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婕;李辉;刘玉玮;宋海涛;王恒东;刘洋;周毅峦;李秀春;赵小燕
目的 观察手法复位联合中医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5年10月-2011年10月我院采用手法复位联合中医药治疗的45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并以同期采用西医治疗的45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5.6%,并发症发生率为4.4%,平均治疗费用为(5274.2±589.7)元,对照组分别为84.4%,13.3%和(7642.4±1684.2)元,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法复位量和中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确切,值得临床研究推广.
作者:安海洋;杜琳喆;王振兴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改良体位在小儿氯胺酮静脉全麻复苏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患儿按照单纯随机抛硬币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患儿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观察组患儿侧卧头后仰位.比较两组患儿血氧饱和度、呼吸道畅通情况、吸痰次数和情绪变化.结果 观察组无呼吸道阻塞症状;对照组有呼吸道阻塞症状5例,血氧饱和度下降6例.观察组患儿吸痰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对照组患儿烦躁发生率高于观察组.结论 侧卧头后仰位能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稳定情绪,减少镇静药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是小儿氯胺酮静脉全麻复苏期合适的体位.
作者:甘玉芹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 分析我市临床用血现状.方法 对我市2000-2010年临床用血总量、全血和成分血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0-2010年临床用血总量、成分血用量、成分输血比例逐年上升,全血用量明显减少;悬浮红细胞、血小板、冰冻血浆、洗涤红细胞、冷沉淀等成分输血均每年有所增加.结论 我市临床成分输血情况总体来说向科学化、合理化方向发展.
作者:吴立新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心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放疗患者情绪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10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肿瘤放疗门诊住院患者,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30例.干预组患者在放疗和常规对症治疗的同时进行心理护理.对照组患者进行放疗和常规的对症治疗及护理,对患者放疗前、后分别应用自评量表对其进行情绪测试.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焦虑抑郁程度及免疫功能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肿瘤放疗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不但能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而且还能帮助患者提高其机体免疫功能.
作者:邱云芳 刊期: 2012年第18期
通过对苏北农村部分地区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情况的现状调查,总结出新农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根据全科医生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特点,结合全科医生在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中的地位,认为全科医生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刘学革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与利凡诺在孕中期引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0年2月-2012年3月自愿于我院终止妊娠的孕中期妇女10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与对照组(53例).对照组采取羊膜腔内利凡诺注射引产,而观察组口服米非司酮后再行羊膜腔内利凡诺注射引产.结果 107例患者均引产成功,观察组引产时间、产后2h出血量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盘或胎膜残留率为14.8%(8/54),明显低于对照组39.6%(2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3,P<0.01).结论 米非司酮口服联合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中期引产方法.
作者:易冬梅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伊曲康唑口服联合酮康唑洗剂外用治疗脂溢性皮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10月-2012年2月收治的脂溢性皮炎并经常规治疗(口服B族维生素、抗组胺药物和红霉素等)后效果不佳的病例84例,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单行伊曲康唑治疗,实验组(44例)联合外用酮康唑洗剂.随访1~2个月,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 两组间治疗后相比,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1%,高于对照组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伊曲康唑口服联合酮康唑洗剂外用治疗脂溢性皮炎,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钟征明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轻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手术时机的选择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56例经手术治疗的轻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根据手术时间分成两组,A组26例患者为急期手术组,在发病1~2d内手术;B组30例患者为择期手术组,手术时间为入院后治疗2~4周后手术,观察不同时期手术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共发生肺部感染2例,应激性溃疡1例,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5.38%,B组发生应激性溃疡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轻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应尽可能在病情及炎症得以控制后择期进行手术,可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杨鹏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药师干预对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实施药师干预前的2010年和实施药师干预后的2011年5月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 干预前组75例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5.0%,干预后组65例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组较干预前组住院天数明显缩短,抗菌药物费用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药师干预措施对临床合理运用抗菌药物具有积极影响,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天数明显降低.
作者:许新锋 刊期: 2012年第18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高血压患者日益增多,高血压致病因素与遗传、超重、高盐、饮酒等有关.其中不良生活习惯(高盐饮食、饮酒、吸烟)是高血压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社区护理人员通过对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指导,增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开展高血压人群的社区护理是治疗基本措施.
作者:安月荣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盆腔静脉瘀血症是妇科独立的盆腔血管疾病,由于其主诉症状较多、而却无特异性阳性体征,往往诊断为神经官能症、附件炎等,而导致久治不愈.而由于结扎术式、结扎部位不当,手术操作粗糙等因素均可引起盆腔血液动力学改变而致盆腔静脉瘀血症.因此临床医生应正确认识,以期更好地预防结扎术后盆腔静脉瘀血症.
作者:许秋丽;魏炜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血管加压素联合肾上腺素在心肺复苏中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将60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标准剂量肾上腺素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血管加压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率,1h有效率和24h生存率.结果 治疗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治疗组的1h有效率和24h 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脏骤停患者在标准心肺复苏中采用血管加压素联合肾上腺素可明显缩短自主心律恢复时间,提高1h有效率和24h生存率.
作者:朱鋆 刊期: 2012年第18期
合理用药对疾病疗效有着显著的影响,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祁玉清 刊期: 2012年第18期
褥疮的发生与患者年龄、营养状况、所患疾病、局部皮肤清洁及创口处理、医疗环境舒适程度、护理质量有极大关系,尤其是护理质量.褥疮的护理应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未病先防,已病防止恶化,忌单一护理局部褥疮,忌单一护理方法.通过阅读大量相关资料,联系临床实践,吸取先进经验.从而了解褥疮发生的原因、诱因、易发人群,总结褥疮的防治方法,以减少褥疮发生率和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陈玉萍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葡萄糖酸锌治疗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远期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1 月-2010 年10 月我科门诊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10 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两组患儿急性感染期均根据病情给予抗感染、退热、止咳、支持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口服葡萄糖酸锌片2mg/kg.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葡萄糖酸锌可有效防治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方法简单经济,患儿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周静 刊期: 2012年第18期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压力的不断提高,以胸痛为首发症状到急诊科就诊的患者日益增多,而患者的发病年龄也呈年轻化趋势出现,在引起患者胸痛的病因中常见为心源性疾病.因此对患者进行快速的准确诊断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的环节之一.
作者:梁淑银;刘桂娟;潘勇翔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不同宫颈Bishop评分胎膜早破患者破水至临产时间、产程及分娩方式的不同,为合适的临床处理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328例胎膜早破患者并自然临产者按宫颈评分分为两组,即宫颈成熟组(0~5分)和宫颈不成熟组(≥6分),分析宫颈评分与破水至临产时间、产程及分娩方式的关系.结果 宫颈成熟组破水至临产时间、产程较宫颈不成熟组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成熟组阴道分娩146例,剖宫产22例;宫颈不成熟组阴道分娩66例,剖宫产9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促进宫颈成熟度极其重要.
作者:周利 刊期: 2012年第18期
本课题以药学实验数据为研究对象,以Matlab中的神经网络为开发工具,运用LM-BP方法对各个厂家阿奇霉素指纹图谱的特征进行分析,建立识别系统,实现对阿奇霉素样品的分类,终实现药物整体质量品质的快速鉴别.
作者:郝磊;董鸿晔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儿科用药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和预防方法.方法 查阅我院2005年4月-2011年12月收集的有关儿科用药所致药品不良反应案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84例患者中,男187例(65.85%),女97例(34.15%);静脉滴注260例(91.55%);抗感染药物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例数多,为242例(85.21%);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以变态反应多,共195例(61.13%).结论 医药工作者应重视儿科用药的不良反应,坚持合理用药.
作者:梁雪茵 刊期: 2012年第18期
近年来,随着城市工业化的发展,空气污染的加重,哮喘发病率呈上升状态.我院ICU室自1996-2011年共收治哮喘持续状态患者20例,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例哮喘持续状态患者,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分期和疗效的评定标准.其中,男16例,女4例;年龄21~72岁,平均51岁.本次发作诱因:上呼吸道感染17例,有明确过敏源接触史2例,无明确诱因1例.
作者:雷润华 刊期: 2012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