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护理要点

黄菊敏;李小霞;吴晓云

关键词:新生儿, 缺血缺氧, 脑, 护理
摘要:目的 分析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护理要点.方法 总结46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护理经验,并进行报道.结果 本组总体治愈率为84.8%,其中轻度治愈患者高于中度和重度.结论 针对本病进行有计划的护理干预,对于提高患者预后,改善患儿病情有促进作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提高病人满意度优化护理服务质量

    病人满意度是医院创新经营、赢得市场的关键,护理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到病人的满意度.我院通过一系列护理服务质量优化措施,提高病人满意度,取得了良好成效.

    作者:刘永莲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分析我院抗肿瘤药物治疗后所引发的不良反应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不同种抗肿瘤药物的使用及其化疗期间所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深入研究.结果 88例肿瘤患者中,10~30岁的30例,占34%.31~50岁的38例,占43%.51~80岁的20例,占23%.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是恶性肿瘤治疗中常见的反应,其发生率较高,尤其是恶心、呕吐以及腹泻等为严重.心脏毒性、肝脏毒性、神经系统毒性、泌尿系统毒性、肺毒性以及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与化疗的药物种类密切相关.结论 采用抗肿瘤药物进行治疗,其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较高、不良反应较大,通常称之为剂量的限制性毒性.

    作者:庞泽文;梁俏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15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5例单纯性使用硫酸镁进行治疗,观察组75例使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和妊娠结局.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能有效地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和剖宫产率的发生,应当予以临床推广.

    作者:蔡树林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新型护理在乳腺癌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对现代护理方法应用于乳腺癌患者术后护理的操作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对我院2010年3月-2011年3月92例行乳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按传统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按现代护理学方法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出现率、住院时间、护理满意率及随访6个月复发率等临床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效率为9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出现率、住院时间及随访6个月复发率等数据的比较中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乳腺癌患者术后采取现代护理方法进行全面的护理,有利患者的康复,降低复发率,也是提高患者满意率的重要保证.

    作者:李燕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不同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 proBNP)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口服阿托伐他汀组(40mg/d,50例),B组为口服瑞舒伐他汀组 (20mg/d,50例),分别在入院后及服药后4周测定两组患者NT-proBN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NT-proBN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间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均可在短期内降低AMI患者的血NT- proBNP的水平.

    作者:王小婕;何军;范倩;李臻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瑞芬太尼联合七氟烷在脑外手术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比较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吸入麻醉与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在脑外科手术麻醉中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ASA I~II级择期行脑外科手术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比较两组麻醉诱导不同时段 MAP、HP指标变化.结果 所有手术患者平均麻醉时间为(284.6±108.3)min,麻醉诱导各时点MAP及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插管后(T3~T4)MAP及HR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反应较小.结论 瑞芬太尼联合七氟烷吸入麻醉可以减轻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李健;刘晓彬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

    对于急性的脑出血患者,要第一时间进行救治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及早进行康复护理,才能有效的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张艳;吴叶;徐景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黄芪注射液联合司坦唑醇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研究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司坦唑醇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方法 将慢性再障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观察组给予黄芪注射液联合司坦唑醇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司坦唑醇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相关指标改善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黄芪注射液联合司坦唑醇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坚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舒利迭吸入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护理

    目的 分析舒利迭吸入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的护理.方法 采用观察法,按吸入剂的使用步骤对56例COPD稳定期患者使用吸入剂的过程进行观察.结果 能正确使用者占28.6%,不能正确使用者占46.4%,不会使用者占25%.结论 COPD患者使用吸入剂时存在很多不足,必须采取对策,提高COPD患者使用吸入剂的正确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徐可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微量元素缺乏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微量元素缺乏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I)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儿科门诊及病房2010年1月-2012年1月反复呼吸道系统感染的168例儿童进行微量元素及体液免疫功能监测.结果 发现RRI患儿血清中锌、铁、钙、免疫球蛋白均低于正常儿童.结论 微量元素缺乏与RRI有密切关系.微量元素缺乏可降低小儿的免疫功能.

    作者:赵宏伟;吴媛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普外科胃肠减压的护理

    目的 探讨普外科胃肠减压的方法和护理措施.方法 对180例胃肠减压患者的置管方法进行总结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对普外科胃肠减压患者施行综合的护理措施与管理,效果满意.结论 普外科胃肠减压患者施行综合的护理措施与管理,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疾病的恢复.

    作者:陈谦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护理

    急性脑血管病又称脑卒中,脑卒中患者的发病原因很多,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不良饮食习惯(高盐、高动物脂肪、缺钙饮食)体力活动减少,寒冷的环境气候等.由于北方冬季漫长,气候寒冷,人们习惯于高盐饮食体力活动减少等原因.因此在东北地区脑卒中患者发病率高.并且脑卒中病人吞咽障碍的发生率高达25%~42%[1].吞咽障碍是个体主动运送液体和固体通过口到胃的能力降低,其表现为食物滞留在口腔中或有误吸现象,或在进食时出现呛咳,吞咽障碍患者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容易发生营养不良、脱水吸入性肺炎、甚至危及生命.本研究就脑卒中患者出现吞咽障碍的现象时所做的护理工作做如下综述.

    作者:王灵桃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利普刀治疗慢性宫颈炎的疗效研究

    目的 观察利普刀治疗慢性宫颈炎的疗效.方法 将15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分为治疗组(75例)与对照组(75例).治疗组采用利普刀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微波治疗,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3%,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利普刀治疗慢性宫颈炎具有安全性高、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及疗效显著等优点,同时可提供完整的病理标本,能有效降低宫颈癌的误诊及漏诊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徐慧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影响急诊科护士不愿值夜班的因素及对策

    急诊室是医院综合水平的窗口,急诊护理工作的质量是医院综合质量的重中之重.但目前急诊科护士普遍存在不愿值夜班的问题,轮值夜班已成为主要的职业压力源[1].对护士的心理健康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笔者对从事急诊科夜班护士的心理问题进行了探讨与分析,并提出了对策.

    作者:岳利利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病因分析及治疗

    目的 分析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我院124例急诊内科昏迷入院的患者的病因以及治疗措施.结果 本组124例患者就诊后24h内确诊病例111例,占89.5%,其中以中毒患者多,其次为脑出血、低血糖和脑梗死,而昏迷原因不明者13例,占10.5%.结论 急诊内科昏迷患者中病因十分复杂,而早期诊断,实施有针对性的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但是不论是否明确诊断,都应立即对患者进行早期的对症支持处理,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王清嵩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呼吸机联合降压药治疗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呼吸机联合降压药治疗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2010年9月-2012年1月的门诊和住院的22例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使用呼吸机联合降压药治疗.结果 治疗3个月后减药成功率达21.6%.结论 应用呼吸机联合降压药治疗能较好地控制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血压,提高血压达标率,并能改善血压节律.

    作者:梁俊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加强管理减少门诊药房调剂差错

    门诊药房是医院面向社会和患者的一个重要窗口,是医院提供药物治疗服务的关键环节,其药学服务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患者的健康.因此,加强管理、减少调剂差错,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提高门诊药房的调剂工作质量非常重要.笔者分析了调剂差错原因,并提出防止调剂差错的管理措施.

    作者:张纬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检测的意义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80例患者和6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它的浓度与血管病变支数成正相关.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与D-二聚体密切相关.

    作者:张晓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顺尔宁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顺尔宁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将8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治疗组给予吸氧、抗感染、万托林、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平喘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顺尔宁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主要症状、体征变化及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患儿喘憋缓解、咳嗽消失时间、哮鸣音及湿性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上均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顺尔宁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秀云;张晴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利用三通开关负压抽吸溶栓疏通导管堵塞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肿瘤患者长期化疗的常用静脉输液方式[1].通常由上肢外周静脉置入,比其他的导管穿刺置入的风险和并发症大大降低,并且患者可随意活动,液体不受体位影响,避免了对外周血管的损害,得到了患者的认可.但是PICC导管堵塞是常见并发症,不仅给患者带来了静脉栓塞的生命危险,还增加了面临重新置管的痛苦以及经济负担.现就我科利用三通开关负压抽吸溶栓疏通PICC导管堵塞的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徐瑶;贺远嫱;陈娟;吴海燕 刊期: 2012年第12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