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08-2010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奚勇强;盖红梅;彭小莲

关键词:抗菌药, 合理用药, 数据收集
摘要:目的 了解我院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规范我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 对2008-2010年住院病历共3296份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 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0.4%,使用率高的前3位依次为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硝基咪唑类,分别为82.6%、42.6%、11.0%.其中单一用药占48.0%,二联用药占48.6%,三联用药占3.4%.不合理用药占12.6%.结论 我院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一些不合理情况,应制定相应措施,以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麻疹24例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目前麻疹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特征,为有效降低麻疹发病率提供防治对策和依据.方法 对我科2010-2012年诊治的24例麻疹患儿进行分析.结果 学龄前儿童发病率高,与麻疹疫苗未规范性接种过或接种麻疹疫苗后抗体滴度下降等因素有关;8个月以下儿童发病率在上升,可能造成的原因是婴儿免疫功能发育不完善,细胞免疫功能差,病毒毒力较强.小婴儿患麻疹后CD+4、CD+8比值明显降低,机体处于免疫抑制及失调状态.结论 麻疹临床症状已不典型,极易漏诊和误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临床效果好;建议加强儿童计划免疫,应加紧对麻疹疫情的监测和研究,防止发生大的暴发流行.

    作者:张恒梅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分成A组(氯吡格雷+拜阿司匹林)24例,B组(拜阿司匹林)24例,分别给予联用氯吡格雷与拜阿司匹林治疗和单纯服用拜阿司匹林治疗,再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A组的疗效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梗死的治疗过程中,及时联用氯吡格雷与拜阿司匹林,有利于提高疗效,缩短病程,是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案.

    作者:徐缨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氟西汀抗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氟西汀抗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 选取86例脑卒中患者,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各43例.分别采用常规方法和在此基础上采用氟西汀进行抗抑郁治疗.结果 B组患者的SAS、SDS、HAMA评分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A组患者.结论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姜瑞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水杨酸钠抑制大鼠螺旋神经节神经元电压门控钾通道的研究

    目的 研究水杨酸钠对大鼠螺旋神经节神经元电压门控钾通道电流(Ik)的影响.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分析水杨酸钠对急性分离大鼠SGN电压门控钾通道电流的影响.结果 水杨酸钠抑制电压门控钾通道电流幅值,其抑制强度与水杨酸钠浓度呈正相关,1mmol/L水杨酸钠可导致Ik激活曲线向超级化方向移动10.5885mV.结论 水杨酸钠对大鼠SGN电压门控钾通道电流具有抑制作用,使其电流峰值减低、激活曲线向超级化方向移动.

    作者:谭毅;苏纪平;江恒;王仁君;王建锋;房秀友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红花注射液治疗脑血栓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红花注射液治疗脑血栓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3月-2010年5月收治的105例脑血栓患者,分为观察组(红花注射液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低分子肝素治疗组,50例),治疗2周后比较疗效.结果 观察组基本痊愈29例,显效16例,总有效率为81.8%;对照组基本痊愈23例,显效12例,总有效率为7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红花注射液治疗脑血栓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渚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中药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方法及体会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为妇科常见病.它是由于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而全身及内外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存在.功血可分为排卵性和无排卵性两类,约85%病例属无排卵性功血.功血可发生于月经初潮至绝经间的任何年龄,50%的患者发生于绝经前期,育龄期占30%,青春期占20%.中药辨证治疗对恢复月经周期,减少出血量,促进患者机体功能调节有显著效果.

    作者:秦秀芝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隐睾固定术与术后生育能力的关系研究进展

    隐睾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畸形中为常见的一种,隐睾特别是双侧隐睾可造成男性不育症,激素治疗总有效率不超过20%,手术已成为治疗隐睾的金标准[1].近年来关于隐睾固定术后生育能力情况的相关随访报道也有不少,关于隐睾术后生育能力的尚无细化的评估标准,但据相关报道和临床经验发现,隐睾术后生育能力与手术时机、隐睾位置、术中睾丸发育情况、术式及固定张力等密切相关.

    作者:韦云丹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复方血栓通胶囊与甲钴胺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复方血栓通胶囊与甲钴胺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 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均给予糖尿病教育,控制饮食,胰岛素或药物严格控制血糖稳定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复方血栓通胶囊与甲钴胺片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甲钴胺片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为59.7%(P<0.05);肌电图检测相关神经治疗前后传导速度,治疗组前后有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复方血栓通胶囊与甲钴胺片联用可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疗效明显且安全.

    作者:王妮娜;曾晓聪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口腔癌围术期的护理

    目的 探讨口腔癌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总结相关护理经验.方法 对口腔癌患者做好心理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引流管护理、口腔及皮瓣护理、出院指导等护理措施.结果 通过对口腔癌患者围术期实施全面、系统的护理,181例患者中显效102例,有效7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5.58%.结论 对口腔癌患者在围术期实施有效的护理方法至关重要,是提升生命质量、促进患者尽早康复的重要措施.

    作者:郭巍莉;林晓华;依周媛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流式细胞术分析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免疫分型特点

    目的 观察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免疫分型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12月收治的56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流式细胞术进行免疫分型;结果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抗原表达率以CD33为高(99.6%),其余依次为CD117(98.7%)、CD123(97.5%)、CD13(92.2%)、MPO(91.0%) 、CD34(66.3%)、HLA-DR(66.1%)、CD7(47.2%)、CD38(40.0%)、CD56(36.4%)、CD64(31.1%)等,其中CD14仅表达于M4、M5;结论 流式细胞术可准确、客观对白血病免疫分型,对治疗、预后以及微小残留病变监测有重要意义.

    作者:丁茜;陈建安;朱学海;王前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大同市西花园地区体检人群糖尿病检出情况调查分析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的老龄化,饮食结构的变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诊断技术的进步和普及,患病人数有逐年增加趋势[1].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是缓慢而隐匿的过程,从血糖升高到出现临床症状,平均需要7年时间[2].因此,人群中有很多没有得到及时发现和诊断的患者,从而延误了治疗时机,使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

    作者:白恒莹;王素珍;王沛芳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氟喹诺酮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及合理应用

    目的 分析氟喹诺酮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05例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按照患者的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药物种类及给药途径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5例不良反应发生共涉及5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其中左氧氟沙星和加替沙星引起的不良反应多,明显高于其他种类(P<0.0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多表现为神经系统反应,明显高于其他临床反应(P<0.05);静脉给药途径引起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口服给药途径(P<0.05).结论 氟喹诺酮类药物抗菌活性强,应充分重视其不良反应,合理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进一步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丘志光;范雪燕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治疗与颅内出血关系研究

    颅内出血是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本研究分析服用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相关性颅内出血与自发性颅内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观察两组研究对象在临床特征、出血量、预后等方面的关系,探讨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

    作者:王丽;戴海琳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醋酸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醋酸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患者符合肝硬化临床诊断标准,其中肝炎肝硬化38例,酒精性肝硬化24例,其他6例;男62例,女6例;年龄(42.5±7.3)岁.初次出血52例,再次出血10例,多次出血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36例应用醋酸奥曲肽治疗,对照组32例应用垂体后叶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24h内止血率为88.8%,平均止血时间为(6.2±3.8)h,显效率38.88%,有效率55.55%.对照组24h止血率为58.6%,平均止血时间为(15.6±4.2)h,显效率25.00%,有效率43.75%.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组近期止血效果确切,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使用安全方便,不良反应少,是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较理想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为卿;李方学;何荣梅;张广蕾;李应敏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中西医综合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对2009 年12月-2011 年11 月我科56例异位妊娠患者采用甲氨蝶呤注射液静脉滴注、米非司酮片口服及中药治疗,监测血B绒毛膜促性腺激素(B-HCG)下降情况及B 超监测盆腔包块消失情况.结果 56例患者中,成功51例(91.07%),失败5例(8.93%).结论联合用药保守方法治疗异位妊娠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瑶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我院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布及其耐药性研究

    目的 分析我院痰液、分泌物、血液、骨髓等标本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及对各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从2011年1-12月全院住院患者的痰液、分泌物、血液、骨髓等标本中分离出205株肺炎克雷伯菌,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在205株肺炎克雷伯菌标本中,其临床分布以内科为主,占45.37%;其次为重症医学科(ICU)和外科,分别占22.44%,17.07%.肺炎克雷伯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以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及美罗培南低,为0,其次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奈替米星(分别为11.84%、12.4%及17.66%),其他抗菌药物如头孢噻吩、头孢呋辛、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均在50%以上,呈不同程度的高耐药率,特别是对阿莫西林、哌拉西林、替卡西林的耐药率高达100%,应引起临床注意.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主要分布于内科,对多种常见抗菌药物耐药率有升高趋势.提示临床应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有效遏制细菌耐药.

    作者:李启军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诊断分析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为临床提供更好的辅助诊断方法.方法 查阅近十年相关文献,并结合经手术证实的5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X线、椎管造影、CT进行分析.结果 X线的符合率为48.9%,椎管造影的符合率为88.9%,CT的诊断符合率为95%,椎管造影+CT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 各种检查均有局限性,应结合症状和体征确诊.

    作者:钱华伟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赴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院的进修体会

    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是卫生部直属的重点高等口腔医学院校,集医、教、研于一体的口腔专科医院.通过这半年的进修,笔者受益匪浅,从而不断提高医疗水平.

    作者:孙墅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与合理应用

    抗菌药物从使用至今不良反应一直存在且在不断增加,造成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是盲目、滥用抗菌药物.要合理地应用抗菌药物就要先了解其存在的不良反应,并根据其不良反应进行分析设计合理的使用方案.

    作者:李春云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计算机管理在我院药房的应用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在卫生院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本研究介绍了卫生院药房管理中计算机系统的设置运行及应用效果.

    作者:关新亚 刊期: 2012年第15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