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鲜
目的 比较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吸入麻醉与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在脑外科手术麻醉中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ASA I~II级择期行脑外科手术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比较两组麻醉诱导不同时段 MAP、HP指标变化.结果 所有手术患者平均麻醉时间为(284.6±108.3)min,麻醉诱导各时点MAP及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插管后(T3~T4)MAP及HR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反应较小.结论 瑞芬太尼联合七氟烷吸入麻醉可以减轻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李健;刘晓彬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癌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3-12月接诊住院的癌症晚期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胃癌、宫颈癌、结肠癌、乳腺癌、卵巢癌各20例,分别对其进行新辅助化疗,观察疗效.结果 新辅助化疗可改善各种癌症晚期患者临床症状.结论 新辅助化疗可以缩小肿瘤,可分期降低肿瘤,提高手术的可行性,且能够有效地扼制其术中的扩散,降低其术后转移的风险.
作者:马好霞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对鼻咽癌骨转移患者进行放化疗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2001年1月-2011年1月于我科治疗的180例鼻咽癌骨转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针对患者骨转移的疼痛处给予放疗照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化疗.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有效率分别是83.3%(75/90)与80.0%(72/90),而观察组的完全缓解率(26.7%)要高于对照组(13.3%).MST(中位生存时间)对照组是5.3个月,而观察组是7.6个月;患者1年的生存率对照组是10.0%(9/90),观察组是23.3%(2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疼痛的改善情况对照组与观察组疼痛缓解的有效率分别是96.7%(87/90)与93.3%(84/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放化疗联合治疗对鼻咽癌骨转移患者的生存时间有一定延长作用.
作者:郭明江 刊期: 2012年第12期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胃黏膜局部性或广泛性的固有腺体萎缩,数量减少,黏膜层变薄,黏膜肌层变厚的疾病.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将发生病变在胃体部的称为A型萎缩性胃炎,病变在胃窦部的称为B型萎缩性胃炎、胃体、胃窦部皆有萎缩者则为AB型萎缩性胃炎.CAG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芬兰对一组16岁的健康人进行观察,发现其中患CAG者,在16~30岁组仅占9%,在51~65岁组则高达53%.年龄每增加10岁平均递增率为14%.
作者:苏海东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司坦唑醇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方法 将慢性再障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观察组给予黄芪注射液联合司坦唑醇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司坦唑醇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相关指标改善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黄芪注射液联合司坦唑醇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坚 刊期: 2012年第12期
儿童保健是关系国家发展命运的关键因素.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有效利用了计划免疫来带动儿童保健服务的综合发展,对解决当前社区儿童保健中的各项问题有着积极的作用.然而如果要使得儿童保健服务得到全面的提升,不能仅仅依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健康中心,必须对社区内的各项资源得以有效动员,使儿童保健得到全方面的提升.
作者:卢延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两种检查方法单独及联合应用的临床效果,为乳腺癌患者的诊断探寻合理方法.方法 比较48例乳腺癌术前分别行钼靶摄片和超声检查,及联合应用的结果.结果 超声与钼靶检查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8,P>0.05);二者联合应用后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与钼靶检查的准确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6,P<0.05),与超声检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1,P<0.05).结论 钼靶摄片和超声检查都是乳腺基本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也是诊断乳腺癌的有效方法,两者各有优势和缺陷,联合应用大大提高了乳腺癌的检出率.
作者:于千乐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 对120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给予热毒宁注射液,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结果 治疗组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疗效好、安全.
作者:蓝如料;卢国琇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门诊输液室工作差错发生的原因,并提出对策.方法 对门诊输液室发生的25例差错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生差错的主要原因是查对不严和理论不扎实,护士和见习期护士为差错主体.结论 防止差错发生的措施是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加强工作责任心、加强科室管理及增强法律意识.
作者:刘冬秀;熊华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我院抗肿瘤药物治疗后所引发的不良反应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不同种抗肿瘤药物的使用及其化疗期间所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深入研究.结果 88例肿瘤患者中,10~30岁的30例,占34%.31~50岁的38例,占43%.51~80岁的20例,占23%.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是恶性肿瘤治疗中常见的反应,其发生率较高,尤其是恶心、呕吐以及腹泻等为严重.心脏毒性、肝脏毒性、神经系统毒性、泌尿系统毒性、肺毒性以及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与化疗的药物种类密切相关.结论 采用抗肿瘤药物进行治疗,其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较高、不良反应较大,通常称之为剂量的限制性毒性.
作者:庞泽文;梁俏 刊期: 2012年第12期
急诊室是医院综合水平的窗口,急诊护理工作的质量是医院综合质量的重中之重.但目前急诊科护士普遍存在不愿值夜班的问题,轮值夜班已成为主要的职业压力源[1].对护士的心理健康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笔者对从事急诊科夜班护士的心理问题进行了探讨与分析,并提出了对策.
作者:岳利利 刊期: 2012年第12期
大隐静脉曲张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往往并发色素沉着、慢性溃疡、血栓形成、出血、湿疹等,影响劳动及美观.本研究观察大隐静脉改良高位结扎加分支电凝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
作者:王建忠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用药是指始于正确诊断,对症下药,正确开方(医嘱),妥善调配,患者遵嘱,随访负责,灵活调整治疗方案的一体化过程.此过程以完整的用药系统为依托,该系统是医、药、护、技、管理者、患者或其监护人在职责范围内参与合理用药的完整流程,形成体系,以达到药疗的佳效果.
作者:石远苹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肿瘤患者长期化疗的常用静脉输液方式[1].通常由上肢外周静脉置入,比其他的导管穿刺置入的风险和并发症大大降低,并且患者可随意活动,液体不受体位影响,避免了对外周血管的损害,得到了患者的认可.但是PICC导管堵塞是常见并发症,不仅给患者带来了静脉栓塞的生命危险,还增加了面临重新置管的痛苦以及经济负担.现就我科利用三通开关负压抽吸溶栓疏通PICC导管堵塞的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徐瑶;贺远嫱;陈娟;吴海燕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制作淋巴结切片的方法.方法 将杭州市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门诊和临床送检的139例人体不同部位的淋巴结按照笔者所述之方法进行切片制作.结果 139例淋巴结切片其组织细胞分辨清楚,细胞核、浆对比清晰,红蓝分明,切片平整、无裂痕等现象.结论 高质量的淋巴结切片能够提高病理医生对淋巴结疾病诊断的正确率.
作者:干耘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疏血通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56例2型糖尿病肾病的门诊和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两组均予以格列奎酮或胰岛素控制血糖,合并高血压者予以硝苯地平缓释片控制血压.观察组给予疏血通注射液6ml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3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不用疏血通,疗程亦为3周.治疗前后测血液流变学、血脂、24h尿蛋白定量、肝肾功能、凝血四项(PT、APTT、TT、FIB)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疗程结束后血黏度、纤维蛋白原、24h尿蛋白定量显著下降,PT、APTT、TT明显延长;而对照组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治疗组在疗程中未发现过敏反应及皮肤黏膜、胃肠道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能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血黏度、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较强的抗凝作用,显著降低糖尿病肾病24h尿蛋白排泄率,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作者:朱俊江 刊期: 2012年第12期
我院从2009年2月-2011年2月采用通经止痛汤结合按摩、牵引及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8例患者,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88例患者中,男56例,女32例,年龄17~67岁,平均46岁,病程3d~15年,平均3年2个月.全部病例均有腰痛及放射性下肢疼痛,伴酸胀感,部分病例伴有活动障碍.腰痛伴单侧下肢疼痛69例,腰痛伴双下肢疼痛19例.
作者:宫爱民 刊期: 2012年第12期
X线机为各级医疗单位常见常用的辅助检查设备,在临床诊断中占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主要介绍了X线机在日常使用、维护、保养等方面的方法,以便在降低维护费用的同时,充分发挥X射线机的效能,延长其使用寿命,为医疗工作创造更好的条件,同时保证操作人员安全.
作者:胡永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社区干预对2型糖尿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1月我院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干预组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实施社区干预措施,对照组单纯给予药物控制.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干预后1、2、4周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的控制情况.结果 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比较干预组的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干预可促进2型糖尿病血糖的控制效果,培养患者正确的生活方式.
作者:裘颂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在院前急救中发现患者病情异常,通过对周围环境及其家属的观察及时诊断出夫妻二人为食源性亚硝酸盐中毒,避免了误诊、漏诊,为患者争取到更快的抢救时间.亚甲蓝为亚硝酸盐中毒的特效解毒剂,但应小剂量缓慢静脉输入.院前急救过程中病种复杂,人员环境繁杂,要求急救人员经验丰富,具备广泛的专业知识及良好的思想道德、责任心、观察力、判断力、处置力.
作者:胡承军 刊期: 201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