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正天丸治疗后循环缺血的疗效观察

陈玉堂

关键词:正天丸, 后循环缺血, 治疗结果
摘要:目的 观察正天丸治疗后循环缺血(PCI)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79例)应用正天丸治疗,对照组(66例)给予普通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症状、体征及血液指标等改变.结果 患者治疗后白细胞计数、三酰甘油、胆固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等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正天丸具有降黏、去纤、抗炎、抗凝、解聚的作用,是治疗PCI的有效方法.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低分子右旋糖酐与丹参静脉滴注致过敏性休克报告

    目的 了解低分子右旋糖酐与丹参致过敏性休克的情况并分析相关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以丹参与低分子右旋为关键词检索万方数据库相关文献,并结合我院发生的1 例过敏性休克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低分子右旋糖酐与丹参混合滴注易诱发严重不良反应(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与两者都具有抗原性及混合后微粒增加有相关性.结论 临床医生、药师、护士应重视低分子右旋糖酐与丹参混合滴注致严重不良反应.联合用药时二者不宜配伍使用,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鲁斌;金勇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厄罗替尼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厄罗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46例非小细胞肺癌,其中位年龄为76.2岁,65岁以上者占31例.其中,男22例,女24例.临床分期:ⅢB期12例,Ⅳ期34例,腺癌28例,非腺癌18例,均未接受过一线治疗.治疗方案为厄罗替尼150mg 1次/d单药口服,每月1次查胸腹部CT评价疗效.结果 46例患者中,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2例,疾病稳定16例,全组有效率为30.4%,疾病控制率为65.2%.腺癌组:有效率30.7%,疾病控制率70.6%;非腺癌组:有效率为8.5%,疾病控制率为2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皮疹和腹泻,Ⅰ和Ⅱ度不良反应皮疹(43.7%)和腹泻(33.6%)未见间质性肺病和常见的血液学毒性出现.结论 厄罗替尼对于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王大志;郭成业;闫春;韩淑红;娇文杰;潘乃群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胎儿窘迫的诊治分析

    胎儿窘迫是指宫内有缺氧征象而危及胎儿健康和生命的一种综合症状,主要发生在临产过程,也可发生在妊娠后期.缺氧时胎儿全身组织,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危害大,可造成胎儿死亡,及以后的胎儿智力发育异常.因此,积极预防、及时诊治与护理对减少围产儿死亡、改善预后、优生优育有重要意义.

    作者:项燕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克氏针内固定与钢板结合螺钉系统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两种方法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收治入骨科的78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进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治疗组实施钢板结合螺钉治疗.结果 对照组优3例,良7例,优良率35.7%;治疗组优26例,良15例,优良率82.0%.治疗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钢板结合螺钉治疗肱骨髁间骨折明显优于克氏针内固定.

    作者:吴生平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肺癌患者股静脉置管化疗的护理体会

    肺癌并发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是肺癌患者严重并发症之一.我科自2008年起对25例肺癌并发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采用股静脉穿刺置管取代传统的外周静脉用药,取得满意的效果,不仅减少患者直接静脉穿刺的痛苦,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化疗药对外周血管的破坏和局部组织的刺激,避免了反复静脉穿刺引起的机械性静脉炎、化疗药外渗引起的化学性静脉炎与组织坏死,现报道如下.

    作者:谢小琴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参附注射液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发病率呈增多趋势,其药物治疗一直是心血管内科的难点之一[1];虽然人工心脏起搏器治疗缓慢性性心律失常已取得很大进展,但因其技术限制、并发症较多及费用昂贵,在基层医院难以普及[2].笔者运用参附注射液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63例,疗效比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海文;时兢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某院高危药品使用应用与管理

    目前,药物安全事件频频发生,在这种形势下对药品的安全使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高危药品更是重中之重.以下结合某院在高危药品使用管理的实际情况,对医疗机构高危药品的使用管理进行探讨.

    作者:蔡洁清;魏玲;万朝雷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原发性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一种进行性的心血管综合征,是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及肾脏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它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大量的临床资料显示,血压水平与心血管事件直接相关.尽早控制高血压,可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而联合治疗则是降压达标的有效措施.本研究主要观察联合降压治疗方案(小剂量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

    作者:杨栋梁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后效应及合理用药

    抗菌药物后效应指的是当细菌和抗菌药物进行短暂的接触时,当药物的浓度逐渐下降直至比低的抑菌浓度还要低的时候或是其消除后,仍然可抑制细菌的生长的效应.目前对于抗菌药物的药效学的评价,抗菌药物后效应已经成为了重要的评价参数.随着对抗菌药物后效应的不断深入的研究,人们更是认识到抗菌药物中的峰浓度和其抗菌活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之间的剂量依赖性极为明显,也无需始终将患者体内浓度始终保持在有效的血药浓度水平上.当血药浓度比小杀菌浓度(MBC)和低抑菌浓度时(MIC)稍低时,其中由高浓度所产生的相应的抗菌后效应仍可以对细菌的生长起到持续的抑制作用.因此我们可根据抗菌药物后效应的相应特点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合理的指导.

    作者:王艳春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健康教育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实施

    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及家属实施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自我管理、自我保健能力,从而稳定血糖水平,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刘雪睛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静脉留置针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中的护理体会

    静脉留置针具有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不易穿破血管等特点,已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可减少患者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对血管刺激性小,并且可随血管形状弯曲,便于肢体活动,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而且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1].通过临床观察,留置针的留置时间长短不一,在相同的因素作用下,常规口服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患者留置针留置时间明显较未服用该药的患者长,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静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中成药不良反应增多原因探讨

    中成药物在临床使用中有很大的误区,加上内在因素、外界环境因素以及人为因素等等很多影响,致使中成药物的不良反应症状逐年增长.其临床表现主要是变态反应,血液、神经、泌尿和消化系统都受到损害.对此要加强对中成药物不良反应的知识宣传,强化中成药物工艺流程和组方的监管,鼓励医药企业更深入地对中成药物的药理、毒理和有效成分等的安全研究,减少降低中成药物的不良反应.

    作者:许科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骨科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探讨和分析抗菌药物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情况,为以后骨科手术患者抗菌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我院骨科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346例手术患者,对抗菌药的应用情况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 骨科临床上使用的抗菌药物种类主要包括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和头孢菌素类等.同时发现存在抗生素选用不当、用药剂量不合适、不必要的联合用药以及给药方式不恰当等不合理的抗菌药物应用现象.结论 骨科医生在患者的围术期应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进行抗菌药物的规范用药,避免耐药性的产生.

    作者:席天平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小儿脑瘫的康复护理体会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以内及婴儿期内发生的脑的非进行性损伤和发育缺陷所致的综合征,继发于脑功能障碍,患儿常出现肌张力障碍、运动失调,手足徐动和肢体痉挛状态,同时经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语言障碍、癫痫及视觉、听觉、行为和感知异常等多种障碍.本文将对脑瘫的病因、康复评估及其主要的康复治疗疗法做简单介绍,对脑瘫患儿的心理护理、日常生活能力训练、饮食护理和皮肤护理、安全护理、语言训练和智力训练以及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等方面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钟萍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虹吸原理在降温毯使用过程中的应用

    高热是重症监护室常见的临床症状,持续高热可导致心脏负荷增加、机体耗氧量增加、脑缺氧水肿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对持续高热病人尽早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降温毯在临床中是非常重要的物理降温工具,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辛永亮;周蓉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潜伏期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低浓度的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及其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50例自愿要求无痛分娩的初产妇为实验组,另50例初产妇作为对照组未做任何镇痛处理.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生命体征、产程、不良反应、镇痛效果及新生儿结局.结果 实验组产妇镇痛30min后各时点VAS评分与镇痛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前后产妇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产程、分娩方式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催产素使用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下肢麻木,皮肤瘙痒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075%罗哌卡因复合0.5μg/ml舒芬太尼用于潜伏期分娩镇痛,其镇痛效果确切,且不延长产程和改变分娩方式,对母婴影响小.

    作者:颜丽萍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高血压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高尿酸血症一例报告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致的一组临床症候群,痛风能促进动脉硬化的发展[1],临床医师对痛风患者并有高血压、高脂血症、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应及时治疗,对预防卒中的发生有积极作用.

    作者:仇联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0月5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56例治疗过程中死亡9例,其中死于脑血管意外4例,心血管3例,感染1例,因患者失去治疗信心或经济等原因放弃治疗14例,仍维持性血液透析33例.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在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及早发现、及早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减少死亡率具有积极的影响.

    作者:李华彬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焦虑心理的护理干预

    室上性心律失常临床常见,指心室以上部分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和传导的异常.研究表明,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普遍存在心理障碍、焦虑、恐惧、抑郁等负性情绪.这些不良的心理反应会直接影响疾病的康复.因此,心理干预护理对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尤显重要.本研究探讨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焦虑心理的护理干预,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指导依据.

    作者:张阿英;单建华;袁浩龙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慢性腹泻100例治疗分析

    目的 对100例慢性腹泻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3月所收治的轻度、中度慢性腹泻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按照李长福等的入选排除标准进行筛选,不具备与慢性腹泻相冲突的疾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0例.实验组患者予四联活菌肠溶胶囊(双歧杆菌、肠球菌、芽孢杆菌和乳酸杆菌)进行口服治疗,对照组予三联活菌胶囊(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和长型双歧杆菌)进行口服治疗,以12h没排便或者连续两次的排便正常作为腹泻缓解与否的主要指标;并观察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患者3d时的腹泻缓解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疗程后,两组腹泻缓解率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粪便成型率为76.2%,对照组患者的粪便成型率为3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中出现头痛1例,尿常规异常1例;对照组患者中头痛2例,尿常规异常2例.结论 采用四联活菌肠溶胶囊对慢性腹泻患者进行治疗,其疗效显著,能有效缩短腹泻患者缓解时间.其不良反应也较小,适合在临床治疗当中使用推广.

    作者:费春明 刊期: 2012年第27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