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绪娥;杜益民;郭月香
目的 探讨脐根部环扎联合瘘管口电灼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脐尿管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72例先天性脐尿管瘘患儿行脐根部环扎联合瘘管口电灼术治疗并随访.结果 72例先天性脐尿管瘘患儿均痊愈,无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随访57例,半年随访43例,2年随访60例,未见复发,其中55例行下腹部B型超声检查,均未发现有脐尿管囊肿及其他异常.结论 脐根部环扎联合瘘管口电灼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脐尿管瘘具有无需住院、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无瘢痕、手术费用低廉、安全有效等优点,适宜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罗榜柱;陆军 刊期: 2012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发生时间、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50例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病原因依次为子宫切口感染、裂开、愈合不良及子宫复旧不良、胎盘胎膜残留、子宫内膜炎.发生时间以剖宫产术后2周以上占大多数(80%),部分病例(18%)在6周以上.结论 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子宫切口感染、裂开、愈合不良.正确处理第三产程、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剖宫产技术、加强产褥处理,可有效降低晚期产后出血发生率.
作者:王晓娜 刊期: 2012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理定位与规范化管理,总结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对策.方法 明确手术室护理定位,建立手术室规范管理制度,加强对护理人员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其规范化操作水平.结果 手术室护理人员素质明显提升,护理质量明显改善,患者满意度得到提升.结论 先导性的手术室护理定位对促进护理规范化管理作用突出,精确定位可减少护理管理中存在的人力物力使用低效、无效和浪费,释放护理团队的整体协作性和效率,终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唐小丽 刊期: 2012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超声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型糖尿病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36例行超声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 36例患者治疗后肢动脉、腘动脉及足背动脉管径和血流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临床症状及体征也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治疗中无不良反应,亦无出血倾向.结论 超声波具有明显消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溶解血栓的作用.
作者:姚欣;张林红;胡波;牛月海;王振国;陈娜 刊期: 2012年第25期
急性梗阻性结肠癌是较常见的一种急腹症,其特点为发病急,临床症状不典型,一般状态较差,术前诊断困难[1].2004年6月-2011年10月我院收治急性梗阻性结肠癌患者36例,治疗效果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袁军 刊期: 2012年第25期
肱骨踝上骨折是发生在内外踝上2cm以内的骨折,此处是柱质骨与实质骨的交接处,且向前倾斜与肱骨形成30°~50°前倾角.老年人因骨质疏松和脆性增加,轻微的外力即可引起此处骨折,治疗不当可引发肘关节功能障碍.笔者在肱骨解剖特点研究的基础上,设定出肱骨内侧踝柱的概念,并用空芯钉行内外侧柱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踝上骨折16例,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辉;李俊锋 刊期: 2012年第25期
目的 观察髓内钉-螺旋刀片(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将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5例分为PFNA组22例和DHS组23例.治疗后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愈合时间、Parker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PFNA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DHS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DH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可靠、创伤小,能提高疗效,减少手术并发症,允许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较理想的内固定物.
作者:宁资社;闵恒 刊期: 2012年第25期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发现,骨科住院患者常被失眠困扰.笔者通过问卷调查骨科住院患者42例失眠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护理措施,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指导,报道如下.
作者:于雪琴 刊期: 2012年第25期
肾癌又名肾细胞癌,是常见的肾脏恶性肿瘤,约占肾脏恶性肿瘤的85%,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典型表现有血尿、腰痛及腰腹部肿块,还可出现高血压、贫血、体质量减轻等副肿瘤综合征[1].目前,对于有机会手术的患者治疗首选方法是根治性肾癌切除术.手术范围包括切除患肾、肾周筋膜、同侧肾上腺、上1/2输尿管、同侧淋巴结.
作者:饶莉 刊期: 2012年第25期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是近几年临床上开始使用的新型检查仪器.它是一种实时、高分辨率、无损伤的透射性组织成像法.从199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Huang等[1]首次报道了OCT,到Radhakrishnan等在2001年采用1310μm波长扫描光源,以4000次/s轴向扫描速度进行成像的眼前段OCT技术,10年间OCT从初用于眼睛等透明组织成像,发展为非透明组织的浅表成像,其分辨率可达几微米,分辨效果接近组织病理切片水平,对组织无任何损害,因此它在一些场合有可能替代传统的组织病理学检查[2].随着OCT技术在成像速率、图像分辨率和信噪比等方面性能的提高,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潜力也逐渐被挖掘出来.
作者:马宇 刊期: 2012年第25期
目的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尿毒清颗粒中Cu、As、Cd、Hg、Pb的含量.方法 供试品经微波消解,采用ICP-MS48法测定.结果 尿毒清颗粒中5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分别为0.4902、0.3043、0.0346、0.00059、0.0948ppm.结论 该法测定尿毒清颗粒中5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较低,安全性好.
作者:刘育强;毕美静;董权;高迎香;郑惜英 刊期: 2012年第25期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生活活动能力等逐步下降,他们更需要在自己生活的社区内获得方便、经济的医疗保健服务.他们对医疗、保健及生活服务的需求大大超过其他人群,而我国由于经济欠发达,社会福利及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远不能满足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老年人的社区医疗保健及护理值得广泛关注.
作者:许腊梅 刊期: 2012年第25期
目的 探究黄连在实验室中利用快速水分测定法测定水分的实用价值,为其他原料快速水分的测定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快速水分与6h烘干水分做对照实验.结果 利用快速水分法测得的实验数据与6h烘干的水分大体一致.结论 利用快速水分法代替烘干测定法测定黄连原料水分,可极大地提高测定速度和工作效率,并节约了电力成本.
作者:孟祥峰;郑淑艳;王青 刊期: 2012年第25期
目前,数码互动显微技术在医学形态教育界倍受青睐,是形态教学领域的一项革新与突破[1].血液检验学是医学检验专业主要课程之一,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由于理论较抽象,它对学生的形态学知识及综合分析能力有较高要求[2].血液检验学实验教学过程需借助显微镜来观察血细胞的形态,培养学生对血细胞的辨认与分析能力,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随着我院HDM2006数码网络型显微互动实验室的建成,它将观察、示范、讲解、问答、测试和监控等环节有机地接合起来,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形态教学模式,显著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和效率.
作者:高英 刊期: 2012年第25期
创伤性休克是由于创伤引起机体内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生理病理过程[1,2].在急诊创伤性休克救治过程中,需给予及时的急救及护理,从而挽救患者的生命,而恰当的护理措施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将急救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卫伟 刊期: 2012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实施社区护理对糖尿病(DM)患者的影响.方法 对80例糖尿病患者通过建立档案、举办健康教育讲座、发放宣传资料、上门服务等措施,运用心理治疗、药物治疗、饮食控制、定期血糖检测等方法,讲述糖尿病足的预防和低血糖反应的处理等内容,以期提高其生活质量.结果 接受社区护理后,80例DM患者,防病意识及DM知识掌握度明显提高,血糖基本控制在正常水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 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可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代玲琳 刊期: 2012年第25期
目的 观察芪苈强心胶囊佐治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慢性CHF患者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高于对照组的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BNP水平均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芪苈强心胶囊能明显改善慢性CHF患者的心功能.
作者:周加兴 刊期: 2012年第25期
随着时代的发展、公共卫生的改善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疾病谱也在发生变化,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逐渐增多.据报道,至2020年,慢性病将是人类致残的主要原因,它将成为卫生保健系统面临的重大问题[1].临床上西医从业人员在治疗慢性疾病时,往往需中西药物联合应用.
作者:文映红 刊期: 2012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沙美特罗雾化吸入辅治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CVA患儿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各35例.观察组给予沙丁胺醇和氯雷他定颗粒常规剂量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沙美特罗雾化吸入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高于对照组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美特罗雾化吸入辅治CVA可提高平喘药的疗效,具较好治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维果;郭荣彦;张贤梓 刊期: 2012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经颅多普勒(TCD)异常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患者21例在病后次日行TCD检查,分析TCD参数变化与患者病后30d预后的关系.结果 21例患者中,脑梗死侧大脑中动脉(MCA)无血流且预后差的比例为88.8%(8/9)高于MCA血流正常者的22.2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预后好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DFV)高于预后差组,PI低于预后差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行TCD检测可反映患者预后.
作者:彭君;梁芳;周雪缘 刊期: 2012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