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兵
创伤性休克见于严重的外伤,引起血液或血浆丧失,损伤处炎性肿胀和体液渗出,可导致低血容量,加上创伤刺激神经系统,引起疼痛和神经-内分泌系统反应,影响心血管功能[1].笔者总结创伤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2008年3月-2009年11月我院收治创伤性休克患者38例,其中男29例,女9例;年龄15~57岁;致伤原因为车祸伤17例,坠落伤10例,锐器伤4例,火器伤2例,挤压伤5例;受伤部位为颅脑损伤16例,胸腹损伤7例,四肢损伤5例,全身复合伤10例;开放性损伤31例,闭合性损伤7例.经积极抢救,抗休克治疗后抢救成功36例,抢救无效死亡2例.
作者:吴佳秋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探究髋关节置换后股骨假体柄周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股骨假体柄周围骨折患者13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13例患者治疗后骨性愈合11例,愈合率为84.6%.愈合时间为7~17个月,平均14个月,未愈合2例,.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柄周围骨折患者应仔细查出骨折的具体部位,按骨折类型进行分类,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作者:叶银静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在烧伤换药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80例烧伤患者随机分为A、B组各40例.A组术前静脉注射丙泊酚2mg/kg及氯胺酮0.3mg/kg,B组静脉注射相同剂量丙泊酚,术中据患者躁动情况追加丙泊酚1mg/kg.分别记录2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SpO2、丙泊酚的用量、镇痛效果、清醒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术中HR水平低于B组,丙泊酚用量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呼吸抑制,A组躁动、呕吐发生率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胺酮复丙泊酚在烧伤换药中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可抑制换药时疼痛应激反应,比单一使用丙泊酚更平稳.
作者:任越;武懿;王艳飞;邓默 刊期: 2012年第22期
门诊药房是医院面对患者的重要窗口之一,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着医院在患者心目中的形象;调剂工作的误差会影响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本文根据笔者在医院门诊药房十几年的工作经验实践,对医院门诊药房药品调配和发放中出现差错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防范差错的措施,为患者提供安全的、满意的医疗服务.现报道如下.
作者:旋桂香;杨育辉;麦焕章;李炜凤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照不同的手术时间将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2组手术方式及常规治疗相同,观察组手术前时间为发病至手术<6h,对照组>6h.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72.0%高于对照组的52.0%,观察组术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早期手术治疗可有效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愈率,降低致死、致残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肖立崇 刊期: 2012年第22期
医学期刊是传播医学信息、推广医学成果、普及医学知识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也是记录和保存医学知识和信息的文字载体.因此,作为医学期刊刊载的论文,不仅要有符合科学性、新颖性和实用性的知识内容,而且要有准确严谨、通畅易懂的文字表达.虽然医学文章需华丽的修饰,但要符合语法修辞的规范.笔者在审读<农民卫生保健丛书>的过程中,发现在文字表达中一些问题,有必要引起作者重视.
作者:苟萍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四化管理模式在骨科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创建中的实施方法 及效果.方法 将2011年1-12月采用四化管理模式治疗的骨科患者716例列入观察组,另将2010年1-12月采用常规管理模式治疗的骨科患者628例列入对照组,比较2组临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满意度为98.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四化管理模式在骨科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创建中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有助于提高护患关系,提高患者临床满意度.
作者:赵春梅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对肺炎患儿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记录、统计患儿出院时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住院天数、应用抗生素种类、应用时间、联用情况、病情转归、血中性粒细胞比例等.分析AAD发病相关因素及预防处理措施.结果 肺炎患儿年龄越小、联用抗生素种类越多、血中性粒细胞水平越高、抗生素应用时间越长,肺炎患儿AAD的发生率越高(P<0.05);其中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的肺炎患儿发生AAD的几率:头孢类菌素>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P<0.05).停用或更换抗生素并加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口服,117例于3~7d内痊愈,好转19例.结论 规范抗生素的使用,对有易感因素的患儿及早补充微生物制剂能有效控制AAD的发生.
作者:黄翔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七氟烷吸入麻醉在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应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将60例急性肠套叠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常规组各30例.常规组在空气灌肠实施前肌内注射苯巴比妥;试验组采用七氟烷面罩吸入麻醉,必要时行气管插管麻醉.对比2组复位成功率和复位时间.结果 试验组复位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复位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空气灌肠前应用七氟烷吸入麻醉可有效提高肠套叠患儿整复成功率,缩短整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青 刊期: 2012年第22期
1 概述热原是微生物产生的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致热物质[1].药品中的热原主要是细菌性热原,是某些细菌的代谢产物、尸体及内毒素[2].致热能力强的是革兰阴性杆菌的产物,其次是革兰阳性杆菌类,革兰阳性球菌则较弱,霉菌、酵母菌甚至病毒也能产生热原.热原通常是磷脂多醇与蛋白质结合而成的复合物.磷脂多醇是复合物的活性中心,致热作用强,其化学组成因菌种不同而有所差异,分子量为5×104~5×105,分子量越大致热作用越强.热原具有耐热性、滤过性、水溶性、不挥发性、吸附性,能被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及超声波破坏等特点.
作者:徐维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重建钉治疗复杂股骨骨折(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或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8例应用重建钉治疗复杂股骨骨折患者按骨折类型分为2组,将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9例设为A组,将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转子间骨折9例设为B组,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A组愈合时间4~8个月,中位数5.8个月;B组愈合时间3.5~7个月,中位数5.1个月.未发现股骨头坏死及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病例.A、B组漏诊率分别为33.3%和11.1%,A、B组优良率分别为77.8%和100.0%.结论 重建钉是治疗复杂股骨骨折较好的内固定材料.
作者:刘宇杰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该院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探讨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及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2011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构成.结果 2002-2011年该院剖宫产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由2002年的41.18%上升到2011年的56.88%.我院2002-2006年来剖宫产指征中排前3位的是妊娠并发症、头盆不称、胎儿窘迫,2007-2011年排前3位的是社会因素、胎儿窘迫、瘢痕子宫.结论 社会因素、胎儿窘迫、瘢痕子宫是近5年剖宫产指征上升的主要因素,应加强围生期保健,提高产科诊断水平,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夏爽;谢莹珊 刊期: 2012年第22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纤维环破裂症.本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20~40岁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椎间盘由软骨板、纤维环和髓核3种结构组成,起关节和弹簧垫的作用.临床上,L4~5和L5~S1椎间盘易发生病变;本病在临床中并非少见,但未给予足够重视,故常被误诊而影响治疗.我院自1997年10月建院以来,采用该方法共治疗242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永胜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40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治疗组)行剖宫产合并子宫肌瘤切除术;对42例妊娠无子宫肌瘤患者(对照组)行剖宫产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情况.结果 治疗组手术时间为(59.12±6.29)min长于对照组的(31.24±5.2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经验丰富的医师,恰当把握适应证,对于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在剖宫产术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李燕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中西药结合治疗女性结节性红斑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0例女性结节性红斑患者给予常规西药联合消结止痒方治疗.治疗后观察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80例患者中痊愈31例(38.75%),显效20例(25 00%),有效11例(13.75%),无效18例(22.50%),总有效率为77.50%.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中西药结合治疗女性结节性红斑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麟;张晓荣 刊期: 2012年第22期
无保护性左主干病变(UPLMT)定义为自身右向左的良好侧支循环或既往史中无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药物治疗预后差,CABG能显著改善这类患者的生存率而一直作为其首选的治疗手段,是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血运重建的佳方法[1].随着定向冠状动脉成形术和冠状动脉支架术的日益发展及操作人员的技术娴熟,使UPLMT冠状动脉成形术的近期预后有所改善,近、远期疗效明显改观.
作者:姚欣;张林红;胡波;牛月海;王振国;陈娜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早期高压氧(HBO)治疗颅脑损伤的疗效并探讨其护理方法.方法 将400例颅脑损伤患者按伤后始行HBO治疗时间分为早期治疗组(A组)和晚期治疗组(B组)各200例.2组均行常规治疗,A组伤后7~14d始行HBO治疗,B组伤后14d后始行HBO治疗.治疗后观察2组预后.结果 A组预后优于B组,致残率及病死率低于B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脑损伤后7~14d行HBO治疗为佳治疗时机,可降低患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卢虹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患者医院感染细菌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观察该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感染监测情况.结果 耐药菌引起的医院感染人数已占到住院感染患者的一定比例,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率为70.7%,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49.4%、26.9%.鲍曼不动杆菌的多重耐药率和泛耐药率达到30.8%.结论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仍任重而道远.
作者:韩晶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辅治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8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用量.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3%高于对照组的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用量少于对照组,心绞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曲美他嗪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辅治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明显,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肌供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龚裕兴;方永明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老年住院患者的用药情况,分析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和分布特点.方法 回顾性调查60例老年住院患者用药不良反应的临床资料.结果 60例老年住院患者中,抗菌药物、中成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比例较大,以皮肤黏膜症状多见,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比例较大.结论 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应加强临床用药的监测,尽量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提高老年人用药水平.
作者:李向如 刊期: 2012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