碘酮, 治疗结果
摘要:目的 观察胺碘酮对非肾替代治疗的慢性肾衰竭(CRF)患者的疗效.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观察患者使用胺碘酮治疗前后的心室率、平均动脉压、甲状腺功能、心电图、血肌酐、血尿素氮、6min步行试验.结果 使用胺碘酮后患者的心室率下降、6min步行距离增加、平均动脉压下降.结论 胺碘酮可应用于非肾替代治疗的CRF患者中.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 proBNP)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口服阿托伐他汀组(40mg/d,50例),B组为口服瑞舒伐他汀组 (20mg/d,50例),分别在入院后及服药后4周测定两组患者NT-proBN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NT-proBN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间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均可在短期内降低AMI患者的血NT- proBNP的水平.

    作者:王小婕;何军;范倩;李臻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北京市某二级医院护理队伍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北京市某二级医院护理队伍现状,为该医院护理队伍结构调整和科学配置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1-12-31护理人员的人事信息,从护理人员的数量、学历、职称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正式护士270人,合同制护士394人;来医院工作满3年的合同制护士208人;大专及本科学历护士占64.26%;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护师及护士分别是3人、151人、171人和341人,占护理队伍的0.45%、22.67%、25.68%和51.20%.结论 该医院护理队伍结构有待调整,需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稳定现有护理队伍并合理使用.

    作者:管惠娟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检测的意义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80例患者和6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它的浓度与血管病变支数成正相关.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与D-二聚体密切相关.

    作者:张晓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慢性心房纤颤患者维持治疗的家庭护理

    目的 分析54例老年慢性永久性心房纤颤患者出院后维持治疗的护理干预.方法 在一般护理干预基础上,做好控制原发疾病治疗和避免诱发因素的宣教;着重讲解了控制心室率及抗凝治疗主要相关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结果 随访1年,遵医嘱服药和定期监测INR 47例,占87.0%;未再次住院45例,占83.3%.结论 全程护理干预对提高老年慢性永久性心房纤颤家庭用药的依从性和降低再住院率至关重要.

    作者:钟容英;戴国珍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护理要点

    目的 分析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护理要点.方法 总结46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护理经验,并进行报道.结果 本组总体治愈率为84.8%,其中轻度治愈患者高于中度和重度.结论 针对本病进行有计划的护理干预,对于提高患者预后,改善患儿病情有促进作用.

    作者:黄菊敏;李小霞;吴晓云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与安全性对比观察

    目的 对比分析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探讨老年抑郁症的合理治疗方法.方法 将确诊为抑郁症的104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和氟西汀组,每组各52例,分别进行2个月的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2、4、8周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结果 艾司西酞普兰组的总有效率为92.16%,氟西汀组的总有效率为82.1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和氟西汀组的患者在治疗2周后的HAMD和HAM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艾司西酞普兰组明显低于氟西汀组;而且艾司西酞普兰组治疗4、6周后HAMD评分也明显低于氟西汀组;氟西汀组出现乏力、便秘、恶心比例明显高于艾司西酞普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较氟西汀更适合于老年期抑郁的治疗,抑郁和焦虑症状评分改善的时间更早,且安全性更好,可作为治疗老年抑郁症的首选药物.

    作者:徐彩霞;吴穗玲;邓文;李美银;李少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08年6月-2010年6月所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方面差异不大;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方案的患者手术出血量、肛门排气、伤口愈合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情况明显好于采取开腹手术方案的患者;在手术后妊娠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妊娠率分别为63.68%及42.22%.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方案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效果十分显著,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梁云娥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41例内科治疗分析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胰腺炎.其起病急骤并发多器官损伤,病情凶险,死亡率高,现总结分析我院收治的41例SAP患者进行内科治疗的经验,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0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41例SAP患者,其中,男31例,女10例,年龄26~69岁,平均51.3岁,发病至入院时间为3h~19d.住院时间4~18d,平均11d.临床表现:突发性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发热、腹膜刺激征等.检查:化验检查血、尿淀粉酶升高,B超和CT检查.病因:暴饮暴食21例,酗酒诱发14例,胆源性6例.诊断标准:符合<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1].

    作者:赵成杰;李霄峰;靖立良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利用三通开关负压抽吸溶栓疏通导管堵塞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肿瘤患者长期化疗的常用静脉输液方式[1].通常由上肢外周静脉置入,比其他的导管穿刺置入的风险和并发症大大降低,并且患者可随意活动,液体不受体位影响,避免了对外周血管的损害,得到了患者的认可.但是PICC导管堵塞是常见并发症,不仅给患者带来了静脉栓塞的生命危险,还增加了面临重新置管的痛苦以及经济负担.现就我科利用三通开关负压抽吸溶栓疏通PICC导管堵塞的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徐瑶;贺远嫱;陈娟;吴海燕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口服奥硝唑唾液浓度的测定及药动学研究

    目的 测定健康志愿者口服奥硝唑胶囊唾液药物浓度并观察其药动学特征.方法 利用HPLC法测定奥硝唑的唾液药物浓度,根据唾液药物浓度求算12名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奥硝唑胶囊的药动学参数.结果 药动学参数表明,奥硝唑人体内过程符合一室模型,Cmax、T1/2(Ke)、AUC0-∞分别为(18.28±2.80)mg/L、(15.74±1.94)h、(424.74±50.83)mg·h-1·L-1.结论 实验证明,健康志愿者口服奥硝唑胶囊唾液药物浓度较高,且维持时间较长.

    作者:姜芳宁;刘光斌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3~6岁儿童膳食营养及营养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 对3~6岁儿童的膳食营养情况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价.方法 抽取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6岁儿童资料180份,对该类人群的膳食营养情况及营养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经过仔细研究后我们发现,研究对象的钙离子的摄入量普遍偏低,3~4岁儿童的维生素C摄入量偏低,4~5岁儿童的维生素A和锌元素的摄入量偏低,机体能量来源主要通过肉类摄入.结论 近几年来我国3~6岁儿童的营养状况已经有明显的提高,充分了解该类人群的营养状况特点,以此作为依据对该类人群的日常饮食和营养摄入情况进行指导的主要依据.

    作者:郑瑞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护理

    急性脑血管病又称脑卒中,脑卒中患者的发病原因很多,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不良饮食习惯(高盐、高动物脂肪、缺钙饮食)体力活动减少,寒冷的环境气候等.由于北方冬季漫长,气候寒冷,人们习惯于高盐饮食体力活动减少等原因.因此在东北地区脑卒中患者发病率高.并且脑卒中病人吞咽障碍的发生率高达25%~42%[1].吞咽障碍是个体主动运送液体和固体通过口到胃的能力降低,其表现为食物滞留在口腔中或有误吸现象,或在进食时出现呛咳,吞咽障碍患者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容易发生营养不良、脱水吸入性肺炎、甚至危及生命.本研究就脑卒中患者出现吞咽障碍的现象时所做的护理工作做如下综述.

    作者:王灵桃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利普刀治疗慢性宫颈炎的疗效研究

    目的 观察利普刀治疗慢性宫颈炎的疗效.方法 将15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分为治疗组(75例)与对照组(75例).治疗组采用利普刀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微波治疗,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3%,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利普刀治疗慢性宫颈炎具有安全性高、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及疗效显著等优点,同时可提供完整的病理标本,能有效降低宫颈癌的误诊及漏诊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徐慧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普外科胃肠减压的护理

    目的 探讨普外科胃肠减压的方法和护理措施.方法 对180例胃肠减压患者的置管方法进行总结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对普外科胃肠减压患者施行综合的护理措施与管理,效果满意.结论 普外科胃肠减压患者施行综合的护理措施与管理,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疾病的恢复.

    作者:陈谦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综合疗法治疗急性虹膜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综合疗法治疗急性虹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月我院采用综合疗法治疗的48例急性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期采用单纯药物治疗的48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起效时间、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和6个月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起效时间为(2.1±0.4)d,用药时间(11.4±2.2)d,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5.83%,并发症发生率为4.17%,3个月复发率为6.2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用药治疗的基础上,综合应用散瞳、热敷等物理疗法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

    作者:宋亚玲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精神专科医院住院患者退药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精神专科医院住院患者退药的原因,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2008年-2011年6个精神科室发生的1188例退药现象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退药原因以患者因素退药比例高占33.08%,因不合理用药占19.11%,药品不良反应占16.16%,因治疗需要退药占12.46%,收费差错占9.51%,药房、系统计算机管理等其他因素占到9.68%,退药的药品种类以口服药居多.结论 在临床用药时应注意药品的不良反应,严格按照国家处方管理办法要求开具药品,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改善服务态度,加强医患沟通,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医院整体管理水平,减少住院患者退药现象的发生.

    作者:周奎;陈平亚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22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1例,对照组给予利卡多进行治疗,治疗组给予胺碘酮.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积极的治疗,治疗组有效10例,有效率90.9%;对照组有效8例,有效率72.7%;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加口服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发心律失常具有良好疗效,且效果明显好于利多卡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薛豪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医院如何建立不合理用药干预机制

    用药是指始于正确诊断,对症下药,正确开方(医嘱),妥善调配,患者遵嘱,随访负责,灵活调整治疗方案的一体化过程.此过程以完整的用药系统为依托,该系统是医、药、护、技、管理者、患者或其监护人在职责范围内参与合理用药的完整流程,形成体系,以达到药疗的佳效果.

    作者:石远苹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乳果糖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乳果糖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 选择120例功能性便秘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两组均进行基础治疗,治疗组另加用乳果糖协同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6%(P<0.05).结论 乳果糖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安全、有效.

    作者:雷衍蔚;成玲;朱彦波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舒利迭吸入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护理

    目的 分析舒利迭吸入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的护理.方法 采用观察法,按吸入剂的使用步骤对56例COPD稳定期患者使用吸入剂的过程进行观察.结果 能正确使用者占28.6%,不能正确使用者占46.4%,不会使用者占25%.结论 COPD患者使用吸入剂时存在很多不足,必须采取对策,提高COPD患者使用吸入剂的正确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徐可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