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立荣
呼吸衰竭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PaO2低于7.89kPa(1kPa=7.5mm Hg)]伴(或不伴)二氧化碳储留(PaCO2高于6 65kPa),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1].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紫绀、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重症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诱因以结核活动及肺部感染多见,是肺结核常见的致死原因之一.我科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36例重症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和抗结核治疗的同时,给予精心护理,随时掌握病情,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石丽彩;杨桂梅 刊期: 2012年第29期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压力不断增大、暴饮暴食、生活不规律、过度饮酒等导致急性胰腺炎发病率逐年上升.急性胰腺炎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急症之一,是由于胰腺坏死感染,大量有毒渗液和坏死物质不断产生积聚于腹腔内,引起一系列严重生理紊乱和致死性并发症.20世纪90年代提出急性胰腺炎早期应保守治疗,使患者安全渡过急性期.这就要求必须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周密的护理干预,帮助患者全面认识疾病,使其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从而降低急性胰腺炎复发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本院于2011年3月-2012年3月对急性胰腺炎患者36例实施了护理干预,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刘春阁 刊期: 2012年第29期
院在护理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同时与国外医疗护理的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各级医疗、护理工作中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充分调动各级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以人为本,人性化服务,家庭化护理.现就医疗护理中存在的难点及对策简述如下.
作者:张少英;王晓红;许温 刊期: 2012年第29期
目的 了解该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及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限定日剂量法,对该院2011年1~12月抗菌药物的应用数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日均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头孢类和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使用频度较高,但人均费用相对较低.结论 该院抗菌药物应用基本趋于合理,但有待提高.
作者:谷竟 刊期: 2012年第29期
门诊药师审方能力是一家医院门诊药房药学水平的综合体现,且药师审核处方,对确保临床安全、合理用药非常重要.处方审核包括处方组成、用法用量、给药频次、诊断与用药、联合用药、治疗方案、特殊人群用药、药物配伍等方面.1 药师审方的意义 处方是医师和药师对患者共同负责的重要医疗文书,具有法律、技术和经济等多方面的意义,处方书写正确与否,用药是否合理、安全,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生命安全.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及新修订的<处方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颁布与实施,将医院药学工作的重心转向合理用药为核心方向转变.
作者:徐陈云 刊期: 2012年第29期
高血压是发生心血管疾病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因其发生常常与胰岛素抵抗、糖尿病、高血脂症、肥胖等危险因素并存,极易引起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发生损害,进而导致冠心病、肾病、脑卒中等心血管意外发生.因此高血压患者治疗策略的核心即为血压控制达标.由于高血压属于多因素疾患,其发病为环境因素与遗传的综合作用所致,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等多系统等均参与到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而单一的抗高血压药物往往只能针对其中一种系统进行调节,不能够很好地控制血压,因此对于单一药物难以控制的中、重度高血压患者,应给予联合应用抗高血压药物.
作者:陈玉兰 刊期: 2012年第29期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罗格列酮治疗,比较2组用药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 2组治疗后FBG、2hPG、HbA1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可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
作者:杨岩斌 刊期: 2012年第29期
目的 了解我院门诊不合理用药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2011年1~6月份处方3600张,根据临床药理学知识及文献资料,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600张处方中不合理处方数720张(20%).存在问题主要包括给药方案不当、药物配伍不当、溶媒使用不当、不对症用药、老年人用药、剂型使用不当、超剂量使用.结论 我院不合理用药情况严重,尤其是抗菌药使用不合理.
作者:王刚要 刊期: 2012年第29期
Rh血型是目前复杂的血液系统,由于Rh血型不符可以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以及新生儿溶血反应,为了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在给患者输血前,除了常规的ABO血型系统鉴定外,还必须进行Rh血型的检验[1].我科自2011年开始,对所有输血前、产前和手术前患者进行ABO血型鉴定的同时,常规检查Rh血型,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侯艳丽;翟秀英 刊期: 2012年第29期
卵巢早衰是指妇女体内出现月经不调、性欲减退、不孕或更年期综合征等症状,且患者发病年龄<40岁,发病原因为卵巢功能衰退[1].发生卵巢早衰的患者体内卵巢中虽有原始卵泡,但对促性腺激素无反应,甚至无卵母细胞,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促性腺激素浓度则升高[2].本文对我院36例卵巢早衰患者给予中医药证治思路与方法进行治疗,以探讨治疗卵巢早衰更为有效的临床方法,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现报道如下.
作者:梅艳丽 刊期: 2012年第29期
急诊科是医院为患者提供紧急救治服务的特殊场所,担负着急、危、重患者的救护工作,突发性、专业性强,工作繁重.急诊护士长期处在这种高强度、高体力、高风险的护理工作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影响了其心身健康和急救护理质量.本文急诊护士面临的心理压力源进行总结分析,以帮助其针对不同的压力源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尽可能减轻急诊护士的心理压力程度,保持身心健康,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刘淑梅;付印;苏秀霞;崔倩;刘玉晶 刊期: 2012年第29期
目的 了解高血压人群中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及高血压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539例社区高血压病患者临床常用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及高血压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高血压家族史、吸烟和肥胖与高血压相关.539例高血压患者中有480例通过服用药物进行治疗,其中以钙通道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使用频率高.结论 应在高血压人群中普及高血压知识,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使其成为一项普遍的基本控制措施.
作者:许建平;朱莉嵘 刊期: 2012年第29期
例1:男,15d,主因出生后发现双下肢进行性粗大15d入院.该患儿为附近一农妇所生(无正规产前检查).足月顺产,出生时哭声响亮,Apgar评分不详,已开奶,吃奶可,无呕吐,尿、便正常.出生后患儿双下肢较正常新生儿粗(具体不详),家长未在意,之后患儿双下肢进行性增粗而就诊.入院体质量3550g.查体:体温正常,全身皮肤黏膜无明显黄染、皮疹及出血点,前囟平软,胸廓对称无畸形,心、肺、腹未见异常.脐部干燥.双臀部及阴囊发育正常.双下肢弥漫性粗大,肤色及皮温正常,运动不受限.双下肢大周径为25.3cm(同体质量足月儿双下肢大周径约为16cm).肝、胆、脾及心脏B型超声未见异常,临床生化指标与正常新生儿无明显差异,联系省级医院同位素淋巴造影提示:双下肢深组淋巴液回流正常,浅组淋巴液回流受阻.
作者:国献素;焦保权;王红艳;刘树刚;冯永格;陈英会;葛林明 刊期: 2012年第29期
母乳是婴儿理想的天然食品,母乳中含有多种抗体和抗感染物质.母乳喂养不仅有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还能促使母体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加速子宫复旧.母乳养困难是指多种原因引起乳汁不足,不能满足新生儿生理需要导致婴儿体质量下降、尿液减少、脱水热等症状.剖宫产产妇由于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影响,对母乳喂养失去信心,影响产后母乳喂养.
作者:祁向梅;陈丽 刊期: 2012年第29期
近年来,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配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药物流产,药物流产因其简便,较人工流产更为安全, 对机体损伤轻,不必宫腔手术,避免感染机会,并且痛苦小、不良反应少、成功率高、适用范围广等诸多特点,已成为很多意外妊娠妇女的首选流产方式[1].由于药物流产用时较长,因而流产过程的用药指导、观察和流产前后的多方面护理对患者的身心康复有着积极意义.现就本院药物流产206例临床效果交流如下.
作者:陈巧梅 刊期: 2012年第29期
随着我国心律失常介入的迅速发展,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心脏起搏器是通过发放一定形式的电脉冲刺激心脏,使之激动和收缩,即模拟正常心脏的冲动形成和传导,以治疗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心脏起搏器通过不同的起搏方式纠正心率和心律的异常,以及左右心室的协调收缩,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病死率.近年来我院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日益增多,而起搏器术后的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作者:邵虹 刊期: 2012年第29期
例1.患者,男,23岁,因头痛、咽喉痛伴发热3d就诊.查体:T 39.6℃,P 84次/min,R 24次/min,神志清,咽部充血明显,双侧扁桃体Ⅱ°,隐窝见少许黄色分泌物,心、肺、腹检查未见异常.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计数13.4×109/L,淋巴细胞0.43,中性粒细胞0.50;尿常规、胸部X线检查未见异常.初步诊断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给予林可霉素、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肌内注射,口服四季润喉片含片,半小时后膈肌痉挛出现呃逆,连续不止,对症治疗,肌内注射阿托品1ml后稍好转.用药4d后扁桃体肿大,表面无脓性物,渐停药后症状消失.数月后又因扁桃体炎复发就诊,给予林可霉素治疗,呃逆症状再次出现.考虑是药物的不良反应更换抗生素呃逆症状消失.
作者:许温;王文霞;李富华;梁媛媛 刊期: 2012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部分肝动脉栓塞术后患者康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50例.常规组仅予以术后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2组康复质量.结果 干预组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舒适度及因不适采取护理措施情况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肝动脉栓塞术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提高康复质量.
作者:范雪红;安珍 刊期: 2012年第29期
目的 分析该院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药物合理使用.方法 对该院2011年度不良反应发生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年龄、性别、引起不良反应药物的种类、给药途径、涉及器官及系统、临床表现进行分类分析.结果 不良反应性别差异不明显,以老年人发生率较高,主要以抗感染药物及中药注射剂为多,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发生率较高,涉及器官及系统主要为皮肤及附件、神经系统及生殖系统.结论 应根据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严格合理地控制药物的临床使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何明 刊期: 2012年第29期
宫腔镜电切术是近年来临床广泛应用的新技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疼痛轻、住院天数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避免了切除子宫、影响卵巢功能等近远期并发症,有利于维持患者术后生理及心理平衡,是一项深受广大医师、患者欢迎的微创技术[1].我院自2011年5月-2012年5月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患者65例,主要经宫颈行子宫内膜、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内突型壁间肌瘤及子宫纵膈等宫腔良性肿物的切除,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手术配合要点总结如下.
作者:潘结琼 刊期: 2012年第29期