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振丽
目的 研究七叶皂苷钠联合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LDH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应用七叶皂苷钠联合胶原酶溶解术治疗;对照组应用甘露醇联合胶原酶溶解术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 术后6、12个月治疗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神经损伤、椎管内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七叶皂苷钠联合胶原酶溶解术治疗LDH,集2种方法优点,提高疗效且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子璞 刊期: 2012年第26期
患者,男,38岁.2012年2月12日因“突发左侧肢体乏力4h,伴头痛、头晕”入院.4h前无明显诱因突感左侧肢体乏力,行走不稳,当时无昏迷,感头痛、头晕,较剧,被人急诊送来本院,查头颅CT示:右基底节区脑出血,脑内血肿,故收住入院作进一步诊治.病程中无再昏迷,无耳鼻流血,无肢体抽搐及两便失禁,有恶心、呕吐多次,为胃内容物,无呼吸困难.既往体健.查体:T 37℃,P 80次/min,R 18次/min,BP 200/140mm Hg.神志朦胧,痛苦面容,营养中等,发育正常,抬入病房,查体合作.
作者:梁旭东;汪宇;陆敏 刊期: 2012年第26期
目的 评价甲磺酸帕珠沙星与头孢哌酮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肾盂肾炎的疗效.方法 60例急性肾盂肾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0例,甲磺酸帕珠沙星每次0.3g,每天2次,静脉滴注7~14d;对照组30例,头孢哌酮钠每次2.0g,每天2次,静脉滴注7~14d.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3.3%和90.0%,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1%和89%,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67%和10.0%,2组疗效相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磺酸帕珠沙星注射液与头孢哌酮注射液治疗急性肾盂肾炎疗效确切,但前者疗效更明显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宋丽娟 刊期: 2012年第26期
目的 探究临床路径在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神经外科所收治的76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神经外科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临床路径护理.比较2组服药、饮食护理依从性评分及疾病知识知晓率.结果 试验组服药、饮食依从性评分及疾病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神经外科采取临床路径的护理方法,可以显著的提高科室的整体护理质量,降低相关护理风险,保证护理安全.
作者:曹萍 刊期: 2012年第26期
目的 观察运动疗法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冠心病患者78例,根据患者病情给予不同的个体化运动疗法,在运动治疗前后采用SF-36简明量表评估其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 运动治疗后,患者的活力/精力、综合健康情况评分高于运动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动疗法可以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玉兰 刊期: 2012年第26期
肩周炎是门诊常见、多发的疼痛疾病之一,起病比较缓慢,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周围的疼痛及关节僵直、活动受限,肩部疼痛难忍,尤其夜间疼痛剧烈,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及日常生活.我院麻醉科疼痛门诊采取草乌甲素胶丸治疗肩周炎,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建洪;邓莎;吴志云;王永盛 刊期: 2012年第26期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冠心病的一种急性心脏事件,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介于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临床综合征[1].病情快时可发展成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及时恰当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可避免UAP进展,改善患者预后.我院2011年5~10月收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9例,现将其临床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张小红 刊期: 2012年第26期
在日常生括中,人们认为引起腰腿痛的主要原因是腰椎的退行性改变,但往往忽视腰椎关节错位这重要原因.腰椎关节错位很小,但时间长了,错位的关节长期压迫神经,就会出现腰痛和坐骨神经、腰骶丛神经受压迫的症状.从临床上看,90%以上的腰椎间盘突出与出现关节错位有关.
作者:高田军;王友明 刊期: 2012年第26期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率也在逐渐上升,且有年轻化的趋势.患者的病情不稳定,临床症状较为严重,在治疗过程中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进而影响治疗的效果.因此,进行心理护理,减轻焦虑、紧张的情绪,对保证治疗顺利进行意义重大.
作者:范俊玲 刊期: 2012年第26期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肿瘤,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首位[1],由于近30多年来广泛开展防癌普查以及多种治疗手段的联合应用,使宫颈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明显下降.宫颈癌的综合治疗是综合多种治疗手段的联合应用,特别是在近10年来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
作者:郝玉婧 刊期: 2012年第26期
目的 观察舒血宁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1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94%,对照组总有效率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血宁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瞿艳红 刊期: 2012年第26期
药物化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药学专业必修课,涉及到药理学、生理学、药剂学、药物分析、有机化学等专业,特别是与有机化学、药理学联系更加紧密.而对于药学专业的学生而言,有机化学是其学习药物化学的软肋,因为药学专业用的有机化学有许多内容并未涉及,此外药物化学各个章节中涉及到的药物种类繁多,结构各异,因此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1].教师则为了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不得不采用填鸭式教育,学生只能以记忆为主,来不及吸收和消化,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对药物化学课程进行了教学研究和初步探索.
作者:曹轩;唐国涛;彭翔;喻翠云 刊期: 2012年第26期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是一种介入治疗法,其目的是恢复血流灌注,挽救濒死心肌,而术后的抗凝工作也被日益提上日程,盐酸替罗非班作用显著已被认同,作为抗凝药物使用时的护理也尤为重要,现将临床的几点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机理动脉粥样硬化或狭窄,造成继发血栓梗阻或心肌缺血,支架置入后心肌供血得到改善,但也增加了心肌再次梗阻的几率.
作者:郝银平 刊期: 2012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检测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9年1月- 2010年6月我院门诊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2例作为老年EH组,另选正常血压老年人4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匈牙利Meditech( ABPM-04)无创性动态血压检测仪,记录并储存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压(MBP)和心率(HR)值.结果 老年EH组24h均值、白昼均值及夜间均值SB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DBP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以单纯收缩压增高为特征,夜间血压下降不明显,血压昼夜节律变小,甚至消失.
作者:赵红艳;肖燕兰;王成桓;宋小梅 刊期: 2012年第26期
患者,男,74岁,身高165cm,体质量46kg.因双侧胸痛伴咳嗽、咳痰1d于2011年11月18日入院.患者11月17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胸痛,深吸气及活动时较显著,伴咳嗽,咯黄浓痰,量不多,自诉无发热,无流涕,伴畏寒,无寒战.11月18日曾至当地医院检查,后来院急诊,予“头孢替安、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后,以“双侧肺炎”收住入院.入院查体:T38.4℃,P 108次/min,R 31次/min,BP 109/64mm Hg,SpO291%(吸氧4L/min).神志清,胸廓对称,左下肺可闻及少许湿啰音,未闻及哮鸣音,腹平软,全腹无压痛,双下肢无水肿.
作者:陈川 刊期: 2012年第26期
目的 观察大剂量阿昔洛韦联合泼尼松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带状疱疹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应用阿昔洛韦及营养神经药物,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泼尼松,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在止疱、脱痂及全病程方面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7%,高于对照组的6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无需中断治疗,均未发生疱疹播散.结论 大剂量阿昔洛韦联合泼尼松治疗带状疱疹效果显著,安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赵志兰 刊期: 2012年第26期
粪便隐血试验是临床监测消化道出血性疾病和筛查消化道肿瘤的有效手段.过去我院一直使用化学法检测粪便潜血,这种方法简单、方便,但干扰因素多,灵敏度和特异性较低,常出现假阳性反应.近年来沿用了免疫法,免疫法检测粪便潜血试验不受饮食的限制,但粪便中血红蛋白含量较高时会出现假阴性结果.本文对300例粪便隐血用免疫法和化学法进行比较.
作者:王伟伟;翟秀英 刊期: 2012年第26期
根据Rüedi-Allgǒwer分型,Pilon骨折分为Ⅰ型、Ⅱ型、Ⅲ型,Ⅲ型.Pilon骨折为累及胫骨干骺端关节面的压缩,骨折粉碎程度严重,往往有大块骨缺损,70% ~ 80%合并有腓骨骨折,治疗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多,病残率高[1].笔者回顾性研究Ⅲ型Pilon骨折25例的临床资料,认为有限内固定植骨结合超关节外固定支架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恢复较好等优点,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盛成 刊期: 2012年第26期
目的 分析输血反应原因与类型,探讨处理措施.方法 有输血反应的患者215例,由医护人员逐项填写输血反应回报单,输血科将资料收集、分类、分析统计并储存.结果 本组患者血液输注成分主要为悬浮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及洗涤红细胞,输血反应类型为发热、过敏及其他.结论 输血反应的发生与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血液质量、临床用血的合理性及配血技术等因素相关.反应发生后临床应采取有效的措施.
作者:曹艳艳 刊期: 2012年第26期
对于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做好术前患者的评估,了解术前髋关节的功能,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做好疼痛及饮食护理,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鼓励患者进行患肢的功能锻炼、康复训练是防止并发症的关键.1 资料与方法本组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2例,其中男48例、女34例,年龄60~84岁,中位年龄71岁,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作者:王丽;栾晓玉 刊期: 2012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