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

张艳;吴叶;徐景

关键词:脑出血, 护理
摘要:对于急性的脑出血患者,要第一时间进行救治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及早进行康复护理,才能有效的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丙戊酸钠对激越性抑郁症的辅助治疗作用分析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作为增效剂治疗激越性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0例激越性抑郁症患者分成两组,一组单用抗抑郁药(单用组),另一组在同一抗抑郁剂治疗的基础上合用丙戊酸钠(合用组),疗程12周,采取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评定疗效,采用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及血常规、肝功能、心电图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量表评分同一时间合用组低于单用组,不良反应轻,复发者少.结论 丙戊酸钠可作为增效剂用于激越性抑郁症的治疗.

    作者:施佳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乳腺钼靶摄影和超声对乳腺癌的诊断分析

    目的 探讨两种检查方法单独及联合应用的临床效果,为乳腺癌患者的诊断探寻合理方法.方法 比较48例乳腺癌术前分别行钼靶摄片和超声检查,及联合应用的结果.结果 超声与钼靶检查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8,P>0.05);二者联合应用后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与钼靶检查的准确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6,P<0.05),与超声检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1,P<0.05).结论 钼靶摄片和超声检查都是乳腺基本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也是诊断乳腺癌的有效方法,两者各有优势和缺陷,联合应用大大提高了乳腺癌的检出率.

    作者:于千乐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情况与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门诊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情况.结果 本组病例的降压药物使用情况为:拜新同、洛定新、蒙诺、络活喜等为主,其次为倍他乐克、科素亚等;51.7%的患者收缩压控制效果理想(<140mmHg),舒张压的控制率明显优于收缩压的控制率;本组病例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以糖尿病、心动过缓、高尿酸血症、低血钾等为主,发生率为81.7%;本组病例的服药依从性为25.0%.结论 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中,一定要选择适当的药物,并且注意不良反应症状的监控,从而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叶林;程丽;于向丽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溶血磷脂酸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关系研究进展

    溶血磷脂酸(LPA)是一种生物活性磷脂递质.在血栓形成初期,它由于血小板被激活而产生、释放,其主要通过四种G蛋白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发挥其生物学效应.LPA对心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均有影响,近年发现LPA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及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相关.其生物学效应影响心血管系统疾病.

    作者:黄元桃;柳茵;刘维军;李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托拉塞米联合甘露醇治疗出血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托拉塞米联合甘露醇治疗出血性脑梗死后脑水肿的疗效.方法 将我科2010年4月-2011年4月住院的出血性脑梗死12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交替应用托拉塞米与20%甘露醇.对照组单用20%甘露醇.1周后观察两组疗效及血清BUN、Cr变化.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总体疗效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BUN、Cr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血清BUN、Cr明显升高.结论 小剂量甘露醇与托拉塞米交替应用和大剂量甘露醇同样能达到快速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的治疗效果,而小剂量甘露醇与托拉塞米交替应用对肾功能的损害明显减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姝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病理分析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以下简称DFSP)是一种生长缓慢的结节或息肉样间叶性肿瘤,多见于真皮,通常认为是表浅的低度恶性肿瘤.此瘤好发于中青年,男性多于女性.可发生于任何部位的皮肤,但以躯干和四肢的近端常见.因瘤组织广泛浸润至皮下脂肪组织,故手术不易切除干净,而具有较高的局部复发率,但一般很少发生远处转移.

    作者:邱宝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普外科胃肠减压的护理

    目的 探讨普外科胃肠减压的方法和护理措施.方法 对180例胃肠减压患者的置管方法进行总结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对普外科胃肠减压患者施行综合的护理措施与管理,效果满意.结论 普外科胃肠减压患者施行综合的护理措施与管理,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疾病的恢复.

    作者:陈谦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分析我院抗肿瘤药物治疗后所引发的不良反应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不同种抗肿瘤药物的使用及其化疗期间所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深入研究.结果 88例肿瘤患者中,10~30岁的30例,占34%.31~50岁的38例,占43%.51~80岁的20例,占23%.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是恶性肿瘤治疗中常见的反应,其发生率较高,尤其是恶心、呕吐以及腹泻等为严重.心脏毒性、肝脏毒性、神经系统毒性、泌尿系统毒性、肺毒性以及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与化疗的药物种类密切相关.结论 采用抗肿瘤药物进行治疗,其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较高、不良反应较大,通常称之为剂量的限制性毒性.

    作者:庞泽文;梁俏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高血压患者饮食护理的重要性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日渐提高,食物的种类也不断增多,由于饮食过多脂类并缺乏运动,导致高血压患者数量不断增多.目前已公认的与生活方式有关的高血压致病因素有遗传、肥胖超重、高盐、饮酒等,然而这些都与饮食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日常的饮食护理对于控制高血压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岚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经阴道超声对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超声检查的声像图特征.方法 对9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患者中,初诊正确率为77.78%.胚囊型患者9例,包块型3例.患者于子宫下段前壁剖宫产切口瘢痕处均可探见孕囊或团块,瘢痕前方的肌层均变薄,彩色多普勒显示其内部及周边见丰富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多呈高速低阻型频谱.结论 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具有特征性的声图像表现,超声能早期、准确地对其诊断.

    作者:张超群;王彦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急性脑梗死超选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超选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6年5月-2008年12月收治的27例因急性脑梗死行超选动脉内溶栓治疗的患者,发病距溶栓治疗的时间为3~12h,根据闭塞血管部位,采取超选择性接触性溶栓.尿激酶用微量泵以1万U/min持续泵入,总量为50~130万U.结果 颈内动脉闭塞再通率为80%(4/5).大脑中动脉闭塞再通率为 68.7%(11/16).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再通或部分再通率为83.3%(5/6).2周后临床症状完全恢复正常及有明显好转23例,总有效率为85.2%,症状无改善2例,溶栓术中出血1例,术后塞亡1例.结论 早期超选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民;车明柱;董巍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顺尔宁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顺尔宁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将8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治疗组给予吸氧、抗感染、万托林、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平喘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顺尔宁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主要症状、体征变化及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患儿喘憋缓解、咳嗽消失时间、哮鸣音及湿性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上均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顺尔宁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秀云;张晴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心源性休克40例救治分析

    心源性休克指心脏泵功能衰竭,从而引起有效循环量不足,各个重要器官和周围组织灌注不足引起的一系列代谢和功能障碍的综合征,可见于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心包填塞、心肌炎、风湿性心瓣膜病、严重心律失常等.心肌梗死后为常见,其合并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约15%~25%,仅凭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合并心源性休克,其死亡率高达90%[1].现总结分析我院收治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彦国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缬沙坦与利尿剂联合治疗无症状老年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无症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无症状老年高血压患者6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70例,给予单纯缬沙坦治疗;观察组330例,给予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血压控制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7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血压于第8周末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血压与第4周和第8周末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4周末及第8周末观察组患者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与氢氯噻嗪联合应用治疗无症状老年高血压患者是安全而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宇伟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大隐静脉改良高位结扎加分支电凝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观察

    大隐静脉曲张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往往并发色素沉着、慢性溃疡、血栓形成、出血、湿疹等,影响劳动及美观.本研究观察大隐静脉改良高位结扎加分支电凝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

    作者:王建忠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护理心理学运用于烧伤患者的研究

    护理心理学是医学心理学的分支,是护理学与心理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护理心理学研究护患心理活动规律,即研究在护理过程中护患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心理特征相互影响及其规律,护理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探索患者的心理规律,根据不同年龄、性别、籍贯、民族、文化、职业和经历不同的心理差异,来运用佳的护理措施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从而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随着医学不断发展,医学模式简单陈腐的生物学模式向生物社会的心理学模式方向转化,人不仅是生物人,而且是社会中的人,人的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生态因素,生活方式将影响人的健康,烧伤患者心理护理成为护理心理学需解的问题之一[1].

    作者:兰先春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手术室感染原因分析及干预对策

    目的 对手术室感染原因进行探讨及干预以降低院内感染率.方法 对我院存在的手术室感染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及干预,6个月后比较干预前后半年内住院患者切口感染率.结果 进行干预前切口感染率为14.97%(171/1142),干预后切口感染率为7.97%(99/1242),干预前后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05,P<0.01).结论 分析手术室感染原因并进行干预可显著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干预效果显著.

    作者:宋志敏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剖宫产术麻醉前后留置导尿管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剖宫产术麻醉前后留置导尿管的疗效.方法 将224例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2例,分别在麻醉前后留置导尿管.结果 麻醉后留置导尿管可明显减轻患者心理负担、疼痛感觉以及提高一次性留置导尿管成功率,使患者在较舒适的条件下进行手术,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利条件.结论 麻醉后留置导尿管减少患者心理负担及痛苦,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

    作者:冷翠侠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保守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我院从2009年2月-2011年2月采用通经止痛汤结合按摩、牵引及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8例患者,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88例患者中,男56例,女32例,年龄17~67岁,平均46岁,病程3d~15年,平均3年2个月.全部病例均有腰痛及放射性下肢疼痛,伴酸胀感,部分病例伴有活动障碍.腰痛伴单侧下肢疼痛69例,腰痛伴双下肢疼痛19例.

    作者:宫爱民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窒息新生儿动脉血气分析的意义研究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后动脉血气分析的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107例窒息新生儿及对照组30例无窒息缺氧史的新生儿的动脉血气.结果 窒息组新生儿血pH降低、PaCO2升高、PaO2降低,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且重度窒息组更明显.结论 检测窒息新生儿动脉血气分析可协助临床进一步判断窒息的程度及指导复苏时、复苏后的进一步治疗.

    作者:孙东明;李少华;杨小巍;马永坤 刊期: 2012年第12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